【名人恩愛夫妻(四)】你是我的人間四月天:梁思成與林徽因_京城茶館 - 大眾點評網

梁思成和林徽因,這對才子佳人的結合一直是20世紀中國的一段佳話,他們愛情與事業的完美契合,不論在中國的建築界還是愛情史上都留下了極為燦爛的一筆,更成就了一段不老的傳奇。

他們的靈魂執著地生活在理想與愛的世界裡。歲月的傷痕與生命的苦難,增加了他們生命的深度,卻無法抹去他們對愛與美的信仰,對藝術與夢想的追求。柴米油鹽的平庸與顛沛流離的苦難終究沒有湮沒那「一身詩意千尋瀑」,歷經風雨滄桑與人生考驗卻依舊是那風韻迷人的「萬古人間四月天」。

一、梁上君子 林下美人

人生有許多不可思議。有的人幾十年朝夕相對,卻形同陌路,相知甚少;有的人不經意間相識相遇,卻猶如前世緣分今生續寫,一根紅線牽出纏綿不盡的愛與牽掛。

以倡導維新變法聞名於世的梁啟超和立憲派著名人物林長民都是聲名顯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曠達的文人名士,他們之間因意趣相投而結下了深厚情誼。若是兩家結為親家,自然是門當戶對。

在長輩的眼裡,林徽因和梁思成真是一對金童玉女,從才情到志趣,從家世到經歷,兩人無不相投相合,可謂佳偶天成。但雙方家長都是很開明的,並沒有要包辦的意思,而是想介紹兩個小兒女認識,最好是水到渠成地成就一段美滿姻緣。

彼時,梁思成十七歲,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略顯穩重但不乏幽默。林徽因十四歲,正值水般澄澈、花般嬌艷的年紀,明眸皓齒,神采飛揚。她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語言所不能表達的魅力,似靈動的精靈,只一眼,便進入了梁思成的心裡。

他們無論是出身教育還是文化底蘊都有著太多的相似,性情、趣味的相投使他們產生了共同語言,心有靈犀一點通。常常是林徽因笑談之中迎上樑思成眼裡閃爍著的調皮的火花,就知道他已經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還有許多時候,梁思成對林徽因講著什麼,使得她很吃驚,這正是自己想要說的,怎麼從他的嘴裡表露出來了呢。精神的交融和靈魂的互相抵達使他們的心漸漸貼近,最終碰撞出了愛的火花。

梁思成並不是個善於言辭的人,但他不動聲色的諧謔,常常讓林徽因開懷大笑。他也並不高大,但他的篤誠寬厚卻讓林徽因感到有一種安全感。他又是個胸襟開闊、坦蕩無私又能細緻入微地照顧別人的人,是個真正的男子漢。他們之間真正做到了心無芥蒂、坦誠以待,林徽因在生活里所遇到的任何煩擾和偶爾湧起的茫然心情,在他那裡都會得到勸慰和開解。

由於從小目睹和感受著母親因婚姻失敗而帶來的痛苦,林徽因的內心始終積澱著憂鬱和悲哀。兩心相許、真摯深情地去愛一個人和被一個人所愛,是她從少女時代就有的夢想和渴望,而遇到了梁思成,她終於夢想成真了。她感謝梁思成,更加深了對他的愛。愛情使得尋常的事情有了靈性,使普通的日子詩意蔥蘢。發自內心的喜悅沖洗了歲月深處積澱的憂鬱,林徽因的生命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兩個年輕人沉浸在愛的幸福中,充分享受著愛情的快樂與甜蜜,他們第一次知道,原來真正的愛可以讓心變得像白雲一樣輕柔。溫情彷彿從沉睡中蘇醒過來,沐浴在愛河裡的兩個人想訴說,想歡笑,想歌唱,想把這歡樂帶給每一個人。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歡樂,這歡樂來自靈魂,將引領他們飛往天堂。

二、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愛情的長路上,不經歷一番風雨磨鍊,總是難以修成正果。

就在林徽因與梁思成的關係迅速發展的時候,一次飛來的橫禍給梁思成終生帶來了莫大的痛苦。林徽因很快得知這個不幸的消息,心如刀割,擔心不已。她天天來看望梁思成,一直守在病床邊,熱心地和他說話,或者幫他擦汗、翻身。患難見真情,對於相愛的人來說,愛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微小的動作,都會讓對方感到異常甜蜜。有林徽因陪在身旁,梁思成的心裡感到踏實、欣慰,這比什麼葯都有利於他的康復。

突如其來的災難非但沒有把兩人分開,反而如同試金石一樣檢驗出了兩個人感情的深度,讓他們的心更加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如果說從前林徽因有時還會有所動搖的話,那麼,從此以後,她確定要與梁思成廝守終生。

1924年夏,梁思成和林徽因結伴踏上了赴美求學的道路。在專業的選擇上,建築學成為二人共同的事業,也是情感溝通的堅實基礎。

在那裡,梁思成正式開始了他的建築研究生涯——他畢生熱愛的事業。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不管是在美國學習的四年,還是在瀋陽和營造學社的九年,還是在昆明和李庄逃難的八年,以及1946年重回北平後的相對平靜的三年,梁思成都一如既往地堅持著對建築學的研究,兢兢業業,鞠躬盡瘁。

然而,因為個性和脾氣差異比較大,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間也經歷了一番感情的掙扎,有時竟爆發激烈的爭吵。他們都太年輕,還不太懂得寬容對方。但這對於將要相伴一生的人來說,又是一段繞不開的必修課。

梁思成是一個嚴肅用功的學生,他一輩子都是如此,這是他的天性。在梁思成的心目中,他和林徽因是一種「沒有正式訂婚」的親密關係,覺得對她有責任而想管管她。恰恰相反,天性靈動的林徽因在美國的文化環境中如魚得水,她充分享受著美國的自由,在男女同學裡受到的歡迎真是令人陶醉。所以當梁思成因為愛她,有時想約束一下她時,林徽因常常付之一笑。但梁思成對林徽因非常體貼,而且很有耐心。據說,每次約會,梁思成都要在女生宿舍下面等二三十分鐘,林徽因才打扮好,姍姍下樓。因而,梁思永曾為他們撰寫了一副對聯:「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橫幅是「誠心誠意」。不過,他們很快就學會了在不犧牲自己個性的前提下相互容忍,也正是有了這分包容與大度,使得他們之間的愛越來越深,用心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感情自然經得起重重考驗。

一個是「梁上君子」,一個是「林下美人」,本來就是天作之合,金玉良緣。芳心暗許,只待佳期。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華攜手步入結婚禮堂,用一生的誓言訂下了終身之約,兩條平行的人生軌跡終於重合了。

三、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愛情,那將會少多少憂鬱的淚水和無奈的嘆息。徘徊於得到與失去之間,抉擇於追逐與放棄之間,掙扎於愛與被愛之間……滾滾紅塵里,一個簡單的情字,糾纏著太多刻骨的悲歡。

梁思成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裡離不開另外兩個人:徐志摩和金岳霖。

林徽因是個美麗而富有才情的女子,以她的絕代風華與蘭心蕙質,被異性所愛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只是,不同的人愛的方法不同。詩人徐志摩追崇的是感性而詩意的愛,哲人金岳霖信奉的是理性而精神的愛,而與她攜手一生的梁思成所給予的卻是寬厚而豁達的愛。

在徐志摩的詩里,林徽因是夢想中的神聖境界,是眼中炫目的光芒,是「靈魂之唯一伴侶」。她是詩人幸福、痛苦甚至死亡的誘因。他因了她而詩情橫溢,因了她甘願拋妻棄子,因了對她的承諾而早早捨棄生命。錯過了白頭偕老的生生世世情,最終,他只能作為林徽因最詩意的欣賞者,而她,則成了徐志摩相知甚深的精神伴侶——就這樣,最好。1931年,徐志摩不幸遇難,從此情飛魄散,陰陽兩界。不幸是真,幸福也是真,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人,本該就是這樣的謝幕吧?而那些浪漫紅塵的往事,也慢慢沉入了林徽因最私密的記憶里。

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愛更是傳奇。他是一個痴情的人,但在取捨之間,他懂得成全。他在乎的是愛一個人的過程,在那個過程里,他已經得到了滿足,結局對他而言顯得並不重要。他等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愛了一輩子,到最後,他依然還能夠堅定地說著不悔。直到老去,還寧願保持沉默: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徽因她自己說,現在我沒有機會,同她說自己說的話,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然而,就是這樣的深愛,在梁思成的愛面前也折服了。當徐志摩遇難後,梁思成一直默默守護在林徽因身邊,他理解她痛失知己的苦楚,理解她對朋友的一片深情,更理解她至純至善的心性,他用他的寬容、大度支持著她走出了痛苦。即便是後來林徽因和凌叔華髮生了「康橋日記「的糾紛,鬧得滿城風雨,梁思成也堅定地站在妻子的身邊。而當林徽因把自己對金岳霖的好感和苦惱傾訴給他聽時,梁思成痛苦至極,終於展胸:「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

有時,愛情要來的剛剛好,不能早,亦不能晚。如果時間不作美,就會枉費了上天安排的這份真情,還會傷害別人,甚或玉石俱焚,釀成悲劇。而梁思成並非平庸之輩,他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是如此的理智和樂於奉獻,這不能不讓我們這些平凡的飲食男女表示敬佩。

對林徽因的尊重和珍愛,讓他不忍心愛人在感情上受一點委屈,而對朋友的篤誠和信任,使他贏得了朋友們永遠的敬重——無論是徐志摩還是金岳霖。他的胸襟情懷將生活中的夫妻之愛和朋友之愛都達到了一種至高的境界。這需要智慧,需要胸襟,很少有人能夠做到,然而,梁思成做到了。

在梁林婚姻中,人們常常容易被林徽因的光芒所吸引,而忽略了梁思成的經營。他所給予林徽因的包容,已是愛的最高境界。林徽因這塊「稀世美玉」正是在梁思成的自由放任和細心呵護下才煥發出如此動人奪目的光彩。

所以林徽因曾經發自內心地說,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新安排,她仍然會選擇現在的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里,他們互相欣賞,互相砥礪,他們的美好人格和他們所鍾愛的事業在互相輝映中熠熠生輝。

四、雲捲雲舒寵辱皆忘

知音情定,鴻鵠雙飛。

從此,他和她,同甘共苦,不離不棄。

在山河破碎風飄絮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他們在窮鄉僻壤、荒寺古廟中,不顧重病、不憚艱辛考察古建築;戰爭期間,繁華落盡,困居李庄,林徽因親自提了瓶子上街打油買醋,卻仍是一臉淡定從容;在一貧如洗、疾病纏身的時候,他們堅定地選擇留在祖國。

勇敢的心,承擔著***的苦難,即使她拖著空洞的肺葉,艱難地與病魔抗爭,即使腿上的殘疾讓他步履維艱,仍然忘我地投入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

高貴的靈魂,拒絕世俗的平庸,即使在那些不幸與痛苦交織的晦暗日子裡,他們依舊不忘將生命浸潤在詩與藝術里,在充滿理想與愛的世界裡汲取養料。

疾病、貧窮、戰亂……梁思成夫婦樂觀開朗地面對這一切,堅信勝利必將來臨。就像好友費正清說的那樣:「他們不僅具有極高的學術水平,而且還有崇高的品德修養,而正是後者使他們能夠始終不渝地堅持自我犧牲,堅定地為中國的現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

終於,新中國成立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帶著極大的熱忱投入了祖國的建築事業。從中南海懷仁堂改建設計,到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國旗方案的初選,再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可以說共和國成立之初,每一項重要設計幾乎都傾注有梁思成夫妻的心血。

然而,名譽的光環並不能抹去他們心中隱隱的痛,也擋不住古建築將面臨的一場浩劫。一座座雄偉的城門樓和牌樓倒下了,一段段輝煌的古老城牆也成了散礫碎石……面對著這些瑰寶的毀滅,梁思成夫婦哀痛欲絕。只要一有可能,梁思成就為這些民族的瑰寶奔走呼號,他彷彿神話中那個移山的愚公,又像那個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渴望能改變一下那個瘋狂轉動的歷史車輪。然而卻如泥牛入海,這微弱的聲音很快被碾碎、被吞噬。而此時,身體飽受病魔折磨的林徽因已經躺倒在病床上,只能忍受著一陣陣痛苦的煎熬,那是一種對珍寶被毀的痛徹肺腑的惋惜,一種無能為力的無奈和酸楚。

五、伊人遠去魂夢相隨

林徽因是幸運的,她的一生都沐浴在愛里,也懂得真正的愛,她說:「如同兩個人透徹地了解,一句話打到你心裡,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覺到一萬萬分滿足;如同相愛:在一個時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個人互相以彼此存在為極端的幸福;如同戀愛:在那時那刻,眼所見,耳所聽,心所觸,無所不是美麗,情感如詩歌自然地流動,如花香那樣不知其所以。」

然而她一輩子都飽受病痛的折磨,又經歷了戰爭期間的顛沛流離,這些苦難吞噬著她的精神,耗盡了她的心力。在心靈的路程上,落日的景象絕不僅僅是輝煌,林徽因覺得自己走得已經很疲憊了,一雙腿再也承受不住一個靈魂的重量。

1955年4月1日清晨,當夜色一點點褪盡,曙光慢慢照亮黑暗籠罩的世界時,當清新的曉風拂過窗外的楊柳,純潔的晨光照徹天宇時,這個一生堅持生活在愛和理想的世界裡,始終不曾放棄行走的女人終於閉上了眼睛,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她所深愛的這個世界。

這一年林徽因年僅五十一歲。

十年「文革」,鬼哭狼嚎的年代,建築物的命運自不待提,梁思成本人也難逃厄運。1966年6月,梁思成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從此生活蒙上了更深的陰霾。作為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梁思成受盡了精神、人格和肉體上的屈辱。他深深地迷茫了,他徹底的無力了,他只有躲進自己的孤獨里,用蒼老疲憊的心獨自療傷。

1972年1月9日,一代學人、科學巨擘梁思成在飽受「文革」的痛苦折磨後,在抑鬱和孤獨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生命終止,只剩下凄涼的餘音,裊裊回蕩在這個華麗的世界上。


推薦閱讀:

大眾文化的雅與俗
凌南文學 大眾版 第142期
謹行廉價車,南北大眾急需研發國際車型
中國民居之北京衚衕—《大眾攝影》—2011年第2期—
大眾全新PassatB9官圖發布

TAG:名人 | 大眾點評 | 夫妻 | 林徽因 | 點評 | 梁思成 | 茶館 | 大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