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er說書2:《重生——七年就是一輩子》
引言
正如書的題目《重生——七年就是一輩子》一樣,這是一本看完可以讓讀者重生的書,同時這也是一本教會人們把原本認為只有一輩子的生命,活成好幾輩子的書,或許你會質疑,這不會又是一本成功學吧?成功學不成功學我不知道,但的確洗腦。
在2000年,李笑來28歲的時候,沒有英語經驗的他靠自學成為了新東方的英語老師。七年後,在他35歲的時候,離開了新東方,成為了一名創業者,同時寫了一本書叫《把時間當做朋友》。7年後,他42歲的時候,憑藉對比特幣的專研,實現了財務自由,同時成為了天使投資人。再過七年,也就是2020年的時候,李笑來一定會以另外一個全新的身份出現……
每一個七年,相對於前面的七年,做的事情幾乎完全不同,究竟是什麼可以讓他活得如此精彩呢?這本書似乎給出了答案。但鑒於我能力有限,我很難把書中的所有精華部分總結概括,不誇張的講,每篇文章都是精華。所以我強烈推薦閱讀完整版書籍,本文只作為你讀這本書的一個導火索就好。
《重生——七年就是一輩子》作者:李笑來
顯性成本:免費
隱性成本:閱讀全書的時間
顯性產出:無,讀完這本書不會讓你看起來與眾不同隱性產出:受用一生的思維模式
下載地址:zhibimo.com
全書概述全書 沒有「章」的概念,全是一節一節的,總共51小節,所以歸納成章的結構相對較難,基於筆者個人的理解,我主要分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一、升級你的操作系統;
二、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三、踐行,才是真正的學習;
四、關於理財你不可不知的事;
第一部分:升級你的操作系統
類比及其方法論
李笑來特別喜歡使用類比,因為一個恰當的類比能夠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而且每當遇到精妙的類比,他都會收藏。據說啟蒙他學會用類比的書是錢鍾書的《圍城》。
我們看一個書中所列舉的類比:
科學確實是由信息構成的,正如房子是用磚頭蓋的一樣。可問題在於,正如僅僅一堆磚頭放在那裡的時候我們不能稱其為房子一樣,一堆信息放在一塊兒就叫科學,有點不像話……
這就是類比的魅力所在,能夠把一個不怎麼好理解的概念用我們所熟知的事件解釋的非常清晰。整本書中也確實使用了一個非常精妙的類比,就是:
我們每個人就好比一台計算機
了解計算機的人都知道,一台計算機是由硬體和軟體構成的,硬體包括CPU、主板、硬碟、顯示器等等,軟體包括操作系統、瀏覽器、OFFICE這些等等。
同樣人也是由軟體和硬體構成,我們的身體比如大腦、手臂等就是我們的硬體,我們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就是我們的軟體。
用過計算機的人都知道,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提示有新的軟體版本,功能更完善,甚至每隔一段時間,所安裝的操作系統也會提示升級,慢慢的,那些低版本的電腦逐漸的被淘汰了。
人的大腦,就好比電腦的操作系統,如果不主動升級,就會落後,甚至被淘汰。那些主動升級的人短期來看與不升級的人差距不大,但長期而言,就會天壤之別。就好比,如果你電腦的操作系統是WIN10,或許不會比WIN8先進很多,但是如果和WINDOW 2000的系統相比,那就是質的飛躍。
那我們應該怎樣升級我們的操作系統呢?按照李笑來的觀點,那就是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放棄了學習也就是放棄了自己的升級。比如說,讀一本好書,基本上就是對操作系統的升級,或者起碼一點的升級——打補丁。然後,有的人一年升級50次以上,有的人一年升級幾次,甚至有的人好幾年不升級,後來乾脆就這麼習慣了,卻也不覺得自己落後……
第二部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正如第一部分談到的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學習的過程就是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的過程,所以,學習也就是一輩子的事,做一個終身學習者。
學習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概念
概念是一切知識架構的基石。所謂的「獨立思考」——少有人擁有的高級能力——對其最樸素的描述無非是:能夠獨立地、正確地使用正確的概念。下面的故事就是李笑來學會概念的啟蒙:
「在這一點上,我(李笑來)非常幸運 —— 有個在圖書館工作的母親。剛上初一的時候,母親花了幾分鐘教我如何閱讀教科書:
你看,這麼厚厚一本書,其實就那麼幾個概念;講一個概念就要花費一個章節的篇幅,從結構上來看,其實講的都一樣,無非是一個接一個的概念,要說清楚它是什麼,它不是什麼,它和別的概念有什麼異同;然後就是與它相關的方法論,比如,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怎樣使用是正確的,怎樣使用是錯誤的,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是什麼…… 這些都弄明白了,一個概念就算是學透了,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這本書算是看懂了,就這麼簡單。
這其實是學習任何概念的方法論啊!我就這樣「開竅」了 —— 我母親只不過用了幾分鐘而已。我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好,絕對源自這幾分鐘的教育 —— 那一瞬間,我升級了:
我懂得了概念的重要性;
我了解了教科書的結構……」
學習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通常情況下,在某件事上獲得成功,有兩個因素在起作用——技能和運氣。如果用一個公式表達,成功=技能 運氣。
想像一下,我們有兩個不透明的瓶子 —— 第一個裡面裝著三個分別印著 1、2、3 的藍色的球,代表技能;而另外一個瓶子里裝著三個分別印著 -5、0、5 的紅色的球,代表運氣。
現在我們從兩個瓶子里各自拿出一個球,加起來的分值就是最後結果…… 那麼,大概有 1/3 的概率結果為負值。
如果第一個瓶子里的三個球,數值分別是 4、5、6,而這三個球分別代表三個人的話,那麼技能值為 4 的那個人有 1/3 的概率「出局」,技能值為 6 的那個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出局」。
如果三個人的技能值分別是 7、8、9,那麼無論是誰,即便在最壞的情況下,也都無需「出局」。
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技能足夠強,那麼他的抗壞運氣的能力也就越強,而技能是可以通過學習——刻意練習和積累習得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學習,本質上是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讓自己不被病毒打倒。
自學,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們所謂的「自主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就是反覆自學的過程。自學,其實就是不斷習得、積累、研究、打磨、升級那些概念和方法論。也就是說,自學能力是靠積累增強的。
自學這事兒,方法並不首要,首要的是態度。所有討厭學習、抗拒學習,最終徹底放棄學習的人,都是因為學習這事兒對他們來說,從來都不是為自己做的事情。他們從來都是「為了別人學習」,比如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或者為了保持面子的需求 —— 反正不是為了自己進步的需求。不為自己做的事兒,做久是不大可能的,於是,自然而然產生討厭,產生抗拒,自然最終能放棄就馬上放棄。所以最終,離開學校之後,到了工作崗位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是給自己打工,而是給別人打工…… 這只不過是在延續他們長期的生活方式而已。
閱讀,就是自學的過程,別人是不可能幫你吃飯的。同樣的道理,別人其實是完全沒辦法幫你讀書的。雖然我們在學校的時候,總是習慣了由老師帶著、逼著讀完整本書。
同時,教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比如,「分享」,就是「教」的一種形式。分享,不僅需要能力支撐,也是培養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識分享,沒有成本,只有收益 —— 雙方都有的收益。
第三部分:踐行,才是真正的學習
真正使人進步的其實只有兩個字:踐行。踐行,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實踐和行動。想到了,就去做,做到了,才算踐行,做不到,沒用。想到了,就按照正確的想法做了 —— 不管別人是否理解 —— 這就是踐行。
踐行才是真正的學習與創作。講道理的人很多,踐行的人很少很少。少到什麼地步呢?只要真的做到了,甚至可以被稱為「行為藝術家」的地步。
每個人都是出生的時候,都只能是原創。結果,絕大多數人活著活著就一不小心把自己活成了盜版……所以,如果想要重生,就應該主動選擇,主動選擇做自己,沒必要模仿別人,別人都已經有人做了,唯有你自己別人還沒有做。所有的重生都是主動的選擇。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活著的根本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有意願、有能力做出主動的選擇。一生隨波逐流,一生逆來順受,算不上活著,甚至生不如死。在一個關鍵的節點上,人必須做出主動的選擇。只有這樣,活著才有意義。
李笑來本人的經歷就是主動選擇和踐行的最佳體現。28歲之前做銷售,什麼賺錢賣什麼,用它自己的話說「在那些年裡,我很少有機會做出什麼選擇,準確地講,我一直在隨波逐流,而且,實際上我只能隨波逐流。在自己的能力不夠的情況下,在自己依然非常渺小的情況下,生活不會給你什麼機會讓你選擇,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兒:生活給你什麼你就用好什麼,這已經是很堅強的態度了。」但在28歲之後的每一步,都是他主動選擇的結果,也讓他一次次獲得了重生。
第四部分:關於理財你不可不知的事人生最重要的概念:複利
複利的概念不僅僅適用於理財,更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知識積累,短期內是看不出有什麼不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累積,作用被一點點放大,最後產生質的飛躍。我們先來看一下複利曲線。
在所以對於理財這件事,越早越好。 越早開始越好的事情沒幾個,理財排在第一位。所謂的理財,理論上並不應該狹義地理解為去銀行買理財產品。存錢、做預算、控制開銷、賺更多利息、賺利息差、正確使用信用卡、購置不動產、投資一些多少有風險的標的,這些都是理財活動。所謂理財,就是如何有效的管理現金流。對大多數人來說,理財的困難與矛盾來自這樣一個窘境:很難很早開始,等開始的時候已經太晚。
理財這麼重要,那如何開始呢?從今天開始存錢。
真的不要告訴自己,「我需要存錢,將來用來應急」。「應急」這個詞會引發大多數人的心理抵觸。這個詞會令我們緊張、不悅。誰願意真的相信自己將來一定會遇到倒霉事呢?雖然,我們都知道那其實是真的、必然的……如果這樣告訴自己,可能更容易成功:「我得存錢,我才不想跟那些笨蛋一樣呢……」毫無疑問,不存錢的人,在理財這個人生最重要的技能上就是笨蛋。然後,無論你是誰,都不希望自己成為笨蛋,這也毫無疑問。於是,這是一個「因為沒有引發負面情緒而更容易被大腦採納的建議」。
被動收入與被動支出
收入分兩種,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所謂主動收入,就是你必須干點什麼才能獲得點什麼的那種收入;而被動收入則相反,就是那種你不必幹什麼但竟然可以獲得的收入被動收入也就是躺著賺錢。
李笑來憑藉寫書實現了大量的被動收入,對我們而言,如果想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就應該拚命鍛煉自己的創作技能。可以是任何領域的創作,但必須是可以獲得收入的創作。慨嘆一句:所謂的創作,從某個角度上來看簡直就是「無中生有」 —— 一種成本長期趨近於零,收入長期趨近於無限的活動。
相對於被動收入,也會有被動支出。所謂的被動支出,通俗地講,就是指「你還沒做什麼,但你的錢已經被花掉了」。嗯?還有這種事情?!是的,被動支出就在你毫無察覺的情況讓你的錢越來越少。
首先,通貨膨脹是最可怕的被動支出,2015 年 10 月,央行釋放 7 萬億元,導致人民幣瞬間貶值 2%,也就是說,你兜里揣著的 100 元錢,現在只相當於之前的 98 元了,有 2 元錢已經「不翼而飛」,只不過那張紙幣上印著的數字不會自動改變,所以,看起來還是 100 元。
其次,利息對借款人來說也是很可怕的被動支出。如果不是借錢投資,謹慎借款或信用卡分期還款。
生活的必需品開支其實是被動支出。生活必需品開支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還活著,勤奮也罷,懶惰也好,你總是得花那些錢 —— 房租、水電費、寬頻費、電話費、交通費用、餐飲費用,還有各式各樣的日用品,男人的襪子、女人的指甲油,等等。還沒幹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呢,錢就花出去了。有些「必需」實際上是「必虛」而已。所謂「必虛」的意思是說,虛榮心使得那個東西看起來「必需」。連網是「必需」,智能手機是「必需」,但iPhone對有些人來說真的是「必需」嗎?很可能其實只不過是「必虛」而已 —— 實際上完全可以替代。
理財,別做「險盲」
「險盲」是我(李笑來)借用「文盲」這個詞的結構杜撰出來的一個辭彙,是指那些不了解風險,不知道如何迴避風險,更不懂如何控制風險的人。文盲的一生其實很吃虧,險盲的一生更是如此。文盲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得到解放,險盲也一樣。
首先,要平靜地接受第一個事實:風險是一種客觀存在。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風險存在。第三,衡量風險大小的決定性因素是賭注的大小。第四,抗風險能力的高低本質上就是總賭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臨同樣概率的風險的時候。第五,冒險沒問題,但盡量不要被抽水。
總結回顧
以上便是我基於個人的理解對《重生——七年就是一輩子》的內容總結和概括。從書的內容來看,有很多內容與李笑來在得到上的訂閱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有想通之處,建議讀者朋友們再閱讀這本書的同時能夠結合《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來學習,能夠增強對概念的理解和認知。
同時,我發現,李笑來的確是一個終身學習者,在書中,他對財富自由的定義是「財富自由是被動收入略高於支付足夠高品質的生活必需支出所需要的金額」,但是在訂閱專欄中,他對財富自由的定義卻是「所謂個人財富自由,指的是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
這也說明笑來本人就是在踐行不斷的迭代自己的操作系統的行動。期待每一位朋友通過學習,掌握正確的概念和方法論,通過自己的踐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Booker 張家瑞創業公司合伙人
年閱讀量100本以上
推薦閱讀:
※《山河日月(八阿哥重生)》<卷五乾坤定 完> BY 夢溪石
※我得重生
※九月假期多多 中國最悠閑兩城市重生攻略
※我真的得救了嗎? ——訪蘇文峰牧師談重生確據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記鐵凝
TAG: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