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首詩詞閱讀注及鑒賞提示(4)
摸魚兒 元好問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①,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別離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②!橫汾路③,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④。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⑤,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注]①雙飛客:指雁。雁常常成雙飛翔。②隻影為誰去:是說伴雁已遇害,我也無以為生。③橫汾路:指雁的埋葬地汾水之畔。④平楚:叢木叫楚,平楚即平林,遠樹。⑤騷人:指詩人。
[鑒賞提示]元好問,金末元初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宏詞科,充國史館編修。歷任鎮平、內鄉、南陽縣令。正大八年,應詔入朝,任尚書省掾、左司都事。天興二年(1233)正月,汴京被蒙古軍包圍,守將崔立投降,元好問被俘。蒙古太宗十一年 (1239)攜家回到故鄉忻州秀容 (今山西忻州),過著遺民的生活。這首曲子有個寫作過程。金章宗泰和五年,元好問到并州 (今山西太原)赴試,路遇捕雁人,射殺一雁,另一雁悲鳴不去,投地殉情而死。元好問買下雙雁,葬於汾水之畔,累石為記,名為雁丘。後來再次經過并州,寫下了這首詞。上片詠雁,下片詠雁丘,抒發了金亡後自己對故國的悼念之情。 (雙調)蟾宮曲 嘆世 馬致遠咸陽百二山河①,兩字功名。幾陣干戈。項廢東吳②,劉興西蜀③,夢說南柯④。韓信功兀的般證果⑤,蒯通言那裡是風魔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醉了由他⑦。[注]①咸陽百二山河:咸陽(今陝西咸陽市),是秦朝的都城。因地處九嵏山之南,渭水之北,形勢極為險要,憑此天險即可足當數倍於我之敵,故有「百二」之稱。百二,或說二之於百,或說百之於二百,皆言天險可以憑藉之意。②項廢東吳:指項梁與項羽叔侄二人響應陳勝吳廣起義,殺會稽郡守而起兵的事。會稽郡,在吳 (今江蘇吳縣),歷來泛稱東吳。③劉興西蜀:指劉邦與項羽共同推翻秦朝後,劉邦受封漢王,佔據蜀和漢中,他以此為基地,最終戰勝了項羽。④夢說南柯:南柯,即南柯一夢。比喻榮枯得失無常。⑤韓信功兀的般證果:韓信是「漢興三傑」之一,與蕭何、張良齊名,在殲滅項羽主力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受封齊王。後因有人告他謀反,漢高祖劉邦以隨游雲夢之名,召而執之,貶為準陰侯,繼而為呂后用蕭何計所殺。兀的,這的意思。證果,佛家語,指悟道有得,元雜劇中多用作應驗、結果的意思。⑥蒯通:韓信幕下辯士,曾勸韓信莫聽高祖之命,索性起兵叛漢,韓不從,終遭禍。蒯通料知自身亦不能免,遂假裝風魔逃遁。但仍被劉邦所執。⑦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因蕭何推薦,做了大將軍,建立功勛,後被蕭何誘騙,死在呂后手裡,所以這樣說,引申為對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人情反覆的諷刺。
[鑒賞提示]馬致遠 (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大都 (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貫滿梨園」的著名作家,也是歷來所說的「元曲四大家」之一。這支曲子名為《嘆世》,自然意在抒發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但全篇並無一字針砭當世,而只是羅列一個又一個歷史故事,藉助讀者對歷史的聯想來體味作者的意圖,通過「詠史」達到「嘆世」的目的,這種借古喻今的技巧是很高明的。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枯藤老樹昏鴉①,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注]①昏鴉:昏,暮,黃昏。昏鴉,黃昏時的烏鴉。[鑒賞提示]這首題為「秋思」的小令,通過對秋天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天涯遊子的悲涼感情。 山坡羊 潼關懷古 張養浩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①,望西都,意躊躕②,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注]①潼關路:潼關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臨潼縣境內。②躊躕:徘徊不前的樣子。
[鑒賞提示]這首小令是張養浩路過潼關時寫的。據《元史·張養浩傳》說:「天曆二年,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特拜 (張養浩)為陝西行台中丞。……登車就道,遇飢者則賑之,死者則葬之。」並說他「到官四月,憂勞以死」。這首小令題為「懷古」,實際上重在「傷今」。作者通過懷古,表現了自己對元朝的黑暗統治深感不滿,對人民的疾苦深切關心。 [雙調]折桂令 中秋 張養浩一輪飛鏡誰磨①?照徹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②,洗秋空銀漢無波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注]①飛鏡: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涼、凄清的樣子。③銀漢:天河。
[鑒賞提示]同樣寫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題會抒發的則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著力描寫的是月光的澄徹,通過對澄徹月光的反覆渲染,創造出一種異常寧靜的境界氛圍。有不同的觀察角度和不同的寫法。李白的《月下獨酌》抒發的是世無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筆下的月既不解飲,又不懂情,無知而冷漠。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發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懷,他想像中的月宮是「高處不勝寒」,強調的是「月有陰晴圓缺」。張養浩的這首散曲 [中呂]朝天子 薛昂夫卞和、抱璞,只合荊山坐。三朝不遇待如何?兩足先遭禍①。傳國爭符,傷身行貸,誰教獻與他②,切磋、琢磨,何以偷敲破③。
賣花聲 懷古二首
張可久阿房舞殿翻羅袖①,金谷名園起玉樓②,隋堤古柳纜龍舟③。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美人自刎烏江岸④,戰火曾燒赤壁山⑤,將軍空老玉門關⑥。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嘆。[注]①阿房舞殿翻羅袖:指秦始皇在驪山建造阿房宮以享樂。②金谷名園起玉樓:指西晉豪石崇在洛陽建金谷園以行樂。③隋堤古柳纜龍舟:指隋煬帝築堤植柳,修大運河下揚州遊樂。④美人自刎烏江岸:指項羽在烏江邊別虞姬自刎的故事。⑤戰火曾燒赤壁山:指孫權、劉備聯合在赤壁破曹的故事。⑥將軍空老玉門關:指班超從戎的故事。[鑒賞提示]張可久 (1280—1330前),字小山,慶元 (今浙江鄞縣)人。他做過小吏,不得志,便縱情聲色,放浪山水。專寫散曲,特别致力於小令。他的創作專以鍊句為工,對仗見巧。這裡二首元曲,第一首重在揭露和否定歷代統治階級奢侈淫逸的享樂生活。第二首著眼於戰爭問題,說明戰爭的歷史都是用血、火、淚寫成的,依然是揭露統治者的縱慾主義傾向,對人民痛苦的生活寄於同情。 [雙調]蟾宮曲 阿魯威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①,橫槊曹公②。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③。更驚起南陽卧龍④,便成名八陣圖中⑤。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注]①釃酒,薄酒。②槊:兵器,馬上用的長矛。曹公:曹操。③ 「紫蓋黃旗」句:紫蓋黃旗指雲氣,古人附會為王者之氣的象徵。詩人認為,虛幻的王者不足憑信,東吳之所以能建立王業,是因為孫權、周瑜赤壁一戰,藉助東風,火燒了曹軍的戰船,遏止了曹操的進攻。④南陽卧龍:指諸葛亮,他胸懷奇才,隱居南陽卧龍崗,徐庶稱他為卧龍。⑤八陣圖:相傳是諸葛亮推演兵陣的遺迹,是在沙灘上聚石成堆,共有八個軍陣圖形。[鑒賞提示]阿魯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寫小令見長。這是一首詠史懷古之作。詩人以大開大合之筆,再現了三國人物的歷史風采,歌頌了他們的英雄業績,含蓄地表達了自己追慕古賢、大展經綸之宏願。感情基調雄健、高昂,大有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南鄉子]《何處望神州》的遺風。 滿庭芳 看岳王傳 周德清披文握武,建中興廟宇,載青史圖書①。功成卻被權臣妒,正落奸謀②。閃殺人,望旌節中原士夫③。誤殺人,棄丘陵南渡鑾輿④。錢塘路,愁風怨雨,長是灑西湖⑤。[注]① 「建中興廟宇」兩句:指岳飛有再造趙宋王朝宗廟社稷之功,足以青史留名,永垂不朽。②功成卻被權臣妒:指岳飛被秦檜陷害,害死於風波亭。③閃殺人,望旌節中原士夫:是說中原父老盼望宋師北進化為泡影。④誤殺人,棄丘陵南渡鑾輿:是說趙宋王朝丟棄祖宗陵墓南逃鑄成定局。指責南宋王朝誤殺忠臣,招致嚴重後果。丘陵,指北方領土。鑾輿,指皇帝的車。⑤ 「錢塘路」三句:岳飛含冤屈死,葬於杭州(元時為錢塘縣,西南棲霞嶺下西子湖旁。青天都好似為岳飛而傷心哭泣,西湖上風雨不斷,彷彿是天降愁怨。[鑒賞提示]周德清,元代中葉仁宗時人。博學多才,精工詞曲又兼通音律,是當時著名的散曲家。他家境貧寒,生活無著,但他忠奸兩辨,褒揚英雄,指摘昏君,斥責奸佞、愛憎分明。這支元曲小令就是歌詠民族英雄岳飛的。頭三句對岳飛作總括性的評價、介紹。接下去兩句寫岳飛的悲劇性結局。「閃殺人」兩句抒發感情,指責南宋統治者誤殺忠臣,招致嚴重後果。結尾「錢塘路」三句以抒情作結,由強烈的悲慨化成深沉的痛惋。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① 周德清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同「靛」) ②;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晚雲都變露③,新月初學扇④,塞鴻一字來如線。[注]①潯陽:潯陽在江西,即今之九江市。此曲是作者傍晚登潯陽城樓的即興寫景之作。②淮山:指淮南遠山。③晚雲都變露:傍晚,天空雲氣飄浮,旋又凝聚漸變成露氣,籠罩在江西低空。④新月初學扇:初月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彷彿是一把半圓形的團扇。[鑒賞提示]這首元曲全篇七句四十五個字,卻尺幅萬里。分則一句一景,宛如七幅山水屏畫,七個風景鏡頭,千姿百態,各放異彩,合則構成立體壯觀的潯陽江山。一二句寫遠景,縱眺萬里長江,橫望淮南遠山。三四句寫近景,俯視江上輕帆,仰視廬山飛泉。五六句寫雲和月的變化明滅之態,又是整個畫面的背景。最末句寫北塞鴻雁南來,成一字形掠過煙波浩渺的江天。 雙調]螗宮曲 懷古 查德卿問從來誰是英雄?一個農夫,一個漁翕①。晦跡南陽②,棲身東海,一舉成功。八陣圖名成卧龍③,《六韜》書功在非熊④。霸業成空,遺恨無窮。蜀道寒雲,渭水秋風。[注]①一個農夫,一個漁翁:農夫指諸葛亮,早年避難荊州,躬耕隴畝。漁翁指周初時人姜太公呂尚,相傳曾垂釣於渭水之濱。②晦跡:隱居不出。③八陣圖:系諸葛亮所製造,指由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八種陣勢所組成的戰鬥隊形及兵力部署的陣圖,後人常用以代指其軍事才能,④《六韜》:兵書,分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部分。舊傳呂尚所撰。非熊:指呂尚。[鑒賞提示]查德卿生平不詳。這支小令是懷古詠史之作。起首三句即點明懷古對象,同時作出評價。四五句,分承「農夫」「漁翁」。八九兩句則是諸葛亮、呂尚功業的具體內容,「霸業成空」以下,由追尋歷史的足跡轉入對歷史的憑弔。呂尚、諸葛亮所建的「霸業」終歸於空無、幻滅,一切都消失在永恆的時間之中。表現了作者的感嘆之情:事業有成,也不過白費心機。 攝山秋夕① 屈大均秋林無靜樹,葉落鳥頻驚②。一夜疑風雨,不知山月生。松門開積翠,潭水入空明③。漸覺天雞曉,披衣念遠征④。[注]①攝山:一名棲霞山,在今江蘇省江寧縣東北。②頻:多次,連續。③松門:用松枝搭成的柴門。空明:通明透徹。④天雞:古代傳說,大地的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樹叫桃都,樹枝蔓延三千里。樹上棲有天雞。每當太陽初升,照到這棵樹上,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跟著叫。[鑒賞提示]屈大均,廣東番禺人,清兵陷廣州後,投身抗清鬥爭。失敗後,削髮為僧。32歲還俗,兩次北游,聯絡反清志士,力圖恢復大明,但沒有結果。順治十六年(1659),為逃避清兵迫害,已削髮為僧九年的屈大均在南京稽留時曾遊覽了攝山,寫下了本詩。首聯寫秋夜的山林很不安寧。頷聯繼續描寫極不寧靜的秋夕。頸聯描寫詩人由於不平靜的山林和不寧靜的心緒使自己整夜無法安睡,於是打開柴門,看到一汪通徹透明的潭水。末聯點明全詩主旨,天漸漸亮了,詩人心裡又挂念起遠行之事(聯絡反清志士,密謀策劃反清)。這首詩具有氣韻聲色之美,雋妙圓轉,「天機自流」(沈德潛語)。 廣陵吊史閣部① 黃燮清沿江烽火怒濤驚②,半壁青天一柱撐③。群小已隳南渡局④,孤臣尚抗北來兵⑤。宮中玉樹征歌舞,陣上靴刀決死生⑥。留得歲寒真氣在,梅花如雪照蕪城⑦。[注]①廣陵:揚州。史閣部:史可法。明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南明福王立,加武英殿大學士,受命督師揚州,抵抗清兵。他孤軍抗戰,後城破被俘,慷慨就義。明制,大學士入閣辦事,稱閣臣或閣部。②這句寫清軍南下,打到長江一線。③這句指史可法獨立支撐局面。④群小:指把持南明朝政,破壞史可法抗清的馬士英、阮大鋮等一幫權奸小人。隳:毀壞。南渡局:指南明政權。⑤孤臣:史可法。北來兵,指清軍。⑥靴刀:唐代名將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作戰時,常納短刀於靴中,表示決死之志。⑦蕪城:揚州舊稱。[鑒賞提示]1838年黃燮清赴京應試,途經揚州,憑弔史可法祠墓,寫了這首詩。這首詩的結構精嚴整飭,頗具特色。從直觀看去,前六句分成兩行排列,左邊的一、三、五三個出句(或奇句)為一類,寫當時的背景;右邊二、四、六三個對句(或偶句)為另一類,寫史可法。如果從左右兩邊縱向分別看,又各自依序遞進,極有層次。左邊從清軍南下,形勢危急→群小傾軋,大局己去→福王荒淫,追歌逐舞。右邊從「一柱撐」 →「抗北兵」→「決死生」,寫史可法從支撐大局到英勇就義。全詩揭示了南明滅亡的內在原因,讚頌了史可法的英雄業跡。 恨 別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草木變衰行劍外,兵戈阻絕老江邊。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雲白目眠。聞道河陽近乘勝,司徒急為破幽燕。[注] ①洛城:指杜甫的故鄉洛陽。四千里:指離家之遠。五六年:指安史之亂之久。②草木變衰:宋玉《九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這裡指草木的盛衰變易。老:使人老,作動詞用。③「河陽」二句:上元元年三月,唐檢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於懷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於河陽西渚。司徒:指李光弼。幽燕:今河北北部,北京市一帶,是安祿山叛軍的老巢。[鑒賞提示]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詩人於乾元二年(759)春別了故鄉洛陽,返華州司功參軍任所,不久棄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輾轉四千里。寫此詩時,距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已五六個年頭。在這幾年中,叛軍鐵蹄蹂躪中原各地,生靈塗炭,血流成河,這是詩人深為憂慮的事。全詩抒發了流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詩人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情真語摯,沉鬱頓挫,扣人心弦。 江 漢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注] ①乾坤:指天地。「思歸客」、「一腐儒」都指詩人自己。②落日:日薄西山的意思,這裡比喻暮年。③蘇:復甦,有康復之意。④老馬:詩人自比,用《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⑤長途:代指驅馳之力。[鑒賞提示]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峽,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這時他已五十六歲,北歸無望,生計日蹙。這首詩當寫於他飄泊江漢之際。首聯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頷聯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明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頸聯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入世的精神,尾聯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意思是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全詩抒發了詩人懷才被棄的不平之氣和報國思用的慷慨情思。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省襄陽縣)人,生卒年不詳。天寶十二年(753)進士,曾參與節度使幕府,大曆末為檢校祠部員外郎。張繼一生官位不顯,是一個關心人民生活,敢於正視時代苦難的詩人。 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注] ①楓橋:在今江蘇省蘇州市西。②江楓:江邊楓樹。漁火:漁人的燈火。對愁眠:指作者懷著羈旅鄉愁睡下。③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寺建於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初詩僧寒山曾在此寺,因而得名。夜半鐘聲:當時寺院有半夜打鐘的習慣,多見於唐代詩人的吟詠。
[鑒賞提示] 這首詩是廣泛傳誦的名篇,在藝術上很有特色。首句寫霜天夜景,暗指時令屬秋,統攝全詩。接著寫江楓漁火。再由遠及近,寫出了朦朧月光下寒山寺的輪廓,這些是所見。詩人還寫了所聞,月落時的烏啼,寒山寺夜半傳來的鐘聲。於寂靜的景物描繪中,雜以對聲響的描寫,更襯托出秋夜的幽靜。同時這首詩對景物的描繪首尾相應,以首句的「月落」、「烏啼」,同末句的「夜半」、「鐘聲」相呼應。詩中還很講求設色,把霜、月的明亮和江楓、寺院的暗影交織在一起,又用漁火來烘托霜月冷白,使人感到色彩明麗而不單調。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官監察御史,與柳宗元友善,政治思想亦接近,兩人同因參與王叔文永貞革新運動失敗被貶謫。初貶朗州司馬,後轉連、夔、和等州刺史。二十年中有六次來去洞庭。《望洞庭》是他轉任和州刺史時寫的,寫出了君山的秀麗。 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注]①鏡未磨:迷迷濛蒙的湖面宛如未經磨拭的銅鏡。「鏡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貼切地表現了千里洞庭風平浪靜的安寧溫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別具一種朦朧美。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注]①酬:酬答,因別人贈詩而作詩應答。②巴山楚水:泛指四川、湖廣一帶。劉禹錫被貶到今湖南、安徽、四川等省做地方官。二十三年:劉禹錫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九月被貶,到唐敬宗寶曆二年(826)被召回,前後近二十三年。棄置:指被貶謫。③懷舊:懷念老朋友。聞笛賦:指晉向秀所作《思舊賦》。這裡指為了懷念被貶被害的朋友。翻似:倒好像。爛柯人:據《述異記》載,晉代王質入山砍柴,遇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棋還沒有終局,見斧柄已爛,回到鄉里,已過了百年,同時人都已死去。用這個典故,是表達人世滄桑之感。這兩句說,懷念故友,只能空吟《思舊賦》;回到故鄉,就像那傳說中的爛柯人。④側畔:旁邊。千帆:形容過往船隻很多。病樹:指枯朽的樹。萬木春:指萬木欣欣向榮,生機勃發。這兩句比喻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眼看著世人紛紛得意,正奔赴在仕途上。⑤君:指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醉後贈劉二十八使君》。長:振作,增長。[鑒賞提示]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北歸洛陽,在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飲宴中,白居易寫了《醉後贈劉二十八君》,對劉禹錫長期被貶的遭遇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來答謝他。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是詩人借對白居易的酬答,抒髮長期被貶的激憤,表示了要堅持理想和寄希望於未來的信念。詩一開始就直抒胸臆,表達被貶遠方的憤懣。接著抒寫對同時被貶的舊友的懷念,以及人事滄桑之感。第三聯表達的思想感情頗為曲折複雜。針對白居易的同情和嘆惋,詩人吟出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嘆息,說自己已如「沉舟」、「病樹」,只好看著別人紛紛在仕途上奔忙,不必為自己的的「寂寞」、「蹉跎」介懷,以此來寬慰白居易。其實詩人是不甘心沉寂的,所以在最後一聯中,詩人明確表白自己還要振作精神,積極進取。 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注]①竹枝詞:是巴、渝一帶的民歌,唱時,吹短笛,擊鼓應節。歌者邊舞邊唱,音調宛轉動人。②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無晴」「有晴」隱喻著「無情」「有情」。「道是無晴卻有晴」,表面上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說明,實際卻是以「東邊日出西邊雨」來比喻「道是無情卻有情」。道是:說是。[鑒賞提示]這是用民歌體寫的戀歌。用雙關隱語來表達愛情,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這首詩由於它運用雙關隱語的巧妙,常被人們所稱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後兩句是寫女方對男方歌辭中所獲得的印象,同時關合著景物描寫。這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依調填詞的摹擬民間情歌的作品。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注]①烏衣巷:是當時金陵城中的一條街,位於秦淮河之南,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吳國曾在此設軍營,士兵多穿黑衣,所以稱為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等豪門世族多聚居在這裡。②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朱雀橋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這兩句說,曾經煊赫一時的王、謝兩家居住的地方,如今是雜草叢生,野花點點,夕陽斜照,一片荒涼。③王謝:指東晉時兩家最大的士族。尋常:平常。這兩句說,春天燕子照舊飛來,它們昔日是出入在王、謝兩家華堂里的,如今卻飛入普通百姓家中,王、謝顯赫的家族已經不復存在。[鑒賞提示]《烏衣巷》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也是詩人憑弔金陵歷史遺迹後抒發的今昔之感。它借描繪朱雀橋、烏衣巷的變化,暗喻那些炙手可熱的官僚和宦官集團,雖然權勢盛極一時,但也會像昔日的王導、謝安及其家族一樣衰敗淪亡。全詩意境深邃,寓意深刻。 蜀先主廟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注]①蜀先主:指劉備,劉備創立蜀漢。先主廟在夔州(今四川奉節縣東)。②「勢分」二句:劉備起自微細,在漢末亂世之中,轉戰南北,幾經顛撲,才形成了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之勢,是很不容易的。「五銖錢」是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鑄行的一種錢幣,後來王莽代漢時將它罷廢。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又恢復了五銖錢。此詩題下詩人自註:「漢末童謠:『黃牛白腹,五銖當復』。」這是借錢幣為說,暗喻劉備振興漢室的勃勃雄心。③「得相」二句: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輔佐,建立了蜀國。象賢:學習先祖的賢才。象,效法。說後主劉禪不能效法先人賢德,狎近小人,愚昧軟弱,致使蜀國基業被他葬送。[鑒賞提示]這首詩是劉禹錫任夔州刺史時所作。首頷二聯,從先主廟堂寫起,頌揚了劉備的功業。頸聯對劉備功業不能卒成為之嘆惜。末聯感嘆後主的不肖。滲透著對於劉備身後事業消亡的無限嗟悼之情。 秋 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去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注]①「自古」句:自宋玉《九辨》「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始,寫悲秋的人不可勝數。②「晴空」二句:《詩經·小雅·鶴鳴》:「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詩即取其意。秋高氣爽,碧空如洗,一鶴沖霄,氣概昂揚。[鑒賞提示]《秋詞》是作者被貶朗州後寫的。歷代詩人描寫秋景,大都離不開蕭瑟空虛、冷落荒涼的感傷情調,此詩卻一反常調,熱情讚頌秋天的美好,把它寫得極富詩意。詩一開始就否定古來的悲秋觀念,認為秋日勝過生氣盎然的春天,表現了一種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接著,抓住一鶴凌雲這一事物進行描繪,展現了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雲飄浮的開闊景象。在這樣的氛圍中,詩人馳騁想像,自己的「詩情」也隨著凌空的白鶴而飛到「碧霄」。全詩立意新穎,意境開闊,情調高昂。 始聞秋風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①。五夜颼飀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②。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眄青雲睡眼開③。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台④。[注]①黃菊:黃花,這裡借指深秋時節。君:是秋風稱作者。玄蟬:黑色的知了。我:秋風自稱。卻:返。這兩句說,去年菊花開的時候和你分別,現在聽到秋蟬鳴叫時我返回了。②五夜:五更時分。五更是天將亮的的時候。颼飀:風聲。這裡指天亮前秋風帶來的寒意。顏狀:容貌。這兩句說,五更天的秋風把我驚醒一年容貌的變化從鏡子中反映出來。③邊:邊塞。馬思邊草:用戰馬在秋風中想食邊塞的野草來比喻自己想馳騁疆場。拳毛:捲曲的馬毛。雕:一種能捕捉小動物的猛禽。青云:指秋天晴朗的天空。睡眼:指雕在棲息時閉眼欲睡的情態。這裡用大雕想奮飛搏擊來比喻自己積極進取的精神。④肅清:指秋高氣爽,萬里無雲的晴空。堪:可。這兩句說,在這秋高氣爽的時候,正好登高遠眺,因為思念你,我帶病登上高台。這一聯是作者對秋風而言。[鑒賞提示]這首詩是劉禹錫晚年的作品,是一首因秋風而寄意的抒情詩。和詩人其他詠秋的詩篇一樣,讚頌了大好秋光,表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集中地抒發了詩人不服老,還想為國立功的昂揚鬥志和進取的豪情。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卦(今陝西渭南縣)人,初為諫官,因強鯁敢言,遭到貶斥。後為蘇、杭等州刺史,所在都有政績建樹,受到當地百姓好評。官至太子賓客、太子少傅。白居易是繼李白、杜甫後的重要詩人,他的作品的精華主要集中在「唯歌生民病」的《新樂府》里,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等亦為後世傳誦,一些抒情寫景的小詩,也寫得流利、優美。但晚年祟尚佛學,思想上轉向消極,作品也就失去了光彩。 夜 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夜 雨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注]蛩:蟋蟀。[鑒賞提示]白居易的這兩首小詩,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詩意含蓄、韻味悠長。它們是在詩人謫居江州時寫的。《夜雪》中「時聞」既顯示了雪夜的寂靜,又突出了詩人的思緒萬千,難以入寐,徹夜無眠。用「訝」與「冷」,表明氣溫急劇下降,感知不同往常,使人感到驚訝,並暗示夜間下了一場大雪,緊扣題目。《夜雨》既透露了詩人孤寂的心情和零落之苦,也寫出詩人的夜深難寐。其後兩句,隔著窗戶憑著聽覺得知夜雨降臨。由身聞其聲到如見其形,如臨其境,將夜雨描寫得淋漓盡致。
兩首詩形式一樣,均為五絕,對仗工整,用物比較;著眼點一致,皆是憑著主觀直覺去發現描寫,從屋內寫外景,曲折有致;情調相同,夜深人靜,萬籟俱寂,詩人孤獨寂寞,夜不成眠。 楊柳枝詞一樹春風千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永豐西角荒園裡,盡日無人屬阿誰。 楊 花 吳融不鬥穠華不佔紅,自飛晴野雪蒙蒙。百花長恨風吹落,惟有楊花獨愛風。 柳 李商隱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如何青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注]①永豐:洛陽附近的一個地方。②穠華:盛開的花朵。③拂舞筵:拂,輕輕掠過。是說春日細長低垂的柳枝隨風飄揚,像是舞女在筵席上飄然的舞姿。④樂游苑:又稱樂游原。長安東南名勝,地勢很高,可俯瞰長安全城,是當時士女節日游賞之處。斷腸天:指繁花似錦的春日,「斷腸」即銷魂。指花的色香使人心醉神搖。⑤清秋:說秋色已深,環境更加凄涼。
[鑒賞提示]白居易於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後寓居洛陽,直至會昌六年卒。此詩約作於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此詩前兩句寫柳的風姿可愛,後兩句抒發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於朋黨鬥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抒發的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此詩將詠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著一絲痕迹,明白曉暢,有如民歌。吳融,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累罷官,流寓荊南。晚唐詩人中,吳融作為溫(庭筠)、李(商隱)詩風的追隨者,其最大特色在於將溫、李的縟麗溫馨引向了凄冷清疏的一路。他的《楊花》,前兩句描寫楊柳可愛的風姿以及不與百花爭春的品格。後兩句托物言志,通過與百花的比較,讚美了楊花的優秀品質。李商隱的《柳》大致寫於大中五年(851)。詩人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先寫春日之柳、春風蕩漾,百花爭艷,樂游苑上,士女如雲,舞筵上紅裙飄轉,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兩句卻陡然一轉,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樹上哀鳴,一派蕭殺、凄涼的環境。詩中經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動寫照。杭州春望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①。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②。紅袖織凌誇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③。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④。[注]①望海樓:作者原註:「城東樓名望海樓。」東樓在鳳凰山上,離州衙不遠,是白居易喜愛的去處。護江堤:杭州東南錢塘江岸築以防備海潮的長堤。②伍員廟:杭州城內吳山(又稱胥山、城隍山)上有「伍員廟」。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殺害,輾轉逃到吳國,幫助吳國先後打敗了楚國、越國,後因勸吳王夫差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而被疏遠,最後被殺害。蘇小:南齊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家」指歌妓舞女所居住的秦樓楚館。③紅袖:指織綾女子。柿蒂:指綾的花紋。青旗:代指酒店。梨花:語意雙關。作者原註:「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④湖寺:指孤山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即白沙堤(簡稱白堤)。[鑒賞提示]此詩為長慶三年(823)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作。把杭州春日最有特徵的景物,熔鑄在一篇之中,就像用五色彩筆,畫出一幅《杭州春望圖》,畫面以春柳、春草、春樹及江水、湖水的翠綠為主色,又以梨花、紅裙、彩綾、酒旗加以點染,朝日霞光映照其間,把杭州的春光裝點得美麗無比,散發著濃郁的春意。詩在寫法上,由城外之東南,寫到城內,然後又寫到西湖,遠近結合,錯落有致而又次序井然。同時,又將寫景同詠古,攝自然之景同記風物人情結合起來,使景物更加豐富多彩,富有詩味,洋溢著詩人抑止不住的讚美之情。常建,長安(今西安市)人。公元727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曾任盱眙尉。一生仕途不得志,常遊覽名山勝景以自誤。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近似王維、孟浩然一派。他善於運用凝鍊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深的意境,詩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懷。 題破山寺後禪院清晨入古寺,初月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聲。[注]破山寺:即興福寺,在江蘇常熟縣虞山北麓。禪院:指寺院。 "竹徑"二句:此二句系千古名句,常被後人引用。意思是穿過寺中竹叢小路,走到幽深的後院,發現唱經禮佛的禪房就在後院花叢樹林深處。「山光」二句:山光使野鳥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們心中的雜念消除凈盡。萬籟:指一切聲響。鐘磬:寺院中誦經、齋供的信號,動用鍾,止用磬。[鑒賞提示]這首詩記在破山寺後禪院的所見所聞。筆調古樸,描寫省凈,興象深微,意境渾融,藝術上相當完整,是盛唐山水詩中獨具一格的名篇,讀後有使人身臨其境之感。元稹 (779一831),字微之,河南河內(今洛陽市)人,十五歲明經及第,元和初對策第一,任左拾遺,以遇事敢言著稱,後任監察御史,因反對權臣宦官遭到貶謫。但晚年依附宦官,獲致高官顯爵,為輿論所輕。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提倡者,對詩歌理論和創作的發展有重大貢獻,並稱 「元白」。 菊 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注]秋叢:叢叢的秋菊。陶家:陶淵明的家。東晉陶淵明最愛菊花,家中遍植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名句。[鑒賞提示] 菊花,不像牡丹那樣富麗,也沒有蘭花那樣名貴,但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愛。有人讚美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高潔的氣質,而元稹的這首詠菊詩,則別出新意地道出了他愛菊的原因。他從詠菊這一平常的題材,發掘出不平常的詩意,給人以新的啟發,顯得新穎自然,不落俗套。第一句寫叢叢秋菊圍著房舍,彷彿是陶淵明的家;第二句表現了詩人賞菊入迷,留連忘返的情景;三、四兩句由描寫轉入議論,寫詩人自己偏愛菊花的原因。全詩用語平易,沒有刻意求工,卻含意雋永,極富藝術感染力。孟郊 (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 (今浙江德清縣)人,年四十六始中進士,做過溧陽尉等小官,一生窮愁潦倒。孟郊和同時的賈島都以「苦吟」著稱,孟郊說 「夜吟曉不休,苦吟鬼神驚」,賈島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可見「苦吟」到了何等程度。又因他們的作品中都用意刻劃窮愁之狀,饑寒之態,所以歷來又有「郊寒島瘦」之說。孟郊語言樸素,感情深摯。 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推薦閱讀:
※《出塞(其一)》王昌齡唐詩鑒賞
※詩歌鑒賞術語(二)
※祖詠詩鑒賞
※一草一木總關情——詠物詩鑒賞/ 寄情於他的托物言志詩
※20種中國名茶鑒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