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及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分類與概念界定高等教育是一個複雜的多層結構的開放系統,因此,作為對高等教育現象、問題及規律進行研究的研究方法也呈現出多種形態。比如,哲學思辨的方法、邏輯分析的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定性的方法、定量的方法、系統方法、數學方法等等。但對高等教育方法進行仔細辨析,我們發現,有關方法的分類尚沒有一個比較清楚、統一的標準,許多方法分類也不符合「排他率」或「平行率」等邏輯關係。當前,一些關於方法的新名詞、新概念層出不窮,但其含義卻不確定、指向不清晰。如「質的方法」、「行動研究」、「人種學方法」等等,新舊概念之間容易產生混淆,引起方法分類上的混亂。如有的學者把「質的方法」作為定性方法,而有的學者則認為定性方法與「質的方法」大異其曲。另外,每一種方法的背後又蘊藏著不同的認識論、方法論,如實證主義、解釋主義、後現代主義等等。方法與方法論之間容易引起歧義,比如,有的人把實證的方法等同於實證主義,有的則主張實證與實證主義不盡相同。所以,要對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進行分析,首先必須進行方法的分類及概念釐清。按照科學研究方法的最基本的分類,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從定性、定量、定性定量結合的維度加以劃分。由於研究方法的不斷發展與創新,目前學術界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並沒有公認的定義,一些學者也反對這一區分。目前理論界對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定義更多的是從哲學層面上進行的區分與界定,而在研究實踐中,方法的運用要複雜得多,也具體得多。另一種對方法常見的區分是思辨方法與實證方法,這也是科學研究中兩種基本的研究範式。本研究從研究者的研究方式與思維方式這一角度把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劃分為定性與思辨方法、定量與實證方法兩大類。這裡的「定性」是指用經驗總結、哲學思辨、邏輯分析的方法進行相關研究,主要基於形而上的思辨傳統,所以與「思辨」相聯。現在有的學者把所有非定量的研究均納入定性研究的範疇,把人種學、參與觀察、案例研究等方法都稱之為定性研究,這不是本文所指的定性概念。在這裡,定性與思辨方法是指具有這樣一類特點的方式的總描述、總概括。其特點是:從材料來源看,大部分材料是通過他人研究成果或書籍刊物中獲取的,材料的引用與分析是零星的、散亂的,不作系統收集和分析原始資料的要求,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習慣性、自發性;從研究者研究工作空間看,絕大多數都屬於「書齋的研究」,是通過坐在書桌邊、圖書館所進行的研究;從研究者研究方式看,主要是通過個人悟思、哲學分析、文獻概括、歸納演繹等思辨的方式進行,是研究者個人觀點和感受的闡發;從研究成果性質上看,這類研究成果大多是感想式的、思考性的、哲學性的、主張式的或指示性的,對有關問題進行論述或提供建議。把定量與實證相聯結的原因在於,它們都遵循實證主義、經驗主義的傳統,建立在實證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上。它的特徵是:原始材料的收集及對材料進行系統的實證性分析,實地或現場的調查訪談、量化分析、客觀性的語言陳述等。作出這樣的研究方法分類,還有一個原因是基於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現狀,這一分類基本上能反映目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實際情況。對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進行嚴格的劃分是件困難的事,因為定性研究不等於沒有數字,而定量研究中也不乏價值判斷和邏輯推理;思辨必須依賴一定的概念、事實、材料進行,實證中也必然存在著思辨。所以上述的劃分只是試圖說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實際現狀,一定意義上是為了研究的方便,是一個較為粗略、模糊的劃分,很難說是嚴格意義上的科學區分。所作出的特徵描述也是從具體的文章作者採用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式這一角度給出的,不是規範的科學定義。(見表1)表1 方法分類及其特徵一覽表方法 具體方法 特徵類別感悟性思辨 以自身經驗、學識積累出發對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進行解釋或闡述哲學性思辨 引用哲學觀點或從哲學高度定性 分析方法 進行相關論述與 歷史性思辨 利用歷史資料、歷史事實對思辨 分析方法 研究對象進行思辨闡發比較性思辨 對不同時期、地點的教育問題分析方法 進行考察比較、闡述觀點多學科思辨 從經濟學、法學、系統理論等學科分析方法 出發探討高等教育問題觀察方法 在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研究對象的狀態和現象調查方法 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定量 個案研究 選擇典型的案例加以研究,與 並得出一般結論實證 數學分析 運用數學手段對數據進行處理,探尋事物關係實驗方法 有意識地控制變數,揭示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多學科方法 從其他學科出發進行相關的定理與實證研究二、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現狀及討論根據上述分類,我們對2000年、2001年《高等教育研究》中的所有文章(書評、會議綜述除外)進行了統計,共286篇。首先從「定性與思辨」及「定量與實證」兩個維度進行分類,並按「定量與實證」優先原則進行統計,也就是說,凡是採用了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按定量統計。鑒於一篇文章可能採取多種具體方法,在對兩大研究方法下的具體方法進行歸類時,按「一篇文章的研究方法不多於三種,盡量選擇最主要的一種」原則進行。統計結果見表2、表3。表2 2000、2001年《高等教育研究》中兩類方法的文章篇數及比例方法類別 篇數 百分比%定性與思辨 261篇 91.3定量與實證 25篇 8.7表3 「定性與思辨」具體方法的使用篇數方法類別 感悟性 哲學性 歷史性 比較性 多學科思辨 思辨 思辨 思辨 思辨篇數 160 20 68 32 28表4 「定量與實證」具體方法的使用篇數方法 觀察 調查 個案 數學 實驗 多學類別 方法 方法 研究 分析 方法 科篇數 0 17 7 15 0 5從上述統計中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定性與思辨佔主導,其中又以感悟性思辨分析為主;定量與實證方法運用較少,其中又以調查、數學分析為主。我們認為,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著以下問題:(1)研究中方法意識淡薄,思辨傾向嚴重,中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描述性、思辨性成分較重,重思辨研究輕實證研究,往往從個人經驗、感悟出發進行論述;(2)研究方法單一,缺乏多元研究方法意識,一篇文章中多元研究方法運用比例較低,沒有一篇文章運用觀察方法、實驗方法進行研究;(3)研究方法落後,規範意識不強,目前,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廣泛運用的質的研究範式在高等教育學中極少看到,如現象學研究、人種學研究和觀察性訪談等現代方法沒有引起高等教育研究者的重視。在研究中,無論是思辨研究,還是實證研究,都存在著方法運用不夠規範的問題,比如思辨研究中,概念不清晰,邏輯不嚴密,隨意性較強;在實證研究中,材料收集不夠齊備,數量分析方法簡單等等。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高等教育研究要取得突破性的成效與進展,必須牢固樹立方法意識,合理設計研究方法。1.思辨與定性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自身的合理性,但要提升思辨的抽象性、概括性、科學性。思辨作為一種特殊的認知方式,在對事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是極為複雜的社會現象和多層次系統,是一種以人為對象的活動,因而高等教育理論難以精確化、數字化,如高等教育本質的不清晰性、高等教育屬性的不確定性、高等教育功能的多樣性、高等教育效果的難以測量性等,決定了思辨定性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種認為思辨與實踐脫節、思辨對現實問題漠不關心、思辨就是在「象牙塔內閉門造車」等是對思辨的曲解,真正的思辨是在較高層次上對實踐與問題給予關注,以概念分析、邏輯演繹的方式獲得對高等教育的認識,提升高等教育理論的水平,增強反思與批判意識。當然,人云亦云、缺乏創新的思辨文章的價值就十分有限了。我們也不反對感悟性的思辨分析,一些大學校長、著名學者以其睿智的思想闡述了對高等教育的深刻見解,儘管沒有運用規範的方法進行研究,但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關鍵在於要提高思辨的抽象性、概括性及理論分析的合理性與科學性。2.重視定量與實證方法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價值,這是提高高等教育科學化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正如前面統計所見,重定性輕定量、重思辨輕實證的傾向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非常明顯,究其原因,既有深刻的歷史、文化淵源,又有現實原因:我國傳統文化中一貫重義理思辨,鄙視實證分析;教育科學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因而帶有其「母體」所固有的重思辨的思想方法軌跡;高等教育研究對象的複雜性,以致定量困難;許多研究者對定量方法、實證研究比較陌生,使用不熟練。事實上,在國外的社會科學及高等教育研究中,實證與定量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西方的教育研究受到自然科學研究的影響較深,具有實證主義的傳統;另一方面,二戰以後,西方的社會科學已經不再停留在對研究對象的概略描述,而是發展了一套比較精確的數學模式,並廣泛借鑒了各種學科的研究方法。三、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特性分析在高等教育研究中,方法問題,也始終是人們關注的一個問題。但由於研究方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它上與認識論、方法論相關,下與研究問題、理論性質相連,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研究的科學性,確實是擺在每個高等教育研究者面前的新課題。(一)高等教育研究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實踐研究,具有理論與實踐雙重屬性從高等教育理論發展的歷史來看,高等教育研究成為獨立的學術研究領域、發展成為有組織有系統的研究主要是在二戰以後。二戰後,高等教育作為繼承和發展人類文化、培訓人才的主要基地,受到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開始高速發展。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高等教育的職能、類型、結構、人才培養方式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使有關高等教育問題日益增多而且趨於複雜化,因此,引起了學術界、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重視,以高等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組織、學術團體應運而生。可以說,高等教育研究從一開始就具有問題意識與實踐情結。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直接發端於改革開放初期高等教育實踐的迫切需要,是由廣大的高等教育實踐工作者自發開展起來的,帶有鮮明的實踐特徵與解決問題意識。20多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研究始終是圍繞著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實踐中的重大現實問題來進行的。我國高等教育研究的「問題傾向」和「求用取向」應該是符合高等教育的特性的,因為高等教育是一種實踐活動,高等教育理論主要是一種應用理論、綜合理論,只有加強實踐研究,才能為理論發展提供豐富的材料。當然,我們必須在「求用」與「求真」、「問題研究」與「理論建設」之間取得協調與平衡。大量的熱點問題研究如果沒有方法的差異也會帶來低水平的重複。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不能停留在具體問題研究與工作得失的闡述與總結上,而應該加強對高等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和理論解釋,否則不可能抽象出具有普遍意義的高等教育理論。這樣,從方法的角度來看,一是要重視邏輯思辨,沒有邏輯思辨,就無法構建理論體系,無法提升理論水平;二是重視實證研究,反映與解決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因為不同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同的功效及適用性。(二)高等教育研究是一種多學科的綜合研究,具有多元研究屬性所謂多學科研究,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從其他學科出發、借鑒其他學科的概念原理來分析高等教育問題,二是指運用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高等教育問題。不過,利用多學科研究高等教育要特彆強調:第一,在引進、移植、借用方法時,要注意理解、把握這些方法的靈魂與實質,真正把這些方法作為研究的工具和手段。高等教育理論最初脫胎於普通教育學,往往從普通教育學中尋找理論依據和思維方法。目前,一些高等教育文章中充滿了新名詞、新概念、新術語,使用了許多新方法,但其研究結論除了用新的概念和術語裝飾了一下之外,幾乎沒有任何新穎深刻的內容。第二,任何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適用條件,都有其特殊的作用,不能無限制地誇大它們的作用。第三,在引進、移植、借用方法時,要能結合高等教育學科的特點將其具體化、特殊化。高等教育和人的複雜性及各種研究方法的互補性決定了高等教育研究應採用多層次、多方面、多學科的方法。單一的邏輯思辨研究方法已不再適應高等教育科學的發展,單一的定量實證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也有明顯的局限性。高等教育研究中,要根據研究對象的性質和特點,靈活地應用各種方法,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質與規律。運用多元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新方法論為指導,融合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範式,借鑒不同學科的具體研究方法,採取思辨定性、實證定量的多種手段進行高等教育研究。
推薦閱讀:
※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高等教育亟待轉變發展方式
※大學老師給很差成績是什麼心態?
※高等教育引入AI該到什麼程度?如何更好地使用學生數據?
※美國學校教授在考試前用且僅用中文寫出「請勿自帶草稿紙」是否算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