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神會大師《顯宗記》句解
07-01
《顯宗記》 無念為宗,無作為本,真空為體,妙有為用。夫真如無念非想念而能知,實相無生豈色心而能見。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無住而住常住涅般,無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念念無求,求本無念。菩提無得凈五眼而了三身,般若無知運六通而弘四智,是知即定無定,即慧無慧,即行無行。性等虛空體同法界,六度自茲圓滿,道品於是無虧,是知我法體空,有無雙泯。心本無作,道常無念,無念無思、無求無得、不彼不此、不去不來,體悟三明,心通八解,功成十力,富有七珍,入不二門,獲一乘理,妙中之妙即妙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剛慧。湛然常寂,應用無方,用而常空,空而常用,用而不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妙有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凈涅般。般若是涅般之因,涅般是般若之果,般若無見能見涅般,涅般無生能生般若,涅般般若名異體同,隨義立名,故云法無定相。涅般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般若能建涅般,故號如來知見。知即知心空寂,見即見性無生,知見分明,不一不異,故能動寂常妙,理事皆如如,即處處能通達,即理事無礙。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六識不生即如如之力。心如境謝,境滅心空,心境雙亡,體用不異。真如性凈,慧鑒無窮,如水分千月能見聞覺知,見聞覺知而常空寂。空即無相,寂即無生。不被善惡所拘,不被靜亂所攝,不厭生死,不樂涅般,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動搖。一切時中獲無所得,三世諸佛教旨如斯,即菩薩慈悲,遞相傳受。自世尊滅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同說如來知見,至於達磨,屆此為初,遞代相承,於今不絕。所傳秘教要藉得人,如王髻珠終不妄與。福德、智慧二種莊嚴,行解相應方能建立。衣為法信,法是衣宗,唯指衣法相傳更無別法,內傳心印印契本心;外傳袈裟將表宗旨。非衣不傳於法,非法不受於衣。衣是法信之衣,法是無生之法,無生即無虛妄,乃是空寂之心,知空寂而了法身,了法身而真解脫。句解: 菏澤神會大師的《顯宗記》,這也是我們禪宗里很重要的一個文獻。當時神會大師在六祖走了以後護持南宗,大興惠能大師教法,是一位很重要的祖師。這篇《顯宗記》單刀直入透徹高端,是非常重要的經典。【無念為宗,無作為本。】這個「無念」,不像那個枯木寒岩、斷百思想,不是頑空的,是不著相的意思。無作、無念,都是指不著相,還起妙用的。你看,下文就說到了。【真空為體,妙有為用。】所以我們讀這些大師的著作也好,讀佛經也好,都要注意前後貫通,不要斷章取義逮到一句,就摳出來開始大肆錯解。真空為體,妙有為用。真正的離相,無念無作的,離相的人,就能見到佛性,見性就是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體用一如。【夫真空無念,非想念而能知實相。】真正悟無所得真空,就不會著相,沒有意識思量可得這叫無念。非想念而能知實相,不是說用我執、大腦聰明、世智辯聰,可以知道這種佛境界的,沒開悟者一起念想即落窠臼,不起念想則落空亡。開悟者則無所住而生其心縱橫無礙。?【無生豈色心而能見?】究竟的、離相的佛性,無生無滅的佛性。怎能用我執心、色心來見呢?有相就是還有我執,怎麼能夠見到究竟的佛性呢?一定要了知諸法如幻放下一切幻相,遠離這些個假相知見,離一切相,即名諸佛。所以用我執妄想心,是永遠見不到究竟佛性的。【無念念者,即念真如。】無念念,就是把我執、法執、種子脫乾淨,不粘一絲一毫知見,這個叫作一絲不掛,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到這個境界的時候,才能見真如,才能契入真正究竟的佛法,才能見到純正的佛性,叫「即念真如」。?【無生生者,即生實相。】證入無生法忍,即了知即相離相,無相無不相的境界即是真正的人生宇宙的真相,無相之相叫作「實相」。切莫誤會無相之相是有個無相,乃有相不可得無相不可得,而不礙有無假立。【無住而住,常住涅槃。】證入這種實相境界即是無住而住,名住涅槃。反過來說就是「若心有住,即為非住」,遠離涅槃。或者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你的心應該怎麼住呢?住在「無所住」,名住在無所住、一切不黏著這個境界上,不著任何相的時候,就恆住在涅槃境界,也就是一直住在無所住的最高境界,這是大乘涅槃,遠離顛倒夢想幻相的究竟涅槃。離一切相,即名諸佛。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無行而行,即超彼岸。】證悟的菩薩度一切眾,承擔佛法,做很多六度萬行的事業,同時是無心的,是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而無為。無心而行有為事。心不黏著,即一切相離一切相。悟此岸彼岸無實了不可得,如此就超越此岸彼岸,叫「即超彼岸」。【如如不動,動用無窮。】真心是不著相,就是風動旛動,而仁者心不動。外離相即禪,內不亂為定,叫如如不動。然後呢,動用無窮。所有的佛菩薩,都是不變隨緣應現無窮的。你看看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到處都在,但是呢,他恆住在離執禪定大涅槃中如如不動,而動用無窮,因為究竟而言動靜是一如的。【念念無求,求本無念。】就是不著一切相,沒有任何可黏著,因為求之一念本空無性,無念可得。【菩提無得。】了悟一念無得則菩提也是假名也不可得,就是契入無所住,名「得菩提」。真正契入究竟境界的人是無所住的,是無所得,無智亦無得。【凈五眼而了三身。】破無明證法性契入無得菩提徹悟境界,五眼三身等,全部具備。【般若無知,運六通而弘四智。】在破除我執法執,同時就能證得般若也即是轉八識為四智。這個「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同知見無見,斯即涅槃。般若不是世智聰慧,無知見可立,所以呢,運六通而弘四智,一切妙觀察智大圓鏡智等佛的智慧德能,全部都是不求而得,得而無所得。【是知即定無定,即慧無慧,即行無行。】菩薩恆住在究竟的離執禪定境界,無入定出定可分別。實際上我們講「住禪定」也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並無禪定可住,因為有所住,就有能所。所以在禪定也沒有禪定可以執著,開悟,也沒有開悟可以執著,沒有任何執著。用大智慧也是方便說,沒有什麼智慧可得,也就是無所得。即行無行,不是沒有行為造作的木頭人,他在為一切善,心中並沒有善可為。明明在度一切眾生,並不見有眾生可度,也不見有能度眾生者和度眾生的行為。行有知空,離相也即相的,也就是無不為而無為。【性等虛空,體同法界。】真如佛性即是無性之性盡虛空遍法界,整個虛空法界就是一心。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六度自茲圓滿,道品於是無虧。】真正證入佛性的人,自然不用刻意守戒,任運不會犯戒。所以他六度萬行具足,所有的戒行,全部具備,沒有一點缺憾,像滿月一樣。禪宗直截根源佛所印,綱舉目張,一下把這個心抓住,所有的戒都齊了。反過來說,如果你的心是黑暗的迷惑的,你要努力從事相上面戒斷那就很難很難,用石頭壓草,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禪宗的方法,就是牽牛鼻子,擒賊擒王,先把這個心了悟圓融,一切具足。【是知我法體空,有無雙泯。】我法體空就是二無我,能所雙亡。有無雙泯,是色空一如畢竟空的意思。【心本無作,道常無念。】了妄心非真,妄即是真,真心無執即是無作並不著相。道常無念也是這個無著意思,一切法畢竟空心本無心何來有作,念也無念,不起妄念,前念不追,後念不隨。【無念無思,無求無得。】證知萬法皆緣起性空無所得,沒有任何相上的掛礙。所以叫無求無得,恆住在無所得的境界。【不彼不此,不去不來。】同《心經》講的,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會起兩端,不會分別執著,所以叫契入不二法門。沒有分別執著的意思,遠離分別執著,遠離顛倒夢想。所以佛講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能,只因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反過來講,只要去掉妄想分別執著,即見內心的無量智慧德能。【體悟三明,心通八解。功成十力,富有七珍。】就是所有的智慧德能神通等全部具足。【入不二門,獲一乘理。】名「入不二門」,名「獲一乘理」。就是進入了究竟圓融無分別的佛境界,名得到了佛講的名大白牛車,一乘了義佛法。?【妙中之妙,即妙法身。】真如實相這種妙處,真的是很難形容,是最高的境界中道第一義諦。就是佛的法身。【天中之天,乃金剛慧。】證入法身這種禪師就是人天眼目,是天人師、佛,最究竟的。所以擁有最高的智慧,叫「金剛慧」,金剛般若波羅蜜。【湛然常寂,應用無方。】湛然常寂,即是即定無定的金剛三昧能有無窮的妙用,應用無方。這種菩薩,「順行逆行天莫測」,用種種大方便手段,總是發心最純正,效果最好的,因為有大智慧,具各種方便善巧手段。凡夫外道迷惑,有時候發心好,效果卻會很差,乃至南轅北轍。許多時候這種被魔心控的人,並不會認為自己就是魔子魔孫,他還一直認為自己是最純正的佛弟子,所做都是為弘正法的「方便手段」。你看那些個追殺惠能、給達摩投毒者,哪個不認為自己是佛弟子的?很有趣,魔子魔孫,也會認為自己是佛弟子。他們有什麼特點呢?就是沒有開悟,執著名利有為法不能離相,所以智慧不足,會好心辦壞事。就像有一法師講的,會「真誠地犯錯」。沒有智慧判斷,比如說可樂好喝吧?對於嬰兒,你用可樂喂他,就可能把他給毒死了,好心做出壞事。【用而常空,空而常用。】菩薩是即相而離相,所有行為是離相無執的,離相不是死寂不動沉空守寂,不是掉到惡空死屍禪,而是有無窮妙用活活潑潑的空有無礙的。【用而不有,即是真空。】即相而不著相,即是妙有,妙有即是真空。?【空而不無,便成妙有。】真空不是惡取空,是不著相而即一切相起妙用的,即是妙有。也就是「不無」,非法非非法。菩薩六度萬行,都是圓滿的,絕非枯木寒岩的頑空。【妙有即摩訶般若,真空即清凈涅槃。】「妙有」就是所謂的究竟智慧。真空即清凈涅槃,真如法性。【般若是涅槃之因,涅槃是般若之果。】無念不著相的修行證得般若破除我法二執,得見真如法性住於無住大涅槃。所以說,般若波羅蜜是涅槃之因。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得涅槃,是修般若法門的結果。【般若無見,能見涅槃。】般若無知,無所不知。般若無知,就是最高境界,就是涅槃。般若沒有對相的執著,般若無見,名見涅槃。文字表述總是有問題的只能方便權說,名見涅槃比較好些,所謂的見到涅槃境界。是遠離顛倒夢想,名究竟涅槃。?【涅槃無生,能生般若。】涅槃不著相,但是能生起所謂的最高境界智慧,有無窮的妙用,生而無生,不可執著語言文字。【涅槃般若,名異體同。】涅槃和般若,名稱有區別,其實是一。為什麼呢??【隨義立名,故云法無定相。】是從不同角度意思立名的。佛法是靈活表達的,往往可以隨意地拿起任何名相都起妙用,同時又是離相的,法無定法。佛經常常是這裡建立,那裡掃蕩;那裡建立,這裡掃蕩。外行迷惑的人就會看到相反的地方覺得有矛盾,其實是圓融的。要能看到全局,開悟後的人,才能理解法無定法。【涅槃能生般若,即名真佛法身。】真正證入究竟實相境界,能生起無窮的智慧妙用,即是無住涅槃,也就是法身境界才是真佛。所謂法身是真佛,報化非真佛。【般若能建涅槃,故號如來知見。】般若智慧能破一切邪見,洞見真如實相,能夠讓我們恆住在究竟的境界、大乘涅槃境界。所以般若,又可以叫如來知見。【知即知心空寂,見即見性無生。】般若知見是什麼呢?就是覺悟心不可得,無法可得。見即見性無生,見到佛性,不生不滅不垢不凈。【知見分明,不一不異。】在這種般若觀察狀態下,就善於觀察分別種種名相,而不會有墮入二極的分別妄想萬法都是不一不異。【故能動寂常妙。】菩薩行住坐卧都在大禪定中,也就是六祖說的外離相即禪,內不亂為定,吃喝拉撒都是道。這種禪師,修行就是飢來吃飯困來眠,因為他們活在世上的目的,就是弘揚佛法救度眾生,所以吃喝拉撒都是念佛,是故動寂常妙,動也妙、靜也妙。【理事皆如如。】大菩薩境界,一切無所執,張口為經,舉足為法,做什麼都是行為世范,理事都圓融,說法透徹,事相上的呈現,也是符合究竟妙義的,不會犯錯。善為事,而心不動。【即處處能通達,即理事無礙。】這種菩薩,處處都圓融無礙,能夠生起無窮的妙用,理無礙事無礙,事事無礙。做什麼事情,都是香象不行於兔徑,可能用各種方便變通。為事發心好,結局一樣也是好的,真正明心見性的菩薩,就可以做得到。【六根不染即定慧之功,六識不生即如如之力。】六根不會被法執污染,無眼耳鼻舌身意,把我執、法執放下,能夠為善離相,是因為我們有定慧之力。所以風動旛動,仁者心不會動。六識不生,就是不被六根迷惑,不被六塵迷惑,就是如如之力,是明心見性的能力,能會生起妙用,會呈現出來,讓六根放光,同時不染一塵。【心如境謝,境滅心空。】境就是法執,心就是我執,我執法執一起脫落,心境同謝,境滅心空。法執纏繞不了我們,因為我們沒有我執,心空及第歸。【心境雙亡,體用不異。】心境雙亡,也即能所雙亡,就是我執法執脫落的意思。真如是體萬法是用,它們本是一體圓融的。【真如性凈,慧鑒無窮。】真如佛性垢凈皆不可得不凈之凈即是真凈,真正見佛性,有無窮的妙用,具大智慧,圓融無礙,妙用多多。【如水分千月,能見聞覺知。】佛性無窮的妙用?【見聞覺知而常空寂。】也就是即相而離相知見無見。【空即無相,寂即無生。】真空實相,不著一切相。寂滅涅槃本即無生。【不被善惡所拘,不被靜亂所攝。】明心見性者順境、逆境,他都是寂然的。真正的勝不驕敗不餒,八風吹不動!【不厭生死,不樂涅槃。】菩薩不著一切境界。如果我們憎惡生死,一定要出輪迴,一定要安住涅槃之樂,那是把生死涅槃分成兩端了。經上講,無有涅槃佛,無有佛涅槃。小乘涅槃,也是化城。《妙法蓮華經》上說,為了引那些眾生進入修行妙境,佛用了種種的化城。並沒有一個叫涅槃的境界可得,不厭生死,不樂涅槃,因為生死涅槃不二故。離一切相即大涅槃。【無不能無,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動搖。】既不偏空,也不偏有,既不著空病,也不著有病,外離於相,內離於空。所以行住坐卧都離相,無心可動搖。【一切時中,獲無所得。】有無不著心無掛礙以無所得故無顛倒夢想。【三世諸佛,教旨如斯。】所有的佛,都是這麼教導我們的。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其他佛,也是一樣的。【即菩薩慈悲,遞相傅受。】菩薩慈悲度眾生,傳承諸佛無所得教旨。【自世尊滅後,西天二十八祖,共傳無住之心。】釋迦佛世尊示寂後,西天二十八代祖師,都傳的是這個無住真心,所以叫傳佛心印。【同說如來知見。】祖師講的都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這是《法華經》上佛講的,佛之知見,就是佛的心印。【至於達摩,屆此為初。】二十八祖至達摩,就是我們中國禪宗的初祖了。【遞代相承,於今不絕。】一代代傳下來,直到神會大師這一代,綿綿不絕。?【所傅秘教,要藉得人。】如來知見唯見性者知故說是秘教,傳這個最上乘的法,要靠明心見性者,自己都不知性為何物卻說傳佛心印,豈非自欺欺人,自造惡業斷人慧命,所以傳燈要點,在於得人。【如王髻珠,終不妄與。】就像法王頂上的寶珠,就是指我們的佛性。沒有見性者不可印記付法。【福德智慧,二種莊嚴。】得法作祖師者需福慧圓滿,這就叫兩足尊。修行到這種境界,福德智慧足,業習種子消乾淨的人,具備此二種莊嚴。【行解相應,方能建立。】大菩薩行為上完善,六度萬行,身語意都是純正的與佛知見相應性相一如。對佛經教理的講解也不會有漏洞。就是宗也通,說也通。這種人才能建立寶幢。【衣為法信,法為衣宗。】這裡講到衣缽之事,南北兩宗當時有競爭,都說自己是正宗,所以大師針對這個申辯一下。後來南宗能立起來勝出北宗,很大程度是神會大師的功勞。這裡他強調這個法衣,說咱們是有正傳的,是有正宗法卷衣缽在手的,衣缽是見性得法者的信物,見性法才是宗旨,衣缽是因當時禪宗六代單傳不得已的一個方便證明。【唯指衣法相傅,更無別法。】達摩初祖至慧能六祖,法是跟著衣缽一起傳的,誰得衣誰是得法者,衣缽是得法的證明再沒其他法來證明,所以當時一代不會有兩個祖師。【內傅心印,印契本心。】內傳心印,就是一盞燈一盞燈地相互點亮,講的是必須見性才傳衣,在五祖座下六祖開悟後,才傳衣缽。所以慧能大師這宗才是正宗。【外傅袈裟,將表宗旨。】傳這個身外袈裟,是表示明心見性的信物,以免有些濫稱祖師者,不可執著外相。【非衣不傅於法,非法不傅於衣。】這裡說達摩以來傳到六祖慧能,衣和法是一起傳的。衣法是一起傳遞,這都是因為當時北宗自立神秀為六祖的爭議,神會大師才為弘揚維護正統講這些文字。【衣是法信之衣,法是無生之法。】那麼佛的袈裟,衣和缽,是表明佛心正宗的印契,法呢,是不著相不可得的無生之法。【無生即無虛妄,乃是空寂之心。】了知無生,沒有虛妄的顛倒夢想,念念沒有執著,即是真心、空寂之心、離相之心。【知空而了法身。】真正地把我執、法執去掉,那麼契入究竟的真空,就契入佛的法身,與三世諸佛完全相應。【了法身而真解脫。】真正地契入這個境界以後,就是真正的解脫,生死即涅槃,無生死可了無涅槃可住,自從識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干!下面是關於神會大師的背景資料。【(《景德傅燈錄》卷三十)神會(西紀六六八——七六O)俗姓高氏,湖北省襄陽縣人。自幼先學儒家的五經,並探老莊的勝義,後因覽《漢書》而知佛理,便到國昌寺出家,諷誦羣經,過目了了,易如反掌。】關於菏澤神會大師,我們也把他以前的事迹,他俗姓高,喜歡老莊。後來看漢書,才知道浮屠之說,所以留意於佛教。【蔽棄仕途】就不追求做官了。很多禪宗大師都是這樣的,先學儒,後來發現佛法更殊勝,然後進來參學,再成為禪宗宗師。六祖慧能大師圓寂以後呢,南北兩宗還在繼續競爭,然後,真正把南宗的法承擔起來維護禪宗正統,和北宗做了很多法義上的辯論,寫《顯宗記》支撐六祖法門,得力法將正是神會大師。他為南宗佛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願將所有的功德,迴向我們一切如母眾生,早成佛道。頂禮菏澤神會大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凈宗八祖杭州雲棲蓮池大師
※唐朝時期,兩位風水大師一較高低,千百年後勝負自分
※星雲大師《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雪浪法師恩公中興法道傳 憨山大師
※印光大師論正行與助行以及專修、圓修與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