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范睢諫殺戰神白起,後來又是誰取代了范睢?

白起在取得長平之戰勝利之後,其實已經有點眾矢之的的意味了,雖然他為秦國打了大勝仗,秦國上至國君,下至黎民都以他為傲。

但是此役殺的人太多了,在哪個偏向嗜殺的年代都有些讓人難以接受,身為秦國君的秦昭王以及諸臣子雖然覺得殺人太多也有不妥,但卻說不出什麼反駁的話,百姓間雖有議論,但難保趙國打贏了同樣的災難落到自己的頭上,因此,秦國上下,多對此事緘口不言。

但不說不代表風平浪靜,曾有人就預言,白起為秦國的戰神,但他雖然有功於秦國,奈何殺人太多,必遭政敵攻詰,引起諸侯國人心惶惶,必是人人奮起而自衛,拚死抵抗,秦國以後面對的將到處是抵抗,而沒有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樣以來,秦人必苦於戰爭之弊,君臣必銜恨於白起,白起命不久矣。果不其然,在秦國攻趙都邯鄲的戰役中,趙國男女無分老幼,皆拚死相搏,秦國損失重大,白起又因為稱病拒不領命出征,憤怒的秦昭王下令奪去他的軍權,流放甘肅靈泉,范睢趁機進言,認為其長期帶兵,流放他地有禍起蕭牆之患,不若賜死,昭王允諾,白起很快就等來了秦王令其自盡的寶劍,一代戰神就此隕落。

白起最終不得善終,蓋因為居功自傲而引火上身。其實他也不一定就是違抗王命,只是身處高位,任何一個瑕疵都會被無限放大,這也是為什麼一定要居安思危、謹言慎行。

范睢雖然諫死了白起,但他卻也一刻不曾掉以輕心,雖身處高位,卻時刻不忘前事之鑒。而且他還做了三件不可饒恕的事情。

第一就是諫殺白起,白起乃秦國戰神,一生攻無不克,是秦國人的大英雄,就是有千般不對,但若是說誰害死了他,此人也必不可能善終,二就是錯用鄭安平,此人乃范睢恩人,對他有救命之恩,白起死後,范睢就以鄭安平為將,率兵攻打邯鄲,不想大敗後竟率兩萬秦軍投降了趙國,三就是錯用王稽,本想培植勢力,卻不想王稽卻私通諸侯,謀害秦國,這些事都使范睢憂心忡忡。

最後他遇到了蔡澤,蔡澤向范睢詳陳盛極而衰的道理,范睢深有此感,下定了要功成身退的決心,果然在一次與秦王的會面中提出了體弱多病,想回鄉養老的想法,並向秦王推薦了蔡澤為相。

秦王允諾,范睢則在告老還鄉後不久便因病去世,也算是得了善終。

白起落得自殺的下場以及范睢得意善終,最終都是伴君如伴虎道理的應驗或再現,賢明的君臣大多還能共苦,比如勾踐范蠡,若不賢明,則連共苦的機會都難得尋到,比如吳王伍子胥、李牧。
推薦閱讀:

《後來的我們》:我的前任,已經死了。
聽說合適的人後來都分開了
往生之後來報信 極樂世界絕對真
《後來的我們》:一個直男的青春疼痛
東皇太一才是遠古第一神,可為什麼後來人們卻推崇玉皇大帝?

TAG:白起 | 螳螂 | 後來 | 戰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