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代龍鳳玉器珍品賞析

作者:祝靜

無需豪華的鋪陳,不必高妙的渲染,一切歸於質樸自然。玉,上善若水,潤物無爭;玉,美石也,珍寶也。華夏祖先擇美石琢器,記錄人類生活、社會變遷。君子必佩玉,如飛鴻輕羽融入深遠的碧天。玉,華貴而淡雅,而玉飾為龍鳳者則為至尊至榮。

《爾雅翼》雲∶「龍者鱗蟲之長」。《詩經·大雅·卷阿》曰:「鳳皇于飛」。傳云:「鳳皇,靈鳥仁瑞也。雄曰鳳,雌曰皇。」另《說文》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龍與鳳古時均帝王之專稱,玉則君無故不去身。故而佩玉龍系玉鳳者至尊至榮。

大漢一朝,徐州雖不產玉,但作為漢高祖的桑梓故里,漢文化的發祥地,在徐州的漢墓特別是王陵墓中卻出土了大量的漢代玉器。徐州出土的漢代玉器造極峰巔,致幻至美,樸拙見大智,精美絕倫,在國內享有盛譽。現甄選徐州博物館藏並展出的幾件最具震撼力的龍鳳玉器與大家共賞。

1. S形玉龍:年代西漢,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出土,高14.1厘米,寬7.6厘米,厚0.8厘米(圖一、圖二)。

這件玉龍器形碩大,造型別緻,形象生動,厚重古樸,為徐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在全國玉龍佩飾中堪為翹楚,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寶級極品,在全國文物界影響巨大。這件玉龍以新疆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瑩潤剔透有玻璃般光澤,半透明,局部有沁斑。此玉龍造型為單體龍,身體騰卷呈S形,故亦稱S形龍。如果仔細觀察自然界長(鱗)蟲類動物的生長、生存、生活狀況,就會發現這類動物有生命並在活動時的狀態是扭曲的,類S形,反之無生命狀態則是僵直的。龍是古代人幻想中的形象,是以蛇為核心,揉合了馬或狗的頭,鹿或羊的角,禽鳥的翅膀,魚的鱗,獸的足幻化而成的形象。S形是長(鱗)蟲類動物動態時的生理形象,同時也是古代人幻想中龍的動態形象。漢代工匠雕刻此龍取其大形即S形,就是抓住特點取其動態。故而可以說S形是龍的標誌性符號。

這件玉龍配飾在雕刻技法上巧奪天工,在藝術造型上精妙絕倫,在徐州博物館的展品中最具代表意義,並被定成館標。它採用陰線刻、浮雕和局部透雕等技法,在一塊玉版上剔除多餘部分形成S形龍狀,然後再精雕細刻出龍的細部及精華,把龍潛深淵,噴薄欲出的意蘊刻劃得淋漓盡致。

龍的軀幹部分,佔三分之二強,是將玉版料的多餘部分剔除後形成既定S形狀,雕刻技法簡要而規矩,直敘主題,毫無點滴累贅,給人以厚實而穩重的動態視覺感觀。龍的軀體邊緣高出龍體主幹形成圓潤流暢的邊緣線,使此龍透出柔美的格調。龍體通身均勻布滿谷紋,使龍體既顯協調,又具有明顯的裝飾意味,從而使得龍佩在厚重中蘊涵了自然。此龍整體渾然一體,僅在龍尾與龍頸處幾欲交合、似合又分,含蓄中包容龍體噴發之勢。

這件S形玉龍整體的雕刻主旨是取靜蘊動,形似平和自然,實則取勢遒勁有力,給人一種大氣卓然的感覺。龍軀如此生動,已脫俗不凡。然而此龍最為精彩的部分卻是龍首。龍首比例佔三分之一弱,但形象動人,生氣盎然。龍首的雕刻手法多樣:用剔地線雕刻出眼睛,炯炯有神,刻出龍舌及捲雲紋耳,極富裝飾性;用透雕技法雕出龍嘴、龍鬚以及龍角,表現出龍顏和潤、威嚴猶存的特性。整個龍首取法自然,氣韻貫通。

龍軀與龍首作為這件S形玉龍佩的主體部分,雕刻程序雖然一氣呵成,但也僅僅是整體龍韻的序曲,最為點睛之處則是另外三點。即:(1)龍翼:此龍在造型上最別緻之處就是龍翼。龍翼在人們的正常想像中應位於龍體背部前半段,或取動態之上揚展翅,或用靜態之貼體伏之,就像漢畫像石中有翼龍表現的那樣。翼作為帶動整個身體飛翔的載體,與首、尾本應互不搭界。但這件玉龍卻逆其道而行之,將龍翼傾斜安置,其中一翼上與龍吻相交,另一翼下與龍爪交匯。龍翼貫穿龍的頸部,於不合理中交代出龍變幻無常的特性,從而給人以無限的想像,似乎不合理處更合理。(2)龍爪:龍爪是此龍表現最為生動的部分。龍爪位於龍頸部下方,與龍翼尖合為一體,呈鷹爪狀,爪尖迴屈有力,質感極強,極富力度,填補了龍軀剔除部分的空闊,使整條龍首尾相望,從而賦予此龍動感和韻律。(3)龍角:這件玉龍佩龍角的刻飾更為精妙。從總體視角看,龍角偏龍首頂部的一邊。實際上龍角與龍體交合之透空處恰恰是此龍頂部的最中心部位,是提綱挈領之處。由於此龍為佩,是要系佩於人身體某個部位的,故而這個龍角中心透雕處即半月圓處,就是繫繩之處,無須在佩體上為繫繩而再專門穿孔。這種處理趨於自然而不破壞玉龍的整體構思。這就是巧點,其高明之處非一般配飾所能比擬。

這種型制的S形玉龍只見於西漢早期的王侯墓中,玉龍的形象逐漸脫離了戰國玉龍的多曲折造型。這件S形玉龍採用鏤雕、浮雕和線雕相結合以及凹弧面多視點技法,使玉龍在平面中也能呈現出較強的立體感和動感。春秋戰國時期是繼商代之後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峰。其中,楚國以其獨特的文化審美意向和高超的制玉工藝而大放異彩。楚國玉龍的造型奔騰張揚,與中原地區相比充滿著想像力及浪漫主義的情懷,特徵極為明顯,並對鄰近諸侯國甚至漢代玉龍形象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徐州在西漢時屬劉姓楚國。西漢時期之所以在徐州的封國為楚,就是因為徐州在歷史上與楚國、楚文化有著深刻的淵源。故而這件S形玉龍佩的形態特徵也受到了楚文化的影響。此龍比戰國的更趨寫實,整件器物具有漢代神韻,受土蝕後分別呈現出銹紅色和黑色沁斑,沁與玉質的過渡自然。此玉佩沁色溫潤,包漿自然,是一件沁色襯映白玉更加晶瑩剔透的典範。

徐州的漢代玉器大多雕琢精美,特點鮮明,給人過目不忘的美感。這件玉龍看似略顯溫順、靜謐,實則蘊含著動態的力量和氣勢。

這件玉龍代表了漢代玉器的最高水平,曾赴奧地利雷歐本市、英國倫敦等地展出,享譽海內外。

2.蟠龍玉佩:年代西漢,1986年徐州北洞山楚王墓出土,高5厘米,寬3.9厘米,厚2厘米,由透閃石雕制而成,由於受沁,佩體全部呈黃白色包漿,即俗稱雞骨白(圖三、圖四、圖五)。

上面賞析的S形玉龍表現的是一隻單體龍的形象,其形式可以說是板式玉佩。而這件蟠龍玉佩卻是一件異形佩,表現的是多體龍,形式更為複雜,內容更為豐富。

這件蟠龍玉佩是將一塊毛坯玉先製作成半圓柱體,然後從弦邊剔除多餘石料雕琢成U形成器,或曰這本身就是一塊U型異石璞料,然後雕琢成器。這件玉佩在雕刻技法上是線雕和透雕相結合,以透雕為主,線雕為輔。

此龍形佩的主體內容從形體上乍一看似乎是幾條龍連體盤曲纏繞,繁複雜亂。而如果仔細琢磨,卻發現這件玉佩實際上雕刻的是一條主題異形巨龍及幾條小龍個體或立或伏于山石或洞的背景中,彼此關係交代得十分清楚有序(為了敘述方便,權將此佩分為A、B兩面)。這件蟠龍玉佩用透雕技法雕刻出一條巨龍,並圍繞著這條巨龍安排了其他龍體和有關背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玉雕極品。從A面看,整個雕刻體似乎線條糾結,扭曲繁雜,然而順著圓雕的龍頭往下延伸,其實可以清晰明了地看出這是一隻異形巨龍似漫步于山石之上,從B面看巨龍則似穿越圓洞之中,龍身和龍首撐穿圓洞,似圓洞難以容納此龍龐大身軀。從這件玉器A面看:上部刻了龍的雙頸雙頭,其左部主體龍頭為圓雕,龍嘴大張,龍眼凸起,龍顏頓生;偏右的龍頭為俯視面,龍眼圓睜、龍角凸顯。再從B面看:似乎還有一龍與主體巨龍共用圓雕龍首,且伏於巨龍頸部,其爪與巨龍共用一爪,可謂異形龍。龍首向下,龍頸粗壯有力,龍身碩大彎曲,龍腿前後張開呈動態,龍尾向下呈S形纏繞。如果順此龍從頭至尾延展,龍體應該完成。但此龍設計卻跌宕起伏,呈現無限變化。變化就在於此龍非一般龍可比,這是一條異形巨龍,龍身作為主題承載著三個龍首,兩個龍尾。其尾巴極為特別,均曳地呈S形,表現自然。

以上介紹的是蟠龍玉佩的主體異形巨龍,而此玉佩還在共同的主題下,雕刻了其他龍體的組合。A面:在主題巨龍足下的山體上還刻繪有一隻龍爪、龍尾均似捲雲,龍眼炯炯有神,龍角初露的小龍伏于山石上;B面:山石上也伏有一隻小龍躍躍欲試。這兩隻天真可愛的幼龍,憨態可掬,意趣盎然。此外在B面山石及山洞的左上半圓似也刻有龍耳和龍眼似為一龍,再左上也刻有一龍首。小龍或小龍首巧妙地分布於U形玉佩中,趣味橫生,於莊重中蘊含諧趣。

這是一件想像力十分罕見,構思極為奇特的作品,它以讓人想像不到的取像角度,充分利用U型石材的正反兩面,表達了對龍的世界的崇拜。這件玉佩從構圖上看有背景、有行為、有襯托。即以石山及山洞為背景,以一條巨龍漫步為行為主體,以多條龍同附一體及其他小龍為襯托。這件蟠龍玉佩構思奇特,十分詭異而又合理地在有限的空間雕刻了多條形態各異的龍互相糾結纏繞的罕見形象。這件蟠龍玉佩,以意想不到的創意,表現了意想不到的龍的組合形象,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一件超出一般人想像的異形玉佩,在製作工藝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堪稱國內漢代玉雕作品中絕無僅有的藝術極品,乃天工之器。

3.紅玉立鳳佩(圖六):年代西漢,徐州白雲山漢墓出土,長10.4厘米、寬4.9厘米、厚0.5厘米。

這件玉佩使用極為罕見的紅色玉石雕刻而成,在選材上極富想像力。紅色由於其鮮艷奪目的特色,使人會聯想到東升的旭日,聯想到人體的血液。太陽和土地一樣,是農耕生活的根本,而血液則是生命的本源。紅色以熱烈、奔放、活力的色感,在漢代人的意識中具有一種神聖感,是人們極為崇尚的高貴之色。使用紅色雕琢百鳥之王鳳凰,最貼切地襯托出鳳凰的高貴和神聖,寄託了漢代人的美好期望。

這件玉鳳從型制上看,是一種板式玉雕作品,用透雕技法雕刻出鳳凰嬌美的形狀,用剔地線雕技法雕刻出鳳凰眼、身軀、羽翼、足、尾等的細部。整件作品輪廓清晰準確,神態梟桀傲然,構思精緻巧妙,於平靜中見刀斧神功。這是一隻頭頂高冠、展翅欲飛的鳳凰。雖然這件玉佩從正反兩面看均只刻出鳳凰的側面,但其高貴的姿態已躍然石上,令人唏噓不已。

這件紅玉立鳳佩的雕刻技法極其簡約樸素,敘述主題也是平鋪直敘。漢代匠人只是利用板式石材的兩面對稱透雕出鳳凰堅銳的喙,圓潤的身,誇張變形的足和冠;而鳳首、脯、冠、翅、尾、足等的邊緣和局部紋飾細部則採用的是細密的線雕技法,從而使這件玉佩清晰地表現了鳳凰的基本概念和其自然流露出的質感。可以說這件紅玉立鳳佩刻繪的是一隻姿態最優美、概念最準確的鳳凰,可以入教科書成為典範。

然而這隻鳳凰最能夠引人遐想的得意之處則是漢代工匠在鳳凰胸脯上刻飾捲雲紋以及將鳳足直接以捲雲紋替代,似在暗示這是浮在雲天之上的鳳凰。這件紅玉立鳳佩似乎最不起眼的半圓形基座也具有較為深刻的蘊意。在我國古代,人們的地理概念中,一直認為天圓地方。這個半圓形基座代表了圓,在這件藝術作品中就代表了天,承載了漢代人升天的理念和再生的期冀。細細品味這件紅玉立鳳佩之後,你會感覺到這隻刻飾的鳳凰就是典型的百鳥之王。

徐州的漢代玉器大多雕琢精美,特點鮮明,洗盡鉛華,給人過目不忘的美感。而這幾件玉佩更是精品中的精品,值得把玩賞鑒。

(作者工作單位:江蘇省徐州博物館)

此文刊登在《文物世界》2013001期


推薦閱讀:

元明玉器大賞
玉器加工痕迹的表現系列
入手翡翠前,你得知道這些「行內話」
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第九章?窮極工巧?風華絕代
翡翠的佩戴技巧:如何正確的佩戴翡翠?

TAG:賞析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