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盤點特朗普的涉中國言論

自由訪問紐約時報中文網全部精彩文章訂閱新聞電郵是真是假?盤點特朗普的涉中國言論NEIL IRWIN2016年3月18日

中國東部浙江省義烏市一家工廠,一名工人正在核查一台生產出口毛毯的機器。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如果有一件事在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看來似乎確定無疑的話,那就是美國從中國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對那些花時間來研究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的人來說,特朗普對關係失調的描述,既包括合理又確切的抱怨,也有對世界上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運作方式完全錯誤的說法。「他們正在置我們於死地,」特朗普在辯論會、集會以及在電視上露面時多次這樣說。他曾揚言要對中國進口徵收45%的關稅,「如果他們不好好做的話。」如果你把特朗普的言論當真的話,要是當上總統,他將試圖對一整套複雜的關係進行重新談判。這些關係讓數億中國人擺脫了赤貧,讓美國消費者以更實惠的價格得到了一系列的商品,也造成了美國製造業的衰落。下面是對特朗普的觀點在現實上的核查。(也是了解這兩國之間的經濟關係的一個辦法。)「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非常不公平。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今年將達到5050億美元。」——特朗普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去年是3380億美元,沒有理由認為2016年的逆差會發生像特朗普所說的那樣大的變化,但是在相互依存的貿易夥伴之間,1670億美元是什麼呢?(特朗普似乎把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與美國2014年的總貿易逆差混為一談了,5050億美元是最初報道的總逆差。)美國從中國的進口大大高於出口這個核心點是正確的。用比較不同的視角來看,2015年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比1999年的增長了4160億美元。在同一時期,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增長1450億美元。儘管如此,許多經濟學家認為,貿易平衡不應該是一個簡單的記分卡,貿易有逆差的國家是輸家,而貿易有順差的國家是贏家。所以,問題不在於美國與中國之間是否存在著持久的巨大貿易逆差,而在於為什麼是這樣。這就引出了特朗普論點的另一個部分,兩個國家誰更強。「我有很多朋友,他們是出色的製造商,他們想進入中國市場。他們進不去。中國不讓他們進。」——特朗普這並不是說美國的重工業、技術或金融行業的跨國公司無法在中國做生意。而是這些公司的高管們抱怨中國政府的各種限制,他們認為這些限制很任意且變化莫測,而且對國內企業高度有利,以至於實際情況是,企業要麼無法進入,要麼進入了也無法在中國賺錢。在中國開展業務通常需要與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這往往意味著要與中方共享關鍵的知識產權,這會讓合作夥伴成為日後的競爭對手。與中國打交道的規則可以被任意改變,特別是對美國和歐洲的公司,讓大筆投資變得分文不值。美國的商業利益有一個長長的抱怨清單:中國政府用反壟斷執法來幫助國內商家;政府用退稅及其他做法補貼出口;汽車生產商只能作為合資企業的一部分在中國國內建工廠,並在試圖出售美國製造的汽車上面臨高額的關稅。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在推動中國解決這些「市場准入」問題。但情況似乎越來越糟糕,至少在美國高管的眼裡。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定期向其成員調查中國的商務環境狀況,商會表示,今年,57%的受訪高管把「監管解釋不一致、法律不清楚」作為首要問題,高於2012年的37%。這可能反映的是,中國經濟狀況不佳導致政府比以往更加關注保護國內企業。「他們是這個星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個貨幣操縱國。」——特朗普對於中國貶值其貨幣,特朗普的抱怨代表了有著悠久傳統的兩黨均秉持的立場。但這也是一個過時的看法。的確,中國對外匯市場的干預影響了人民幣對美元的價格。十年之前,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獨立的經濟學家,也都確實傾向於認為,中國的干預措施壓低了本幣價值,中國政府刻意採取這類做法,目的是提升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不過在過去十年中,情況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約從2006年到2015年,在政府的許可下,人民幣出現了大幅升值,現在比十年前升值了23%。自去年夏天以來,中國讓人民幣進行了一些貶值,但這似乎不屬於操縱,而是因為該國經濟正在放緩,要讓幣值跌到更能反映中國基本面的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指出,人民幣的估值已經不再過低。「至少是在2006、2007或2008年,人民幣被低估了——但現在很可能並沒有,」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常駐學者、資訊服務「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的首席經濟學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說。事實上,中國政府正在試圖遏制資本流出國門,避免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這似乎是中國政府和特朗普的一個共通之處,至少目前如此。「如果他們舉止不端,那我們可以加些稅,稅率可以非常高,這樣我們就會開始修建工廠。不是在中國建,就在美國建。」——特朗普特朗普的更寬泛的說法是,美國這二三十年來與中國(以及墨西哥、日本等國)之間不公平的經貿關係,是美國勞動者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即便是與幾年前相比,主流經濟學家現在也更加青睞這一觀點。傳統貿易理論認為,全球貿易的受害者——工廠向海外轉移時失業的員工——獲得了足夠多的彌補,因為更有效的經濟創造了其他機會。新的學術觀念認為,在某些地理區域,全球化造成的傷痛可能會更加持久。一項研究的結論是,在1999年至2011年間,因中國進口而失去的美國就業崗位最多可達240萬。儘管如此,人們也把容易把製造業的就業低迷過多地歸咎於中國或更寬泛的貿易往來。在世界各地,有數以億計的勞動者——其中很多在二三十年前還處在赤貧狀態——融入了全球經濟。這對美國工廠工人是一個巨大的競爭,而且是在一段不長的時間裡出現的。與此同時,技術進步也讓企業可以依靠更少員工生產出更多的產品。自從1943年以來,美國製造業從業人員在全部就業崗位中的佔比就一直在下滑。製造業就業總人數在1979年達到了峰值;而中美貿易直到90年代才真正開始激增。換句話說,在過去幾十年中,貿易確實是一股重要的經濟力量,而美中關係的深化是過去二三十年來全球經濟中最重大的進展之一。不過,把中國視為美國工人命運起伏的唯一影響因素,這樣的看法並不中肯。翻譯:Cindy Hao、土土
推薦閱讀:

觀察 | 外媒:英國不能忽視中國興美國衰的現實
你幸福嗎?實拍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真實百態(組圖)
中國又突破世界級難題 記者獨家探訪超級工程
鮮為人知的中國特工
【是真的嗎】中國有一座古塔傾斜度大於比薩斜塔?

TAG:中國 | 言論 | 盤點 | 特朗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