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紅印花郵票的八問八答
「紅花」激起千層浪 百年「方寸」分外香——圍繞「紅印花」郵票的八問八答
採訪者:《中國集郵報》總編輯 老蔡
被採訪者:全國集郵聯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佳維
一問:您的《丁勁松:「紅印花」郵票的傳承人》一文在《中國集郵報》發表後,編輯部接到不少讀者的來電、來信,大家對丁勁松的「紅印花」情結以及他集郵愛國、保護珍郵的精神表示讚揚。同時,希望了解「紅印花」郵票的知識、信息、趣聞、故事的人一下子多了起來。您能不能再寫一些文章,更多地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答:讓我寫這方面的專門文章很難,因我不知從何下手。是普及知識?還是深入探索?讀者、集郵者的水準各不相同,而且說清楚有關問題並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幾篇文章就能解決的。
「紅印花」郵票是中國古典郵票中的一種,與清代大龍、小龍、慈禧等郵票並駕齊驅。某種程度上,「紅印花」知名度更高,聲譽更大,價值更昂貴。
要了解「紅印花」,首先要了解歷史,特別是與郵政、郵票相關的歷史。「紅印花」誕生在一百多年前。我國最早是清代海關試辦郵政,發行了「大龍」、「小龍」郵票,「慈禧壽辰」 紀念郵票。「紅印花」加蓋郵票與「小龍」改值、「慈禧壽辰」改值郵票一樣,屬於清代國家郵政創辦初期發行的。之後發行的「蟠龍」、「飛雁」、「宣統」等郵票,則屬於「大清郵政」官方正式發行的郵票。
以上所說,就將清代郵政分成三個階段。而「紅印花」正是清代海關郵政向國家試辦郵政過渡,沒有正式成立國家郵政之前,承上啟下時期的產物,所以才會有「改值」、「加蓋」、「暫作」的出現。在這種特殊環境下產生的「紅印花」加蓋郵票,使用時間不長,發行數量不大,卻有許多人為的元素在內,因此「紅印花」面世後一直深受青睞,幾代人對它孜孜以求。
二問:今年正值「紅印花」加蓋郵票誕生115周年。剛才,您談到了「紅印花」加蓋郵票,那麼能簡單地介紹一下「紅印花」郵票的種類嗎?
答:1896年,「紅印花」原票問世。1897年,「紅印花」加蓋郵票發行。100多年過去了,「紅印花」的收藏者、研究者、探索者歷經了幾代人。
「紅印花」原票,本意是為了防止不法商人假報作弊,用於貼在海關報關單據上作為收費憑證的,因受到反對而未實施。因此,「紅印花」原票雖然印製了上百萬枚,可作為原票從未出售過。據考證,「紅印花」原票僅流出53枚,因存世少,成為難尋覓的珍品。
在「紅印花」原票的基礎上,通過「加蓋」的郵票又有多種區分,而原票有不同齒孔,許多文獻的介紹有14度、15度和14度、14.5度的混合齒孔,還有籠統地稱為12度至16度;加蓋票按順序和不同面值種類又有當壹分、小貳分、大貳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圓、大壹圓、當伍圓等多種;按「紅印花」郵票的銷票郵戳分,又有八卦戳、海關日戳、帝國日戳、大圓日戳、首日銷印、早期銷戳,還有不常見的郵戳等;如果結合使用的匯銀單據、在各種封片上的貼用以及不同資費、不同地域、地名等因素,相關研究和考證的內容更加豐富。
三問:您這樣一講,真是給讀者們提供了許多專門信息、專業知識,能引起更多人的興趣與關注,您一定查閱了大量參考文獻吧?
答:我所說的這些,只是「紅印花」知識的「冰山」一角。在這方面,筆者能夠查閱的文獻,大約有500萬字。我手中有1976年黃光誠所著的《紅印花小壹圓票存世考圖鑑》,這本書是由菲律賓馬尼拉出版的。黃光誠是旅菲著名集郵家、郵學家,1905年生於福建晉江,10歲時移居菲律賓,16歲又回國讀中學,後在菲律賓讀大學。他早年曾參加中華郵票會、新光郵票會,曾任菲律賓華僑郵學會首任理事長、《菲華郵刊》主編等職。
吳樂園編著的《紅印花加蓋郵票專集》也非常重要,16開本,1983年出版。
我看到最翔實、最權威的文獻是由台灣郵政和集郵人士編輯的《紅印花郵票》。這部巨著厚重、完整,更有內涵。1984年10月出版的上編就達317頁,50萬字(含有圖片)。而1987年5月出版的《紅印花郵票》下編,我感到更精彩,介紹了許多傳奇的故事,內容多達1007頁,上百萬字(含圖片)。
四問:人們將圍繞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研究稱為「紅學」。在集郵界,也有人將「紅印花」研究稱做「紅學」,您能談談此「紅學」的發展情況嗎?
答:在集郵界,圍繞「紅印花」郵票也有專門的「紅學」研究,同樣很熱門,早在幾十年前就與《紅樓夢》的「紅學」研究相提並論了。與筆者相知、相識的一批祖國內地、港、澳、台的集郵家以及一些「洋血」老外對此都非常熱衷。僅本人記憶和所能見到並通過相關文獻能夠提及的人和事件、史實就有不少,但這裡提到的人肯定會有遺漏的,如果有不周和沒提到的還請讀者和郵友見諒,更歡迎加盟研討,深入探索,進一步補充。
如參與編著《紅印花郵票》這部重要文獻的,就有張敏生、黃建斌、朱守一、沈嘉濟,林文琰、李鏡禹、陳兆漢、潘鑒良等多位著名集郵家,前面提到的黃光誠也參與其中。他們既是書的編委,又是相關票品(圖片)的提供者、收藏人。
1992年6月,陳博舟編印了黃光誠的遺著《海關紅印花原票流傳圖考》,該書是研究「紅印花」原票、齒孔、子模特徵的重要文獻。
張敏生的著作《紅印花郵票選粹》1994年出版。作者集30多年的豐富收藏和研究成果,依照FIP郵展規則體例編寫此書。1996年,他又出版《中國1897年之改值郵票——暫作洋銀郵票加蓋版式之演變》一書。他還將編著的2003年珍藏版《紅印花郵票暨民初四珍》精裝圖冊饋贈集郵朋友,他在扉頁上留言:「以郵會友,天空海闊無國界。」
2003年,台灣「中華集郵會」老會長華裕寬編著出版了《紅印花封片簡執據存世考》,分上、下兩冊,共計752頁,大16開本,精裝銅版彩印。編輯顧問和編委成員陣容強大,都是著名集郵名家。新會長何輝慶教授以《紅印花繽紛舞 封片遠近傳》為題作序。文中說,中國人喜愛紅色,紅色代表大吉大利,這種民族文化連帶使得「紅印花」票也廣受郵人喜歡。他高度讚賞了前任會長深入研究郵學的精神。老集郵家張敏生、俞兆年、唐存政、朱煥鈞等也都為此書作序、撰文、資助。這本書編入了600餘件「紅印花」票相關封、片、簡、執據等珍貴郵品,吸納了海內外許多集郵家提供的珍藏圖片。著名集郵家陸遊伉儷也對該書的出版給予極大的幫助。
五問:您上面舉例介紹了一些研究「紅印花」郵票的集郵家,台灣、香港的集郵家居多,祖國內地的集郵家提及較少,能不能再介紹一下祖國內地的相關研究情況?
答:前面我說了,對「紅印花」的收藏研究歷經了幾代人,許多人樂此不疲、鍥而不捨。老一代的集郵家們既收藏又研究,相繼留下傳承有序的史料和票品實物,有些還無償捐獻給國家。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老郵刊、郵報上,有關內容很多,都有據可查、可考。改革開放後,隨著集郵事業的繁榮,相關文獻又逐漸多起來。
全國集郵聯第一屆副會長、老集郵家馬任全,1947年編著出版的《國郵圖鑑》中就介紹了「紅印花」不同的加蓋暫作郵票,書中印有20多枚圖譜,並逐枚介紹它們的區別。存世僅1枚的「紅印花小字當壹圓」舊票,在近50年中曾九易其主、兩度外流。1944年,馬老重金購得,珍藏十幾年。1956年,馬老毅然決然地將這枚國寶珍郵連同其他珍貴郵票共計6167枚,全部捐獻給國家。
老一代集郵家姜治方捐獻給國家的郵票中,同樣有「紅印花」。
夏衍先生是當年文化部的老領導,是著名文學、電影、 戲劇作家,文藝評論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1991年捐獻給國家的珍郵中,僅「紅印花」加蓋郵票就有146枚。
中國郵票博物館珍藏的一部《紅印花專集》是老集郵家王紀澤1965年捐獻的。這部專集1957年7月被選送參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期間舉辦的國際郵展,榮獲銀獎,為中國集郵家爭得了榮譽。
周今覺有「郵王」的美稱,他當年斥巨資購得「紅印花小字當壹圓四方連」的傳奇故事,膾炙人口,這裡就不展開說了。「紅印花四寶」的稱呼就是他提出的。
為紀念老一代集郵家張庚伯誕辰百年,2003年,張庚伯的四子張盛裕在集郵界人士的幫助下,出版了《張庚伯文集》,全書洋洋50萬字,涉及「紅印花」的內容有不少。
老一代集郵家葉季戎一直生活在四川,可他集郵交友、交流遍及海內外。1995年,他的《郵海話滄桑》一書出版,收錄了《憶赫崇佩兄兼述藏紅印花小四分當五元》、《競購紅印花大一分全格票》等論述「紅印花」的文章。
另有幾位已故並為大家熟知的集郵家,也對「紅印花」獨有情鍾。如楊耀增曾談過對所謂「紅印花大肆分復蓋票」真偽的看法;張文光在20世紀80年代初寫過《紅印花雜談》和《紅印花加蓋票應分A、B型》等文章;趙善長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在《甲戌郵刊》上發表《紅印花小二分變體之概述》一文,此後,我看到他於1985年、1986年和1990先後在《常州集郵》、《江蘇集郵》和新加坡《獅城郵苑》上發表有關「紅印花」方面的文章,發表文章的時間跨度長達60年。
現已過九旬的趙人龍先生專門撰寫《紅印花小壹圓四方連的迷霧》一文,談到紅印花加蓋票為什麼惹人喜愛、小字當壹圓出世的傳說、四方連的出現、四方連如何進入周今覺的郵集、四方連幾度易手的過程、四方連的「廬山真面目」、冒充品和偽品等,講述了人們廣泛關注的故事。他還撰寫過《讀〈紅印花大字壹圓郵票漫談〉續貂》等文章。
趙老的追隨者華超,前些年以《趙人龍:紅印花情愫》為題,介紹趙老50多年研究「紅印花」的主要心得。據華超介紹,趙老寫過的有關「紅印花」的文章達150餘篇。
原籍浙江青田,現旅居法國的集郵家留伯仙編著了《紅印花郵票加蓋字模解說》、《紅印花加蓋票古封錄》兩本書。十年前,我發表《華郵歸故里 集郵愛國情》一文,介紹過留伯仙先生,並且代他約請當時的全國集郵聯會長劉平源為《紅印花加蓋票古封錄》一書題寫書名。
近幾年,江西年輕的集郵者鄒小亮編著了《紅印花郵票張號存世考》、《紅印花郵票文獻索引》兩本書。趙強、劉源等也撰寫過相關文章。由此可見,「紅印花」研究後繼有人,這是非常可喜的。
六問:看來,您掌握的相關情況真不少,也可稱為「紅學」方面的專家了。您是否能再推薦一些集郵者比較容易查閱到的書籍呢?
答:稱「紅學」專家,我實不敢當。對於「紅印花」,我只能說個大概或大致,還是比較宏觀的,真要細究起來,寫個「百問百答」也是有內容的。記得2005年,我曾寫過《綠衣使者與綠衣紅娘》一文,從微觀角度,具體解讀「紅印花」相關郵票。
20多年來,涉及「紅印花」的普及讀物和專業工具書出版了不少。人民郵電出版社(微博)出版的《中國郵票大圖典》、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郵票博物館藏品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國郵票全集》等大型工具書,其中「清代卷」或「清代部分」中都有「紅印花」的圖文介紹。
全國集郵聯編輯的《中國集郵大辭典》、中國郵政文史中心編輯的《中國近期集郵文獻集成》中都有「紅印花」的相關詞條和文章。
集郵知識普及讀物中介紹「紅印花」的就更多了,不勝枚舉。如李英豪編著的《保值珍郵》、《中國珍郵》有多種版本,戴其曉編著的《中國珍郵辭典》等。《世界珍郵》等書中也有相關內容。
1994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微博)出版《中國珍郵》,封面用8枚「紅印花」珍郵的彩圖裝飾,介紹了「紅印花」加蓋、改值、暫作的珍郵近20種,該書再版多次,一次追加印數達四五萬冊,本人即有1994年和1997年兩個版本。
七問:另外,各大拍賣公司每期的郵品拍賣目錄上都能見到「紅印花」和行情估價。「紅印花」也在許多文藝作品中亮相,您能介紹一下嗎?
答:你說得對,我所能見到的海內外拍賣公司的郵品拍賣目錄中都有這部分內容。你也注意到了,「紅印花」已成為文學創作、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選題,誕生出許多作品。
1987年,三秦出版社出版長篇傳奇小說《綠衣紅娘》,作者汪劍光,講述的是圍繞爭奪國寶珍郵「紅印花」,主人公甘氏三姐妹與郵魔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較量。
「綠衣紅娘」是「紅印花」家族中的一款珍品,它是「小字二分綠色加蓋票」的俗稱。同樣以《綠衣紅娘》為題,全國集郵聯副秘書長劉建輝執筆編寫過電視劇劇本,該電視連續劇曾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為1999年我國第一次舉辦世界郵展助興,受到廣大觀眾特別是集郵愛好者的歡迎。
山東煙台作家矯健,以《紅印花》為書名,創作過一部22.5萬字的小說,於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講述了一位郵王的傳奇故事,但跟歷史上的「紅印花」郵票沒有多大關係。小說中提到的郵票,多以新中國近期郵票為主,以「紅印花」為題是為了吸引讀者眼球。
八問:圍繞「紅印花」真有說不完的話題。對於「紅印花」知識的傳播、普及與研究,您還有哪些好的建議?
答:圍繞「紅印花」郵票,我國台灣地區從2004年起每年專門舉辦專題講座,主講人是老集郵家朱煥鈞。據我了解,第一次講座的題目是《紅印花郵票張號之探討》,2005年的講座題目為《紅印花大字壹圓郵票漫談》,2006年是《紅印花大貳分郵票綜論》……2010年講的是《紅印花小貳分郵票十年回顧》,2011年為《紅印花小壹圓票近二十年流轉錄》。
朱煥鈞是老一代集郵家李弗如的乘龍快婿,如今雖年近八旬,但執著集郵始終如一。李弗如是早期中華郵票會會員,參與創辦新光郵票會、甲戌郵票會、成都郵票會。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李弗如一直在成都,開郵社、出郵刊、著郵書,擁有「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等珍郵。
朱煥鈞連續七八年的演講文稿、圖文均刊發在台灣「中華集郵會」每年出版的《年度郵學演講集》的會刊中。這樣的做法是非常可取的。
「珍視郵史菁華,發展祖國郵學」,這是全國集郵聯首任名譽會長朱學范1988年的題詞。集郵要與時俱進,而了解歷史是要為現實服務,從中得到學習和借鑒。
郵海浩瀚,搜尋珍寶,其樂無窮,獲益增識,促進發展。為推動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集郵者應該作出應有的貢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