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林之現狀我不能不說》
——陳有芹 綜觀目前中華武術和太極拳發展之現狀,欣慰之餘又有一些擔憂,喜的是她作為一種卓有成效的健身運動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歡。憂慮之處在於一方面她像一壺地道的香茶一樣,已經被一些所謂的「改造者」越沖越淡;而另一極端的就是她又被一些所謂的 「高人」鼓吹得越來越玄,將一項很正常的體育運動項目,明目張胆或肆無忌憚地鼓惑得像神話,一會兒可以「沾牆掛畫」,一會兒又成了「降龍十八掌」。更有甚者,竟然還有名有姓渲染一些非常平庸者並且現在還健在者,說什麼他運用內功走在人群中沒碰到人而兩旁行人就被逼得紛紛倒地。說什麼把手放在桌子上讓一強漢按著單臂利用內力像放電一樣將人擊出丈外。說什麼有一七十老叟在國外月余內與人五百場比武且百戰百勝。也曾有人(寶雞人)向我說什麼他的師父一掌將人打在樹梢上(當時被我駁斥的體無完膚)。那些描寫與述說比起金庸小說真有過之而無不及,玄乎的令人作嘔!委實讓人難受。真有此本事,怎不利用一下他那棵愛國之心和滿腔熱血,讓他們去參加奧運會,用他那高深的技藝將一百多枚金牌盡收囊中豈不是中華民族之幸事? 任何一種「功夫」和任何一種「功法」如果脫離了科學的理念而進行違心主導,在理性面前站不住腳,那麼他註定會被否定的,註定會被淘汰的。那些經不起推敲和科學考量的謊言和騙人的鬼把戲註定要失敗。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今天流行這個「功」而明天又流行哪個「法」,哪個不是玄乎的讓人口瞪目呆?!試問:今天它們又有哪個不是曇花一現?與我們的現實「狗得拜了」。「真得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你騙得了人一時,你騙不了人一世」。只要明白此中道理,就不應該脫離一些物質基礎為載體進行「偽功」製造。必須申明,太極拳她是一種體育運動,一種可以增強體能協調的運動。只要把她理解為一種體育運動,一切都好解決了。任何體育運動都有其「運動周期」和「運動極限」,太極拳運動也不例外。她不是萬能,她和長跑、跳遠、拳擊、摔跤一樣,同樣都有「運動極限」。任何項目的運動員都有一定的「運動能量」和「運動周期」,後來的一定會超過前者,年輕的一定會勝過老者,沒有一個人能永遠的保持他自己的記錄,也沒有一個高手是永遠的「東方不敗」,這就是科學,這就是自然規律。雖說現在可以言論自由了,但也不能不講道義(客觀的規律)的去污染環境。更可悲的是,現在被譽為或自譽為的「高人」或「大師」的遍地都是,其中一些還不懂裝懂的紛紛著書立說。並將一些天方夜談的所謂「心得」和「體會」撥弄的越來越離譜和玄而又玄,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功力和本事勝人一籌,還欣然一副超凡脫俗的態勢。悲哉!就拿太極拳理法研究方面來說,也有許多人鼓吹「動作放慢」就是太極,「一松到底」就能練出神功,這是極其錯誤的,更是誤人子弟的。這些人對最根本的「陰陽平衡、剛柔貫穿」都不懂,違背了最基礎的「運動生理學」。連最基礎的原理都不了解。但還要死撐面子地僅憑著自己的「虛無飄渺的感覺」和「錯誤的理解」與他人各仗執詞的論個你長我短。看著他們除了爭得脖粗臉紅還要人為的浪費紙墨資源,還要製造一些已經很多或不該再有的垃圾,著實可笑與惱火!在我的苦苦相勸之中仍然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本人只能很無奈的嘿嘿一笑:「可憐呀,大佬!你先一邊歇歇和一邊涼快去吧!讓我也來寫幾筆。給你來個以正視聽,教你幾招實用的,以省得吹起牛來你是老大,教起手來,你卻成了別人的『粘衣十八跌』並滿地找牙,那不慘乎!
《中國武林之現狀我不得不說》(二)——陳有芹 時間一晃,我在全國各地教拳已有三十年了,到過的城市四十餘個,教過的學生萬人有餘。在各地去過的教拳場有三百餘處,見過的教拳師傅也有幾百個。裡邊不乏有勤勤懇懇、兢兢業業者在為太極拳的普及而努力耕耘著;但所謂的大師和高手也領教不少,有的是「嘴比手高」,有的是「口水多過汗水」,談起大論來口若懸河,是我陳有芹十個也比不上的,但交起手來和練起拳來卻出盡洋相的比比皆是,不懂裝懂的比例大的可怕。有時候,我真的好感慨和很擔憂!讓他們去「發揚光大」和「弘揚傳統文化」,恐怕真的要成為民族的悲哀了。 綜觀現在全國各派之太極拳, [引羅基宏先生一段話] 「雖同出一源,理為一貫,惟力說紛紜,各是其意。有的異名同實,有的同中有異;有的相反相成,各得一面;有的相互徑庭,各為水火;有的囿於門戶,爭高斗異,故玄其說;有的限於識見,無意中自欺欺人。尤有甚者,封建反動思想活現,偽托神話,歷史真貌為之改頭換面,長期以來作為愚惑統治手段,各行各業無不有此等流毒,武術界更甚!」。的確,由太極拳方面引起的關於「用意」或「用力」方面的爭議頗多。長久以來,也就是這一簡單而又複雜的問題迷惑了太多的人,也給了太多的人玄以其說的機會。一項本不該有太多爭議的太極拳「運動規律」,在那些「大師」或「高人」們的手中統統的變成了「神功妙法」,且無所不能。這個說他是「正宗」,哪個說他「得師真傳」,還有的說他是「恍然大悟」,也曾有人的說他是「另闢新徑」,更有甚者,竟有人稱自己是在「夢裡神仙授功」。有時候他們明明也知道自己已跑題跑的離譜,但由於惟恐落於人後,也就只好將錯就錯繼續堅持,假話說多了連他自己也就當成了真話,於是乎,更大張旗鼓,精神抖擻地向他人兜售他的謬論和他個人所理解的所謂的太極拳。也曾有一些人,連最基本的動作都做不到或不規範,還硬要冠之為是「最正宗的」或「最傳統的」。 太極拳發展成現在混亂之現狀,不能說不與那些偽大師們沒有關係。俗話講:「實踐出真知」。說一句不客氣的和有一點粗俗一點的話:「請問那些所謂的大師們,一輩子你打過幾次架?干過幾次仗,一次你打倒過幾個人?」。一切科學的東西不能只停留在嘴皮上或空頭理論上。應該理論與實踐並存,理論更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只有遵循這個原則,太極拳運動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站住腳。假如一貫的唯心地將太極拳運動與虛幻的和飄渺不定的「玄學」牽強附會,那將扭曲了太極拳運動的真正意義,只會把太極拳運動導入歧途。反觀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練拳之現象,沒有哪一個名手或名家是由單純的理論起家的(很多人小時候沒有條件讀書,客觀上也就不可能讀多少經典理論),就連太極拳創始人陳王廷也不是理論家,他更注重的是實踐。他是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後來(老年時)他溶其他武術流派的實戰應用和實戰技法之精華而鑄太極拳。他注重的是實質。而幾乎所有的太極拳理論都是後人「或心得」、「或體會」附著的。現在陳家溝的後人們也沒有幾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拳理」名家,有幾個著書者的作品我也看過。說實在,理論研究並不是他們的強項。有些作品還顯得不夠成熟,沒有像外面流行的一些書籍那樣華麗和虛張。但他們就是那麼的樸素和務實,沒有浪費時間去研究那些玄乎的東西。從小就刻苦練拳,認真練功,「拳打萬遍,其理自現」。他們知道「功夫是實實在在苦練出來的,不是手抱書本搖頭晃腦陶醉出來的」。「打太極拳沒有什麼近路,不走彎路即為捷徑」。在陳家溝,日練拳三十遍的不記其數,別說三十遍就是二十遍標準的拳架練下來(我自己也曾經歷過),每天所出的汗最少是三點五公斤。換句話而言,每天所出的汗水比一般正常人每天喝的水還要多。每天三點五公斤,一個月就是一百零五公斤,一年就是一噸多,二十年就是二十多噸。不是二十多噸水。是二十多噸汗呀,箇中滋味恐怕別人是難以體會的!也只有這樣的「體會」和「心得」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體會」和「心得」。依據這樣心得寫出來的文章和著作是百分之百有感而發,決不是你摘我的,我錄你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妙文」可比擬的。鄙人天生愚鈍且讀書不多,最高學歷是初中沒有讀完,斗大的字算起來也不過千餘個。但關於太極拳理論方面的書籍也拜讀了不少。非常遺憾!,看後棄之的甚多,也可以說所剩無幾。按級分類:垃圾過半,有一點意思的兩分,可以苟同的很少,精品的沒有。最後結論是:由那些「故弄玄虛的書生們」寫出來的太極拳理論大都是缺乏實戰經驗,大多內容不是我抄你的,就是你抄我的。何況還有一些「假書生」,對於一些明明只有一些低劣文化者為了為自己「造假」找一個籍口,還要恬不知恥的宣稱自己是大專生或本科生的做法我表示搖頭。對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們假借「弘道精神」以「弘揚太極文化」為己任的做法和沒有貼身體會與實際經驗,僅憑從別人書本上得來的心得和體會就去進行教科書式編撰,本人不敢苟同也不敢贊同。
對於那些人本身對拳不甚體會和了解,僅憑自己謂「高的文化修養」,就對太極拳術語進行釋解和新一番的辭彙再造,更是忍無可忍,他哪裡是在弘揚太極拳文化!,他那是在誤人欺天。他那是在引人誤入沼澤。 說實話,我非常敬佩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和文化人,除了那些「萬能型」的和「不懂裝懂型」的,我都喜歡。即便是四大名著的作者的文筆工夫多麼的了得,只要他們不懂裝懂的逾越其他領域,如對太極拳、電子計算機、人造衛星、光纖、納米技術等等進行指手畫腳的話,一樣會為我所不齒,一樣會被那些專業領域的專家們所笑話。以前是「人過三十不學藝」(是指武藝),現在是人過四十不學藝,不是說人過了四十歲就不能學藝,而是不容易學藝(如僅僅是為了健身那就另當別論了),除非你超乎尋人。科學意義上講,一般四十歲以上的人,無論從體力還是精力上都已明顯不如青少年,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他們「精力旺盛、思想單純、衣食無憂,時間充足」,這些先決條件中的每一件對於四十歲以後的你來說都是一種奢望。就身體對抗而言,俗話講:「要想打人,要先學會挨打」,四十多歲以後的人的骨質和勇氣已明顯區分於青少年。練習推手、散手他們摔十個八個跟頭無所謂,而一個上了年紀的人?一個重摔就像是要骨頭散架,因為怕骨頭散架你就不敢練習技擊,沒有實戰經驗怎可能寫出錦繡文章呢?光憑空假設、紙上論拳是沒有說服力的。太極拳既然貴乎之為拳,就不僅僅是「詳推用意終何在,延年益壽不老春」。「延年益壽」,他只是太極拳博大精深中的滄海一粟,僅「注意飲食」「清心寡欲」或「心情愉悅」也可以延年益壽了,那你何必非要追求和點評什麼太極拳和太極功夫呢?。既然想參加點評之行列就應該先從實踐入手,也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 有段時間我曾看過一篇關於推手技巧的文章,說:練推手的竅要不在招勢,在懂勁。(並還自相矛盾的引經據典)「由招熟而漸悟懂勁」 [陳鑫之太極拳圖說:「由招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級神明」] 打拳是這樣,推手也如此。我認為此觀念和理解錯矣,陳鑫老先生的意思明明是說,「只有招勢練熟你才能把握火候,也只有把握了火候了你才能隨心所欲」(學——練——用)不學、不練,何以用?。你去和柔道、摔跤、散打、拳擊和軍體院的教練們或教官們研究研究,探討探討,看看他們的隊員是不是不用一招一勢的千、百遍的練習,上場去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將對手干他個落花流水呢?。由一字之差或一句之差釀成大錯的有之,由理解性錯誤轉化為指導性錯誤的舉不勝舉。以上觀點不一定正確,也歡迎持有不同意見者,約個時間,找個地點,本人願當面領教!謝謝!陳有芹笑筆於佛山
推薦閱讀:
※2017東南亞大變局系列(二): 納吉布拿到中國大單到底多重要
※中國歷史年代表
※她「克夫棄子」,一生三嫁,卻是中國五千年來首位女作家
※整體觀念思考中國近代史
※(獨家)外資品牌電梯就這樣進入中國市場、佔領中國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