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宋代玉器的一切——最全面的宋代玉器大解析【多圖精講】

導語

中國玉器經過隋唐五代的大發展,至宋代則又進入到了另外一個燦爛如新的階段,它不像唐代藝術那樣絢麗多姿,也沒有十分顯眼的異國色彩,而是在唐代寫實風格的基礎上,更加註重自然景物的描寫,更加崇尚自然,並熱衷於在自然中發現美的因素。

宋代,青玉松鶴山石人物山子。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龜鹿鶴紋玉牌,宋代。 西安交通大學東側出土。

「不飾琢磨,天然成趣」的宋代玉器

同時,他們還往往以自然對象比附和表徵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民族的價值觀念,追求:「不飾琢磨,天然成趣」的審美意境。因此,自然成了人的象徵,成了人的一種言志抒情的對象,並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關係。

宋,白玉蓮瓣發冠。江蘇省吳縣金山太平出土。青玉。冠作花瓣狀,系將玉料開膛挖空,外雕雙層綻開花瓣,頂鏤雕出兩片合瓣而成。冠下端兩側對鑽有雙鳳,插入一束冠發簪。簪為碧玉,作雲頭如意狀,時代略晚。

瑪瑙杯,南宋。口徑9.8厘米、耳徑0.8-1.1厘米、壁厚0.1厘米、寬11.2厘米、高2.8厘米。安徽省休寧縣城關朱晞顏夫婦合葬墓出土。透光,顯現出瑪瑙的自然紋理。圓口,淺腹,平底,環形單耳、耳呈半圓形,耳頂部口沿伸出月牙形扳手。通體光素無紋。造型古樸典雅,琢磨精緻,光潔潤亮。

玉杯,南宋。口徑10.24厘米、底徑4.5厘米、壁厚0.17厘米、高6厘米。安徽省休寧縣城關朱晞顏夫婦合葬墓。青色,局部黃褐色沁。通體溫潤晶瑩,呈玻璃光澤。杯口圓形,圓唇,敞口,深腹,內底平,圈足底。外底中間有凹圓臍。光素無紋,造型清雅,線條柔暢,琢磨亮澤。杯體有裂紋。

宋代,橢圓形鴻雁玉片。陝西省西安市長安縣韋曲征。

宋代盛行仿古,同時有了「古董行」

宋代金石學興起,古玉收藏考證之風萌發。當時著名的文學鑒賞家呂大臨撰寫的《考古圖》,即收有銅器210件,玉器14件,從而使玉器也進入了學者們研究的行列,同時也成為文玩寶物被達官貴族大量的收藏或作贈送他人的珍貴禮品。為了適應這種社會風氣的需要,古玩(古董)店隨之產生。精美的玉器成了街頭巷間的高檔商品,供人挑選,買賣。當時這種正式的店鋪稱作「古董行」。

宋代,青玉鏤空松下仙女圖。長9.6厘米、寬7.6厘米、厚1.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宋,白玉鴨形墜首。高3.5厘米、長3.1厘米、寬1.7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宋,玉杯。高2.9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6.9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宋,鏤空雙鶴佩。長8.9厘米、寬4.6厘米、厚0.7厘米。故宮博物院。

由於古玉的買賣和經濟價值的日益提高,又促使了宋代仿古的盛行。所以古人對唐宋兩代的藝術思潮有「唐創新,宋仿古」的評價。

玉卣,南宋。口徑3.05-3.7厘米、底徑2.5-4厘米、壁厚0.3厘米、寬7.8厘米、高6.85厘米厘米。安徽省休寧縣城關朱晞顏夫婦合葬墓出土。玉質青白,局部黃色沁和白斑。扁圓體,平沿直口粗徑矮圈足,足微外撇。頸部左右兩側琢耳,飾獸首,中鑽孔為口。前後側出扉棱,兩邊飾相對的龍紋。腹部左右兩側鏤雕卧伏回首狀小螭龍。前後雕刻獸面紋。通體拋光細緻。

金扣瑪瑙碗,宋代。口徑13.25厘米、底徑7.4厘米、高6.2厘米。安徽省來安縣相官公社出土。晶瑩透明。圓形,深腹,直口,口沿金扣。弧腹,下內收,平底。表面拋光細緻,通體光素無紋,利用瑪瑙的自然紋理及柔和的光澤,金玉巧妙的結合,交相呼應,互為襯托,更顯得富貴典雅,飾一件難得的珍品。

宋代玉器突出一個「巧」字

除了對前代古玉模仿製作、宋代也出現了不少新的品種,新圖案,也有著自己本時期的時代風尚和特殊新穎的藝術格調。尤其是在玉器的琢磨中特別注重了一個巧字。實際上巧就巧在它達到了形神兼備的意境,既注意了玉器的物質美,又接受了當時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從而刻划出了眾多的,耐人尋味的優秀作品。

鳳形玉佩,宋代。長6.7厘米、寬4.1厘米、厚0.6厘米。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街教學院內宋墓出土。1對。棕黃色玉,有白色沁斑。兩件形制相同,展翅的鳳鳥口銜蜻蜓,呈對飛翔狀,形象生動逼真,線條作「S」形,富有動感。

如首都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宋代青玉圓雕卧鹿,鹿頭頂飾靈芝狀角,抬頭前視,雙耳貼於角下作跪卧狀。通體光素無紋,潔白細潤,身體結構比例準確協調,加之絕妙的拋光技術,越發顯示出玉質的天然美和造型的樸實及秀巧美。

青玉卧鹿,北宋。高6.5厘米、長10.6厘米、厚2.2厘米。青玉質地,溫潤無暇,圓雕而成。鹿作跪卧狀,抬首前視,雙耳貼於角下,角作靈芝狀,亦稱「腫骨鹿」。四肢收於腹下,短尾緊貼於右側。背面平素,上下各有三對穿系,似作嵌飾用。鹿通體光素,碾磨精湛,拋光度極好,顯得古樸渾厚,是宋代出土玉作中的精品。

出土宋代玉器主要集中在

江西、四川、安徽、上海、北京

目前,經過科學發掘的宋代玉器主要有:江西上饒南宋墓出土的玉帶板,四川廣漢南宋窖藏發現的玉簪花、玉童子,上海松江區西林塔出土的螭紋璧,安徽休寧朱唏顏墓出土的玉器及浙江杭州南宋史繩祖墓出土的玉文具等。

兔形玉鎮,南宋。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鄉。青玉。圓雕玉兔,線條簡練,形態逼真,雕琢細膩。

玉印,南宋。高3.1厘米、邊長3.2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鄉。白玉。印為正方形,素麵無字;獸形紐,動物造型生動,簡潔有力。或未及刻字,也或可作為鎮紙。

玉筆架,南宋。長10.5厘米、寬1.1厘米、高2.3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鄉。青玉,有黑色瑕斑。長方形,頂端等距挖出三個直徑1.8厘米的半圓形凹槽,用以架筆,側面陰刻海濤紋。

其中江西上饒宋墓出土的玉帶板,器面上的人物紋已由唐代盛行的胡人形象變成了身著寬袖長袍的漢人模樣了。他們在形態各異,造型生動。細部紋飾不再使用唐代擅長的密集短線的陰刻線了,而是順其自然,轉摺合理,較前更趨於寫實性。

玉帶,南宋。方形銙:長5.2厘米、寬4.6厘米;尾長10厘米、寬5厘米;鉈厚0.7厘米。共8塊。主題紋飾為淺浮雕狀,人物紋細部均以細陰線刻發,人像作盤腿跌坐狀,穿方領大袖長袍,或手捧果盤,方盒,或操阮咸,或吹排簫,或拍手擊節。鉈尾正面飾一高士立像,頭戴蓮瓣冠,身穿大長袍,右手執塵尾,作行走狀。這套帶板,背面刻數字,最大數字為十,因而現存者不完整,有失散。

北京房山出土的玉器,多為花鳥和植物紋佩飾件。一些透雕器物花紋優美,技藝精巧,並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儘管構圖上採用了傳統對稱的布局,但在具體形象的刻畫上確皆為寫實手法,花紋秀美,技藝精巧,並且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達到了生活(自然)與藝術(圖案)的高度統一。

尤其是一些人物與自然圖景的器物出現,說明了宋代玉器的裝飾題材在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在玉器工藝裝飾領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玉幣,宋代。北京市房山長溝峪近代石槨墓出土。白玉質地,瑩潤光亮,圓形方孔錢,陰刻楷體「鄭和通寶」四字。兩面錢紋相同。「鄭和」是北宋徽宗的年號,在金墓出土「鄭和通寶」玉幣尚屬首次。它的出土為研究漢族與少數民族文化交融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鴛鴦柄圓盒,宋代。通長9.5厘米、盒直徑7厘米。北京市密雲縣清代乾隆皇子墓出土。白玉質,潤潔細膩,局部有侵蝕後的黃色綹紋。圓形盒上圓雕一對鴛鴦,口、胸相連。以均勻的細陰線琢出冠、眼、羽毛。盒為母子口,鴛鴦確實平剖為二,打開時分為兩對鴛鴦。

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的白玉荷葉杯、蛋形瓶、鎮紙、筆架等,又為我們對宋代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玉筆架和玉鎮紙的出現,說明了玉器在宋代就已進入了文房用具的範疇,與文人的關係開始密切起來。如此相互往來融合,文人的審美意識逐漸的影響著玉器朝著清淡文雅方面發展,為後世文人化玉器開了先河。

荷葉形玉杯,南宋。長11.5厘米、寬9.8厘米、高3厘米。浙江省衢州市柯城王家鄉瓜園村南宋墓出土。白玉,玉質瑩潤,半透明。整體為兩隻圓雕荷葉,大葉為杯身,小葉為杯把頂飾,葉莖捲曲成環形把,背面浮雕一朵蓮花,杯內壁陰刻葉脈紋。形態逼真,雕琢細膩。

水晶獅子,南宋。上:長8.3厘米、高4厘米、寬5.2厘米;下:長7厘米、高4.5厘米、寬4.1厘米。浙江省海寧市智標塔地宮出土。2件。出土時分置於釋迦牟尼佛像前的兩側,象徵佛教的護法獅子。為圓雕卧獅,並用陰線刻劃鬍鬚。鬃毛等細部,兩隻獅子一雌一雄,一胖一瘦,造型栩栩如生。

水晶葫蘆,南宋。高4.5厘米、最大腹徑2.5厘米。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奶牛山南宋墓出土。無色透明。呈葫蘆形,分三節,下端為圓球體,中部為橢圓形球體,上部為葫蘆頂。造型比例恰當,線條豐腴,雍容典雅,再配以晶瑩剔透的水晶,可謂巧奪天工。

宋代玉器的特點

從出土和傳世的玉器中,我們可以看出

1、禮性大減玩意甚濃

比較善用多重動、植物紋組合在一起相互襯托的圖案。

如動物口銜靈芝草,飛禽遊戲於池塘花間,就連小巧玲瓏彎身跳躍的宋代小魚身上。也多纏著隨波飄蕩的水草或荷花。這種將自然界中動人的生活畫面巧妙的組合在一起,並加以藝術大師們的嫻熟技巧和獨特的構思,則更現實出作品萬物昌盛,令人遐想令人陶醉的美麗景象。

宋代,水晶魚。河北定縣靜志寺舍利塔墓出土。

纏枝蓮花紋玉簪首,南宋。長3.8厘米、寬8厘米。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青玉,溫潤細膩,局部有黑色沁斑。器近直角三角形,片狀。玉飾兩面對稱鏤雕出三朵盛開的蓮花和一蓮蓬,蓮葉或昂或垂,或卷或舒,花莖則交錯纏繞,細小而自然,柄部呈扁平形,有一小穿。

石珠串飾,南宋。直徑0.5-0.7厘米。灰白色,雜有紅、綠色。共計73顆,小珠較勻稱,有兩顆大珠已經有部分鈣化,其中一顆有三通穿。石雕鴛鴦,兩面隨形雕刻,三角陽紋眼,斜方格紋及陰刻線的羽、尾、腹背有一大圓穿。

螭紋玉帶跨,南宋。長5.7厘米、寬6.6厘米。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白玉,通體瑩白,局部有紅褐色暈斑。器呈心形,正面外凸,背面微凹,中部有一橢圓形孔。正背面皆雕刻首尾相接的大小二螭,體態腳尖。正面採用鏤雕和圓雕,琢出大小二螭,大螭身體盤曲,前足外張,長長舒展,尾端捲曲。小螭與大螭頭部相向,口銜大螭肋部,體態溫順。背面則以線刻環雕首尾相接二螭及捲雲紋,亦能達其神韻。

水晶項鏈,北宋。長10.5厘米、寬6.9厘米、大珠直徑1.4厘米、小珠直徑0.9厘米。江西省波陽縣團林公社東湖生產隊宋墓出土。水晶牌已殘,一面光素平整,一面陰刻有弧形羽狀紋。水晶66顆,較勻稱,其中大珠一顆。

2、孩童形象活潑可愛

頑皮的兒童形象進入玉器藝術畫面也是宋代玉的創作新手法,它反映了宋代玉器對生活內容題材攝取和選用的廣泛性。

比較完整的玉雕人物形象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之後有商玉人,戰國玉人及漢舞人、唐胡伎等,至宋代,玉人物造型則以兒童形象為主,他們神情活潑,惹人喜愛。器型多為圓雕,上下有孔,當為佩飾。

南宋,玉童子。四川省南宋安丙家族墓出土。

玉嬰戲飾,南宋。高4厘米、上寬2.8厘米、下寬3.2厘米。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青玉,瑩潤細膩,呈半透明狀。

宋,白玉童子墜。高6厘米、寬2.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

童子玉墜,南宋。青玉,溫潤細膩,晶瑩透明。呈不規則四邊形,正面微凹,背面外弧,俯視近彎月形。器上下一小穿貫通,當作掛飾。

3、藝術風格 簡練秀巧

宋代玉器不如唐代那樣嬌艷,又不像明清時期那樣俗麗。對形象的塑造往往採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景物、人物,然而又賦予它們更濃厚,更細膩的主管感情色調。造型比較秀巧,裝飾手法比較簡練。雖然沒有過多的雕琢,卻以形神兼備,質美無華的高雅情調贏得了盛譽。

玉飾,南宋。長2.7厘米、寬3.1厘米。青白玉。蓮花如意形,沿外邊琢一周陰刻線。中有一直徑為0.8厘米的孔,沿中孔有一周陰刻線。背有三鼻穿。

水晶球,南宋。直徑2.5厘米。無色,圓球形,無孔,光潔明亮。

龜游荷葉紋玉飾,南宋。高3.1厘米、寬5.5厘米。四川省廣漢市和興鄉聯合村出土。白玉,潔白無瑕,潤如凝脂。器近橢圓形,正面內凹,背面平直。整器雕成一片舒展的荷葉,葉上浮雕一龜,昂首擺尾,蹬足作爬行狀,四周刻荷莖及葉脈。器的背面四角及器上部兩側有相連通的小穿孔,應為服飾之帶飾。

從朝代更替的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宋代玉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宋代的玉器藝術十分注重儒家文化自然事物與人文情感的融合。工藝細緻精巧。澤中清新自然的藝術風格,確實可稱為中國工藝美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關於對「孔、孟終沒被重用」的點滴淺思
如何將修來的功德轉化為現世的福報——善長佛子必讀文本(關於迴向的問題)
關於空亡的應用
關於蔣揚欽哲的五大化身
關於知己的名言

TAG:玉器 | 解析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