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轉載]《舉世無雙的漢字》???朱新蘭(教授)
《舉世無雙的漢字》朱新蘭(教授)(《益生文化》秋季卷稿件選刊)
[內容提要]本文從五個方面論證了漢語是舉世無雙的文字:它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不僅是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在自身的結構中也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易學易記易用,有利於開發大腦潛能,具有無可比擬的藝術美,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關鍵詞:表意文字 文化因素 六書 右腦 書法
幾十年如一日,我和老伴楊洪清一直與漢字同呼吸、共命運。有人問:「你們為什麼對漢字如此痴迷?」答曰:因為有愛。我們愛漢字。越學習,越感受到漢字的偉大,越感受到漢字益德啟智的靈性。我的恩師兼學長、明史專家南大教授潘群在一次電話里提醒我說:從文字學角度,與世界文字比較起來看漢字,做點研究吧。這句話給了我啟示。我用了很多時間,研讀了一些圖書,查找了一些資料,在我的腦子裡,逐漸形成了這個題目《舉世無雙的漢字》,現分五個方面來論證:
一、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古老的表意文字
我國已發現的較早文字是「甲骨文」,即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先後出土14萬片,總字數4500個,可認者1700個,專家認識一致的1000個。形聲字佔20%,已是比較成熟的文字了。距今已有3300年歷史,那麼它的源頭在哪裡呢?
對文字的探源,與地下考古發現緊密相連。
1921年,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文化時期的村落遺址,發現有彩繪成幾何圖案和動物花紋的陶器。
1953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的仰韶文化時期的村落遺址,挖出很多陶器,上面刻著各種符號。專家認為,這是甲骨文的源頭。距今已6000年。
距今5500年前的山東大汶口文化,是古代的「少旻文化」,這是華夏文化的另一源頭。大汶口文化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主要分布在黃河下游的山東、江蘇和安徽北部地區,我們徐州地區也屬於這個範疇。在挖掘出來的陶器上發現有6個刻畫符號,文字學家唐蘭、於省吾都認為是早期文字,裘錫圭認為「跟古文字非常相似,似乎存在著一脈相承的關係。」
1994年,在湖北宜昌楊家灣遺址發現了我國最早的象形文字,把文字起源推到6000年前。楊家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考古隊員發掘出大量石器、玉器,還發現170餘種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這些符號記錄了當時人們生活中的事物,具有固定含義,與殷墟甲骨文中許多符號十分相近。專家們認定,這些符號是迄今為止的我國最早的象形文字。
這一新發現,為漢字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唐蘭先生說:文字源於繪畫,到統一國家出現後,跟語言結合,就產生了可誦讀的真正文字。關於中國文字產生的時代,唐蘭先生認為象形文字至少有一萬年以上的歷史,象形、象意(表意)文字的完備至少也在五六千年以前,形聲字的出現至遲在三千五百年前。這與古器物上的發現是一致的。
可見,我國漢字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字起源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和同步性。就在中國漢字——象形字逐步產生的同時,幼發拉底——底格里斯河流域與尼羅河流域相繼產生了兩種象形文字。地處西亞的中東地區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平原」,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敘利亞境內,這裡土地肥沃,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距今約5500年,居住這裡的美蘇爾人,創造了以圖畫符號為主的楔形文字;距今約5000多年前的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創造了聖書字,分別為雕刻在金字塔和神廟石壁上用的碑銘體;僧侶書寫經文用的草字體;用於日常記賬、通信的大眾體。這三種文體,它們的外形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碑銘體是一種莊嚴的字形,早期大都是圖形符號,發展到後來已失去表形功能,成為表意或表音符號了。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人征服,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而改用波斯文,古埃及聖書字從此消失。
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滅了波斯帝國,楔形文字也從此消亡了。
這兩種古老文字都曾存在過3000年,也都創造過輝煌的文明,但是,由於外族入侵而消亡了,至今,只能在遺址發現和博物館見到了。而在我國歷史上,改朝換代雖屢見不鮮,民族戰爭也時有發生,但我們的漢字卻延綿不斷,既沒有產生巨大的自身波動,也沒有被外來的文化所改變;既經受了近百年的「拉丁化運動」的衝擊,更經受了「計算機出現」的嚴峻考驗,與時俱進,成為世界上唯一最古老、最有嚴密系統的表意文字!
漢字的形成發展過程頗有特色。所有的文字開始都源於圖畫,因為圖畫都是直白的。一般文字經歷了象形或表形(原始圖畫)——表意——表音(拼音)階段(純符號)。當中表意階段或者很短,有的甚至都不經過,從表形階段直接過渡到表音(拼音)階段。而我們的漢字卻是從最初的「表形(象形)——表意(指事,會意)——趨向表音(形聲,即表意又兼及示音)」三個階段,最後是形聲字在漢字中佔據絕大多數。
形聲字在甲骨文字中佔20%;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佔80%;在《康熙字典》中佔90%。漢字終於發展為以形聲字為主體的表意文字。形聲字具有強大的繁殖力,它可以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造出新字,形旁表意義,聲旁示讀音。好認、好學,又好記、好用!顯示出了我們祖先的高度智慧。
二、漢字不僅是傳承文化的工具,自身也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因素
文字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的標誌。所有的文字都是記錄語言和傳承文化的工具。文字消失了,文化也就失傳了,前面說的古楔形字和聖書字消亡了,它們的3000多年的文化也就失傳了,我們今天從古代文物上尋找蛛絲馬跡才知道它們的存在,而全貌已不可考,中國的歷史則不然。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秦皇漢武的文治武功,唐詩宋詞元曲的絢麗多彩……這一切都由文字記載成「書」而存在,有史為證,歷歷在目!正是由於有了漢字,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才綿延不斷地傳承下來了,又綿延不斷地傳播到全世界。而我們的漢字不僅僅只有記錄、傳承的功能,它本身就包括內涵豐富的文化因素。
漢字是自源文字,是我們的祖先在自己的土地上經過長期社會實踐創造出來的,字形就是內涵豐富的信息塊,包含著豐富的文化因素,反映出上古先民的生活環境和意識。如「為」:甲骨文像用手牽象幹活,反映了當時把象作為役畜來驅使,還可以推想中國當時屬於熱帶氣候。又如「碗」,從石,石頭做成,證明了歷史上經歷了石器時代。「家」,家裡養豬(豕),反映了農業社會家家養豬改善生活、積肥種田的情景。「男」,田裡的主要勞力;「婚」,黃昏時分娶女結婚。再如與思維、情感、心理活動有關的字,都從「心」,表現上古時先民把心當作思維器官。總之,漢字是歷史的活化石,再現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道德等方方面面的情況。正如陳寅恪所說:「凡解釋一個字,即可作一部文化史。」日本人就是根據甲骨文寫出了「大殷帝國史」。
漢字傳下了每一朝每一代的真實歷史,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我們這樣豐厚的歷史典籍和文化遺存。在漢字文化的沃壤上形成了一整套的上層建築的內涵和模式,這對於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形成中華民族的道德情操,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都有重要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說,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我國幅員廣大,各地方言南腔北調,溝通不便,可是大家一看漢字,一目了然!足見漢字的功績至偉。對比一下,歐盟各國使用的是由拉丁字母構成的拼音文字,但是按各國語音拼成的單詞讀法、寫法不同,意義也不同,互相之間交流困難,歐盟一開會,27個國家,就需十幾個翻譯。
三、漢字易學易記易用
五千年歷史的漢字,長壽,生命力強,使用的人數在全球最多,時下,國外大約5000萬人正在學漢語。它易學易記易用,主要表現如下:
漢字以形表意,抓住字形,一切迎刃而解。先民創造了漢字,也總結了造字的方法,歸結為六種,也就是「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其中主要是前四種,後兩種是用字方法,又叫「四體二用」。利用造字法來教漢字就很容易。古代兒童學9000個字,且沒有錯字,不費勁,現在小學六年學2500個字也不過關,大學生的錯別字也不少見。什麼原因?教學不得法。看看兩位外國人的看法。上世紀50年代,印度總理尼赫魯對他女兒說:「世界上有一個偉大的國家,她的每一個字,都是一首優美的詩,一幅美的圖畫,你要好好學習。我說的這個國家就是中國。」在他的眼裡,漢字如「詩」如「畫」,怎麼不容易學呢?另一個是來北京參加首屆世界漢語大會的法國教育部漢語總督學,著名的漢學家白洛桑,對《人民日報》海外版專訪記者說:「說中文難的都是你們中國人。」(見 2005年7月26日該報第二版)漢字表意性強,是世界上最「明確簡約」的文字,其組構體系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先是表形的獨體象形字,然後是合體表意字(指事、會意),再後來是表意兼及表音的合體字(形聲字,占絕大多數)。象形為主的獨體字只有200多個,看它的源頭甲、金、小篆,就明白它們是如何象形的,然後,以它作為偏旁(包括表意的形旁,示音的聲旁。有的字既能做形旁,也能做聲旁),就組成了成千上萬的字,這就是「形(旁)聲(旁)搭配好,成串帶兒郎」 ,「形(旁)形(旁)搭配好」,也能「成串帶兒郎」。
例如「羊」字,它的甲骨文就象羊頭之形,由羊角、羊頭以及羊的下巴、鬍子組成。再以羊字做偏旁組成合體字,表意做形旁,示音做聲旁,就帶出了常用字中的21個字。這些字或是意思與「羊」有聯繫,或是讀音與「羊」相同或相近。學了一個「羊」字,就可以連帶認21個由「羊」組成的常用字以及更多的非常用字。每個字就是一個音節,就是一個詞(指多數的字),它又有很強的組成合成詞的能力。仍以「羊」字為例,可以組成羊毛、羊肚、羊絨、羊羔、羊毫、羊水、羊膜、羊毛衫、山羊、綿羊、大羊、小羊、公羊、母羊、黑羊、白羊、豬羊、牛羊、放羊、牧羊、牧羊女等等。又例如「木」字,做形旁,組成「板」字,「板」字就是一個詞,又可以與其他的字組成合成詞:板報、板車、板斧、板書、板眼、板油、板壁、板子、木板、銅板、鐵板、大板、小板、黑板、白板、地板、門板、老闆、塑料板、搓衣板等等。就這樣一個字可以組成很多的合體字,也可以和別的字組成多少不一的合成詞,也就是說,一個獨體字,造字、組詞,能量很大,可以多次被用到。大約200個獨體字就可以組成3500個字,經濟實用。漢字與漢語又配合得較好,和漢字相對應的漢語單位是語素(詞素),漢語語素以單音節為主。用單音節的漢字來記錄單音節的漢語語素,兩者基本適應。普通話只有418個音節,加上四個聲調和輕聲,可以調配出1332個音節。每個音節可以選出一個易認的代表字,認識了這千把代表字,就可以讀出漢語里所有的音節,這是拼音文字無法做到的。漢語里的同音字多,但是根據字形也能區別開它們的不同意義,如「翔」 、「祥」 :
翔:從羽,有羽毛能飛,飛翔的「翔」;
祥:從礻(神示旁,與神有關),古人以為有神靈保佑就吉祥,吉祥如意的「祥」 。
可見漢字表意簡約、明白。小學生只需要會寫2500個字就夠了。《毛澤東選集》1—4卷才用3136個字,《紅樓夢》也只用了4462個字,現在通用漢字只有7000個。而學習英語則需要掌握多得多的辭彙才夠用。對比一下,漢字字數較少,易學易用。聯合國文件有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漢語六種文本,其中漢語文本最薄,用字最簡約凝練!我們利用使用頻率最高的1500字,編成《高頻字快樂快速學習叢書》12本,供少兒學習,只用半年時間就可以學會這1500字,並能讀懂選編的詩歌、故事、文字遊戲等約69萬字的讀物。體現「識少讀多,樂識快讀」,是一種最科學最經濟的漢語教學法。關於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但如上所述,只要按照造字的規律去教字,便可變難為易,化繁為簡。當前所謂的漢字「難教難學」主要是缺乏漢字知識、教學不按規律造成的。所以我們要花大力氣投入漢字的科普工作。
關於漢字易學、易記、易用,請參看拙作《突破漢字教學的難關——字理識字法選講》。
四、漢字有利於開發大腦潛能,使用漢字的人更聰明
漢字的構成方式:象形、指事、會意,這三種都是以形表意,很直白也很普通,第四種是形聲。形旁表意,聲旁示音。如「騎」字,馬作形旁,奇作聲旁。騎馬的騎;「駐」,馬做形旁,古時軍中有騎兵、馬隊,主做聲旁。軍隊駐紮的駐。看到這些字,就能在大腦里「浮想聯翩」,形成意象,這就激活了主管形象的右腦,有利於開發右腦。而在會意、形聲這些字中,又有分析綜合的過程,這是屬於左腦範疇的,所以說,漢字是復腦文字,學漢字鍛煉了左右腦,便於開發潛能。
1999年10月5日在《聯合早報》「新加坡新聞」欄里登載了這樣一則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學系曾增博士受訪時說,本地的一項研究顯示,學習漢字可能是我國6歲至12歲孩童的智商比英國、法國和澳洲孩童高的原因,曾增博士說,這項研究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進行,只不過一直以來沒有人詳細分析這個結果。兩三年前,曾博士著手分析研究結果。他說,「我們在7000個6歲至12歲孩童身上進行這項研究,並使用國際認可的雷士指數衡量出孩子們的智商水平。我們發現,我國孩童在智商方面的表現要比英國、法國及澳洲等西方國家的孩子突出。」曾博士說,「漢字的學習在此或許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證明了漢字的象形特色,有助於提高幼兒的智商,提升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我老伴楊洪清的文章《解形識字,開發右腦》裡面正闡述了這一論點(見1999年5月8日的《聯合早報· 客座論壇》)。右腦主管形象思維,同處理表象、圖形、直覺、想像等有關。在新思想、新成果產生的關鍵階段,因為沒有現成的邏輯通道,就必須充分發揮直覺、想像的功能,也就是必須依靠右腦的主導作用。
漢字具有其他文字無可比擬的先天優勢。因為拼音文字在認知過程中,語音編碼起主導作用,是由左腦主管的「單腦文字」;表意的漢字在認知過程中,語音、字形、語義多重編碼兼用,是左右腦並用的復腦文字,特別是作為基礎的象形字,更和圖形一樣,本來就由右腦主管。漢字是開發右腦的「靈丹妙藥」。而用漢字記錄下的古今優秀文學作品猶如群星麗天,光照日月,更不乏右腦增智的絕妙教材。所以我們要好好利用漢字表意特點,不僅是漢字學習的需要,也是開發右腦的需要。無獨有偶:1998年6月8日的《華僑報》上登有這樣一則消息,美國費城的心理學家日前宣布了一例用漢字治療疾病的試驗,引起了全球醫學界、語言學界及心理學界的關注。費城有一個名叫米尼的少年,不慎腦外傷,患上「失語症」,不能閱讀。人腦的語言中樞在大腦的左半球,若左腦受損就會發生「失讀症」,科學家發現,歐洲患失讀症的人,比中國和日本多得多。為什麼?科學家多番研究,終於發現,歐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因此記認字音字義都用大腦左半球就行了。但中國人和日本人使用漢字,漢字字音字義要用左半球去記,字形要用右半球去記,而且要左右兩半球均勻協作,才能把漢字記下,也就是說,除非左右腦兩半球的大腦都受傷,否則中國人不會得失語症。於是費城的科學家決定,先教米尼認漢字,再利用漢字學相應的英文句子,這樣一行中文一行英文對照著教,結果米尼的失讀症大見改善。美國專家開始承認,中國字有別於世界上其他文字的最大特點是:它是方塊字,不僅有線性美、節奏美,而且以「形」傳意,可猜讀其音,又可聯想其義(指占漢字總數90℅以上的形聲字),有助於開發智力。這正是中國人聰明過人的秘密。有學者推測:不久的將來,漢字將會成為世界各民族間的中介文字,大行於天下。
五、方塊漢字的由來與藝術美
象形字變成今天的方塊字,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演進過來的。漢字字體經過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無論是哪種字體,都深含著藝術美。只有漢字能寫成書法藝術,這是世界公認的。
甲骨文、金文接近圖畫。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 ——統一文字,丞相李斯在原有的大篆和當時就開始有的大篆的簡化體——小篆的基礎上,將其線條化和規範化,並達到完善的程度,使小篆成為全國通行的標準字體。字形呈長方形,文字的圖畫意味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發揮了漢字超越方言的功能,滿足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需要,這是他們的蓋世功勛。與此同時,一種老百姓手寫的字體比小篆又簡化多了,官府里普通的文書「胥隸」應急求快,便採用了這種民間手寫體——簡化了的小篆體,也就是「隸書」,「隸書」名字就是這樣來的。秦時篆、隸並用,但隸書不算正式字體。到了漢代,隸書才正式代替小篆。但東漢時代的許慎「崇古」,在創作《說文解字》時,用的還是小篆。從小篆到隸書的演變,在文字學史上是一件大事。它把小篆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在結構上把象形的線條筆畫化,變為象徵,謂之「隸變」,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的基礎,也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從甲骨文到小篆這個階段,稱之古文字階段,歷時1160年;從秦漢時期起,隸書的形成和使用,開始了今文字階段,也稱「隸、楷」階段。這個階段從秦代隸書至漢末興起的楷書至今已2200年。
也是為了書寫快捷,漢初,從漢隸演變而來的草書在東漢、兩晉盛行起來。最早的是章草,而後是今草,至唐代有了抒發作者胸臆、寄情於筆端的狂草。其間,出現了很多書法家,懷素和尚就是其中之一。草書存隸書梗概,而突破隸書之規矩。發展到狂草時,筆勢連綿迴繞,章法跌宕奇詭,龍蛇飛動,變化無窮,一般人已不易看懂,很少有記錄語言的實用價值,只有藝術欣賞的價值了。
楷書,也源於隸書。漢末興起,又叫「真書」、「正書」,一改隸書的扁方體字,筆畫平直,結構方正,其字體端正秀麗,成為此後歷代正規使用的一種典範文字,筆畫形式和方塊形體,均已基本定型,至今已有1700年歷史。
行書,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字體,它既有楷書的清晰易認的長處,又有草書便於書寫、飄逸俊秀的特點,而且可以體現人的不同風格和個性,流行的程度幾乎與正楷相當。你我平時手寫的字體大多屬於行書。人們常說「字如其人」,字跡是各不相同的,行書最為明顯。
晉朝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楷書、草書都寫得很好,行書尤其出名,後人尊他為「書聖」。王羲之最著名的行書字帖是一千二百年前在紹興蘭亭寫的《蘭亭序》。
大唐盛世,無論是草還是楷都達到了歷史上又一高峰。著名的楷書寫家疊出。有歐、虞、褚、薛「初唐四家」,後又有名家顏真卿、柳公權,顏柳兩體並稱「顏筋柳骨」。而後有顏、柳、歐、趙(元·趙盂)為「楷書四大家」。這四體均為後人學習楷書的至佳範本。篆、隸、草、楷作為書法藝術均具重要價值。
世界上只有漢字才有書法藝術,也只有在漢字文化的熏陶下,才有這麼多光照千秋的書法家!
回顧漢字演變進程,其字體的每一次變化,每一次前進,總是體現著人們的心理、感情、思想、願望,總是順應著時代的需求的。從這一點來說,漢字是有靈性的。中國人為了書寫的方便努力改進書寫工具和書寫載體(字體),而不輕易改變漢字的字形系統,使漢字字形系統幾千年保持不變,使中國傳統文化世代相傳,沒有中斷,這也是我們祖先的大智慧!
漢字,無論是它嚴密的字形體系,以形表意兼及表音的內涵,還是它的書寫載體(字體),都體現著它是科學的、易學的、智能的、具有國際性和藝術性的文字。美哉!偉哉!我國文明的象徵,舉世無雙的漢字!堪稱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漢字確實是我們祖先的智慧創造,也是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我們要為漢字大步走向世界,加油!
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教好學好漢字?我建議:
1.培養小學語文教師的師範學校要開「文字學」課程,對於以前畢業的小學教師應進行補課加以培訓,認真將「字形」教學貫穿到識字教學、糾正錯別字當中去。通過提高認識,改進教法,從根本上減輕學生學字負擔。
2.應該將教學漢字與教學漢字文化結合起來,讓小學生掌握一些漢字知識以提高自學漢字的能力,從小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參考書目
[1] 唐蘭撰,傅根清導讀.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 趙寧東、方向東.樸學之光——語言文字學家徐復[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3] 林成滔.字里乾坤[M] .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4年
[4] 楊五銘.文字學[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5] {瑞典}林西莉.漢字王國[M]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
[6] 顧建平漢字.圖解字典[M] .上海: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2008年
[7] 王寧、謝棟元、劉力.《說文解字》與中國古代文化[M].瀋陽:遼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
[8] 黃亢美.小學語文字理教學手冊[M] . 南寧: 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9] 周瑞宣.漢字形義詳解[M] .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
[10] 楊洪清、朱新蘭.多功能解形說義字典[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1] 楊洪清、朱新蘭.快速識字字典[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年
[12] 楊洪清、朱新蘭.現代說文解字字典[M].北京:群眾出版社,1997年
[13]楊洪清、朱新蘭、楊一星.字詞語句認讀通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14] 楊洪清、朱新蘭.高頻字快樂快速學習叢書(12本)[M].香港 :世界社會文獻出版社,2010年
推薦閱讀:
※《規矩方圓——漢字的簡化和規範》教案2
※細說漢字:因
※越南「去漢字化」,就是自取滅亡!
※漢字簡化的反思和新思路
※北大校長究竟有沒有讀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