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無形的能量科學

·在中國式思維模式中產生的中醫學,更接近事物存在的本質和自身內在的規律,是無形的能量科學。

·應用中國的哲學思維來認識人體生命科學,由陰陽的運動來看物質的變化,是從能量角度探討人體生命科學的一個途徑,彌補了實證科學的不足。

·中西醫學用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認知方法,從不同層面去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的功能狀態,形成了各自的知識體系。

中醫學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在歷史上中華兒女從未對中醫學產生過質疑,但近一百多年來,由於西方醫學的介入,使人們對中醫學產生了疑問和爭論。

有人認為中醫不是科學,應該否定取締;有人認為中醫不科學但有合理內涵,應該走科學化的道路,與時俱進;有人認為不管中醫是不是科學,能治好病,就是科學。筆者認為,中醫是無形的能量科學。能量是無形的,既看不見又摸不到,但作用很大,顯示出不透明、難量化的模糊性。

現代人認為:人體是由物質和能量組成的形態結構系統。西醫強調物質結構,重視技術,針對病因開發藥物,為對抗醫學。中醫強調能量開發,調節陰陽,扶正祛邪,為平衡醫學。中醫不同於西方醫學,應該按中醫自身規律,走自己的道路,大力發展。

從科學角度理解中醫學

科學這個詞在我國古代是沒有的,但一直在發展並取得了偉大成就。據考證,科學這個詞最早來源於拉丁語,其含義一般指學問或知識,可是到目前為止,對科學尚無一個公認的統一定義。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學者,對於科學有著不同的理解和解釋。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為,科學是人類智慧的最高貴的成果,是具有客觀性、真理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馬克思主義認為,科學是人類在探索自然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形成的理論化、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所謂科學的中心,可以說是物理學精神,也就是有系統的觀察,提出假說以解釋現象,再藉此假說預測和改變未來。如果這個假說經得起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出錯,那麼這個假說就變成了定律。新的假說可以以此定律為基礎,再來解釋其他現象,如此不斷地往上架構,進而解釋及改變各種現象,這就是科學。

以現代科學的定義為標準進行衡量,可確認中國古代的《易經》《黃帝內經》就是科學的著作,因為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成果,闡明了事物存在形式的本質和自身內在的運行規律,它的形成是假說驗證定律,這個過程不僅是科學的而且是符合物理學精神的,只不過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這個名詞,構建二經理論的原理和形成的機制與西方科學完全不同,人們對二經的認識不夠明確。

中醫學是按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產生的,它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長期的農耕文明、象形文字造就了中國式的思維模式,認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人與萬物在冥冥之中存在著內在聯繫,即「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宇宙自然觀。

中國古人從整體看局部,以無限引領有限,以時間流變看有形存在,認為有形存在的變化根源在於無形,是無形引發和支持著有形存在的演進,無形代表事物的真正本質和規律。因此,在中國式思維模式中產生的中醫學,更接近事物存在的本質和自身內在的規律,是無形的能量科學,其最大的缺陷在於能量是看不見摸不到的,不易被人接受和認可,易產生誤會,引起爭論。

西方科學的主導世界觀,認為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機器,宇宙的組成部分相互獨立,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受時空限制,可以通過研究個體來認識整體,整體是個體之和,把物體分割成越來越小的個體,通過研究這些個體就可以認識整體,以空間為本位,堅持主客對立,通過感官與世界溝通。

西方實證科學只承認事物有形結構的這個層面,而忽視了事物無形的能量動力信息這一層面,這就是西方實證科學的最大缺陷。比如,癌症的癌細胞長在什麼部位,細胞成什麼樣子,細胞分化分級和轉移變化,清晰可見,真實透明,但對癌細胞產生的動力是什麼、癌細胞為什麼產生、為什麼無休止生長、為什麼不斷轉移等問題無法解答。

能量才是癌細胞產生、發展、轉移的本質,這個能量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能量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才是內在的自身規律,癌細胞結構清晰有形可見,而能量運轉消耗是無形的。

中西醫學是思維方式不同的科學

中醫學是在中國哲學理論思維導引下,產生的以氣為動力,以構建的功能狀態為核心的無形的能量科學,稱之為形而上科學,是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與西醫的實證科學完全不同。

中醫無形的氣是使有形物質結構具備生命功能的能量,有形生於無形,氣聚成形,氣散無形。物質結構本身沒有生命功能,只有在氣的作用下才能產生生命功能。物質是氣的載體,功能是氣化的一種形式。

中醫學是人體科學,是研究人體的生理病理原理及機制的科學。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體現在結構能量信息與功能的變化上。結構是指人體的組織結構,包括基因、細胞、組胚、器官、肢體等一切肉眼可見以及通過儀器可見的物質實體。能量指維持和影響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系統,如線粒體、各種酶釋放的化學熱,食物產生的熱能以及太陽活動產生的輻射能。它們都是迄今為止通過肉眼或儀器無法直接觀察的無形力量,這個無形的力量就是中醫所說的「氣」。

「氣」是中醫學理論的哲學基礎。中醫的氣既含有能量也含有信息。能量信息是無形的。功能的實現是物質結構和能量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

西醫著重結構方面,認為只要有完整的結構就能產生功能,功能是結構的屬性。中醫著重從能量方面來探析人體生命現象的功能,認為功能是能量運行的動態形式,結構是能量運行的工具,結構本身不具有功能,需要通過能量的作用才能產生功能。

功能的產生,能量比結構更重要,因為能量作用於結構,結構才能發揮作用產生功能,結構是載體,能量是動力,動力決定載體功能。

中醫思維認識論源於中國古代哲學智慧,符合現代人體生命科學的本質和規律。無論核苷酸、氨基酸或碳鏈分子都不是活的,但是,只要以正確的方式把它們聚集起來,由它們相互作用湧現出來的動力學行為就是被我們稱為生命的東西。

中醫認為,生命功能是能量運行的動態形式,不是結構本身的固有功能,結構只有在能量的作用下才能產生生命功能,所以,能量比結構更能體現生命的本質。

中西醫學都是科學,只是中西醫用不同的思維模式、不同的認知方法,從不同層面去認識人體生理病理的功能狀態,形成了各自的知識體系,彼此不能代替,且都有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西醫從結構層面去解讀人體的生命功能,結構實體有形可見,容易被人接受。中醫從能量方面認識人體的功能,能量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到,不易被人接受。中西醫從不同角度出發,沿著不同道路,都能走進科學的殿堂,但都不夠全面,各代表生命的一個側面,二者應相互補充。

中醫學是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

中醫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命科學,它豐富的文化底蘊鮮明地表現在中醫學是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結合在一起形成的理論體系和思維模式。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理論思維就是哲學思維。愛因斯坦也說:「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最廣泛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顯然哲學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

長期的農耕文明、象形文字、取類比象造就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周易》《道德經》《四書》《黃帝內經》均為此種思維的產物。周子曰:「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陰陽也,陰陽—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宜其性。」

孔子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道生一,一者氣也,一生二,二即「一陰一陽謂為道。」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之元氣,是生兩儀陰陽也。

易、道一致認為,一為宇宙萬物存在的共同基礎太極元氣,二為陰陽,是事物變化的能量。道是陰陽推移運轉不息的變化規律,向太陽者為陽,背太陽者為陰。陰陽概念延伸為萬事萬物組成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質結構為陰,另一方面是無形的道為陽。道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到的,但是起著決定性作用,這是宇宙大自然的普遍客觀規律。

道之體為太極,道之用為陰陽。張景岳曰:「道者,陰陽之理也,陰陽者,一分為二也,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天生於動,地生於靜,故陰陽為天地之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清·張志聰說:「本者,本於陰陽也。」

陰陽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思想。借古人之易理來闡釋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及轉歸彰顯了中醫的奧秘。應用中國的哲學思維來認識人體生命科學,由陰陽的運動來看物質的變化,是從能量角度探討人體生命科學的一個途徑,具有不可替代的存在價值和作用,彌補了實證科學的不足。

陰陽來源於對太陽的背向,背太陽者為陰,向太陽者為陽,向太陽者接受太陽熱輻射能量。人的能量在熱力學系統中的內能只有一部分可以產生機械功,叫可用能,也叫自由能,是地球上轉化為進入恆星外層空間輻射能的一部分。這部分來自太陽熱輻射可產生機械功的可用能(自由能),是人體系統的陽能。

人體系統中還有一部分束縛原子核內能量向空間傳播的能為陰能,兩種能始終趨向平衡。這就是說,人體的內能包含自由能陽和束縛能陰,陰陽兩種能量消長轉化的基礎是太陽,所以,陰陽核心或本質就是來自太陽的輻射能量。

能量是恆動的,能量變化在速率上存在於時間中,地球一面自轉,一面繞太陽公轉,公轉是依著公轉軌道平面轉動,稱黃道面,自轉所遵循平面叫作赤道面,二者之間的交角變化引起太陽的直射點在地球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運動,從而在地球上出現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時。地球繞太陽運動一周的時間為一年365天,形成了春、夏、長夏、秋、冬五個階段,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

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生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時辰,隨著時間的推移,太陽能輻射產生的自由能和物質自身的束縛能也在不斷變化,熱輻射強時自由能量大,相反時束縛能大,對生物產生的效應也不一樣,便形成了以木火土金水為主要特性的千姿百態的生物有形結構。能量的變化在位置上存在於空間中,地球在繞太陽一周中,其自身的傾斜度黃赤交角的變化成一個「8」字形曲線。

太陽熱輻射的陰陽能量變化曲線是按太極八卦的模式運行的。從河圖洛書數字看,白點奇數代表陽,由9到7,中間經過5到3又到1,正好是形成一條「S」的曲線,而在到達「S」的終點之後,則成反方向運動。黑點偶數代表陰,由8到6,到5與S相交到4,再到2,恢復到原位,其運行的曲線「S」。兩條曲線相合,正好成為一個8字形(見九宮八風模型圖),這個運動是一個完整的太極圖。它記載了地球繞太陽一周黃赤交角變化形成的太陽熱輻射變化,也就是說地球上不同時間空間接受熱輻射量的不同產生的能量就不同,形成的物質結構也不同。根據太陽光線照射之強弱和地球上接受太陽熱輻射量之多少形成的能量強弱,產生生物效應,構建萬物與人。

《易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周易本義·圖說》曰:「洛書蓋起龜象,故其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洛書這45個黑白圓圈無論橫看豎看,還是從對角線上看,得數都是15,這叫太乙九宮八風模型,太乙是太陽的別稱,是八卦加上中央,而中央的5與周圍八位發生關係時起同樣的作用。

洛書的數字代表了太陽光的多少,9代表陽氣,太陽光最盛最多,1代表陰氣,太陽光最弱最少,兩數相加為10,正是兩點接受太陽光的總數。

洛書數目的多少,表示不同時間、不同空間太陽光照射熱輻射的數量,即給予萬物的能量多少。陰陽數的排列次序反映了一個太陽回歸年周期中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白晝黑夜時間的長短和寒熱變化周而復始的節律。

能量是以運動的形式存在。由於地球時刻不停地公轉和自轉,地球接受太陽熱輻射的能量也在不斷變化。能量變化在位置上按四方四隅和中央構建的九宮八卦模式運行。陰陽兩種能量沿「S」形曲線螺旋形前進,以八卦為形式周而復始循環運行,產生相應的物質結構形態變化。

這就是我國古代以能量為基礎認識宇宙物質的方法。它是從整體出發,以能量為核心來認識事物的方法論,體現了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內外合一的思想,溝通了整體與局部的關係,搭建了內外聯繫的橋樑,是一條以能量為軌道通向科學殿堂的道路。它從另一個方位打開了科學的又一扇大門,是中國人的哲學智慧。(李蔚生)

推薦閱讀:

【正能量激勵人的好句子】一些正能量激勵人的好句子(3)
有關生命能量的一個重要秘密
【關於工作正能量的句子】那些關於工作正能量的句子(2)
毛澤東締造的新中國: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神奇國度
讓我們充滿正面的能量

TAG:科學 | 中醫 | 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