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錄音稿II. 壹佰貳拾陸 中國五大傳統節日簡介(上)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的畫面。

自2008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一、春節(包括元宵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過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從臘月初八開始,一直過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為高潮。春節時間延續長、地域跨度廣,節日活動豐富,是我國最重要、最隆重,也是歷史最悠久、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中國人民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節日特點

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

年節是除舊布新的日子。年節雖定在農曆正月初一,但年節的活動卻並不止於正月初一這一天。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節起,人們便開始「忙年」:掃房屋、洗頭沐浴、準備年節器具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人們以盛大的儀式和熱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節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謂穀子一熟為一「年」,五穀豐收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現了一年一度的慶祝豐收的活動。後來,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內容之一。而且,諸如灶神、門神、財神、喜神、井神等諸路神明,在年節期間,都備享人間香火。人們藉此酬謝諸神過去的關照,並祈願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

年節還是合家團圓、敦親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元日子時交年時刻,鞭炮齊響,辭舊歲、迎新年的活動達於高潮。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元日後,開始走親訪友,互送禮品,以慶新年。年節更是民眾娛樂狂歡的節日。元日以後,各種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競相開展:耍獅子、舞龍燈、扭秧歌、踩高蹺、雜耍諸戲等,為新春佳節增添了濃郁的喜慶氣氛。此時,正值「立春」前後,古時要舉行盛大的迎春儀式,鞭牛迎春,祈願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各種社火活動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因此,集祈年、慶賀、娛樂為一體的盛典,年節就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佳節。而時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動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節的主要習俗,都完好地得以繼承與發展。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中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因此又稱「上元節」。在古書中,這一天稱為「上元」,其夜稱「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這一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由於元宵有張燈、看燈的習俗,民間又習稱為「燈節」。此外,還有吃元宵、踩高蹺、猜燈謎、舞龍、賞花燈、舞獅子、看大頭和尚戲柳翠、跑旱船、花擔子、茶擔子等風俗。

二、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清明節掃墓與禁忌

人們在清明節前後仍有上墳掃墓祭祖的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

清明祭掃,就是孝敬祖先。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對於華人來說,清明節是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祭掃很重要。在中國,祭祖和孝道是相掛鉤的,如果不參加祭祖活動,就是一個不孝順的人,一個忘記祖先的人。祭祖的程序,一般是清理墓地-上香-敬酒-拜祭-放炮送別。

禁忌1. 孕婦避免掃墓。通常來說,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還有,掃墓的周邊環境大多都是炮灰味,不利孕婦的健康。嚴格來說,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禁忌2. 忌穿鮮艷色綵衣服。清明節是不能穿大紅大紫去上墳的,這樣是對祖先及先人的不敬。

禁忌3. 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

禁忌4. 不可在墓地照相。大家掃墓的目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不是去嘻哈玩樂的。所以,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

禁忌5. 修整墓地。墳墓上長植物雜草的,必需要清除。需要好好的清理雜草,增添鬆土,整理周圍環境,使墓地看起來整潔。

禁忌6. 身體不佳,避免掃墓。一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

禁忌7. 改日祭祖。盡量避免雙休日或其他掃墓高峰時段,蓋因如今市民私家車增多,高峰祭掃,會因交通擁堵為出行帶來麻煩。可選擇乘坐各類公共交通工具,或將掃墓時間拉長(早出晚歸)或錯開重點時段,以緩解人多車多給道路交通帶來的壓力。

禁忌8. 發不遮額,忌買鞋。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髮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髮不能遮住額頭,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禁忌9. 清明節掃墓時間。掃墓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即上午9時後到下午時前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在清明節前後五天,和清明節當天都可以,但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寒食節即清明節的頭一天)。

(二)新潮祭品引起的社會爭議

針對各式各樣的新潮祭品,社會上的爭議之聲不絕於耳。新華網曾發表評論說:祭祀文化是嚴肅的,應避免庸俗化,同時應倡導綠色祭祀。

清明節祭品,總是不斷突破人們的想像力。去年是寶馬香車,今年是冥間護照,不知明年又該出現什麼「新品」?清明節要與時俱進,「網上祭祖」等新事物就是傳統文化與現代載體的有機融合,但不少時髦祭品與清明的文化內核背道而馳。清明節追求的是精神層面的慎終追遠、明德歸厚,莊重而寧靜,很顯然,兩種文化的取向和氛圍格格不入。

事實上,祭品的本意是為了緬懷逝者的德行,弘揚先人的品格。馮驥才說:「文化的粗鄙化帶來更深、更長遠的危害,不僅僅在文化本身,還將敗壞我們的國民精神,即精神走向淺嘗輒止、粗糙浮泛、不求精神和甘居落後。」?


推薦閱讀:

章意率的【傳統】
樂平7個村莊入選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中華名賢集[傳統文化]
彭老師談傳統文化 | 大宅崇樓背後的華僑行狀與心路
傳統的婚姻彼此成全

TAG:中國 | 節日 | 傳統 | 錄音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