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語清源》

  綜上,「行」的本義其實是指四通八達供人行走的道路。如,「我獨南行」(《詩·邶風·擊鼓》)、「行彼周行」(《詩·小雅·大東》)、「行李之往來」(《左傳·僖公三十年》)、「中行獨復」(《易·復》)等,這些「行」都是指道路,而不是人在行走之意。本章這裡的「行」就是其本義「道路」的引申義,即行跡。

  (3)三人行:「三」,指三數,或代指為數不多之意。「人」是指卿大夫等統治階級,那麼「行」在這裡就是指「人」執政、為政的行跡,即「人」執政成敗的經驗,以及「人」為政得失的教訓。因此,「人」,也就未必是局限在現存、活著的「人」,也包括逝去的古「人」。

  (4)師:動詞,效法,學習,參照。這裡可不是名詞「老師」的意思,如果是指老師,那麼至少在句式上,應該用代表人的「者」,而不是用常常指代地點的「焉」。但更主要的是,如果「三人行」,其中就有一個可以被自己稱為老師的人,那豈不是老師滿天下了?哪裡還能得到那麼尊重?同學、朋友、同僚、同事之間切磋交流都屬於正常的溝通,相互取長補短,自在情理之中,完全不必以師徒稱之,也不必以老師事之。因為在古時老師可不是隨便稱呼的,老師可是排在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之後的第「十族」,可見老師的歷史地位非比尋常。換句話說,老師可千萬不是隨便認的,且不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且看子貢為孔子守孝六年,就可見一斑。

  的確,是有這麼一說,「聖人無常師」,多幾個老師也沒什麼啊?聖人無常師,那麼我們來看看被歷史所認定的孔子的老師都是誰:孔子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子,問少昊時期的文獻制度於郯子。而老子著《道德經》,萇弘是周朝著名音樂學家,師襄子是魯國著名樂官,郯子是少昊後裔、著名孝子、郯國國君,可見孔子的老師哪裡是一般「人」,也哪裡有那麼多常師?有時候啊,不是聖人很謙遜,而是我們太天真。

  (5)焉:於此,在這裡,在裡面。

  (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說,即使從為數不多的古今之人的執政情況看,其中也一定有我們可以參照、法效的成敗與得失的經驗教訓在裡面。

  (7)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是說,(從這些經驗教訓中),我們選擇那些好的、合理的經驗加以遵循執行,對於那些不好的、脫離實際的內容加以借鑒改善。

  【今譯】

  孔子說:「即使從為數不多的古今之人的執政情況看,其中也一定有我們可以參照、法效的成敗與得失的經驗和教訓在裡面。我們從中選擇那些好的、合理的經驗加以遵循執行,對於那些不好的、不合理的教訓加以借鑒改善。

  13.22【原文】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佔而已矣。」

  【通釋】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有恆心,就不能做巫。』這話說得對呀!《易經》恆卦的爻辭說:『三心二意,總有人招致羞恥。』」孔子又說:「這話的意思是叫有恆心的人不必去占卦了。」

  【提要】

  本章自古及今註解紛紜,但都不中。一方面原因,是對「恆」與「巫醫」等字的本義不解;另一方面原因,也是不了解《周易》之說。

  【解讀】

  (1)恆:甲骨文作,金文作,小篆作。根據金文和小篆,我們可以看出,「恆」與月有關。《詩經·小雅·天保》曰:「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云:「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箋云:「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意思是說,好像上弦月逐漸圓滿,好像太陽剛剛升起將如日中天一樣。

  我們知道,月相的盈虧變化共分為八種,是以日月黃經差值來計算的,分別是陰曆每月的:新月,初一日,即朔日,0度;上峨嵋月,初二夜左右至初七日左右,0到90度;上弦月,初八左右,90度;凸月,初九左右至十四左右,90度到180度;滿月,十五日或十六,即望或既望,180度;殘月,十六左右至二十三左右,180度到270度;下弦月,二十三左右,270度;下峨嵋月,二十四左右到月末,270度到360度;那麼,上弦月就是指每月初八左右,日月黃經差值為90度的時候,此時月出現在上半夜,位於西邊天空,月面朝西,這正是甲骨文象形之意。也就是說,「恆」的本義是指上弦月,進而就將盈滿,就如日的初升而將中天一樣。引申之,「恆」是具有向上進取的德行,以將獲取圓滿成功。

  (2)巫醫:「巫」,是古代與鬼神溝通的人。「醫」,古代醫者,非今之所謂醫者,乃知「道」者也。其大醫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掌太素而握靈樞,故我華夏之中醫,知微知幾,調和人天,可惜到今天其道似已不傳或失傳了。「巫醫」是溝通調和鬼神、陰陽、人天之際的人。所以,賈誼說:「吾聞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聖人在朝廷,則治理天下國家;聖人在卜醫,則調治切身厲害。其所治不同,而其理一也。

  (3)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是說,人如果沒有進取以求圓滿的德行,是不可以作為巫醫的。意思是,巫醫,非凡人所能當之,必要有「恆」。

  (4)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出自《周易·恆》九三爻:「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恆」的易象是雷風恆,上卦震為動,下卦巽為進退,與震合,則為動而上行之象。下卦九三爻為陽位,居下卦巽之極,且九三爻又是陽爻,這樣陽爻居陽位,故其德為正,是積極進取而向上之象。如果,九三爻變,則陽爻變而陰爻,即巽而變為坎。那麼,以爻象看,陽爻為進陰爻為退,陽爻為升陰爻為降;以卦象看,易象由雷風恆變為雷水解,巽為進升而坎為伏陷,卦由動而上行而變成動而下行。所以說,九三爻如果「不恆其德」,即本章的「其德不恆」,也就是不能積極進取而求得圓滿,那麼就會不進則退,招致伏陷衰退的羞恥。

  (5)不佔而已矣:是說,不進則退,不升反降,這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是根本不需要占卜就能知道的。

  【今譯】

  孔子說:「南方人有句話說:『人如果沒向上進取以期獲得圓滿成功的德行,就不可以做巫、醫。』這話說得對呀!《易經》恆卦的九三爻辭說:『不能積極進取而求得圓滿,那麼就會不進則退,招致伏陷的羞恥。』」孔子又說:「這是自然而然的規律,是根本不需要占卜就能知道的。」

  【評析】

  本章中孔子講了一正一反的兩層意思:一是人必須有「恆」的進取之德,這樣才能成就事業;二是人如果不能保持「恆」的進取之德,那麼就會遭受恥辱。孔子知《易》,故以《易》的爻辭諄諄告誡執政者,以及其弟子。

  5.作者介紹

  史賾源,1969年出生,遼寧大學MBA畢業,碩士學位。幾乎是與生俱來的感應,筆者與中國傳統文化結下不解之緣,尤其對《易經》和《論語》更是情愫獨鍾。秉承「為往聖繼絕學」而孜孜以求,略有感通心得,不敢私密,願與眾享。

  6.出版推薦

  本書考證詳細,論證有據,思路創新,是對《論語》的新探索,市場上沒有見過類似的註解。作者的文言文功力較深,說理也比較能令人信服,特別是對《論語》和《易經》的研究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有比較透闢的認識。本書不僅對從事《論語》、孔子以及古代文學研究的人有一定的幫助,而且由於本書邏輯條理清楚,語言精練簡達,解讀真知灼見,知識蘊含豐富,具備工具書的水準,所以也非常適合大眾閱讀。


推薦閱讀:

論語鄭注講義之二
從孝道到德治:讀《論語·為政》札記
閱讀《論語》,推薦這十本好書
論語3.18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