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春三月一定要「養陽」,艾灸如何幫你提昇陽氣不生病?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陽氣逐漸旺盛,人們養生也應當順應季節變化,側重於「養陽」,才能確保身體不虛寒,不生病。

陽氣是解除疑難雜症的根本

  當人體有不適的時候,體內就好比是陰冷潮濕的天氣,但只要太陽一出來,這種環境就不利於疾病的生長發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身體陽氣養的足足的,推動五臟六腑運作,氣血充足,濡養身體,給我們帶來長久的健康。

  現在,有很多病比較難治,用常規的方法很難獲得好的療效,如何才能迅捷地解除這些疑難雜症?

  《黃帝內經》中的《生氣通天論》篇說:"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

  宋代的醫學家竇才是一位倡導陽氣養生的大家,他強調"陽精若壯千年壽,陰氣如強必毖傷"......

  從這些中國歷代名醫治病養生典籍中看到,無不是在調動人體的陽氣。只有固護陽氣,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陽氣旺盛,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才能正常發揮,醫藥才有用武之地,疑難雜症才能得以治好。

  正是陽氣的虛衰導致了我們的身體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很多人的疾病久治不愈並非醫藥無用,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陽氣沒有激發出來。

春三月養陽,防禦疾病

  春季養生,重在養陽,艾火循經,疏肝利膽,元陽生髮重在這一季。按照人體「頭部、背部、腹部、脊背、臀部、兩腿和兩腳」這8個部位有序地艾灸,可達疏通經絡,光澤皮膚,通暢二便,振奮陽氣之功用。適用於春季常出現的:頭暈目眩、腰酸背痛、胃寒腹脹、手腳發麻、下肢水腫及神經衰弱等慢性疾病,臨床用之,每每效驗。

具體方法如下:

  1、 灸頭部(百會穴):

  點燃艾條,以旋灸法對準百會穴,順時針逐圈向周圍旋灸(9圈)至髮際處,在逆時針逐漸劃圈匯至百會,此為一次,共做8次。

  2、 艾灸眼睛

  眼睛周圍皮膚薄,血管密集,灸時一定注意安全,防止燙傷。眼眉處分布著睛明穴、攢竹、魚腰、絲竹空、瞳子髎、陽白等各經的穴位。取坐姿用艾條距離皮膚2-3厘米溫和灸, 此法可以很好地消除眼部疲勞,保健視力,預防近視眼老花眼,養肝血。

順序:從睛明穴開始向下到四白穴到眼尾至太陽穴;再灸上面,由睛明穴開始到絲竹空穴,轉到眼尾至太陽穴。一下一上為一次,灸3-5分鐘。

  內經上說:肝開竅於目。春季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宜溫肝陽、益肝氣,養肝陰、滋肝血,疏肝利膽,讓肝氣處於一種平衡狀態以助陽氣正常生髮。睡覺即是養肝,養肝就是養眼。充足的睡眠是養眼的最好辦法。經常呆在電腦前的朋友,一定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眼睛疲勞要多閉目養神。

  3、 灸神闕(肚臍孔):

  以臍孔為中心先順時針方向分9次逐圈向臍孔四周旋灸,上至胸骨下方劍突下,下至恥骨上方;再逆時針逐圈向腹中間迴旋灸,回至神闕穴。重複4次。

  4、 灸背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

  背部灸有很多方式,為了灸量大可以整個督脈及兩側膀胱經同時鋪灸,如果保健在家裡施灸時,常用法為俯卧位,用艾條溫和灸,從頸部大椎穴開始,肝俞,膽俞,命門,腎俞,可以遵循先左後右,由上至下灸。當然如果心臟不舒服可以加心俞,鼻部有問題加灸肺俞,脾胃問題加灸脾俞胃俞......灸至背部熱感或兩腳有蟲蟻爬般的熱感(或涼風感),每個穴位20-30分。

  5、灸兩腿:

  取坐姿。主要取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溪,太沖穴依次施灸,每個穴位15-20分。

  8、 灸兩腳(湧泉穴):

  以重雀啄灸法,先左後右,分別灸兩腳湧泉穴,灸至熱感沿腿上行為度。

  我們中醫強調的就是系統,有的人要麼就艾灸背部,或者腹部,或者腳,這都是在局部艾灸養生,沒有讓全身的經絡氣血通暢運行。所以,艾灸的部位,不能學西醫那樣,頭痛,艾灸頭,肚子痛艾灸肚子,必須是全方位的。上述各個部位的穴位您每次選取2-3個,但要保證每個部位都能灸一些穴位,形成全身整體的一個循環,整體時間控制在兩個半小時之內,這樣既保健了也不會造成身體過於勞累。


推薦閱讀:

艾灸天樞穴和三陰交 可以緩解腹瀉
艾灸知多少
艾灸之家的文件夾【★艾灸穴位】
艾灸配三伏 胃病你用過艾灸
?節氣養生||小滿節氣已過 艾灸可健脾化濕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