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之秦本紀三

史記之秦本紀三

來自專欄華夏歷史人物誌

1. 康公至獻公

康公元年,晉襄公去世,晉襄公的弟弟雍當時在秦。晉趙盾想擁立雍為王,於是派隨會到秦迎接雍回國。康公派兵將雍護送到令狐,但此時晉國國內已擁立襄公子為王,雙方爆發了衝突,秦軍被打敗,隨會逃到秦國。二年,秦攻打晉,奪取武城,報令狐之役的仇。四年,晉攻打秦,奪取少梁。六年,秦攻打晉,奪取羈馬。同年,雙方在河曲交戰,秦大敗晉軍。晉人害怕隨會幫助秦對晉不利,於是派魏讎余去秦策反,魏讎余用了一些計策將隨會帶回晉,至於用了什麼計策,秦本紀中未詳細說明。康公在位十二年,死後,子共公即位。

康公在位時,與晉多次作戰,雙方各有勝負,就軍事實力而言,秦晉實力相仿。

共公在位五年,死後,子桓公即位。

桓公三年,晉大敗秦國。二十四年,晉厲公即位,與秦桓公盟誓。桓公回國後,立即背棄盟約,與翟合謀攻打晉。二十六年,晉率諸侯攻打秦,秦軍敗走,晉一直追到涇才收兵。桓公在位二十七年,死後,子景公即位。桓公時,秦晉交戰,兩戰兩敗,且均為打敗,此時明顯晉強秦弱。

景公十五年,秦救援鄭,在櫟打敗晉。當時晉悼公為諸侯盟主,在景公十八年的時候,晉國數次大會諸侯。同年,晉率諸侯攻打秦,大敗秦軍,秦軍敗走,晉追至棫林收兵。二十七年,景公與晉平公達成盟約,不久又背棄盟約。

景公有個弟弟叫後子,很得景公恩寵,賞賜財寶不計其數。後來,有人在景公面前說後子壞話,後子害怕被殺,於是逃到晉,帶走的財物有千乘之多。晉平公問後子:「你如此富有,為何要逃亡?」後子回答說:「秦公無道,我害怕被殺。等秦公去世後,我再回國」景公在位四十年,死後,子哀公即位,後子回到秦。

景公與桓公相似,均有背棄盟約之舉,應該說此舉是大忌,且此時秦晉力量已經不平衡,秦國處於弱勢的一方,然而卻棄信義而不顧,換來的只是群而攻之,可謂得不償失。

哀公十一年,楚平王到秦國為楚太子建求親。秦女到楚國後,楚平王貪圖秦女美色,娶其為妻。十五年,楚平王派人殺太子建,太子建逃走,同時,伍子胥跑到吳。此事在其他傳記中有詳細說明,此處不做贅述。

當時,晉王室實力弱,權利掌控在六卿手中,六卿之間經常相互攻擊,無暇向秦國開戰,故這段時間秦晉兩國很少有戰事。三十一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攻楚,楚王逃到隨,吳攻入郢。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國求援,七日不吃不喝,日夜哭泣。於是秦派兵五百乘救楚,大敗吳師。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太子夷公蚤死,未能即位為王,於是立夷公子為王,是為惠公。

惠公在位十年,死後,子悼公即位。

秦悼公在位十四年,死後,子厲共公即位。

厲共公十六年,派兵二萬伐大荔,取大荔王城。二十一年,設頻陽為縣。二十四年,晉大亂,智伯被殺,趙、韓、魏瓜分了智伯的土地。二十五年,智開與邑人逃到秦國。三十三年,伐義渠,俘虜義渠王。三十四年,厲共公去世,子躁公即位。

躁公二年,南鄭反叛。十三年,義渠入侵,一直打到渭南。十四年,躁公去世,其弟懷公即位。

懷公四年,庶長晁與大臣兵變,懷公自殺。懷公太子叫昭子,早死,大臣於是擁立太子昭子之子,是為靈公。

靈公六年,晉包圍少梁,秦擊退晉。十三年,靈公去世,子獻公未能即位,靈公季父(叔叔)悼子被擁立為王,是為簡公。

簡公六年,規定官吏可以帶劍。十六年去世,子惠公即位。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出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鄭。同年,惠公去世,出子即位。此時出子出生不久,為後面獻公即位做了鋪墊。

出子二年,庶長從河西迎回靈公之子獻公,並擁立其為王。獻公殺出子及其母,拋屍在河邊。從此事看,獻公當為狠人。

從懷公到獻公,秦君王更替頻繁,國內局勢混亂,晉趁機奪了秦河西地。

獻公元年,禁止陪葬制度。二年,遷都至櫟陽。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二十一年,與晉在石門交戰,斬首六萬,周天子祝賀。二十三年,與魏晉在少梁交戰,俘虜敵將公孫痤。二十四年,獻公去世,子孝公即位,當時孝公二十一歲。

獻公還是有所作為的,其中,禁止陪葬制度可謂當時大快人心之舉,在獻公之前,有記載的大臣陪葬就有兩處,而這些陪葬的大臣是當時秦國的精英,陪葬制度大大的削弱了秦國的國力,是當時的弊政。

2. 孝公與惠王

孝公即位之處,面臨著嚴峻的國際環境。當時周王室國力空虛,諸侯之間相互征伐。秦周邊有小國十來個,強國楚、魏與秦接壤。且秦地處雍州,從不參加諸侯會盟,其他國家都把秦國當夷狄看待。孝公於是施恩惠,招募兵馬,嚴明賞罰。在國內頒布文件說:「

昔我繆公自岐雍之閑,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後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孝公大概表達了三個意思,第一個意思就是說,我們秦國之前也是很風光的,只是到了最近幾代才政局出現混亂,導致國力衰弱。第二個意思就是說,我爸獻公經常想著帶領秦國恢復繆公的榮光,並做出了努力。第三個意思是說,我爸雖然死了,但是我每次想到我爸的志向沒有完成,我就難過,你們誰要是能幫我實現先王意願,我就給你高官厚祿,封地給你都行。

同年,孝公出兵向東包圍陝城,向西斬戎的獂王。

衛鞅聽聞秦孝公的招賢令後,向西進入秦,通過景監(閹人)求見孝公。

三年,衛鞅勸孝公變法修刑,在內搞好農業生產,明確行軍作戰的賞罰規則,孝公深以為然。甘龍、杜摯等不同意,與衛鞅進行了辯論。最終,孝公還是決定支持衛鞅變法。法律剛開始實施時百姓很不能適應;實行三年後,百姓都覺得新法好。孝公於是拜鞅為左庶長。

七年,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相會。八年,與魏在元里交戰,衛鞅立功。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帶兵包圍魏安邑,安邑舉城投降。十二年,建造咸陽城,徙都至咸陽。將多個鄉村合併為一個大縣,設一名長官,一共設置了四十一個縣。二十年,諸侯都來祝賀,秦派公子少官率軍隊在逢澤大會諸侯,共同朝見天子。

二十二年,衛鞅攻打魏,俘虜魏公子卬。孝公封鞅為列侯,號商君。

二十四年,與晉在鴈門交戰,俘虜敵將魏錯。

孝公去世,子惠文君即位。同年,惠文君殺衛鞅。鞅為秦變法之初,法律無法推行。有一次,太子觸犯法律,鞅說:「法律無法推行,都是由於貴戚的原因。若想推行法律,就要處罰太子,但太子不能被紋面,讓其老師代其受罰。」於是新法推行,秦國大治。等到孝公死後,太子即位,宗室大多對鞅不滿,鞅逃走,但還是被抓住,最後車裂而死。

關於商君其人及商鞅變法在商君傳中有詳細描述,此處不深入探討。

關於秦孝公,個人覺得是有功也有過的。功勞就是用商鞅變法,為後面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秦由弱轉強,秦孝公是主要功臣。秦孝公的過也是變法。過並不是不應該變法,而是秦孝公選擇了一個急功近利的變法方案,雖然短時間使秦國改變了積貧積弱的局面,但是也為後來秦國的滅亡埋下了伏筆。商鞅見秦孝公時,與秦孝公交談了三次,內容分別是三種不同的治國理念,分別為帝道、王道、霸道,而秦孝公選擇了霸道。帝道、王道、霸道內容是什麼,不得而知,三個方案孰優孰劣,也不好說。雖然秦孝公選擇的變法方案給日後留下了隱患,但對於當時而言,可能也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秦孝公雖有過,也是無心之失、無奈之舉。綜上所述,秦孝公主要還是有功,並且能任用賢臣,是明君典範。

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派人來朝見。二年,天子祝賀。四年,齊、魏為王。(齊威王、魏惠王)五年,陰晉人犀首為大良造。六年,魏割讓陰晉,陰晉更名為寧秦。七年,公子卬與魏交戰,俘虜敵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割讓河西地。九年,秦軍渡河,攻取汾陰、皮氏。包圍焦,焦舉城投降。十年,張儀為相。魏割讓上郡十五縣。

十一年,以義渠為縣。將焦、曲沃歸還給魏。將少梁更名為夏陽。十三年四月戊午,魏、韓君為王。十四年,更為元年。二年,張儀與齊、楚大臣在嚙桑會面。三年,韓、魏太子來朝見。張儀在魏為相。七年,樂池在秦為相。韓、趙、魏、燕、齊和匈奴一起攻打秦。秦派庶長疾在修魚與之交戰,俘虜敵將申差,打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又到秦為相。九年,司馬錯伐蜀,滅蜀國。攻取趙的中都、西陽。十年,攻取韓的石章。大敗趙將泥。攻取義渠的二十五城。

十一年,樗里疾攻打魏的焦城,焦舉城投降。同年,在岸門打敗韓,斬首萬級,韓將犀首逃走。十二年,惠文君與梁王在臨晉會面。庶長疾攻趙,俘虜趙將庄。張儀在楚為相。十三年,庶長章在丹陽攻打楚,俘虜楚將,斬首八萬;又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設置漢中郡。同年,秦派庶長疾幫助韓攻打齊,到滿幫助魏攻打燕。十四年,攻打楚,取召陵。丹、犁稱臣,蜀相壯殺蜀侯後向秦投降。同年,惠王去世,子武王即位。

惠王在位期間,征伐頗多,絕大多數時間都在打仗,且基本上都能打勝,可見此時秦國軍事實力之強悍。惠王還是比較有作為的,在孝公的基礎之上,迅速擴大了領土面積,使秦國在其他六國面前已處於不敗之地,可謂功莫大焉。只是殺伐過甚,使秦成了虎狼之師。

3. 武王至始皇帝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在臨晉會面。殺蜀相壯。張儀、魏章向東逃到魏。伐義渠、丹、犁。二年,開始設置丞相職位,樗里疾、甘茂為左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武王與韓襄王在臨晉外會面。樗里疾在韓為相。其秋,派甘茂、庶長封伐宜陽。四年,攻取宜陽,斬首六萬。

武王力氣很大,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被封為大官。王與孟說舉鼎,受了重傷。八月,武王去世,孟說被滅族。武王娶魏女為後,沒有生兒子。異母弟即位,是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羋氏,號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在燕做人質,燕人將昭襄王送回,才得以即位。

昭襄王元年,嚴君疾為相。甘茂逃到魏。二年,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叛亂,皆被殺,悼武王后跑到魏。三年,與楚王在黃棘會面,將上庸給楚。四年,攻取蒲阪。五年,魏王來應亭朝見,將蒲阪給魏。六年,蜀侯輝反叛,司馬錯定蜀。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涇陽君到齊做人質。七年,攻取拔新城。樗里子去世。八年,派將軍羋戎攻楚,奪取新市。九年,派奐攻楚,取八城,殺楚將景快。十年,楚懷王入秦朝見,被秦扣留,楚懷王入秦之事與張儀無關。樓緩為丞相。

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到鹽氏而回。秦給韓、魏河北及封陵作為講和的條件。同年,楚懷王逃到趙,趙不接納,返回秦,不久去世,秦將楚懷王屍體送回楚國安葬。十二年,樓緩被罷免,穰侯魏冉為相,賜楚粟五萬石。

十三年,向壽伐韓,攻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禮逃到魏。任鄙為漢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與韓、魏在伊闕交戰,斬首二十四萬,俘虜公孫喜,攻克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奪取垣,後又還給了魏。攻楚,奪取宛。十六年,左更錯攻取軹及鄧。魏冉罷免。封公子市到宛,公子悝到鄧,魏冉到陶,為諸侯。十七年,城陽君、東周君朝見。十八年,錯攻垣、河雍。十九年,王為西帝,齊為東帝,同年,又將帝號去除。

二十一年,錯攻魏河內,魏進獻安邑。涇陽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二十四年,秦取魏安城,一直打到大梁,燕、趙救魏,秦軍退軍。魏冉免相。二十五年,攻克趙二座城池。二十六年,赦免有罪之人,並將其前往穰。魏冉復相。二十七年,錯攻打楚。赦免有罪之人,並將其前往南陽。白起攻趙,奪取光狼城。又派司馬錯從隴西發兵,借道蜀攻楚,奪取黔中。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奪取鄢、鄧,赦免有罪之人,將其前往鄢、鄧。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奪取郢,並更名為南郡,楚王逃走。封白起為武安君。三十年,蜀太守若攻楚,奪取巫郡及江南,更名為黔中郡。

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奪取兩城。楚人在江南造反。三十二年,穰侯攻魏,一直打到大梁,大破暴鳶,斬首四萬,鳶逃走,魏割讓三縣請和。三十三年,客卿胡攻魏,奪取卷、蔡陽、長社,斬首十五萬,魏割讓南陽請和。三十五年,幫助韓、魏、楚伐燕。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齊,奪取取剛、壽。三十八年,中更胡攻趙閼與,未能攻克。

四十一年夏,攻魏,奪取邢丘、懷。四十二年,安國君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陽酈山。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韓,奪取九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韓,奪取南郡。四十五年,五大夫賁攻韓,奪取十城。四十七年,秦攻韓上黨,上黨降趙,秦因此攻趙,趙發兵抵禦秦。秦派武安君白起統帥軍隊,在長平大破趙,趙四十餘萬士兵均被殺死。四十八年十月,韓割讓垣雍。王齕伐趙,奪取皮牢。司馬梗北定太原,奪取韓上黨。十月,五大夫陵攻趙邯鄲。四十九年正月,發兵幫助五大夫陵共同攻趙,陵沒取得應有戰果,被王齕取代。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降為士卒,流放到陰密。張唐攻鄭,大獲成功。十二月,武安君白起因罪被殺。齕攻邯鄲,無法攻克,退軍。二月,攻晉軍,斬首六千,晉楚溺死河中的有二萬人之多。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韓,奪取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趙,奪取二十餘縣,俘虜九萬。西周君背秦,與諸侯約從。秦使將軍摎攻西周。西周君親自到秦國頓首受罪,盡獻其邑三十六城。秦王接受西周君的進獻,放其回國。五十二年,周亡。五十三年,秦使摎伐魏,奪取吳城。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去世,子孝文王即位。尊唐八子為唐太后,將其與先王合葬。

昭襄王在位時,征伐勝過惠王,征戰次數之多,斬首人數之眾,讓人駭然。昭襄王在位時間長,長時間保持了對其他六國的實力碾壓,六國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基本上可以說六國在這段時間被一個個拖垮了。昭襄王應該說是秦國一個關鍵性的人物,若是昭襄王昏聵或短命,秦國可能會因此而出現動蕩,但昭襄王既不昏聵,也不短命,只能說天佑秦國。

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去世,在位僅三天,子庄襄王即位。

庄襄王元年,東周君與諸侯攻秦,秦使相國呂不韋誅殺東周君。使蒙驁伐韓,韓割讓成皋、鞏。二年,使蒙驁攻趙,攻克太原。三年,蒙驁攻魏,奪取高都、汲。攻趙,奪取榆次、新城、狼孟,共三十七城。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攻秦,秦在河外退敵。五月丙午,庄襄王去世,子政即位,是為秦始皇帝。

秦王政在位二十六年,合併天下為三十六郡,號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去世,子胡亥即位,是為二世皇帝。三年,諸侯並起反秦,趙高殺二世,立子嬰。子嬰在位月余,被諸侯誅殺,秦滅亡。秦始皇之後的事記載在始皇本紀中,此處不過多敘述。

4.總結

一個國家興起需要多快?從秦的歷史來看,可能只需要一代君王。孝公之前,秦因背棄盟約及皇位更迭頻繁,逐漸走入低谷,獻公雖有心振興秦國,但治標未能治本。孝公即位之時,卧薪嘗膽,任用商鞅變法,雖看似簡單,但過程絕非容易。孝公之後,子孫多明智,大多能沿用孝公時期的優良傳統,所以經歷四代人就結束了戰國時期的亂局,也是大勢所趨。

孝公用商鞅變法能成功,有一個原因就是守信用,與孝公之前的背棄盟約形成鮮明對比。雖然不能完全說成於守信,敗於失信,但信用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國與國之間,需要信用來作為相互的紐帶,國與民之間,同樣需要信用來維持國家的公信度。一個國家也許不會因為失信滅亡,但也不會因為失信而走向強盛。


推薦閱讀:

盤點,戰國時期一路開掛的秦君與名相(二)
秦惠文王為什麼要殺商鞅?
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君子
戰國時期各國滅亡年曆表
這個古代「網紅」推手鼻祖,有錢有名,但是備受爭議。

TAG:史記書籍 | 秦朝 | 戰國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