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jing港灣 | 收集一些有用的東西 | Page 4

摘自《智能氣功》

Ⅲ、調整虛實

  調整虛實這一原則也是很重要的,是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的練功必須要注意的。練動功的時候,主要講重心的虛實,重心關鍵在於姿勢方面;還有神(意念)氣的虛實;再有,身體里的氣脈還有虛實。隨著動作的變化,裡面的虛實經常在轉化。這個動作中這個脈實,那個脈虛;那個動作里,那個脈實,這個脈虛。我們現在練混元氣功不太重視脈,所以對這個虛實我們就不講了。我們要求整,把虛實處理好了,一個整體才容易出來。如果對虛實處理得不好,就不好保持整體的平衡,整體就受影響。  一、從重心(中心)分虛實重心(中心)所在為實。重心在哪,氣就向哪去聚,力和氣是一致的,力量就集中到這地方上,這兒就是重心。不是重心的地方,那裡的氣和力就虛。一般練功要求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但是,作動作時,總會有重心向一邊偏轉的變化。拿站著來說,直著站時,你的重心就在肚臍下面的正當中;如果一彎腰,重心就變了。你兩腳平行直身站立,重心在正當中,兩腳的重心比便為五、五;可你把重心往一邊一挪,這個腳重心重了,就變為四、六;再一挪,變為三、七;變為二、八;再一挪,這邊一、那邊九;再一挪,全部重心落在一個腳上了。咱們練彈腿翹足時,就是重心在一個腳上。這個腳是個實,抬著的那個腳是個虛,這樣人就不平衡。一開始練動功要多注意調整姿勢的虛實。兩邊平衡了稱為雙重,一邊重多稱為單重。一般地我們不主張搞單重。那我們搞彈腿翹足這個功幹什麼?不主張搞單重的意思是不讓你去偏,練彈腿翹足時形體偏了,但你還要保持平衡,這是增加平衡的難度。過去講,練功要「曲中求順」。本來練功要練得順,可當你練的時候加上個曲,不讓你順。當你曲的時候也還能夠順,那你的順的能力就增強了。練動功中「曲中求順」以八卦拳最為明顯,他們練功身體擰著,上肢也扭,腰也扭,腿也扭(原為腿),叫「三扭」。但它最後得「曲中求順」。練完了「三扭」,還得練三順。不能光走圈,還有直面走,在直當中求曲。練功的目的是保持平衡、中正,可有時在練功動作當中故意搞得不平衡,在不平衡當中讓你求得平衡。這就需要調節它了。調節虛實的關鍵是要懂得分清虛實。重心所在為實。怎麼調節呢?①你先要把兩隻腳的重心調一調(往當中調),使身體左右平衡;②用腳來調整:根據具體情況把重心放在腳掌、腳心或腳後跟,使身體前後平衡;③通過整個身體的平衡調整虛實。不同的動作當中有不同的姿勢來互相平衡。如站三心並站庄時,有的人兩隻腳放得不對稱,這樣就有微細的不平衡。先要把腳放得對稱,再動一動重心,找一找平衡。怎麼找呢?把百會提起來,頭要中正。頭往哪邊偏,重心便往哪邊偏。頭中正了,再調節平衡就容易了。比如說,站庄站得很矮,手在前面和在體側就不一樣,手在前面還抻著點呢,容易點,如手在體側,往下就不好蹲,手放在身後往下蹲更難,和放在前面差很大力量。這都屬於根據你那個不平衡,彼此之間的互相牽扯,通過姿勢體態來調整平衡;④通過意念調整平衡,在下面講它。  二、從意念分虛實  意念往哪放,氣就跟著過來往哪兒集中,這兒就是實;相反的方向氣少了,那邊就是虛。別人推你,你將他一拉,他就不平衡了。他一推,整個的平衡力(一個整的力)往前來了,你若從前邊和他對頂,他不怕,他有力量,可以把你推出去。你帶著他順勢輕輕往前一拽,一個「順手牽羊」將他牽過去,若從後面推就更容易。他往前一推,你從後面或從旁邊一碰,他就倒了。所以武術里有「一巧撥千斤」的說法。「豎來橫破」,豎著來的力量,橫著破。他往前推,意、氣、力前沖,後面與側面就空了,你從側面或後面一頂就會使他失去平衡跑出去。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練功中要多注意這個問題。要保持練功的整體性,怎麼辦呢?你要會意守全身,一口鐘似地把全身都罩住,意念都有。  再一個,練功如果有往前的力量,意念得向後。太極拳稱之為坐力,向下坐,往前一推,後面向後一坐,身體前後分開。爆發力是這麼坐,不是爆發力呢?後面用意念。如練捧氣貫頂法,前面一捧,後面也捧;往前一推,後面也推,這就把身體拉開了,成整的了。意念要照顧全身,身如一口鐘一樣。「坐如鐘,站如松」。圓圓的大松樹的周圍都是一樣的,這麼用意念來罩住周身。但是總有一個前、後的問題呀?後面不要全空就行。往前去要注意後面,往左去要注意右面,你總是個整的。意念一罩就實了,不虛了。我們練動功時要時時刻刻注意照顧全身。在《怎麼練好捧氣貫頂法》、《怎麼練好形神庄》里,有的地方結合具體動作談了這些問題。希望同志們多想一想這個問題,多動一動。  如果我們把意念的虛實(意念所在處為實,意念不在處為虛)和重心的虛實〔重心所在處為實,重心不在處為虛)一交合,就可以出好多變化。比如一抬腿,重心全部落在支撐腿上,抬起來的那條腿是虛的。可你加上意念,那條腿又實了。那個實是虛中之實。本來這條腿著力,力量全在這兒,變成全實了,可意念不往這兒放,注到另一條腿上,重心拉過去,它這兒又虛了。這樣相對地形成了平衡。同學們在單腿站立不能平衡的時候,把另外那條腿加上意念,一襯,它就好平衡了。因為氣不僅靠形體來引動,還靠意念來引動,要通過形體和意念互相結合來調節虛實。我們真能隨時注意調整意念、形體,身體平衡就容易達成,整體性也容易做到,神形相合也容易做到。在調整虛實的時候,既要發揮神的主宰作用,又要發揮形松意充的作用。這幾個原則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制約。神為主宰是最根本的,形松意充也得神為主宰。  還有一個比較高級、複雜點的虛實(書上沒有):意念和人體的氣的虛實、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氣的虛實。下面結合著松透、神為主宰來講講這個問題。  智能功雖然一開始著重於通過形來練氣,但更強調意的作用,所以練功裡面就有意念和氣的虛實問題。若從這兩種物質的質量來看,人體的混元氣含有的「物質」性多一點,它相對於實體性物質來說是很虛的,但若對意念來說它又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比方一練功,覺得裡面氣在動,皮膚上的氣的流通(簌簌地)也感覺到了,這是實實在在的。那個意念是虛的,虛而靈。我們練功時要避免光去練那個氣,光注意氣和氣隨形體的運動,那樣練氣、練氣,把氣練得很踏實,稱為踏實之實。把練功都注意到氣上去了,就偏了,這個氣就不靈通了。有的人練氣功練出了毛病,氣結住了,把那個氣太固定了。但是,如果你不注意氣,光注意意念,這個意念往往就跑了、飛了。他們雖然說要把心定住,可一般人不好定,神得不到氣的留戀,就跑了。所以好多和尚、有些大法師講起理來一套一套的,但他們的身體也不好。他參禪、打坐,按說打坐應該起功夫吧,但他打坐時光注意意念,不注意氣,那個意念是虛而靈的,沒有氣神就亂了,跑了、飛了。有的人光練氣,不行;有的人光注意意念,也不行。這樣都不能達到很好的結果。智能功要解決過去的弊病,練內氣外放、外氣內收,讓你把意念和氣結合起來,那個氣是個實,意念是個虛,意念和氣一結合,就成為實而虛——實中有虛。這個實是有主宰的實。意念的虛是有氣留戀的虛,跑不了了;實呢,稱為有主宰的實,不是非常踏踏實實的、擠著的實了(那樣實就出毛病了)。有的人練硬氣功練出了毛病,晚年身體不好,那是氣太實了,不夠靈動。有主宰的實,怎麼去想,怎麼去練呢?如果你感覺到氣出去了,那就可以了。如果你感覺不到呢?就得憑想像,你想模模糊糊、霧氣沼沼的氣在向外冒,一收,又進入人體。你用意念一想,這實際是意識造形。但你不要故意造成什麼樣子,要造得模模糊糊、恍恍惚惚才行。一具體,那就不是氣了,成有形的東西了。你造的形是模模糊糊的,你的精神本身也是模模糊糊的、恍恍惚惚的,這兩個恍恍惚惚一結合,它就強化起來了。所以我們練功時不能光「推—收—推—收」,你得想這麼一推,恍恍惚惚的氣出去了,恍恍惚惚的人體,恍恍惚惚地一開一合,氣出來進去。要注意意念為虛而氣為實,跟前面所講的虛實中的意念不一樣了,這兒分虛實是為了使我們的氣更好地靈通。那個氣是實有的,而神是虛靈的,這樣的虛實相合而使人的氣機變得靈透,使我們的氣機有了主宰。  再有,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氣也有一個虛實的問題。練功時意念不是想各種事物的氣,而想最原始的混元氣、混元子。那個混元氣、混元子非常非常地虛,它在某些方面和意元體有相彷彿的地方。意元體也是個虛,但跟大自然原始混元氣、混元子的虛不一樣。那個虛是自然的虛,而人的意元體的虛有靈動之性。它裡面有個靈,還有個動,能主動地動,它主動地一動,這個情況就稱為實。大自然的混元氣不會自己靈動,那稱為虛。練功時,一推意念出去,跟大自然界的混元氣結合。混元氣非常虛靈,相當於虛無(是虛的,但不是無)。意念跟虛結合後,大自然界的混元氣有了靈動之性,有了生命力,可以為人所利用。人體裡面的氣是實,意念是虛,意念和氣一結合,氣的實就變成有主宰的實,而不是真正的實;大自然界的原始混元氣是個虛,我們的意念是靈動之實,意念和大自然界的混元氣相結合,使大自然界的混元氣變得有靈動之性,能為我所用。我們要經常注意這兩個虛實。意念和這兩個氣結合後,身體里的氣是實而虛,外面的氣是虛而實,這個虛和實當中用意念結合到一起,這麼一結合,為人所利用。要隨時這樣想:自身的氣本來濃厚一點、純厚一點,外面的氣清虛一點,用意念把這兩者往一塊一媾合,就成了你自己的了。這一點很關鍵,我們要經常這麼來體驗。如果你經常這麼體驗,那就屬於高層次的練功方法。這相當於以虛空為爐鼎,以自身的精神氣意為藥材,大自然界清虛而且靈動,它來陶冶你,你自己到裡面去鍛煉。

Posted in 未分類 | Leave a comment 練功的動態要求2 Posted on 2011/05/07 by xiaojings

摘自《智能氣功》

三、形松意充的方法  (一)意想放鬆法。這是意識用放鬆的指令使形體放鬆的方法。  1、三線放鬆法  三線即體前中線、體後線、體側線。前面一條線,松……松……從頭到軀幹到腿到腳;後面一條線,從百會向後沿督脈帶著背部到腿到腳上去;再放鬆側線。至於線到底在哪,差不多就行,大概一個路線,一步步往下想「放鬆——放鬆——」。你們要注意,放鬆時不要將人催眠了。下面將講到的放鬆法都能催眠,因為都是從上向下放鬆的,意念從上向下導著走,氣血隨意而行,頭上氣血少了,再加上個單一的意念,就能進入催眠狀態。催眠術,聽起來很玄妙,其實做起來很簡單。組場放鬆,按三線放鬆法反覆講,「安靜,安靜」,十幾分鐘左右,50%以上的人能被催眠。1987年,北京海淀區智能功研究會搞過實驗:大約十幾個人,組場,「頭部放鬆,面部放鬆,頸(原為勁)項部放鬆,胸背放鬆,腰胯放鬆,腿放鬆,腳放鬆」,反覆這麼導,一般十幾分鐘之後,場中的人的腦袋慢慢耷拉下來,別人捅他都捅不醒。  2、自上而下的分部放鬆法  閉目凝神,意念發出指令:頭放鬆、頸放鬆、肩放鬆、胸背放鬆、腹放鬆、腰放鬆、胯放鬆,從肩到肘部放鬆……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意想放鬆。這既是放鬆的方法,也是練功集中精神、入靜的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你真要認真做,它就可以達到一般練功的效果。過去搞松靜就這麼放鬆,反覆想,精神集中了,也就入靜了。越入靜,越容易放鬆。如果你自己發命令自上而下放鬆,內在很靈明,就不會被催眠。為什麼?因為內心明著哩!自覺地發命令放鬆,放鬆了,感覺很明顯,裡邊氣多了,也感覺到了。練功和催眠哪裡不一樣呢?練功時你有體察,體察放鬆沒放鬆,氣怎麼樣,——體察就成為明覺,有明覺就催眠不了。很多人對催眠術和氣功入靜二者的區別、機制不清楚。有的搞催眠術的就講自己搞的是氣功,實際二者是不一樣的。被催眠的人只有被動覺,他能接收,而沒有主動明覺。練功有主動的明覺,裡面有個主人翁。被催眠者的主人翁跟催眠師連上了,被動地聽,他只接受催眠師的信息,對別的不起反應。而練功的人有時高度入靜之後(入大定),甚至將他胳膊砍掉了,他都沒有反應,也不流血。為什麼沒有反應?他集中到一點上去了。那跟催眠有什麼區別,被催眠後不是也沒有反應了嗎?被催眠者對催眠師的信息起反應並和它保持一致;練功者入大定後雖然對外面所加的刺激沒反應,但他裡面是明的。  意想放鬆法實際上是把形和神很好地結合起來的具體運用。實質是:形體放鬆,意念集中,用意念來指揮著形體放鬆。實際來講,任何的放鬆都貫徹著意想放鬆,都需要通過意想來放鬆,只不過有些人不會那麼做。有的人想頭部放鬆,他越想越緊——意念太實、太執著。怎麼辦呢?需要再講些具體方法。  (二)深呼吸放鬆法  此法不是在練功中老呼吸。練功中一時松不了,或來個事使你緊張松不了,就用深呼吸法,鼻吸口呼。一般集中精神搞三五個呼吸,精神及上半身的形體便放鬆了。過去有好多功門,練功之前先練幾個呼吸,所謂「吐出濁氣,吸進清氣」。還有人練此法時(尤其坐著),一吸氣到肚子那兒一沉,腰放鬆向下一坐,再呼出來。民間宗教裡面,有時一吸氣屁股還顛一下。像跳大神的都會蹦噠蹦噠,實際有的是用深呼吸往下催一催呢。  (三)發聲放鬆法有的人用深呼吸放鬆法也不行,綳著勁,憋得慌,所以方法還要多點。「教人之患,患在方法少」,我們多學點方法,教人時這個方法不行,可以換另一個。「學人之患,患在方法多」,學學這個,學學那個,最後什麼也學不會。多學點方法,你不要都練,專練一個,一門深入進去,那也可以。但人們往往見異思遷,朝秦暮楚,這就壞了。發聲放鬆法發什麼聲?能用來放鬆的發聲比較多,我們用一個比較規整的、從過去的發音學來講是比較受推崇的方法。這個方法是周潛川老先生搞出來的,即發「松」字音。上海陳濤他們搞的「放鬆功」也念「松—松—」,同時意識裡面讓它放鬆。「松」是一聲,屬剛音。一念松,氣向上直衝額頭,所以周潛川把「松」字音改了改:不能光念「松」,要從「松」變成「送」,從一聲滑到四聲。發「松」字音,氣上去了,念「送」,氣又降到下面。「松—送—」,這樣反覆地發一發,加之「松」的意境又很好,身體就放鬆了。一般地來說,對放鬆不了的人,尤其是練靜功放鬆不了的,練這種方法比較合適。  (四)貫氣放鬆法捧起氣來向前面貫,捧起氣來向後面貫,再捧起氣來向側面貫,就跟三線放鬆差不多。三線放鬆用意念想,這裡有意念,手還在外面導引。側面的貫氣放鬆要注意手這麼下:先象捧氣貫頂一樣,手經顏面至胸,再移至腋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虎口張開,沿兩脅向下導引。在過去民間宗教里有個口訣,「南海大士是觀音,觀音菩薩真慈善」。它是這麼做的:兩手捧氣至頭上再向下貫,同時口裡念這個口訣。念「觀音菩薩真慈—善—(拖音漸弱)」時,手沿兩脅向下導,氣一下子就下去了。而且當你生氣氣得胸悶脹飽的時候,用這個口訣也非常靈。(大庭廣眾我沒有講這個,怕被誤解為宣傳迷信。)發此音既能夠放鬆,又能夠調氣,還能夠舒肝。

Ⅱ、神為主宰

  不管是動功還是靜功,練氣功的任何一個原則,任何一種方法,都必須以神為主宰。如形松意充,也必須以神為主宰。你想「放鬆」、想「意充」,這本身就是神為主宰,意念在裡面起主導作用。主宰就是主導作用——主人來導。今天早晨我推敲了一下,覺得把「主宰」改為「主導」更確切一些。因為有時候你主宰不了,它不聽啊!實際是神起主導作用:我做主,你聽我的,主人引導著這麼走。任何的練功都必須以神來主導。有的人說他的功不需練,不需要意識。不需要意識?沒跟他學功之前,怎麼成不了氣功啊?(我們講清靜法門也講過這個問題。)為什麼他接受了你的功理之後就可以練功了?實際是他將這個氣功道理接受了,按氣功道理去做了。說「不需要練功,你只管吃飯、睡覺就行了」,那普通的吃飯、睡覺怎麼就不行呢?那個老師准不讓你傻吃傻睡,他還必須給你講講功理、功法。有的人講,練他的功可以看電影、電視。那他是不是可以這麼做:辦個學習班,一句話就完了,「你們回去願意幹什麼就幹什麼,完了,走吧!」這樣行嗎?不行,人家回去照樣練不了功。他還得教教功法,講講理,讓大家跟著他練一練,然後才說:「我這個功隨隨便便。」可這一句話就主導著你了。「你看電視也行,看電影也行,把胳膊腿動一動就行了。」你不也得動一動嗎?一邊看電影,一邊動一動,那不是氣功生活化嗎?這本身也是一種練功方法,怎麼能說可以不練、可以隨便?這叫氣功生活化!但氣功生活化也不能代替專門練功,你還必須要有專門練功。有專門練功,再加上氣功生活化會更快一點。而且要做好氣功生活化,得通過專門練功養成氣功習慣。因此,要辯證地對待這些問題。將來你們出去,碰到哪個門派講什麼,你得懂得它的實質,不要為它的表面東西所迷惑。有的功法講:「我這個功法不需要搞意念活動,也不需要入靜。」這句話本身就是意念活動。他的腦子裡經常有「不搞意念活動」這個意念,這個詞將他的心猿意馬拴住了,意念不往外跑了。比如讓你入靜想這個粉筆,因特殊了,有的人想不住,所以就「不搞意念活動,隨便練功吧」。但「隨便」也不能這樣:一練功,背外語,做代數、幾何題。「不搞意念活動,隨隨便便」,這個「隨隨便便」本身是一種意念活動,讓你隨隨便便,別執著。本來過去這麼講還是一個好內容,說要隨隨便便,可是那個時候練功也沒有讓人隨隨便便的。—練功,隨小孩玩去了,或跟別人跳舞去了,沒有這種情況。練站庄也好,練動功也好,老師都看著你,隨隨便便地練,不執著。現在有的人把隨隨便便這句話改了,可一改改壞了。尤其是公園裡的老頭、老太太,一邊抖著手,一邊「你們家吃什麼呀?待會兒上哪買菜去呀!……」就這麼干,還挺受歡迎。覺得省事啊,又練了氣功長了本事。這就把氣功庸俗化了。這是為了迎合一般不懂得氣功的人們的庸俗心理:想不練就能長功夫,隨隨便便。「練功要隨隨便便,不搞意念活動」,這本來是「不搞意念活動」的意念活動,這也是神為主宰。有些人不然,隨隨便便,瞎說話閑聊天,東家長李家短。這是扯閑話的功,把氣功庸俗化了。不過這些東西都長不了。將氣功神秘化不對,庸俗化也不對,必須是神為主宰。  神為主宰講兩個方面。  一、神與形合  神為主宰,主宰誰?其中一方面就是主宰形體的運動。怎麼主宰?神與形合。  第一步是神念形。意念想著形體,發出運動指令,指令要從深層意識發出,把一個深的意念直接貫穿到形體里。這跟形松意充聯繫到一起了。形體要松,加上特殊的動作,意念充進去帶著形體動。一開始,神念形運用的是概念思維,「我要動」,「要推,要拉」,腦子裡出個概念。一推,把「推」的指令發出去作用到形體上。  第二步,神觀形。觀是閉著眼睛「看」,實際上是體察。體察思維主導著形體。當然你也得發出指令,讓形體運動,閉著眼「看」它怎麼動。  第三步,是神入形——神到形裡面去。簡單的神入形是直接用運動思維。如推拉時,意識光注意推拉的動作,沒有推拉的概念,但又和形體運動結合得非常好。這叫神入到形裡面去了。小孩剛會說話時,他腦子裡沒更多的概念,腦子裡一發命令,形體就直接動了,這叫運動思維。成人教小孩子走路,命令他「走—走—走,邁—邁—邁」,他不懂得什麼邁不邁,一說邁,直接就邁出去了。拿東西,說拿,他就直接去拿,沒有拿的概念。運動和思維相結合而統一到一起了。但是這個統一到一起是被動的、自然的、不知不覺的。我們的意識已經成為獨立的了,形體活動也獨立了,形體和意識分成了兩家。我們現在要把這兩家再合成一個。傳統氣功講:本來性命是一家。性,指精神活動;命,指人的形體的這種生命活動。它倆本來是一個。為什麼這麼說? 小時候,形體一動,腦子的感覺是和形體及其運動聯合到一起的。命和性是這麼統一的。慢慢有了獨立的思維稱之為神;有了獨立的形體活動,稱之為命。然後再通過練功,把精神活動和生命活動結合到一起,這就稱為性命相合。所以古人說練功就是練性與命,什麼青龍、白虎,鉛和汞,有好多名詞,實際就是身和心或精神和形體生命活動。兩者相合就是丹。但要真正做到相合也不那麼容易。  神入形,入宏觀的形容易,入微觀的形比較難。入局部的形容易入進去,而神形合(神和整個形合住,把整個形都充起來)就非常難了,因為我們的神還沒有這麼大的力量。過去練功達到神形合是結大丹、出神、演神之後的事。結嬰兒演神之後,把神收回丹田靜養,再充斥周身,丹光外放進入各個毛竅,最後粉碎虛空,這時才是真正的神形合一,而且是內外合一。真正微觀的神形合是非常難的。  大家現在能真正做好神念形就不錯了。如練一遍形神庄沒跑神。我們平時練一遍形神庄還不知跑多少次神呢,如「分—分—撐」,「啊呀,這麼酸」,跑神了。應該是:發出「分」的指令,手就分;「撐」,手就撐;「合」,手就合。單一的意念和動作結合到一起,念著形,不跑神,不能出現與它無關的念頭。一開始練動功要把姿勢練熟,如果姿勢不熟,打著打著,「練到哪了,下面怎麼練?」你還想神為主宰?主宰不了。必須先把形體動作路線、動作要求記熟、練熟。你只有真正做到動作合度了,才能談得上神為主宰,主宰形體活動。你動作不合度,「翹掌,成丁字掌」,翹不直,「它沒有翹起來呀」,這樣一想,腦子就不夠了。只有動作姿勢比較規範、熟練了,你才能很好地運用意識。練功為啥叫練呢?光懂得這一套不行,必須得練。尤其動功,好多動功要求你都懂得,你就懂得多深刻,不去練也不行。  《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第—章講得比較細緻,大家可以看看。  二、神與氣合  神主導氣分兩個階段。你對氣還沒有感受的時候,就作意想像(以理作意);有了感受、有了感覺了,你就用意念去主導感覺到的那個氣。這是總的原則。一開始練外混元,用手拉一拉還能感覺著氣,身體晃蕩晃蕩感覺不到它。那就得想像有氣。首先從道理上懂得氣非常細微,恍恍惚惚、模模糊糊的。然後按照這種體性去想像。練外混元時,隨著一推一拉,想像有氣在出入。「這麼一想,不就不虛了嗎?」你想的是恍恍惚惚的東西,不是具體的,這樣出不了毛病。等有了氣感,意念再和它合住並主導它。  感覺到氣後,該神觀氣了,該體察那個氣了。實際你一旦感覺到氣,體察到氣的不同特性(有的沒看到顏色,但有特殊的感覺,裡面有個感覺,外面有個感覺),這本身屬於神觀氣。  在過去傳統功法裡面,到了采大葯結大丹的時候,要把神入到氣裡面去。念氣、觀氣,神和氣還是兩家,性和命是分離的。意念集中、集中,慢慢可以入到氣裡面去——神入氣中。因為意念沒有方所可言,只根據意念想、精神注意就能出現上述結果。在功法學中講過,智能功神入氣中比較好入。因為周圍都是混元氣,你就在混元氣裡面嘛!神入氣中再往回收,不就行了嗎?這樣的觀氣比過去體內的觀氣稍稍容易一點。  傳統功法一般要練周天,它有個一定的路線。即便身體里的氣起來了,也不允許領著氣跑,領氣容易出毛病。練智能動功,一旦對氣有了感覺,經常做動作,你哪動,氣就往哪去。這就和傳統氣功練周天不一樣了。周天功就走任督二脈,以後打通奇經八脈。當然通過飛經走氣也可以通十二經脈,但那個練法比較少。智能功呢?有了氣感後練動作,但這時練動作和我們平時練動作不一樣。我們平時練神形合時,做動作是按形體走的,意念和形體相結合,形體一動,帶著氣動。當神氣相合主於氣的時候,就光管氣,不管形體了,意念只注意支配氣的運動,形體會自然地跟著動。這不和自發功一樣嗎?不一樣。這樣練功完全是靠你自己主導著:我想這麼動,意念一想就這麼動;我想那麼動,意念一想就那麼動,你怎麼支配怎麼動,不管形體只管氣,頭腦里只想氣,把形體都忘了,注意裡面的氣,氣一動,形就跟著動起來。這完全是神作主宰的。自發功不是。自發功是通過一個或幾個姿勢重複活動之後,身體裡面的氣動起來了,裡面的氣一致了,之後,氣有個衝動力量,形體不通,氣被憋著過不去,這麼一衝,意念跟著過來,這是神跟著氣動的。如果神不去加強這種動勢,光靜靜地看著它也還可以。可一般的人,這麼一動,意念就動,精神就向那兒集中,越集中氣越多,沖得越劇烈。真正的自發功是要幫助沖開不通的關竅,這兒通不過去,沖一衝。可是,一加意念氣更多了,沖得更厲害。這還是好的。而有的人遇到這種情況就害怕了,一害怕,容易得神經病。另外,有的人用意念帶著氣走,把氣引跑了。本來氣沒有那麼大的力量,身體裡面各處都是平衡的,他用意念把氣的力量加大了,氣沖開一個決口跑了,管不住了表現為自發功不能控制。這個氣是怎麼來的呢?這是動了中宮之氣。這有一個好處:使氣整了,但是,中宮氣一動,把神也動了,叫中宮闖黃(黃,意念)。中宮之氣相當於混元竅的氣。本來臟真之氣是不往外跑的,他在整體動的時候,把中宮之氣連起來,走到浮絡上去了。遇到不通處沖不過去,加個意念往外一引,意念控制不了了,那就瘋了。控制不了也叫闖黃,是小的闖黃;意念闖黃是大的闖黃。這種情況的自發功屬於「神為氣役」(神為氣所奴役),神沒能主宰氣,而為氣所主宰,成為奴僕,神和氣的關係變了。在傳統功法里有好多功法開始先練自發功。一開始先虛靜,裡面氣一動,馬上神作主宰,不能讓它自己隨便想怎麼動就怎麼動。1964年,有位老師在北海教一個徒弟。徒弟自發功一動(這是一位女士,她出自發功時能懸起三尺高),老師就來了。老師拿著把寶劍,讓徒弟也拿著把寶劍,兩個對打。只要自發功一出,一打,她就會迎、會破。老師打這兒打那兒,就這麼引著她動。所以搞自發功不是隨隨便便地發,要以意念引導著按一定的要求去做,這樣就不會出問題。現在有的人千方百計地出自發功,不發強著發,大家幫著催,「發呀,發呀」,這麼一催就催瘋了。那就不是神為主宰,功法也沒了,他就片面追求出自發功。本來自發功一般來說發得對、發得好,三個月(最多不超過半年)就可以將身體關竅基本打通,通了以後就不怎麼動了。好的自發功也是神和氣合到一起了,但它是屬於神合於氣、氣為主動的,氣怎麼動,神跟著怎麼動。神為主宰的神氣相合是神作主的,神先發命令:這麼動,那麼動。兩者有這麼點區別,機制不完全相等。練動功要特別注意神為主宰,隨時隨地、一舉一動都要注意神主宰形。古人所講的性是你的精神活動;命是你的生命活動,包括你的形體和你的氣。你只要這麼一做,就是神形合一,就是性命相合,沒有別的更多的奧妙。古人對好多東西不清楚,所以講不清。現在科學已經能把一些問題講清楚,所以對傳統功法也應該講得更深入。馬克思不懂氣功,也不懂中國文化,他講:生命活動(我們的各種行為)是一個方面,精神活動(意識活動)是一個方面。人的生命活動是服從於意識活動的,生命活動(如幹事情及日常生活各種活動)都是完成意識活動的手段。乍一聽,這不是神形合一、性命相合了嗎?不是。因為人的腦子裡還有很多和生命活動不相干的思想,而且這些思想在意識活動里占著統治地位。我們想幹什麼應該是腦子一動,形體就合上,意識直接命令形體。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心裡想干某件事,可又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考慮半天,最後才作出決定。為什麼有這麼多考慮呢?你的這個思想可行與否還受到環境的限制,人類的生命活動還受到各方面的限制,因此還不是自由的。馬克思講社會學,所以更多地講到私有制問題。他說,人的生命活動還受著私有的限制,所以人就自由不了,你要想獲得自由,先得解除私有的限制。氣功就不這麼講了。當然氣功也不能脫離現實,人類有個發展過程。為什麼過去多如牛毛的練功人中沒幾個練成功的?那個社會不允許,沒有那個條件。整個人類到了高層次才行。我們現在快行了。我們應該懂得,腦子一想就是。我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我想吃飯就吃飯,想睡覺就睡覺。說我想殺人行不行?你想殺人人家不讓你殺呀,你還得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自由不是你想怎麼著就怎麼著,得符合整體規律。我們由於不懂得整體規律,所以有些問題就做不到,作為主宰的神就主宰不了。你想真正來主宰自己的一切,就必須把這些規律、這些道理弄懂。應該是這樣子的,我要主宰它去,得向前發展,不能停滯。神為主宰得擴展開來,練功是如此,生活也是如此。若真能在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這麼去考慮,練功的時候就更容易做。我們講一個問題往往展開講,不僅從練功中去做,而且要從日常生活中去做。因為氣功是生命活動的一部分,不能把生活和氣功脫節,一脫節就完了。也許同學們覺得講這些離題太遠,不能指導具體練功。其實過去的練功,「擔水砍柴皆是道,洒掃應對盡通玄」。擔水砍柴都是道,洒水、掃地、應酬人事都能夠通到「玄」上去。我們必須在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搞神為主宰。』我們講修養、陶冶,這都是練神為主宰的。來了事不生氣,控制自己,這不也是神為主宰嗎?處理問題處理得好,這不也是神為主宰嗎?關於神為主宰這個練功要素,我們要多想、多考慮。只有多想後,神才能靈,在意識里才能起作用,神為主宰才能貫徹得好,才能實現得徹底。我們不能認為在「推—拉—」時才神為主宰,練功時精神集中,神為主宰;日常生活當中也要養成習慣性的神為主宰。

Posted in 未分類 | Leave a comment 練功的動態要求1 Posted on 2011/05/07 by xiaojings

摘自《智能氣功》

前面講了各部身形在安靜時候的正確姿勢要求。對這些要求,即使練動功,動的部分也要結合動勢體現出來,而不動的部分則仍需保持身形的正確姿勢。至於說練動功的那些具體姿勢,以及姿勢的轉換,那屬於功法部分的內容。下面講的是練動功的動態要求,是總的原則,不是具體的姿勢。

Ⅰ、形松意充

  在智能動功的預備姿勢的口訣里有「形松意充」這句話,它和這兒要講的內容有相同的地方。為了讓大家加深理解,把動作、姿勢做得更加合度,所以在講動態要求的時候有必要再把「形松意充」具體講一講。  一、形松意充的內涵  形松,指形體放鬆;意充,指意念要充到身體裡面去。這是兩個內容,一個是形,包括氣在裡邊;一個是神,包括意在裡邊。智能功就是強調一個神、—個形。當—說形松意充的時候,要從形體和精神這兩方面去注意。  (—)形松:這個形更確切地說還應該包括形體裡面的氣,因為氣相對神來說是比較粗的,所以形和氣都應該有。形包括皮、肉、筋、脈、骨以至內臟。說得更加具體點,形包括肌肉、血管、皮膚、肌腱、韌帶、神經、神經結締組織等,每個組織外面都有膜。做到形松要注意由表及裡、—層—層地放鬆各組織。當然,身體要真正做到松,首先精神和意念必須要放鬆。換句話說,形體的放鬆是在意念(精神)放鬆的前提指導下達成的。如果我們精神非常緊張,就做不好形松。如大家剛見到我時,心情很緊張,那時讓你放鬆,你就不好放鬆。有的人初次上台講話,讓他放鬆,他怎麼也放鬆不了,甚至緊張得腿都顫抖起來,說話也不聽使喚,就是精神沒有放鬆,精神和形體是互相制約的。精神緊張了,形體放不松;形體真放鬆了,精神也不容易緊張。以前練氣功講松靜,我們現在講形松意充,神意不是要靜,而是要充,這就把過去的松靜原則具體化了。放鬆主要指形體的放鬆,而形松是以意念放鬆作為前提的,要在意念引導下進行:皮膚放鬆,肌肉放鬆,關節放鬆,骨骼放鬆,內臟放鬆……不能囫圇吞棗地一個「放鬆」就完了。一般的人可以這樣說,對師資班的學員得要求深一點、細—點。可以把解剖學那些知識都用過來。如放鬆關節的時候,把關節的韌帶、關節囊裡面都想一想,讓它們放鬆。當放鬆腰的時候,想一想脊柱、脊間韌帶、脊上韌帶、黃韌帶等,讓它們都鬆開。  放鬆時注意不要用僵勁,不用綳勁,不是使肌肉使勁綳著。一般保持形體的緊張度都是靠肌肉、肌腱的緊張收縮來維持的,現在讓你肌肉不要綳勁,那動作怎麼做呢?人的兩條腿支撐著形體已經習慣了,平時我們站立的時候並不覺得綳勁,但是有的地方還緊張著。你把肌肉使勁綳著,胳膊使勁用力伸,伸肌和屈肌都綳勁,那是什麼感覺?形松是把形體輕輕地放著,能夠維持那個姿勢就可以了,但是又不能鬆鬆垮垮,應該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要松,但不能懈怠。過去農村有句俏皮話:賣肉的把你骨頭剔去了。像沒有骨頭一樣一耷拉,那是懈怠,松不能松成那個樣子。同時還得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沒有緊張度,胳膊就抬不起來了,肌肉還得有適當的維持平衡的力量,但不能僵硬。如胳膊飄飄悠悠地一字平伸著,肌肉需促持一定的緊張度以維持平衡,若肌肉用力收縮,使勁綳勁,這樣雖也保持著姿勢,但那樣就僵了。「松而不懈,緊而不僵」,是放鬆的標準。要達到這個標準該怎麼去做?看二至五歲的小孩,他們走路、拿東西的動作就是「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的。如小孩子彎腰拿東西,腿下蹲,整個身體也放鬆著下去,身體是活的,腰是圓的。不過話又說回來,你讓小孩子僵他也僵不了,他的肌肉沒經過很好的鍛煉,力量還不夠強。跟小娃娃玩一玩,逗一逗他,從中能學到很多東西。我特別喜歡小孩,握手和照相的,我對小孩特別關照,一方面小孩子好接氣,另一方面小孩子特別天真無邪。抱著他也好,摟著他也好,都很自然。你說「走—走—」,他就跟著你走了。大人就不這樣了,「哎呀,栽倒怎麼辦?」小孩子沒有這個想法。沒事多看看他們,小孩一抬胳膊、—轉身都是放鬆的,都不僵,尤其看他們彎腰下蹲,拿東西。當然,不到一周歲的小孩子,拿東西時手還晃晃噹噹地拿不準,那是意念和形體還沒很好地結合上,氣還過不去。小孩子睡著了,胳膊、腿一攤,那是典型的鬆懈狀態。成年人也是這樣。睡著後,你抬起他的胳膊,然後鬆手放開,他的胳膊只要不是對著身體,就「啪嗒」一聲栽下去了。(你把他的胳膊往他身上放,它就慢慢地下來。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性反應。)  (二)意充:意充是將意念充到形體裡面去。形體放鬆了,如果意念沒有跟著充進去,這就是鬆懈。你只要放鬆後把意念跟上了,它就不會鬆懈了。形松和意充是相互為用的,你不能光放鬆,意念得跟著。拿推揉來說,推揉時形體要放鬆,如果什麼都沒有你怎麼去推,怎麼去收?把形體放鬆不綳著勁,關節放鬆肌肉放鬆胳膊抬起來,意念充到裡面,一推一收,用意念支配著形體動彈,這麼搞起來就不會鬆懈。如果使勁綳著,意念就不好充,只是支配的肌肉緊張了。練氣功不是這樣,而要意充,要讓意念滲進去,滲到裡面去。捧氣貫頂法練通透,怎麼去透?意念得進去,得透過去。意念充到裡面,像給氣囊打氣一樣,「嗚——」就充上氣了。實際說得更簡單一點,意充就是意念和形體相結合。你只要結合了,它就有不同程度的充。《智能氣功科學功法學》中講了,神形並重練法分幾個步驟:神念形、神觀形、神入形、神形合、神形妙。當你神念形時,意念注意這個形,就有一個意念在充。當你做到神觀形的時候(觀是感覺、體察),能觀,必須是意念能充進去才行。做到神入形,那是更高層次了。  二、形松意充的作用形松意充兩者是相互為用的。形松而意不充,達不到練功的要求;光意充而形不放鬆,意往往也進不去。用意念放鬆形體,放鬆、放鬆……這本身就是意充的過程。形體一放鬆,不壓迫血管了,血液就好流通,而血液里又有氣,這樣氣也就好流通了。意念一充,意念一動,氣就過來,就練得氣更好地充到身體各個部分。所以形松意充的目的就是讓身體里的氣更好地在身體各個地方充斥起來。我們的生命活動是拿氣來維持的,練氣功就是讓你把各個部分的氣都充斥好,把氣練到周身各部,使周身各部的氣都充足。一個地方氣不充足,這就是病態,功能態就低。這一點同學們要特別注意。你只有把形體放鬆了,意念充進去,才能夠使氣更好地達到身體各個部分。你哪兒放得松,意念充進去充得透,你哪兒氣就多。越好注意的地方,氣越容易去得多。比如人的手意念就好想進去,因為手經常活動,運動非常隨意,容易放鬆它。讓你充腸子裡面就不好充進去,充肝裡面也不好進去,因為平時沒有練它。我們要通過練功慢慢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腰不好松啊?因你不常鬆動腰。平時光坐著時能向後凸腰,能這麼彎腰,可那個脊梁骨並沒有真正放鬆,平時沒多用它。經常活動的地方、熟悉的地方好松,意念好進去。行為心理學已通過實驗驗證了這個問題:身體不動彈,意念一想身體某個地方,如想「胳膊要動」,這個地方的生物電、生物磁就會發生變化;腦子裡想發某個音,喉頭那裡就動彈。過去練拳的,還不要說高明的武術家,一般練太極拳練至「懂勁」的,你和他胳膊—搭,不要推,你要一想推,他就感覺到了。1966年我跟一位老師學拳,他說:「你碰著我不動,你想推我,往上、往下、往前、往後都行,我能知道。」我當時還不懂這個道理。還想:我想的他怎麼會知道?就去試,「你要推」,「你要退」,「你想往左滑」……他都感覺到了。練太極拳,先要達到懂勁的功夫,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當然到了更高一層的功夫,你和他連碰都不碰,只一想,他就感覺到了。意充,意念一想,氣就跟著過來了。我舉這些例子,就是讓大家更好地領會意充的含義。意念想進去,氣就跟著進去了。形松而意不充,形體不動時叫乾癟;若形體運動時叫空描——空著描,裡面沒有東西。給同學說一個小的事例。我的一位老師講:他師爺哥倆在屋子裡聊天,徒弟們在外面練太極拳。(練拳時,形體必須和意念配合上,如沒配合上,老師能看得清清楚楚。當然這也不是什麼高水平的東西。)他老師打摟膝拗步,一摟膝,不知想什麼了,正好他師爺在裡面看到了,叫他老師的小名:「仨兒,看(kān)住!」看住什麼?就是讓你自己看住自己別跑了。你的神跑了,意念沒有守住自己的形體,手出去就輕飄飄的,沒有東西。練捧氣貫頂的推收,你若帶著意念做,—看動作就很渾厚。意念越足,氣勢越磅薄。如果跑了神,雖也這麼推收,但跟趕蒼繩差不多。你真能做到了形松意充,神就跑不了啦,精神就集中了。你總得守住自己的形體,而且意念從裡面充。意充是從裡面充,開始練功時它是根本,到了高層次練功它仍是根本。神念形是意充,神觀形是意充,神入形也是意充,神和形合也還是意充。當然達到形神妙,那是高層次的東西,是形和神不分了。形松意充,是要把身體各部分的氣都充起來。如果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它自己也會水到渠成,「嗚——」身體各部分就充起來了。智能功為什麼要主動運用意識?智能氣功和傳統氣功不——樣,主張內氣、外氣並重。我們練內氣外放,外氣內收,意念不充,氣怎麼出去,怎麼回來?只有意充上了,才好來回出入。我們不講松靜,而講形松意充,是根據智能功的練功要求提出的。你真靜了後氣是能夠自然流通的,我們加上主動讓它流通,而且內外通,這樣氣血通得更快。一開始練功,形松意充使得氣血流通;到了高層次,神、意真正要和形體相結合,也得從形松意充上走。你的形體如果不放鬆,僵著,是達不到神形妙這樣的高層次的。我們現在所說的松是宏觀的松,高層次的形松就不是一般的鬆了,不僅是肌肉、肌腱、韌帶這個層次的放鬆,而是到了細胞層次的微觀的放鬆(當然我也沒達到這個層次,從理上講應該如此),細胞膜以及細胞核的核膜都得放鬆。這個松關鍵在於「透」,裡面一松才能透,什麼能透?氣能透。所以形松到高層次,微觀層次也得透。  在《混元整體理論》中講,人有七個層次,其中細胞這個層次屬於第六層,後面還有細胞里新陳代謝變化的層次。這都屬於整體性的問題。松,關鍵要從透上去努力,一放鬆就要透。我們現在練功時一放鬆,要用氣去透,要加意念往裡面透,不加意念不行。意念要充、要透,往裡邊松透。松透、充透,到了高層次這兩個分不開(這裡面還有個虛實關係,後面再講)。充是意念充進去;松是形體放鬆;透是氣進去(意念跟著進去,否則氣進不去)。松透、充透使形和神互相交融到一起。有形之體看起來是實著的,但是這麼—松、一透,意念一充、一透,它就不是實著的了,就變樣子了。人體里的組織,只要意念稍稍一變,就不是那個樣了。因為人體生命活動是活的。骨頭、肌肉、筋等,用這樣的意念活動,是這個樣子;你變個意念活動,就變樣子了。如細胞裡面,核糖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成的。單個核苷酸是很堅硬的物質,可人體裡面的核苷酸鏈非常地柔軟。整體特性就有這麼個特殊性。所以人體里的生命活動有它的特殊性,不能用外面的東西來衡量它。比如死人的骨頭硬得很,砸都砸不動,可在人體里的骨頭可以變得很軟。過去練氣功不是可以練得骨軟如棉嗎? 而這還不是高層次的功夫。有的硬氣功不怕打,拿刀砍也不怕。還有一種功夫,一刀扎進骨肉里,拔出刀後,身體完好如初。這功夫更厲害。扎肉易練,練半年就行。拿粗的鐵絲磨尖子,扎進去,拔出來就長上了,不流血。扎骨頭就要費功夫了。練松透、充透,形體放鬆、意念放鬆,意念跟進去、充進去,這樣就把身形變個樣子了。到了最後,松透、充透得很好,形體松得很好,來什麼就都容納得下了。它鬆了嘛,一松就能容萬物,來什麼進什麼。來個刀子,想進去就進去;再想出來就出來。松後什麼都能容,而且裡面的氣量多了。慢慢有形之體處處都能穿氣了。一個實在的不好穿氣,哪兒都鬆了,哪兒都可以穿氣。松得越細微,氣穿得越多。因為意念是無形的,跟原始混元氣相彷彿,它和實體能兼容,什麼都能穿得進去。  形一放鬆,神能穿進來了,誰都進得來;反過來說,意念非常精細,哪都進得去,沒有進不去的地方。形體沒有不能容的,意念沒有不能進的,到這種情況就達到神形俱妙了——神和形都達到了妙境。到了這個時候,用意念想顯出個形來,神聚氣落於形,人就是有形的;把形一抽,走到氣上去,人就看不著了。

Posted in 養生健體 | Leave a comment 第 4 頁,共 7 頁? 最新...?23456?...最舊 ?

  • 最近文章
  • 耳部保健按摩法
  • 養生從床上開始
  • Living life over 如果有來生 我會抓住每一秒
  • 如何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減少顯示頁面
  • 分類目錄
  • 中藥養生
  • 養生健體
  • 養神怡志
  • 成長曆程
  • 按摩
  • 未分類
  • 氣功
  • 近期評論
  • 文章歸檔
  • 2011 年六月
  • 2011 年五月

  • 推薦閱讀:

    兩男子收集廢棄鑰匙開門行竊 成功率高達90%
    【服裝收集5】2010-11-15
    了了空收集整理----命理雜碎集(一)
    網上收集----時尚大氣的毛衣
    客廳效果圖-各類客廳風格裝修案例收集齊了,還擔心不會裝?

    TAG:東西 | 收集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