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主控憤怒的技巧

  主控憤怒的技巧

  作者:葉青藤

  1控制你的憤怒

  承認所有的生氣,不管好的或是壞的,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南茜和米勒斯醫生談到有關她獨斷的信念:「過去我一直被教導:『生氣是件壞事』。現在我了解到生氣有時候也有它的好處,但是我必須學著控制憤怒,以免跨越了界限而做出不適當的行為。」

  「你從哪裡學到生氣是壞事呢?」米勒斯醫生問。

  「當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我父親會習慣性的勃然大怒。有時候他很容易相處,但是當惡劣情緒包圍他的時候,他就會小題大作起來。我媽媽和我都很怕他,從那時開始,我就發誓絕不會像他那樣的發脾氣。」

  「的確,父母激烈的憤怒很容易對幼年期的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影響。」米勒斯醫生思索著,「所以你現在學著去隱藏憤怒,是因為你一直相信它是錯誤的。」

  「我確實是那麼相信著,」南茜回答道。「我現在知道了,生氣也可以有積極的作用,但是要抹煞存在我心裡幾十年的老舊印象可不容易。」

  南茜是隻身困在她的疑惑之中嗎?絕不是的。事實上,我們所有的人都親眼看見其他的人,或自身感覺到那種強烈、傷害性的生氣形態。它不但令人痛苦,而還有毀滅性呢!

  你呢?你曾經受過什麼樣的傷害呢?請試著回想,並把它寫下來吧!(例如:我兄弟在憤怒的時候曾說出嚴重侮辱我的話)

  「你已經學過了要確認生氣和了解它的意義,接下來就可以學著去分辨正確和錯誤的控制方式。」

  這個「選擇」的觀念鼓舞了南茜。「或許我對情緒方面的事是很笨拙的,但是我以前真的從沒想過有關選擇這回事,我一直認為生氣很快就會消失了。」

  米勒斯醫生順著南茜的思緒繼續探討:「將生氣的管理當成是可以選擇的意志後,你會發現,儘管世界是不穩定的,但利用現實的精神力量,即可控制你的憤怒。」

  左頁的圓說明了人類如何將他們自己困在一個非生產性的生氣循環之中。首先出現在這個格式上的是痛苦的環境,包括:一、一個被貶低的信息。二、一個不適當的需要。三、一個對信念的重大打擊。這個痛苦的狀況釀成了生氣的情緒。

  在這一點上,大部分的人都會借著改變環境來反應他們的憤怒(譬如說,勸服其他的人,使他們相信自己的錯誤,或投入一個計劃以發泄一些精力)。

  這並不是錯誤的,但它可能會有危險,因為它不能保證生氣會減輕。相反的,它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化,增加個人情緒的困擾。這麼一來,又將他帶回到循環的原點,並創造一個朝著痛苦前進的趨勢。

  非生產性的生氣循環借著「選擇」來控制你的憤怒,你就可以打破這個無止境的循環。有時候,改變環境將會有所幫助;有時候,則必須經由你內部情緒的選擇來轉換。

  當你生氣時,你是感到挫折感增加還是希望感增加呢?請記錄你的感受!

  五個處理生氣的辦法

  在控制憤怒上,因為每個人的性情和所遭遇的環境大不相同,所以沒有兩個人絕對相似。但是我們可以辨識出五種一般性的選擇:一、壓抑,二、公開的挑釁,三、消極的挑釁,四、自我辯護,五、停止它。前三種選擇傾向於使生氣永契,後兩者則導致成功,讓我們來分別逐一檢查吧。

  壓抑憤怒

  很多人都不願承認他們自己的憤怒,像南茜,由於他們曾經親眼看到一些憤怒情緒產生的負面影響,所以他們決定不要讓那種蠻橫或粗俗的表現發生在他們身上。有些人是完美主義者,他們根本不想表現出憤怒或軟弱,所以他們頑固地維持一個虛飾的表象。

  譬如引發憤怒的情況發生了,這些人冷靜的戴上一張好面具,並且假裝一點兒都不緊張的樣子。他們溫和的表現,使得那些以為他們可能會生氣的人驚訝。「我是誰?生氣?不,真的,一切都沒事。」

  當南茜和米勒斯醫生說話的時候,她承認壓抑憤怒似乎是她唯一合理的選擇。「我知道我付不起像我父親那樣的代價。不然的話,那就不是我了,它會毀了我的名譽,而且我無法想像若是失去了社會地位的話,我的下場會是如何?」

  米勒斯醫生回答說:「你的意思是說,表現出憤怒,會使你失去交朋友的能力嗎?」

  「哦,是的!」她帶著吃驚的聲音說道:「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是出了名的壞脾氣,你怎麼可能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你根本就沒朋友了。」

  南茜是以一種以偏概全的模式思考,這通常對那壓抑憤怒的人而言是很平常的。「所有的憤怒都是不好的」,這個想法的結果就是,我根本付不起發脾氣的代價。

  你呢?你是否曾用不健康的方法把憤怒壓在心裡呢?你可能並不像南茜那樣擁有是非分明的思想,但是你可能有這種思考的傾向。在以下符合你敘述的項目之前打上「」的記號,以了解你可能會怎樣地壓抑怒氣。

  我是個概念非常清楚的人,我不喜歡讓別人知道我的問題。

  即使我感到非常的狼狽不堪,我也要假裝一切都很上軌道。

  我寧願保留有關自己的問題或挫折的部分。

  如果家庭成員或朋友使我挫折,我依然可以若無其事的過日子。

  我有意志消沉和悶悶不樂的傾向。

  我經常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雖然很多人從沒察覺到它。

  我遭受到身體不適之苦(例如,頭痛、胃疾、睡眠不規律等狀態)。

  有時我懷疑自己的選擇和喜好是否真的妥當。

  當我面對一些不佳的情況時,我感到無能。

  我從不碰觸敏感或麻煩的話題。

  如果你在這些陳述中勾出了五條以上的話,你可能已經建立一個壓制生氣的模式了,這代表在你的關係中有一種情緒上不誠實的形態。

  為什麼人們習慣性的壓抑他們的憤怒呢?

  什麼時候你最傾向於壓抑憤怒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舉例來說:我丈夫不尊重我的選擇,所以我學會了,有重要的事件絕不和他爭吵)

  另一種壓抑憤怒的原因,就是道德優越的思考傾向。有些人認為只有「無神論者」會生氣,所以他們的行為絕對要超越在這類「下層民眾」的行為之上。通常這類人都有一種持久的忍耐力,基於這種認知,他們自願遵從一大堆標準,而通常這些標準都代表高尚的基礎。這些人認為:暴露他們的不完美是危險的,那可能會有損他們超乎其他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你會持什麼樣的態度來壓抑你的情緒,好讓你維持一個優越的地位呢?請把它記錄下來!(舉例而言:當我覺得挫折的時候,我絕不能讓我的孩子們知道;我在工作上一定要維持一個完美的名聲)

  大部分的人都同意,壓抑憤怒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被壓抑的憤怒就好比生長在潮濕中的苔蘚,或地下室黑暗的角落一樣,你可能看不到它,但是它正在蔓延著,而且不會自動消失。所以即使壓抑是一個選擇,就讓我們都認同它不是一個良好的選擇吧!

  公開的挑釁

  大部分的人一想到「生氣」,就會聯想到那是一種公開挑釁,一個為個人的價值和信念表明立場的自御。生氣的種類,可包括恐嚇、發怒、脅迫和責備,甚至還包括了爭吵、批評、苦惱和諷刺。公開的挑釁都是起因於「把焦點放在強調個人的需要上」。

  湯姆在和卡特醫生談到他愈來愈嚴重的苦惱時說:「我曾經自認為是態度溫和的人,但是當事情明朗化,我的太太真的要離我而去時,我的憤怒就脫韁而出。」

  「或許你是想表達些什麼,」卡特醫生建議著:「但是它們卻是以不適當的方式說了出來。」

  「確實如此,它就像一個怪物一樣控制了我,我可能會說出非常傷人的話來,即使是現在,兩年之後,我仍會對著人濫罵或沒耐性地說話,我真的是得小心點兒了。」

  卡特醫生告訴湯姆:「但願我能告訴你,很少人會使用這種攻擊性的憤怒形態。但是以我目前所掌握的事實來看,它卻是經常發生的,甚至對一些體面的人而言,他們也會因失控,而讓憤怒脫疆而出。」

  攻擊性的憤怒很容易就能辨認出來,因為它並沒有被隱藏。

  在下列一些適於你的項目之前註上「」的記號,以評估你對此種模式的傾向。

  當有人反駁我時,我會直言不諱且激烈的回應他。

  當我說到自信滿滿之處,我的聲音就愈來愈大。

  當有人和我當面對質一個問題時,我會提出一個反證的例子。

  沒有人會懷疑我的意見,我是出了名的觀點堅定者。

  當事情不對勁時,我會積極的把焦點放在問題上,而忽略了別人的感覺。

  我曾有一段和家中成員爭吵不停的歷史。

  在和某人口頭上意見不合時,我會不斷重複自己的意見。

  當事情很明顯是別人錯誤時,我發覺我很難堅持自己而不跟隨他們。

  我有一個意志堅強的美譽。

  即使別人並沒有要求,我還是會給他們勸告。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核對出五項或更多項的話,你可能具有開放式攻擊性的憤怒,可預知你將會繼續和周遭人纏鬥下去。造成開放式攻擊行為的兩個主因是:一、衝動的精力被過分的擴張;二、嚴重的不安全感使需求持續增強。讓我們更仔細地看看這兩個觀念吧。

  首先,盛怒和無可避免的不完美有關。我們每個人都知道,罪惡和不完美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也承認有些差異存在於每一種關係之中,而這些因素正是導致挫折的原因。但是,我們是否真的以冷靜的方式接受了這些事實?

  生命中的不完美讓我們在關係中有很多「散亂的結果」。事實上,這些不完美的例子多得很呢!

  一對父母因為干涉他們已成年孩子的生活方式而令他們的子女感到厭煩。

  即使多方的叮囑,你的小孩仍然把衣服亂丟在卧房的地板上。

  你的同事以他特有的方式處理一件工作,並深信那個法子比你的好。

  你的朋友在赴社交性約會時會習慣性的遲到。

  家庭聚會的計劃,因為成員們的時間表相衝突導致無疾而終。

  不完美的事是列不完的,但是情緒平衡的人卻可以接受這些不完美,他們學著去和一些問題共存而不會將它們全部抹煞。但是具攻擊性的人就沒有這麼容易了,因為他們通常都會等到這些問題被永遠解決後才肯罷休。

  你的情形如何呢?什麼樣的不完美是你難以接受的呢?請記錄下來吧!

  第二個有關攻擊性憤怒的重要原因是個人的不安全感。以最客觀的見解來看,這類憤怒的人希望傳達:「嘿,注意我正當的需要,請尊重我!」這不只是一般的想法,事實上,以這種方式思考是正常的。

  但是具攻擊性的人把這種正常的渴望局限得太狹小了,他們通常在沒有給別人轉圈餘地的情況下要求被尊敬。例如:你必須注意到我,我不能忍受我不受到肯定。他們情緒的穩定繫於別人之上。(在第三章里我們將徹底討論憤怒和依賴之間的連結。)

  你的情形怎麼樣?什麼時候不安全的感覺會造成你開放式的憤怒?請嘗試把它記錄下來!(例如:如果我太太不同意我的觀點,我會對著她怒喝)

  消極的挑釁

  有些人絕不讓自己處於盛怒之中,因為這會破壞他們的形象,所以他們採取消極的方式。消極性的憤怒表現是,不會大聲地發作或是加入言辭上的辱罵,因為這些人大都已經有壓抑憤怒的習慣了。

  像開放式的攻擊一樣,消極性的憤怒是為了維護個人的價值、需求和信念。但是它的不同之處,在於它是以一種比較安靜的態度來完成,比較不易引起個人的傷害。

  下列的項目中提供一些消極性攻擊的憤怒範例,在適合你的項目之前打上「」的記號。

  當我受到挫折時,就變得較沉默,因為我知道這種事會打擾到別人。

  我很容易慍怒而且崩著臉。

  當我不想做一件事時,我會變得很懶散,還會拖延事情。

  當有人問我是否受到挫折時,我會撒謊而且說:「不,一切都沒事兒。」

  有時我會讓人捉摸不定,以致於別人無法打擾我。

  有時我會心不在焉的工作。

  當有人和我談到有關我的問題時,我會將目光投向遠處,倔強地不想表達。

  我會在人們背後發牢騷,卻抗拒和他們面對面地開誠布公。

  有時候我會被扯進暗地裡的不軌行為中。

  有時候我拒絕幫某人的忙,因為我故意要激怒他們。

  如果以上的問題,你核對出五項或更多項目來的話,這表示你強烈傾向於使用消極性的攻擊來表達你的憤怒。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成功地在憤怒上設下柵欄,但是這種方式卻會引起將來的緊張。

  消極性攻擊是由一種需求(及控制需求)所引起的,也就是維護最低限度的安全感。這種生氣的形式不同於壓抑憤怒(壓抑憤怒是否定自己可以生氣),因為這類人認為公開生氣太危險了,所以他借著拐彎抹角的方式來打擊別人。

  控制需求是一種精神強烈競爭的證明。然而要真正的保有健康(壓抑是有害健康的),是不會計較誰對誰錯的,所以具消極性攻擊的人絕不會贏。像開放式攻擊的人一樣,消極性攻擊的人,也是為了優勢而戰,但是,通常這類人都明了,太過誠實的表現自己,會抹殺自己的影響力,反而占不到上風。相反的,用狡詐的方式才容易讓自己保持支配者的地位。

  假定超越別人是一個價值目標,那麼在使用消極性攻擊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什麼「利益」呢?請嘗試把答案寫下來!(舉例而言:其他人的驚慌失措,倒更能顯出我的泰然自若)

  當然,很多表面上看似有利的攻擊,在私底下都隱含了很多長期性的不利處。你能想到一些嗎?請把它寫下來!(例如:憎恨在我的人際關係中變得更加牢不可破了)

  除了壓抑和開放性的攻擊之外,我們承認消極性攻擊確實也是一種表達憤怒的選擇,但是,它也使沒有必要的緊張永遠存在。

  自我辯護

  如果生氣是被定義為「為維護個人價值、需求和信念」的話,那麼自我辯護的憤怒就意味著這種維護已經完成,這時想想其他人的需要和感覺吧。這種生氣形式事實上有助於關係的成長,它代表了一個人的成熟和穩定。

  在過去幾年當中,自我辯護被很多人誤用。結果,很多人就開始把這個措辭想成含有衝撞或忤逆的意義。

  你以為呢?你能想到一個原本是強烈抒張己見,但結果卻令人倒盡胃口的例子嗎?請寫下你的見解!(例如:工作場所的一位經理「斷然地」責備一個同事遲到,但是嚴厲責備卻造成他們兩人之間長期反目僵持)

  真正的自我辯護並不是真的惹人厭,也沒有傷害的意思。有時候提出有關個人價值、需要和信念的事是健康的,但是它應該是以另外一種態度來執行,也就是為了愛而敞開大門。

  看看以下採取自我辯護的生氣表現法:

  一個希望工作適度的人會很有禮貌地對過多的工作要求說「不」。

  做父母的人,無須憑藉著討論或向孩子們屈尊的行為,便能聲明紀律的行動綱領。

  當責任超出一個人所能承受的範圍時,他能尋求朋友的幫忙。

  一個疲憊不堪的媽媽可以要求她的家人說,她希望有三十分鐘不被打擾的休息時間。

  夫妻可以談談有關他們之間的差異和提出些有益的建議,但無須提高聲音強調或是不斷重複他們的需求。

  一家人可以選擇追求獨立的活動,而不用屈服於大家族的要求。

  米勒斯醫生和南茜談到是否能將她的憤怒導入自我辯護的可行性。「有時候在你關係中採取毅然的態度是正常。你的目標將是以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傳達你的情緒。」

  「我真的必須調整我對生氣的看法了,」南茜思索著說。「對我來說,把它想成某些具有建設性的事物還是頭一回呢!」

  「以這個方式來思考它吧,」米勒斯醫生鼓勵著說,「如果你覺得不受尊敬或被忽略了,而又不適度的提出要求的話,到最後你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你對親友的貢獻也會被否定。主張己見可以讓你和他們保持無污點的相處。」

  兩個關鍵性的提示,將有助於你學習自我辯護:一、確定引起你注意的問題並非是不足取的。例如,對夫妻來講,爭吵先生所穿的襪子顏色是沒意思的,但是提出社交習慣上的困擾是正常的。二、要知道聲音的語調能幫助你創造一個尊重他人的氣氛,這正符合了「要用愛來說真理」的訓示。

  請你考量你目前的社會關係,哪些正當的需要是你會公開提出來的?請把它記錄下來!(舉例而言:當我要求弟弟幫年邁的父母親做家務,而他不理我時)

  當你表達你的需要和信念時,你必須做些什麼,來確保你的行為是強烈自我辯護且不具攻擊性?請把它記錄下來!(例如:當我和弟弟談到有關幫忙父母親家務的事時,我會說明我的期待,而不是把一大堆的罪行推在他身上)

  自我辯護並非易事。它需要自我訓練和尊重他人的尊嚴,它暗示著我們不要將自私的議題推往他們身上。因此,當自我辯護被使用的時候,小心是必須的。

  回答下列句子:

  當我主張己見時,我仍然希望其他人知道……

  我想被其他人認真的對待,我希望我的名譽是……

  停止你的憤怒

  在生氣的選擇中,最困難的一個就是「放它走」。當信念已經傳達,而自我辯護沒作用時;或者你已做盡各種調整,而不完美仍繼續地縈繞在你心中的時候,你的選擇之一就是去停止你的憤怒。

  停止憤怒意味著:你接受自己對控制環境的無能,也體會出個人的限制。這個選擇包括了對差異性的容忍,以及選擇原諒。

  看看下列的例子中,憤怒是如何被停止的:

  做太太的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即使和她丈夫討論,他仍是個完美主義論者。結果,她退到了自己的底線,就是她不必一直順從丈夫好挑剔的偏好,但是她也學著去接受他。

  一個成年的兒子承認他的父親已經不愛他。所以,他不再心懷怨恨,決定要原諒他父親;同時對他自己的孩子也訂立了為人父的新風格。

  你呢?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情況會使你停止憤怒?請嘗試記錄下來!

  當湯姆受著離婚之苦,和卡特醫生談到如何停止他對前妻憤怒的情緒時,他說:「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她根本不給我機會。我們一起相處的時候,她全部在生氣。我不認為她會建設性地討論我們的問題,我像個可憐蟲般地回應她的憤怒,根本不能建設性地抒張己見,因為那隻會使事情更糟。」

  「所以,在知道可以避免離婚的痛苦時,你很難去原諒她而往前看了。」卡特醫生扼要地說。

  「那是一種含蓄的說法!」湯姆說。「我知道我必須接受她的拒絕而前進,但是我會感覺不自然,我是那種記得所有瑣事的人。」

  對湯姆和其他像湯姆的人而言,停止憤怒意味著接受了生氣管理,也就是不讓自己的情緒緊於他人之上。而團隊工作的精神對減少憤怒而言是最有利的,但它並不是必然的。從其中能發現,像是痛苦、憤怒和怨恨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可以被「捨棄」,我們應選擇仁慈和寬恕作為生活的方式。

  仔細地考慮並回答下列敘述:

  想讓我的憤怒消失很困難,因為……

  我了解生活不會永遠公平,所以我必須接受……

  讓我們記住,選擇停止憤怒和壓抑憤怒並不相同。壓抑代表偽造,而停止憤怒代表一個篤誠的傳達。讓憤怒消失的人完全了解怨不怨恨是一種選擇,而他們願意選擇讓生命更加清靜。

  然而,有一個普遍的問題必須注意,人們雖企圖停止他們的憤怒,可是後來發生問題時,憤怒又轉回來了。例如:一個女人選擇原諒她叛逆的兒子,這或許可以暫時相安無事,可是當她又得到了有關他新惡行的消息時,新仇舊恨便一起湧上心頭。從這一點來看,她先前決定將她的憤怒擱置一旁的作法成功了嗎?當然不。當我們決定讓憤怒消失時,我們必須提醒自己,我們原本決定停止憤怒,不要又因種種因素而再度「簽約使用」了。

  以上的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控制自己的憤怒:

  讓你自己對一位可信賴的朋友傾訴,讓那個人知道你正在奮鬥。

  以「天」為單位,希望自己每天過著只要一天親切和原諒的生活。你沒有能力一次決定,在未來幾年內你的情緒會是怎樣。

  寫出你的感情,然後用一種你將會釋放它們的態度,把它們從頭念過。

  回答下面的敘述:

  該怎麼停止憤怒的情緒……

  南茜和湯姆因為對他們自己的情緒負責而獲益良多。他們兩人曾是憤怒的俘虜,因為他們從不知道要去了解它的意義,從來都不知道憤怒出現的時候可以做選擇。而你也將會發現,當你比較熟悉情緒的時候,它們再也不能控制你了。

  但是,人們在用「選擇」來處理他們的憤怒時,經常會遇上麻煩,那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解決環境上的緊張。在接下來的四章中,我們將探討一些阻礙生氣管理的重大情緒障礙。

  2怒火因不當的需求而燃燒

  只有不過度的依賴,你的生氣情緒才能由自己指揮,而非由環境所決定。

  生氣不會憑空而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基本的心理需求,如果我們希望情緒能平衡的話,就必須要適當的滿足這些基本的需求。如果需求不被滿足,我們就會產生痛苦的情緒,甚至還包括憤怒在內。持續的生氣即揭露了我們有尚未解決的心理需要。

  一般人的需求中,最顯著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對愛的需求。當我們感到被愛時,我們的情緒會透過愛的穩定而平靜地表現出來:但是當我們缺乏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因為被拒絕的感情而感到生氣。藉著生氣,我們說出心中的話:為什麼你就不能愛我呢?

  約翰受了太太的鼓勵而來尋求輔導,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斷地受挫。他三十八歲,因工作關係被調到鎮上來。「過去十五年來我一直做著銀行的工作,新的差事是很困難的,」他說:「經過了這麼大的變動,沒有人能確定一份工作是否安全,我想這就是我為什麼低潮的原因吧!」

  他的太太朱笛,看了很多有關沮喪的書,而且也知道沮喪和生氣是密不可分的。她注意到約翰有隱藏感情,和假裝一切都安然無恙的傾向。但是,她知道他真正的問題所在,那就是:約翰背負著一個嚴重的情緒負擔,以至於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處於緊張和暴躁中。在朱笛和卡特醫生的第一次會談中,她告訴卡特醫生:「還是我來告訴你怎麼回事兒吧!因為約翰是不會承認的。他是在生氣,但是他把它全藏在心裡,而且將憤怒轉成了鬱悶的情緒。」

  「我不願稱它為生氣,」約翰回答說:「但是我承認我的確有點受挫或受傷的感覺。」他繼續問:「受挫的感覺和生氣的感覺是不同的,不是嗎?」卡特醫生回答道:「事實上,生氣的形態有很多種,沮喪是其中之一。生氣可以像是失望、傷害或沮喪等這樣的經驗。你大可不必當個狂發怒氣的人。」

  接下來他們討論了如何在約翰的日常生活中確認生氣的存在。「我很好奇你和你的情緒奮鬥多久了?」卡特醫生詢問著,他知道約翰的沮喪不只是和他目前的工作情形有關。

  「我的生活里斷斷續續地會有這種困擾,什麼事對我來說都是不容易處理的。」

  「他老爸是個酒鬼,終於在七年前死了。」朱笛打岔著說,「他老爸總是和朋友一塊出去喝酒,喝得不見蹤影。」

  約翰點點頭說:「沒錯,而我媽總是忙著賺錢還債,並沒有很多時間陪姊姊和我。她雖然很和藹,但是她也沒什麼時間和我們談個人的私事。我和這種不安全感奮鬥了好幾年。」

  當約翰分享了更多他童年時期的生活細節後,卡特醫生開始明了在他生活中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對愛的需要。

  約翰這樣的例子,簡單地說明了不足的愛會造成情緒的不穩定。他會因為別人不關心他而神經過敏。在婚姻上,甚至在他事業生涯中,他常把其他人的異質性判斷為拒絕。然後靜悄悄地貯存了他的憤怒,直到沒有任何事情能使他愉快時,憤怒終於完全轉變成了沮喪。

  我們經常以為我們愛的需要已經獲得滿足,當我們被摟抱或是被告知「我愛你」時,這當然傳達了溫暖的愛意,但是真正的愛所包含的要比這多得多了。看看下面的例子中,愛是怎樣傳達給成長中的孩子們的:

  肯花時間和孩子親密的談論日常活動。

  以堅定而溫暖的語調來推動規則的執行。

  用稱讚代替批評。

  一起花時間閱讀或唱歌。

  在考慮重要決定時,會公開及尊重孩子的意見。

  不斷地鼓勵孩子們公開討論心理的感覺和敏感的主題。

  自然而舒適的感動。

  以上的每一個行為都傳達了愛。當這些行為成了習慣的時候,安全感就被滋養了。

  當你回答下列描述時,請試著回想自己的童年時期吧!

  家庭成員的對談(例如:是公開而親密的;是稀少而緊張的)

  當我們家執行規則的時候,我覺得(例如:悲傷,但仍出於愛的;或是,可怕而且傷人自尊的)

  我希望我的父母親對什麼比較感興趣(例如:我的棒球比賽;周末的時候多花點時間一起到戶外去)

  我與家人的接觸是(例如:頻繁且舒適的;稀少而不自在的)

  家裡面有事需決定時,我的意見是(例如:不存在;被重視)

  沒有一個家庭是完美的,所以不必羞於承認你愛的需求並不令人滿意。事實上,如果你公開表示你的需要一直是被滿足的話,你或許已經將自己的過去理想化了。

  你愈是和生氣奮鬥著,就愈顯出你對愛的需要未被滿足。除了雙親的愛以外,人生當中還有許多關係影響著我們的情緒。例如和兄弟姊妹的關係、友誼的成功以及成年期滿意的婚姻,在被愛的感覺上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對照以下的說明,注意在這些關係中不滿足的愛如何增強憤怒:

  一個三十歲的單身女子嫉妒她的朋友大部分都結婚生子。

  一個成年女子經常回想童年時期她哥哥怎樣地貶損她。

  一名男子因遭一群好友拒絕而感到生氣,雖然他已經努力試著友善但是完全沒有用。

  愛的需求未被滿足時,爆發出生氣的情緒是有害的。

  試著回答下列敘述:

  我會把我和兄弟姊妹間的愛描述成……

  我對我的朋友非常失望,當……

  如果我可以改變我的約會情況和婚姻關係,我會……

  人都是一樣的:當愛的需要未被滿足時,就會產生依賴。依賴會使得內心的思想和情緒被外在的環境所指揮。當愛的需求比較平衡時,我們比較不會依賴;但是當我們愛的需要不能被滿足時,依賴程度就會增加,也使我們更容易生氣。

  測試你是否有依賴的傾向,在下面適合於你的說法之前打上「」的記號。

  跟其他人說話時,我懷疑我是否以正確的方式說事情。

  當某個人難伺候的時候,我會變得暴躁而且也有難伺候的傾向。

  我隱藏與其他人之間的摩擦,因為維持一個好的印象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如果我和一個意志堅強的人在一起時,我就變得小心翼翼的。

  有時候我會調整我的行為,以使自己更受歡迎。

  為了氣定神閑而做計劃,但是當其他人緊張時,我的計劃很容易因此改變。

  當有人不同意我的意見時,我會想要去說服他們,使他們信服我的觀點。

  如果某人以不同於我處事的方式來完成一項計劃的話,我就變得沒耐心起來。

  如果有人表現無能,我也會喪失我的判斷力。

  我確實需要被他人接受。

  上列的敘述,如果你勾出了五項或更多項的話,或許你的情緒太過依賴他人了。這會使你有過度生氣的傾向。

  然而依賴是錯誤的嗎?答案是「不」。依賴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性格之中,沒有例外,而且它有很好的理由存在。依賴就像膠一樣把人際關係粘在一起,但是不平衡的依賴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上,我們希望被佔有被養育和被愛,我們有天生依賴他人的傾向。孩提時期,我們渴望得到養育和保護,我們內在的安全感很明顯的是被圍繞在我們周遭的人所塑造出來的。

  當我們經過了幼年期,依賴雖然會減輕,但它仍然存在。當愛的交流發生在家裡時,我們會感到安全,但被拒絕時,我們會感到害怕。進入青少年期,我們對社會的依賴會漸次增加,希望被同輩的人接受,希望「在集體之內」。而一旦跨入了成年期,依賴也不會終止。作為一個成年人,我們希望被異性所愛,我們希望分享我們的成就。以為人父母者而言,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認為我們好,我們希望屬於共同的生活體。

  依賴絕不會終止。以好的一方面來看,它可以維繫我們的人際關係,但它的壞處就是,依賴會引起我們傾向於生氣的「反應」。

  當約翰在和卡特醫生合作,誠著找出他沮喪和憤怒的原因時,約翰逐漸了解到,他傾向於使自己依靠其他人以獲得情緒上的穩定。

  「我最初開始檢查我的情緒之時,我以為我的問題只是因為我無休無息的事業生涯所引起的,」他說。「但是現在我明白了,我的情緒之所以被折磨,是因為我渴望有人來肯定我。」他說。

  「所以,你情緒上的不安全感,一直要到你的渴望得到了滿足才會改善。」卡特醫生思索著說。

  「你說得對極了!」約翰點點頭說。「為什麼我這麼久都看不出這層道理呢?」

  「在這方面不只你一個人如此,」卡特對他說。「大部分的人都不承認他們依賴,因為他們不曾仔細地檢查他們的情緒。」

  理想上,在一個孩子發展的階段,他們應該先在父母親、家庭和朋友間得到無條件的愛,這會使他們感到安全:而當他們成熟時,他們應該要以獨立深思的態度來處理許多情緒。一個九歲大的女孩被她哥哥欺負時會問:「當你的哥哥這樣對待你的時候,你曾有什麼樣的反應呢?」實際上,大部分的人很少去思考他們情緒的意義。所以,像約翰一樣,他們的情緒就隨著所遇到的環境而起伏。這樣非常危險,因為沒有環境會為了任何人情緒的穩定而有所改變。

  你的情形是怎麼樣的呢?在你成長的歲月里,你曾為了深思情緒的意義而付出多少努力呢?請試著回答下列問題:當你的父親發現你在和情緒抗爭時,他會如何反應呢?(例如:他對我的表現感到不安,所以他就很快地告訴我應該怎麼辦)

  你的母親又是如何?她對你的情緒會有何反應呢?(例如:她非常的忙碌,而且我根本不想為了談個人的事情而打擾到她)

  你的兄弟姊妹是怎樣的情形呢?你能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感受嗎?(例如:我的妹妹太過於以自我為中心了,根本不關心我的感受)

  你的朋友呢?你能和他們分享你的情緒嗎?(例如:我有一個非常談得來的朋友,但是我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來討論閑話)

  在你成年以後的日子當中,你滿意其他人對你的了解嗎?(例如:我離婚了,當我和同齡且已婚的人在一起時,我覺得像是被放逐了)

  約翰很坦白地向卡特醫生承認說:「我不記得誰曾經鼓勵過我探討我情緒的意義。回想起來,我想我的情緒一直依賴著那些在我生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人,難怪我會感到脆弱。」

  「你的沮喪和憤怒,是因你太渴望被愛;你從未想過,倘若你得不到愛會演變成什麼結果。」卡特醫生思索回答說。「我想是我們該做調整的時候了,如果你能調整你的思考模式,那麼你就可以不那麼依賴別人了。你準備好來接受你的轉變了嗎?」

  「我非準備好不可,」約翰說:「是我開始著手仔細整理我情緒的時候了,我不能一直讓我的情緒依賴他人。」

  「太好了,」卡特醫生堅定地說:「我們將藉著在你成長中,對你有幫助的兩個因素上著手。第一個是精神上的幸福,第二個是深層的思考。」

  平衡你的依賴

  許多人都像約翰這樣對愛不滿足。他們知道他們的憤怒、不愉快的想法可能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因而他們需要一個不同於往常的內在力量,來幫助他們打破習慣以免於痛苦。他們必須激發出內心的潛能來對抗積習。這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發展精神上的幸福

  在第一章里我們已經給生氣下過定義,而且討論過它和價值或尊敬需求的關係。現在我們再來看看這個需要,如何藉著我們的價值被肯定而滿足。讓我們來了解如何擁有一個根深蒂固的精神福祉。

  首先,為了尋找精神的福祉,我們必須承認人類的不可靠。這句話的意思並不是鼓勵我們去批評或挖苦我們的家人或朋友,而是鼓勵我們去接受罪惡醜陋的事實。

  如果你承認人類是不可靠的,當你對那些不願意去愛的人感到失望時,你怎麼來轉變你的想法呢?(例如:當我父親繼續藐視我的看法時,我將提醒自己:他根本沒有花時間深思他的親人,而我有這樣的目標)

  第二,當我們承認我們的弱點時,我們就朝著個人的情緒穩定踏出了一步。

  此時我們正準備好進入情緒穩定的第三基本要素。

  你何時會承認你的笨拙和你需要上天的智慧來改善你的生氣呢?(例如:當我太太不理會我的意見時,我能提醒我自己,即使我的天賦才能不如人,我也可以遵循大道而行)

  最後,我們必須選擇去認同天堂世界裡所描述的健康的特徵,我們為自己設定界限並且在必要時強烈主張己見(就像是在第二章所描述的)。然後我們決心發展出一個神性的名聲來。這種差別在加拉太書中,有很清楚的對比可以顯示出,那些生活情緒雜亂者的「人類的行為」和「聖靈的果實」間的不同特色。

  人類的行為聖靈的果實

  不貞、姦淫愛、喜樂、和平

  不純潔、淫猥的堅忍、仁慈

  邪神崇拜、巫術、憎惡善良、忠實

  爭鬥、嫉妒溫和、自我控制

  暴怒

  自私的野心

  紛爭、異端

  羨慕、謀殺

  酗酒、縱飲

  有些環境誘惑我們失去方向,而屈服於醜陋的情緒表現。然而既然承諾了要冷靜有力,我們便要努力將焦點放在聖靈的果實上,直到它成了習慣。

  就拿約翰來說吧,他知道當他在同事間感到不受重視時,不要心懷憤怒,他或許可以採取和聖靈的果實一致的行動計劃。後來,他告訴卡特醫生說:「為了挽回別人對我的感情,也為了我向上天發誓我要改變,我選擇這麼做。」

  「那是一個重要的改變,」卡特醫生說。「你能說一個這樣的例子給我聽嗎?」

  「當然,」約翰回答說。「在我的辦公室有一名男士非常的吹毛求疵,而我又必須和他一起從事一項重大計劃,兩天前,他因為我沒有將他全部的看法打在我的報告中而對著我大罵。要是以前的我,一定會為此氣上兩天的,並且回到家後,還會把朱笛當出氣筒。但是,現在我決定我的情緒不再因他的表現而有所起伏,我能了解他之所以十分堅持他的主張,是出於一份不安全感。我知道上天要我們溫和,而不要我們隨時爆發憤怒,所以我要站穩我的立場,不要被他情緒的遊戲給纏住了。」

  「你真的那麼快就到有關你情緒的依賴和選擇了嗎?」卡特醫生問道。

  「是的,我的確如此。我發現到我能辨認出潛在的依賴情況,而我的意識就是一把鑰匙。」

  你的情況如何呢?想想何時你可能應用聖靈的特徵而非不健康的生氣,何時你會屈從於和平而不屈服於不愉快呢?嘗試把它寫下來吧!(例如:當我在工作休息時間時,我會感激短暫的休息時間,而不會花這些時間來控制仍在前進的工作)

  你什麼時候會顯得有耐心而非暴躁易怒呢?(例如:當我兒子問了我四次他是否能邀請他的朋友到家裡來時,我會想著他還只是個偶爾會過於急切的孩子)

  你的自我控制如何呢?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失去自我控制?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當我正在和我太太解釋一項工作的時候,我會知道她對機械的了解和我並不相同,而且當她問一些簡單的問題時,我能控制住我聲音里的怒氣)

  要打破依賴的模式,我們必須預想使我們受傷害生氣的情況。當我們不能預期憤怒將如何到來,我們就像是一個反應機器而已。

  「有一點要記住的,」卡特醫生告訴約翰:「在你接下來的人生里,可能無法時時刻刻發揮聖靈的果實,但是你仍要盡量循著天道而行。例如,你可能很難想像要永遠耐心地對待那個吹毛求疵的同事,但是當你知道你即將與他商談時,你能承諾給自己一個小時的忍耐。」

  「我很高興聽你那麼說,因為它使我對工作不再感到那麼無力。」約翰回答說。

  「一個以精神為基礎的生活不是一次決定的結果,」卡特醫生說。「相反的,我們必須每天決定,有時一天要決定很多次,以一種「簽約」的觀念,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與上天同在。」

  發展一個深思的智能

  我們說過,走向依賴的平衡,第一步就是要發展精神的幸福。但是要使這個特徵成為有力的事實,一個深思的智能也是必要的。你想要什麼樣精神上的特徵,事先是無法得知的,首先你必須探討為什麼你需要他們,然後才有助於你加速「擁有」它們。

  例如:很多人都知道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但他們仍然陷在憤怒之中。這是因為他們只是順從的執行規範,而不是真的鼓勵自己要以精神的力量而活。約翰曾告訴過卡特醫生說:「我已經被說教了好幾年,但是我根本就不喜歡那種訓令。這種道德教條對我而言似乎太刻板了。」

  「約翰,你可能像我一樣,你不會因別人說好而跟著認為那是好事,」卡特醫生說。「你希望你的行為具有實質的意義吧!」

  「說得沒錯,我或許聽了一個佈道者說我應該活在基督的愛里,但是只因為我被告訴要做它,並不意味著它將會發生。」

  的確,即使你欣然遵守規範,有需要時,問「為什麼」也是好事。為什麼我該寬容?為什麼我要親切地說話?為什麼我要以內心的欺騙來回應拒絕?它會產生什麼樣的差異呢?

  當我們深思我們行為的意義時,天道的特性就實質存在而不是敷衍塞責了。我們不只是經驗這個情緒而已,而且還要付諸於實際行動。

  你的情形如何?你曾花過時間與基督的道德教義比賽角力嗎?你想研究情緒嗎?你固定的和上天談有關你行為的動機嗎?

  想想你的傾向,回答下列問題:

  當你願意對情緒控制負更多責任,而不願依賴別人幫你解決問題時,你會怎麼做?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可能會花較少的時間解釋有關我的挫折,而花較多的時間念書上告訴我平衡的方法)

  你有朋友可幫你一起思考情緒計劃嗎?在這些交談中發生了什麼事?(例如:我有一個朋友在我談話時安靜的傾聽,並耐心地幫我篩選我的選擇)

  你和另一伴或你家裡的其他成員如何一起努力,以創造對情緒的深思更有助益的氣氛?(例如:我的另一伴和我同意每個禮拜二晚上撥個時間討論該星期以來的家務事)

  深度的思考導出了這樣的結論:藉著天道,我有能力,我不必被其他人的行為拉倒。注意在下面的比較中,深思不同於依賴。

  依賴:我擔心其他人怎麼對待我。

  深思:若出了問題,我會儘力控制它們。

  依賴:我必須有穩定的環境來安定自己。

  深思:我喜歡穩定的環境,但是即使在不安定中我也能學著如何保持穩定。

  若能依賴精神的力量,你就能選擇不讓你的憤怒為環境所擺布。

  3因受控制而被激怒

  放棄控制欲,才能換得自由權。

  美蘭是一位高個兒的中年女子,有一頭及肩的赤褐色頭髮,她和米勒斯醫生談到她長期為焦慮所受的苦。

  「在每天的活動當中,我持續地感到沮喪,但是卻說不出為什麼。有時我覺得壓力大得喘不過氣來,胸口繃緊著,這種強烈的感覺讓我以為我要窒息了。」

  米勒斯醫生詢問美蘭整體的健康狀況,然後做了一個推測,他問:「請你告訴我什麼事使你生氣?」

  「生氣?」她質疑著,彷彿她的秘密被人揭穿了似的。

  「哦,有時候我會感到生氣,但是我從沒好好想過是什麼事特別使我生氣。」

  事實上,美蘭是閃爍其詞,她有一大堆使她憤怒的問題。但是因為她在一個被約束的環境中長大,習慣於壓抑,所以米勒斯醫生必須戳她一下。

  「我們都會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挫折,所以生氣沒什麼好怕承認的,」他說。「什麼事情使你感到挫折?」

  美蘭剛開始非常靦腆,但是當話說開來以後,她變得比較激動了。「我的兒子二十四歲,他在心態上始終長不大,而且一直住在家裡。我央求過我丈夫蓋瑞,要他想想辦法讓兒子脫離我們的生活。但是,蓋瑞是我所見過最頑固的男人了,就算我用擴音器也說不動他,他只管自己的事,根本不理會我的要求。我們的兒子寧願偷懶而不願工作,因為他知道蓋瑞不會給他壓力!」

  當她說話的時候,脖子上的青筋冒了出來。

  米勒斯醫生很快地答道:「在整體婚姻過程中,你是否一直都在試著和蓋瑞溝通,卻從沒順利過?」美蘭點點頭。當她一想到家中緊張的氣氛血壓立刻上升。

  接下來的二十分鐘里,她和米勒斯醫生討論著引她生氣的事。主要是蓋瑞無法和她的家人相處,但是她也承認,當他們同時相處時會令她覺得緊張,因為她的家人總喜歡提出一些多管閑事的建議。美蘭和她的女性朋友之間也有問題,因為她總覺得自己出力出得最多。另一個問題是她和蓋瑞已經積欠了幾千元的信用卡債務,那些幾乎都是一些不必要的支出,使得他們面臨破產的邊緣。美蘭扼要的將她的情況做個總結:「在我的世界裡,沒有一件事合我的意,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會感覺到被一些事情控制而無能為力!」

  「我感到被控制住了」,這句話使美蘭憤怒而痛苦,她似乎被剝奪了選擇的權利,這種被控制的拘束感,就是引起生氣的最大因素。

  你曾有過這種無助的經驗嗎?或許你的情況與美蘭大不相同,但是你同樣也會產生這種情緒。就像有人拿槍命令你坐回駕駛座位上,而你毫無反抗之力一樣的無助。

  沒有人生來就是被別人所控制的。從念小學開始,我們就知道自由權是與生俱來的。我們也學著去愛,學著在我們的家庭、婚姻、朋友和工作當中尋求合作和妥協,但是有時候合作被無理的要求取代,這些要求就使我們感到被控制了,而那種感覺引起了生氣。

  如果要知道你被控制到什麼程度,請在下列適合你的項目之前打上「」的記號。

  當我長大後,我會毫無疑義地遵守規則。

  我想更自由地談論個人的事情,但是這麼做只會導致爭吵或失望。

  當我和他人分享一個特殊的意見或喜好,經常會遭到貶抑或被視為無用。

  我實在找不到可以敞開心胸暢談的朋友。

  我覺得我好像活在批評當中。

  似乎只有逃避的時候和平才會降臨。

  開口說話前我經常先斟酌遣詞用句。

  我的一些最親密的關係已經被沉默和缺乏溝通的長期緊張破壞了。

  我經常覺得我所做的事都會影響到別人。

  對我來說,「緊張」是最親密的朋友。

  上列的敘述,如果你勾出五項以上的句子,也許你就是個很容易生氣的人,而你的環境正可能是阻礙自然情緒發展的最大因素。

  經由控制所顯現的行為有很多種,最明顯的就是跋扈、吹毛求疵、頑固、獨斷的溝通,和經常反駁別人。但是控制也可能是因為得不到、沉默、冷漠、煩躁和神經過敏而顯現出來。

  當美蘭和米勒斯醫生談話時,她承認:「每一次我和家人談話的時候,我的胃就緊緊糾結著。坦白說,我想不起來我曾經有不被控制的時候。我是個成熟的母親,然而似乎沒有人信賴我的觀念或感覺,有時我幾乎尖叫出來!」

  「你的憤怒是在傳達一種訊息,它像是在說:『讓我們做自己的主人吧。』藉著憤怒,你隱藏了別人不信賴你的這件事。」

  「你說的沒錯。但是我努力的試過了,卻仍然不了解你剛才說的話,為什麼有人這麼會控制別人呢?」

  控制發生的原因

  控制不全是壞事,畢竟我們需要組織和結構來維持生活的平順,但是過度的控制會造成更多負面的影響。為什麼人們會出現過度控制的行為呢?有三個因素:一、過於重視結果而忽略了維持關係,二、無法容忍異質性,三、認為義務是強制的,而不是可以選擇的。讓我們一一看這些因素吧。

  過於重視結果而忽略了維持關係

  想想你和其他人的溝通,如果你的經驗和大部分的人一樣,當碰到問題或情緒不穩時,便立刻有所行動,而沒有經過感情或知覺先行處理的話,那麼就勢必會演變成以控制為焦點了。看看下面的情況。

  一個十歲的女孩在做她的數學家庭作業,她顯然是受到挫折而幾乎要哭了。她的老師告訴她:「你一直坐在那是不可能做好功課的,如果題目太難的話,就去想想我今天早上教你的東西啊!

  一個主婦的計劃因為一直被干擾而泡湯了,最後,她向她先生說出了她的苦惱,她的先生回答說:「你必須寫下每天的計劃並且堅持到底,那麼一來,像今天這樣的情況就會減少了。

  一個男子正因一筆預算外的帳單而沮喪。他的朋友知道了後就說:「你為什麼不扔了你的信用卡?這種方式對我很有用呢!

  上面的每一個例子都是錯誤示範:就是當問題發生時,立刻提出友善的建議。那似乎是很完美的,但是注意一下每一個回答當中漏了什麼:沒有人願意談到有關感情或個人知覺的事情。當苦惱的事件發生的時候,我們立刻想辦法解決,絲毫沒有感情成分,甚至迫使別人把感情推到一邊,結果讓他產生了被控制的感覺。

  想想你自己在什麼情況下,你的感覺會因為別人建議的答案而被忽略了。你能想到一個普通的例子嗎?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如果我告訴老婆有關工作上的問題時,她會告訴我怎麼去解決,而不是考慮我的感受)

  在某些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怎麼樣可以解決問題時,我們會鬆了一口氣。但是大多數的情況我們會感到空虛,因為我們期待的是傾聽而非建議,如果這種模式不斷重複,我們會感到不被尊重。

  聖經上說:「你愛你的鄰居應該像愛你自己一樣。」表明愛的關係意味著把個人切身的事擺在第一順位,行動並非不重要,但是它絕不是人的基本要素。我們所想的、我們怎麼想的、我們所令會到的,這些才是我閃的核心中基本的要素。所以如果我們希望關係會成功,我們必須騰出個空間來表達這些「內在的」基本要素。

  以這樣的概念,現在讓咱們回顧前述的三種情況:

  當那個十歲大的女孩正在和數學習題奮鬥的時候,她的老師可以說:「我知道你想趕快解決這個課題以便去做其他的題目,但是你現在很挫折。要不要告訴我你的感受?」

  當那個丈夫聽到妻子描述她未完成的計劃時,他可以回答:「哇,當事情無法照計划進行時,你會奇怪這一天我是怎麼過的,有時候時間似乎不夠來處理你所有的事情。」

  當朋友抱怨帳單太多,那名男士可以說:「當你無法平衡收支時,一定感到很無助吧?」

  當個人的問題以這種照顧到情緒的方式被提出時,彼此的關係便優於結果的執行。當個人的獨特性被尊重時,被控制感便會減少到最低。

  什麼時候你可能比較熱心地傾聽他人的感覺,你能想到一些普通的例子嗎?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當朋友告訴我最近發生婚姻問題時,我能讓她知道我關心的是她受傷的感覺)

  無法容忍異質性

  大部分的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敞開心胸接納他人的差異和獨特,然而,在輔導的實例中,他們的生活卻並未反映出這種雅量。

  從最早的童年時期起,人們就喜歡熟知的事物。如果你離開家鄉一個星期,你可以想像當你回到家時,那種愉快的感覺,並盼望著能再睡你自己的床。我們雖然也喜歡新的和獨特的經驗,但是除非我們能進入熟悉的、熟識的世界,鎮定才會持續下去。

  這個傾向在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上表現得最明顯,我們都希望情緒和相關的問題是可以預測的。

  看看下面的例子:

  一個丈夫告訴他的太太,他對於兒子的社交活動感到困擾。這名太太卻不顧他的情緒回答:「希望你不要對兒子這麼苛刻,能不能也對他所做的事說句好話!」

  一名單身男子告訴他的朋友,他想放棄目前的工作,改行另尋新工作。那位朋友說:「你不認為在你已經擁有美好的生活時,這樣重頭開始會冒很大的險嗎?」

  一名女子向同事透露她的婚姻有麻煩,那個同事回答說:「我所認識的人當中,你算比較能夠克服這種事的人,所有的婚姻都會有一段很糟的時期。」

  在這每一項說明當中,表達了內心感受和渴求的人,都得到了對方「我知道你的狀況」的回應:不要那麼想!沒有這麼嚴重!雖然這種反應是在給他們打氣,但是,他們「限制」的表達,彷彿暗示他們預先知道結果會如何。

  生氣的人經常抱怨,他們必須去猜別人隱藏的想法然後順從它。他們的獨特性,尤其是情緒上的特殊,受到了壓抑。「像我們一樣」或者「維持在這種模型之中」成為控制的重點。而生氣正是表示對這種反應的抗議。

  你曾感覺到別人想將你的感受和知覺歸類於一個固定的模式里嗎?哪些是屬於這樣的例子呢?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的父母親始終堅持我應該和他們一樣信仰宗教;我先生堅持我該穿他最喜歡的衣服)

  當你了解到別人不希望你走出他們的模式之時,這會對你的生氣情緒有何影響?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在表面上我表現得唯唯諾諾,但是在內心裡卻渴求打破現狀)

  差異性是上帝巧妙的設計,它不要人人一樣、事事相同;而我們反而想辦法將我們的特色混成一體。不管是顏色、視覺、聲音、動物、植物、感情、顏面、和人格都是多樣貌的,就是這些變化給我們豐富的經驗,缺乏差異性形成了一個非常悲慘的世界。

  因此,想想差異化的好處。

  你的獨特性可以使你得到什麼好處?(例如:我比我的另一伴情緒化,所以當我的孩子感到沮喪時,我較能表達同感)

  差異這件事沒什麼對不對,你唯一要做的,就是確定你正以一種感覺到別人特殊的方式活著。

  認為義務是強制性的

  造成控制性行為的原因,其中有三分之一與無法選擇義務有關。被控制的人一定能回想起他們本來想怎麼說和怎麼做,但是當他們被要求以指定的方式去執行時,他們卻會覺得茫然。

  舉例來說吧,一個好控制的父親告訴他的兒子說:「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不會愚蠢地浪費時間玩電動玩具,我們知道好好工作的價值。」當小男孩問為什麼他也要一樣時,他的爸爸說:「因為那才是應該走的正當之路。」那個父親正在鼓舞一個好的行為模式,但是他所說的理由是淺薄的。他的兒子覺得很納悶,並不是因為他認為那種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不喜歡那種被強迫的感覺。

  好控制的人總是關注著自己的希望,他們無法忍受有主見的人。這可能有助於工作成就,但卻造成了關係上的挫折,因為他們忽略了其他人渴望自我主宰的感覺。

  這樣的例子很多:

  一位父親告訴女兒,她必須幫忙廚房的雜事,卻不準有異議,只能「立刻去做」。

  一個主婦因為她的丈夫不關心兒子學校的功課而惱怒,她認為這是作為父母親的義務。

  一位年輕女子覺得她必須對她最要好的朋友有求必應,否則在其他的活動中,她可能不被支持。

  一個十幾歲的青少年知道他最好上教堂去,因為他的家人希望他這麼做。

  當我們想(甚至喜歡)建立自己的生活,而其他人卻堅持我們該服從地追隨他們的規則之時,我們就開始了生氣的情緒。

  舉些例子吧,什麼樣的義務強迫著你?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先生認為買聖誕禮物是太太的義務;我母親希望我每個禮拜六早上能供她差遣做司機)

  我們為什麼會那麼憎恨強迫性的義務呢?雖然控制別人的人可能並沒有強迫性的意圖,可是他所傳達的訊息卻包含了「你是靠不住的」的成分在內。控制者相信如果人沒有選擇,不成功的機會就會大幅減少。

  米勒斯醫生和美蘭討論她受到控制的感覺。「你知道的,米勒斯醫生,蓋瑞引起我的緊張,因為我一直覺得他想強迫我聽他的命令。」她說。

  「所以你就一直去猜想下一回他又會丟給你什麼命令了?」

  「是的,他對我期望太高,讓我覺得我永遠達不到他的目標。更糟的是,如果我想表達我的感情時,就彷彿在和一面牆壁談論似的,他永遠不理會我。」

  「你把他的控制解釋成缺乏關心,而對此感到生氣。」米勒斯醫生思索著。「當憤怒升起的時候你怎麼處理呢?」

  「我想,那正是我的問題所在,」美蘭說。「有時候我會壓抑下來,但是有時候我會選擇發泄而且變得煩躁。我經常會遷怒別人,但那對平靜我的情緒而言,一點幫助也沒有。」

  對控制的反應

  美蘭了解到她的憤怒和受控制的挫折有關:於是她開始學習以一種較好的辦法來處理她的反應。她和米勒斯醫生討論:一、她的反控制傾向,二、承認她的自由權。

  反控制的結果

  很明顯地,被另一個人控制並不是一件健康的事,但是我們的反應也常常不能恰如其分。譬如,我們對控制的反應特別敏感,因而經常藉著反控制去對抗,卻反而弄巧成拙受到更多的控制。

  米勒斯醫生向美蘭建議:「我能感受到你很想逃避蓋瑞的控制,但是你也用控制去反應,似乎會火上加油。」

  「我知道,」她帶著沮喪說:「我希望我能阻止自己這麼做,但是就是會有些事情逼得我不得不情緒激動。」

  「所以,最後結果就是造成你更加憤怒焦慮。」米勒斯醫生說,而美蘭點著頭。

  你曾以反控制回應某人的控制嗎?在下面一些適合你的敘述中打上「」的記號。

  當有人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時,我認為我有責任去改正那種不公平。

  我常和頑固的家人或親密的朋友公開爭論。

  當某人對我不客氣時,我會為此激動好幾個小時。

  我會糾正某人不合邏輯的陳述。

  和某個對我不友善的人在一起時,我會非常地不合作。

  我會因為某人曾經表現出「醜陋的一面」而少跟他來往。

  當與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辯論時,我以沉默和反抗回應。

  我經常問這樣的問題:「為什麼你一定」來反應另一個人的控制。

  我往往才剛結束一場爭執,就又開始抱怨另一個人的事。

  如果上述的項目中你核對出五項或更多項時,你極可能正玩著權力遊戲,而且還有周期性生氣的情形。

  渴望逃開別人的控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當我們以威迫的手段達成這個目的時,也使自己陷入這種不歡的氣氛之中了。

  「溫和的回答可以遠離復仇,尖銳的言語卻會挑起憤怒。」這句話並不是說我們應該接受謾罵和控制的行為,而是要我們在他人不適當的行為面前,表現出適當的行為來(它可能是堅定的主張己見,情緒上卻依然能維持平和)。

  你能想到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別人會因你非控制的反應而受惠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當我的丈夫吹毛求疵地說話時,我能真心傾聽,並且減少負面的評論)

  遠離控制的遊戲之後,你可以獲得什麼利益呢?請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家裡不會有那麼多「冰冷」的夜晚;我比較不容易受到偶發性憤怒的傷害)

  當我們不以錯誤的反應來回應錯誤時,就是履行了個人的責任,也就避免了自以為是,而能更加信賴「愛」的指引。

  認識自由權

  自由權是與生俱來的,每一個人都被授予使用自由的權利,最直接的表現方法就是能夠選擇。所以我們能夠打破別人的控制,並且避免自己控制別人。自由的權利對我們來說是天生的,我們不必經由乞求或證明來獲得,它早就是屬於我們的。

  自由權必須藉由服從規定而達到平衡的狀態,人們應該避免掌權的誘惑,因為當控制的行為產生時,人們就否定了他人的自由權。

  所以,當我們選擇不再憤怒時,其實已經做到了這項根本原則:以我們擁有自由權的想法來回絕他人的控制。

  我們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發現這樣的例子:

  一個主婦責怪她先生沒有把房子打掃乾淨,但後來她仍決定自己清掃屋子,因為她知道她丈夫有權利不做。

  一個單身漢的室友對他愈來愈多的社交活動做了不必要的建議,這名單身漢知道他室友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但是他還是選擇他自己的步調追尋社交生活,因為他是對自己負責,而非對他的室友負責。

  一位成年女子的母親希望她的女兒能達到她的要求,但這名女子知道可以不為她母親迂腐的要求負責,她有權力說「不」。

  你在什麼時候會以自由權來回絕控制呢?請把它記錄下吧!

  雖然自由和自私分際不清會造成問題,但大家仍然願意承受這樣的風險;因此,不論潛在的風險有多大,我們還是該保有我們的自由。

  當我們以擁有自由權的想法回應他人的控制時,最好也要求自己要有真正的責任感。

  請你嘗試回答下列想法:

  雖然其他人想要控制我,但我能依自由權的理念而……

  雖然我是自由的,我依然會有責任地……

  理想的是,因為擁有自由權,我們可以藉著兩種健康的選擇其中之一來控制我們的憤怒:「強烈的自我主張」或是「停止它」。我們願意適當界定並且聲明正當的需要,也聰明地知道何時該合作和妥協。

  當美蘭了解她不必一直陷在別人的控制領域裡時,她就突破了。她學到了如何做一個自由的人,對於她丈夫任何方式的控制,她可以選擇怎麼反應,並選擇以負責任的方法來過濾她的生氣。例如:

  當蓋瑞挑剔她的家務工作時,她平靜地回答說她已經儘力了,並建議他可以自己動手處理不滿意的地方。

  當她成年的兒子向她要錢時,她請他先說明自己在金錢上的用途之後,如果是必須的,她會很樂意資助他。

  當她的媽媽以不必要的建議對她的婚姻插嘴時,美蘭可以恭敬地告訴她,她希望能處理她的問題而不是被批評。

  美蘭了解到她不能阻止別人控制她的企圖,但是她可以選擇將他們的要求擱在一邊,並且做出她認為最負責任的決定。

  3引起生氣的六個迷思

  排除迷思,立於真理之上。

  辛蒂的臉上充滿了迷惑,她的朋友都認為她是一個活潑而且精力充沛的人,但是現在的她卻感到厭倦。她向卡特醫生承認,她已經消沉好幾個月了,「你是我看的第四個心理醫生了,或許我是在浪費時間吧!因為每次只要當我談起有關我的婚姻事情時,病情就會陷入無法進展的泥沼中,而且情況似乎比我剛開始接受輔導時還嚴重。」

  「好的,辛蒂,我希望我能幫助你。我們就從你為什麼來我辦公室開始說起吧!」

  在辛蒂三十三歲的時候,她結束了第三次婚姻,因為她又被騙了。她念大學的時候,嫁給第一任丈夫,並賺錢供他發展他的音樂事業。她的家人曾警告說他似乎不太可靠,但是她毫不在意,因為她深深被他自由的特質所吸引。他們結婚的十八個月當中,她發現他經常玩女人,而且不願改變,於是她提出離婚。她告訴卡特醫生:「那時我很沒安全感,我覺得像是有罪的人,也許我應該滿足他,那麼他就不會迷失了。」

  兩年內她又再婚,但是很快又感到不安,因為她的丈夫常常接到神秘電話,無論她怎麼問,他都不肯說,甚至還惱羞成怒。最後她終於弄清楚原來他偷偷地過著同性戀的生活,她只好安靜地退縮了。離開他之後,她決定要過安定的日子,於是她嫁給一個公務員。但是三年後她又離開他了,並不是第三任丈夫有什麼問題,而是她認為自己已不適合婚姻這場神聖的遊戲了。

  辛蒂的憤怒很明顯,她突然對卡特醫生說:「我知道你想告訴我一些不一樣的話,但是我認為男人都不是好人!他們只關心自己,並在玩弄了一個女人之後,開始支配她。」

  卡特醫生繼續思考著這個問題,他必須和辛蒂一同了解她煩惱的情緒,並排除她憤怒的錯誤歸因。倘若她堅持這種以偏概全的假設,她根本不可能了解真相。

  辛蒂的問題其實很常見。她利用虛構的想法,以一個小事實去推論成大事實。例如,她認為所有的男人都是壞人,而事實上她的經驗只限於三個男人。

  你曾經掉進了想像的陷阱里嗎?想想什麼時候會發生這種事情。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們的家庭問題,都是因為我太太對孩子不夠冷靜,我的人生全毀在這個卑賤的工作)

  以辛蒂為例,當我們虛構的思想包含一個以事實為根本的要素時,她確實忍受過和男人在一起的可怕經驗,那種會使任何人感到驚嚇的經驗。但是當假想被擴張到了極限之時,就會缺乏邏輯,還會妨礙我們採用客觀的選擇去對付憤怒。

  為了成功的處理生氣,我們必須排除那些造成痛苦的假想觀念。以下所列出的是引起一般人生氣的原因。

  迷思1:被拒絕的經歷使我陷入了情緒上的空虛

  生氣和被拒絕的經驗非常相關,所以對容易生氣的人來說,如果遭遇到太多次拒絕的話,他們很自然會認為自己永遠倒楣。「沒有人會接受我的」,這種想法持續下去,「所以我有權利生氣。」這些人大都明了實際狀況,沒有人會被所有的人接受,但是他們對少部分人可能根本不會接受他們的事實,在情緒上並未做好準備。所以當拒絕重複的時候,希望便漸漸消失而產生憤怒了。

  辛蒂告訴卡特醫生有關她和她父親之間糟糕的關係。當她還是個小女孩時,她察覺到自己對父親是個妨害,這份不安感直到成年期還持續了數年,使得她對異性感到痛苦。但是這不適當的感覺,引導她去選擇那種對愛的理解力薄弱的男人,於是更增加了失敗經驗的累積,最後她就做了一個結論:「我是無價值的」。

  她告訴卡特醫生說:「我認識很多曾經離過婚的人,但是通常他們第二次的選擇聰明多了,生活也更好了。當一個人離了兩次婚,會懷疑他們是否做錯了什麼,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已經離了三次婚,它就是一個坑了!當我遇見男人時,很顯然我沒好好的選擇,我沒辦法處理這一類的事。」

  辛蒂最後的那句:「我沒辦法處理這一類的事」,讓卡特醫生察覺出她依然在生氣。表面上辛蒂是在悲嘆她失敗的婚姻關係,但是深入問題去看,這是因為她認為自己是愚蠢的、無價值的。像其他生氣的人一樣,她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抵抗失敗,所以就陷入了生氣的情緒。

  什麼樣的失敗經驗,影響了你的情緒?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父親從不稱讚我,而現在當一個男人向我積極表現殷勤時,我就感到不安;當我太太忽略我時,我就失去與事業上的夥伴共事的自信)

  從幼年期到成年期,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從拒絕中恢復,雖然可能不像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完美,但是也不需要假設這些失敗就是對全部的否定。

  如果你已經相信自己能處理被拒絕的情況,你的思想會有怎麼樣的改變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雖然我父親不曾稱讚我,但如果一個男人向我積極獻殷勤時,我會回之以感謝;當我太太忽略我時,這並不代表在工作上我也會受到同事的拒絕)

  迷思2:命運對我太平公平了

  生氣通常是遭受痛苦時的副產品,在試圖找出痛苦根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抱怨上天。舉例來說吧,辛蒂告訴卡特醫生:「我在一個保守的教堂受到宗教的薰陶,那兒教我們尋求上帝的指引,但是我的結論是,所有教義都是沒用的!當我需要上帝時,它在哪裡?」

  為什麼它不賜我一個好一點的家庭?為什麼她不讓我嫁個好一點的男人?

  「你似乎以自己所做的選擇給上帝評分,」卡特醫生回答她。「你說這些話,好像是你希望上帝為你安排一切,而非讓你好好做自己。」

  辛蒂並沒有被勸服。「我說的是上帝應該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它可以阻止它呀!但是它卻讓我在不幸中打滾,這不公平嘛!」

  你什麼時候最容易因為自己的問題而抱怨上帝?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希望我能生在有好父母的家中,但是顯然上帝不那麼以為)

  生氣的人覺得自己彷彿掉入不幸的深淵,對他們來說,想要尋找一個能幫他們解決問題的超人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由於認為上帝是萬能的,許多人就認定結束他們痛苦和受難的遭遇是上帝的工作而且要立刻!一旦覺得上帝並沒有立刻在他們痛苦時出面干涉,他們就開始抱怨上帝。

  在下述適合你想法之前打上「」的記號,這些想法有時與你的生氣大有關係。

  愛人的上帝不可能讓我感覺到那種受折磨的痛苦。

  如果人們拒絕我,可能代表上帝也不關心我了。

  上帝太遙遠了,當我需要它時,它就沒空。

  苦惱的擔子太重了,我實在無法負荷。

  我的祈禱似乎沒有意義,我不肯定上帝會聽見這些。

  這些敘述對那些以為上帝欠他們的人來說,是很平常的想法,但這些想法卻延長了生氣的時間。

  因為辛蒂是基督徒,卡特醫生決定用基督教義點化辛蒂。他翻出哥林多前書四:7給辛蒂看,上面問題:「你沒領受聖禮你會擁有什麼?」他解釋著這個問題,「它教我們的事就是,上帝賜給我們應付的技巧、智慧、以及內心的力量。」他告訴辛蒂說:「我知道你很有勇氣。你雖然被打倒了,但是你仍然不斷站起來。這就是上帝對你內心的驅力在負責,那能使你對抗回去。」

  「我很高興你知道我有不屈的性格。」她回答說:「但你認為它是上帝賜給我的?」

  「不然它是從哪裡來的呢?」卡特醫生微笑著問。「讓我們來看看吧!如果你能疏通挫折,那你就能接受上帝進入一些比較正面的事物上。」

  「像什麼呢?」辛蒂對這種說法很有興趣。

  「不要去苦惱上帝背棄你的事,而是感謝它賜予你好奇心。使你利用那個好奇心去決定未來你需要和哪種人做朋友。」

  「有時候我的好奇心使我表現得憤世嫉俗。」辛蒂思索著說。「但是以積極面一看,它鼓勵我去學著如何更適當地滿足我的需求。」

  卡特醫生補充說道:「那就是我要你體會的重點,你過去的經驗引發了痛苦,但是它們也能激勵你使用更清楚的方法來仔細觀察人們,那可算是一個收穫。」

  「我明白你現在說的話。」辛蒂回答說。「不要假設上帝使我經歷不幸,而要感謝它會幫我從消極轉向積極。」

  你又如何呢?你怎麼解釋受挫折的事?(例如:因為我十幾歲時曾經舉止叛逆,所以我感謝上天讓我明白作為一個青少年的父母,應如何對待叛逆的小孩)

  迷思3:放掉生氣代表承認失敗

  在第二章中我們探討過「選擇」如何應用在生氣上。在積極的一面,我們討論如何直接地提出有關價值、需要和信念的問題。當這些方法無效時,我們仍然有停止憤怒的選擇,選擇寬恕或接受不完美。但是很多生氣的人發現這是個困難的選擇。理查就是其中的一個,他為了長期的沮喪來醫院挂號。他告訴米勒斯醫生說,當他還是個小孩子時,經常被他爸爸打,更糟的是,他最近和他父親談起以前的事時,他父親聳聳肩,說他沒有打過他。理查沮喪地嘆著氣說:「人人都叫我原諒我父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但是我怎麼做得到?他毫無悔意。而且我確實相信如果事情全部重頭來過的話,他會毫不愧疚的用同樣的方式再虐待我一次。」

  米勒斯醫生回答道:「所以你生氣的原因,是因為你覺得你必須承認失敗,而宣布他是勝利者?」

  「可能這是不對的想法,但是確實有那樣的感受。」理查回答道。

  你曾經忍受過惡劣的環境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可能容易受一個迷思的影響,就是所有的惡行都應受適當的懲罰。你何時會有這樣的想法?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丈夫在他有了外遇之後,仍沒有感到懊悔;我的孩子被處罰後只是對著我傻笑)

  生氣的人覺得自己是犧牲者,因為他忍受著錯誤的對待。在很多個案中,這些錯誤的想法是不請自來而且不值得的。即使有人像辛蒂一樣,問題是因為糟糕的選擇而引起的,但還是會理所當然的感到受騙,因為他們的痛苦比預期的還要強烈;受騙造成憤怒的人認定寬恕是不合理的。

  要克服這種「惡無惡報」的挫敗的感覺,我們可以以一個非常基本的問題來面對我們自己:如果我選擇壓抑我的生氣,而非釋放它的話,我們人生的意義會因此而更偉大嗎?這個問題提醒了我們,我們可以停止生氣,不是因為對方做出悔恨的表情,而是因為它是情緒上健康的選擇。你可以下最後的結論:我仍然不喜歡使我遭受痛苦的錯誤,但是即使如此我還是選擇了讓它過去。

  在你同意的陳述之前打上「」的記號。

  我選擇不讓我的生氣擊於別人的行為之上。

  停止憎恨和寬恕錯誤並不相同。

  我接受其他人以不健康的方式行使自由權。

  我對我自己的情緒負責任;其他人不能強迫我繼續生氣。

  寬恕和使生氣消失,與輸或贏沒有關係。

  糾正他人不該幸災樂禍地說是別人的問題,而不是我的責任。

  在這些敘述中,你同意得愈多,你就愈可能將生氣放在一邊了。

  迷思4:沒有人了解我的問題

  治療中最困難的部分,就是辛蒂認為卡特醫生並不了解她在過去幾年來所經歷的事。「辛蒂,何以你如此地不肯定我能體會你的感受呢?」他問著。「你已經解釋過你的感覺了,而我當然能了解你的痛苦,我希望你能正確地判斷其中的意義。」

  「讓我來分析你的情形你是個幸福的人,有個美滿的家庭每天都等著你回去。再讓我假設你的家庭生活不完美吧!但是你絕不會嘗到離婚的痛苦,更別說是三次了。再加上你是一個男人,而男人就是無法體會到女人那樣的情緒。」

  「那麼誰了解你呢?」

  她想了一會兒然後說:「你真的想要知道嗎?沒有人。在我的世界裡,我不認為有誰能想像我的屈辱,那就是為什麼我的情緒陷入低潮,有這種失落的經驗可真夠糟的,我一直覺得好孤獨!」

  如果辛蒂的假設是正確的,她期待的未來幾乎沒有希望,因為我們生活在人際關係中,而沒有人可以分擔壓力的生活是空虛的。

  你何時會感到沒有人了解你沮喪的情況?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過去我的經濟很充裕,但是現在當朋友邀請我時,我已經負擔不起請客的費用了;在我的社交圈中我似乎是友善的,沒有人相信我家裡會發生爭吵)

  所幸,辛蒂對他人的評估是不正確的,她認定她的輔導者或任何人,因為沒有經歷過相同的問題,所以不可能了解她的感覺;據此類推的話,一個治療者必須先生過病才能治療病人。

  其實每個人有分擔他人受傷的能力,即使我們的經驗並非完全相同。例如,卡特醫生雖然沒有離過婚,但他知道被拒絕和失敗的感覺是什麼樣的,他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她的情緒,這足以做一個溫暖的個人連結。辛蒂的問題不是她一直是孤獨的,而是她隱藏了她的憤怒。

  要打破她孤立和獨特的迷思,辛蒂必須選擇承認,有不同經驗的人仍可為她打氣。她不應把焦點集中在她和其他人之間不同的環境上,而是要注意到每個人在某些形式上都體驗過失望這種感覺。

  你的情形如何呢?試著回答下列問題,好好想想你希望別人在你沮喪中怎樣來幫你?

  當我生氣的時候,我不太會將焦點集中在我生氣的原因之上,以致我不能感覺被關心,我會……

  當有人告訴我一個和我類似的問題時,我會……

  大部分生氣的人都私自培養了他們最深刻痛苦的感情,這會造成一種假想,認為沒有人了解他們;但是當他們學著去公開自己的需要,並讓其他的人表示關心的時候,他們的情緒就得到了疏通。這話的意思是說,你是真正願意放棄你的生氣,而不是像辛蒂一樣的固執。

  迷思5:我不應該快樂

  在許多次治療中,辛蒂透露了一些很有利的消息,有助於解釋她多年來的積怨。她告訴卡特醫生說她有一個妹妹,她的問題似乎比她的還糟。

  「我的妹妹潘蜜拉比我小八歲,她的經歷可真糟呢!我爸死時,我已經結婚而且離開家了,但她還只有十四歲。我爸對我們的要求很嚴格,所以他走了以後,潘蜜拉就野性大發,她進過很多次勒戒所,而且墮了兩次胎,我打賭她連和哪些男人有過關係自己也數不清了,看她的生活這麼被糟踏真令人心疼。」

  「那麼這件事對你有何影響呢?」卡特醫生問著。「我猜想你一定為此而感到痛心。」

  「哦,當然,每次我和她在一起時,我就提醒自己,我的問題其實是微不足道的,至少我還是健康的,而且我有朋友和一個體面的工作。但是她什麼都沒有。」

  「辛蒂,如果我說錯了什麼,請你糾正我,我知道你對你妹妹的問題而感到歉疚。」

  「有時候我真的是很愧疚,我總認為我應該做個更好的模範給她看,但是我反而被自己的困惑給先盤踞了。我太沉溺於自我,根本沒花時間以大姊應有的態度和她談談。」

  「我的直覺是,」卡特醫生說:「我認為如果你開始過著一個快樂、滿足的生活,你就背棄了潘蜜拉?」

  「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她承認著說,「當她處於這種不幸之中時,我怎麼能覺得自己會快樂起來呢?」

  與家庭、教堂、工作或社交圈的人共同經驗情感是很平常的。我們的潛意識會去體會別人的感覺,然後決定自己的情緒應該和團體的那些人相容。這解釋了為什麼容易有「以抱怨交換抱怨」或「以有趣的故事回應有趣的故事」之類的事情。

  想想在生活中把你帶進憤怒的一些環境。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哥哥和他的孩子們出了問題,這使得我和我自己的孩子公開抱怨類似的問題)

  辛蒂對她妹妹的關心法,使得她自己也因為妹妹的壓力而沒有必要的消沉下去。她接受了那個迷思,以為她自己的幸福會傷害到潘蜜拉。卡特醫生幫助她了解,我們所有的人對於製造生氣的環境都是有責任的,即使其他人選擇要維持問題的老樣子也是如此。他讓她明白她可以享受自己的成功,同時也可以對她妹妹的掙扎表示同理心。

  回答下列問題,想想你怎麼無視於別人的麻煩而尋求恢復。

  當有人告訴我有關他的問題時,我不會跟著一起抱怨,我會……

  不要停留在不幸中,相反的,我們可以把對生氣管理的努力,回饋給那些帶給我們幸福的人。

  迷思6再也沒有什麼事情好期盼的了

  延續性在我們處理情緒的方式上,扮演著一個掌控的角色。例如,當一支球隊有了勝利的紀錄,就會使選手們相信他們是勝利者,而且他們要在每場比賽中都付出最大的努力,使這個紀錄繼續保留下去。相反的,當一個小隊老是輸的時候,一個消極的思想就會產生,像是選手們會假想勝利永遠與他們無緣。

  這同樣的思想傾向也發生在生氣管理上。當人們已形成一種苦惱和暴躁的模式時,很容易下結論,認為未來不會有什麼不同。生氣的人會緊緊地與他們的模式共存,他們會下錯誤的結論,認為所有改正的努力都是徒勞無功。

  你的生氣在什麼情形下會消極的延續下去?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的丈夫和我經常意見不合,所以每當我知道我們必須共度一段時間時,一種不愉快的情緒就產生了)

  卡特醫生將一些希望注入對辛蒂的心理治療中,他鼓勵她說:「我確信當你憤怒時,你有能力做更好的選擇,但是必須你自己也這麼相信才行。」

  辛蒂也想這麼相信,但是她問:「你不認為我未來最好的指標就是我過去失敗的例子嗎?因為我已經犯了這麼多的錯誤,實在是樂觀不起來了。」

  卡特醫生帶著微笑說:「你知道嗎,你快要把我惹火了!你掉進了讓你自己繼續生氣的習慣中,卻又來到我的辦公室告訴我說,你準備要有所改進。」

  「除此之外」,他繼續說,「你的提到的人,他們的問題不在於他們犯了什麼錯,而在於他們對錯誤做出的反應。」

  對過去的挫折你有何反應?你會假設他們繼續製造更多的生氣嗎?還是你會以一個轉機的眼光去看困難呢?

  我們可以決定把生氣的經歷看做是刺激我們去做改變。這是我們的目標,可使我們往後的人生充滿仁慈、憐憫、勤奮、強烈主張己見(不是忤逆)和順從。

  如果你為了新的目標而放棄生氣的傾向,在你的生活中會有什麼改變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不再對另一個頑固的兄弟有意見,我選擇開始一段友善的交談:在工作上我要保持一個勤勉的美譽,不再做一個悲觀論者)

  將自己寄託於真理之上

  在辛蒂接受心理輔導期間,她了解到因為一直沉浸在錯誤的迷思中,所以她的生氣持續地存在著。她不再向她負面的思考挑戰,而是以事實工迷思。並逐漸了解到在她遭受痛苦時,仍有內在的力量可以依靠。

  卡特醫生對她說:「辛蒂,我們都知道你有過慘痛經驗,這些問題使你沮喪是正常的,所以不該期望你捏造一個快樂的過去。但是,我要你了解,你所有的挫折並不都是真的。

  「我知道你的話是對的,」她說,「我是有一些老舊的思想習慣必須要調整。」

  「想想這樣的類推吧。假如在小時候你誤學了一些字義的定義,而在錯誤的環境中你用了這些字一段時間,後來當你發現了正確的意義之後,你明白了你的錯誤,比時你將被迫去做兩件事情。第一、你必須承認那個錯誤的定義,而將它們換成正確的用法。第二、你必須再建立你的思想,好讓你能正確地說那些字。」

  辛蒂回答道:「你的意思是,我的經驗給了我對事實真相的錯誤印象,所以我必須重新安排我對這些事情的思考方式嗎?」

  「那就是我所要建議的,你可以學著換個非常不同的角度來解釋你的世界。」

  辛蒂在心理輔導上最大的成功,就是學到了她不必因自己過去的挫折所創造出來的錯誤迷思所禁錮。她的思想模式雖不會一夕改變,但她知道她的改變並非不可能的。她下定決心要適當地管理生氣,不再和消極的思想共存。

  自我施加的憤怒

  保持使情緒穩定的生活習慣。

  大部分的人尋找他們生氣的原因時,通常都把箭頭指向外在的壓力:我的另一個不合作、我的雙眼忽略了我的需求、我的工作緊張、我的朋友不知道如何與我保持良好關係、我的孩子們是叛逆的。

  很多的生氣都是自己造成的,雖然環境中有許多不順,但是我們都可以用自由的意志來管理自己的情緒。

  史提夫因為長期性的疲勞和頭痛而尋求幫助,他已經找了很多內科醫生治療了,但是每一個都做了相同的結論:「你的身體是健全的,但是可能在情緒上,你成了自己最大的敵人。」所以,他來到我們診所,向米勒斯醫生求助。

  在聽了史提夫描述自己身體不適的癥狀之後,米勒斯醫生又要求他談談有關他情緒的高低起伏。史提夫開玩笑地答著:「在另一個沮喪結束之後,我就與另一個沮喪為伍,我幾乎不知道是從哪裡開始的。」

  他細述了他幼年時的家庭:「我爸爸非常的嚴格,而我媽媽並不了解我,除此之外,我們沒什麼大問題,我算是個非常快樂的孩子。」

  「我的問題在二十歲那年開始,當時我正開始建立我的事業生涯,我想你會說我只是不想長大罷了,我做過一些不錯的工作,但是沒有一個能持久,我只對酒、女人、唱歌有興趣,人自由的方面看來我是頗獲好評的。」

  「你結婚了嗎?」米勒斯醫生問題。

  「應該說是吧,我在二十歲就結婚了,但只維持了十個月,那個婚姻一開始就是個錯誤,我仍不確定我為什麼要娶那個女人,幾年後我又再婚了,這次的婚姻持續了大約七年之久,當我太太發現我玩世不恭之後,我們就離婚了。我們生了一個男孩,他現在十六歲還是十七吧!他們住在另一州,我不常見到他們。」

  當他們談話的時候,米勒斯醫生漸漸同意史提夫所說的話,他說得對,他是不想長大。他拒絕認真的負長期的責任,但這麼做的結果就是造成許多破碎的關係、道德的破產和精神上的空虛。

  米勒斯醫生告訴史提夫說:「你來這裡是因為你想找出與你身體疾病有關的情緒,而我將會非常坦白地對你說,你大部分的挫折都是你自己帶給自己的,因為你想扭曲遊戲規則以滿足你短暫的渴求。這將很難讓你穩定下來。」

  「我知道你說得很對。」史提夫回答說。「 如果我真的希望情況有所改善的話,我非得做個決定不可。」

  破壞情緒的穩定

  史提夫並不是唯一經由不良選擇而將生氣帶進自己生活之中的人。你可能不像史提夫一樣的傾向享樂主義,但是你可能會和「自我破壞」有所關係。以下我們將檢查發生這種案例的一些普通類型。

  道德的淪喪

  我們回想一下前面所說過的,生氣和維護個人價值、需要及信念有關,受挫的人非常需要尋求肯定,當肯定經由親朋好友幫助而建立起來之時,生氣在無形之中就消除了。

  在米勒斯醫生初次的輔導之後,史提夫開始密集的由卡特醫生輔導,他們討論他的癥狀,並檢視他個人的歷史。在他們初期的治療後,卡特醫生評論道:「史提夫,你來我們的診所是因為你知道我們是基督徒,但我在你的生活方式里聽到了很多非基督徒的哲學,你的選擇似乎和你的信仰不和。」

  「我是真的相信上帝,」史提夫回答說:「但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的是一個我能看到和摸到的人來告訴我說我沒事,而上帝是個非常抽象的名詞。」

  「所以你就決定將你的希望放在人的身上?那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他們未必會站在上帝那一邊。」

  「我知道你的意思,」他說:「我也明白我因為殘害自己的價值,而使自己像是在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不知所措,我想我沒耐心來等待上帝的引導了。」

  他們談著史提夫各種道德淪喪的插曲。他聯想到夜間俱樂部的那一群朋友,他有一段雜交和翻閱色情書刊的過去,他社交的挫敗感和那些失敗者有密切的關係。雖然那曾經帶給他短時間震顫的刺激,但卻造成了長期的氣惱。

  「史提夫,你心理輔導的目標之一就是消除你的生氣和緊張,」卡特醫生說。「看來你的品行是我們開始著手的好地方。」

  你呢?在以下適合你的敘述之前打上「」的記號,以幫助你決定道德問題是否在你生氣的累積上佔了一席之地。

  我過分流連於好色的思想和幻想中。

  我的朋友常叢恿我參加應該避免的活動。

  我發現我自己常懷疑生活中的老規矩。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兩種人,一種是眾人前面守規矩的人,而另一種是縱情享受的人。

  到教堂去與其說是一個意義深遠的經驗,不如說是一個墨守成規的習慣。

  我以一個殘酷的幽默或骯髒的故事為樂。

  我必須不斷地滿足我的性嗜好。

  我寧願過個享樂主義者之夜,也不要待在家裡過個安靜的夜晚。

  我有過很多社交關係,但是那些經驗都是震撼的開始,沮喪的結束。

  如果你在這些敘述中選出四項或更多項的話,你或許會發現你之所以生氣,都是因為這不斷發生的類似事情而引起的。

  「道德的純潔和情緒有什麼關係?」大多數人也許會想,雜交或飲酒作樂只是純好玩罷了。那麼為什麼還會無事自擾呢?

  道德的純潔不只是接受和不接受行為的規則而已,品行終究是我們尊敬他人的反映,它說明了我們在人類尊嚴上的價值。不道德給人一種無意義的感覺,而且它帶來「為什麼我這麼不滿足」的問題,它引起的挫折只留給人們無益的感覺。

  史提夫向卡特醫生承認:「過去幾年來,有好幾次我仔細思考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很慚愧的,有時我都覺得自己噁心,但是我並未因此而回到正軌上,反而更無可避免的回去飲酒作樂。」

  「我猜想你的沒耐性,是使你無法了解傳統價值意義的原因。」卡特醫生說。「一開始就要使你的野蠻化作柔和是件棘手的事,但當你享受著它所帶來的清白感時,道德的純潔就令人感到非常有益了,它不會讓你後悔的。」

  在你的生活中,你會做什麼樣的改變來反映道德純潔?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舉例來說:我不再看煽情性的電影,因為它們會引誘我,讓我認為「保持清白」像是一種過時的生活態度)

  工作變成了全部生活

  自開天僻地以來,工作就是構成人類生存必須的基本要素。當我們每天檢查我們的工作成果時,我們感到一種充實的驕傲。而當我們忙於生產性的活動,其範圍從管理家務事到做手工的勞工,或經過一個幾百萬的企業,我們都能得到應有的報酬。所以為了個人的幸福,工作是必要的。

  工作雖然是必要的,但它不是人生的最終目標。一個退休的外科醫生曾告訴米勒斯醫生說:「我彷彿覺得我再也沒用了,我現在比以前更加沮喪。」當他們探討原因時,那人坦白地承認:「我將我畢生的精力全用在做個最好的外科醫生上,我以成為這一行的佼佼才為榮。但是到頭來,我懷疑這麼做到底值不值得。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稱得上是我的朋友,我太太和我平常都沒事做,我們沒有嗜好,我想我變成一個生活乏味的人了,而現在我還要為這個結果付出代價。」

  這個醫生覺得生氣,因為這是自己造成的。現在終於明白,從前在他優先順序的清單上,人際關係遠遠地被擺在第二:而某些他引以為傲的智能,現在對他而言卻不再有意義了。

  當人們沉浸在工作和忙碌之中時,他們會輕易地感受到壓力。而生氣是壓力的一部分,過度的工作,會使感到壓力的人們很容易生氣。他們可能並不會大吼或尖叫,但是他們會逐漸培養一種情緒缺乏生活應有的熱忱,使個人的需要處於不足之狀況。

  在你的生活中,什麼樣的情況顯示了工作奪走你的歡樂?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父母職的我試著參與孩子的活動,可是我卻有忙不完的工作,即使我承諾過自己要早點離開辦公室,卻總是待得比預定中的時間更晚)

  大體而言,當人際關係的建立能強迫限制自己的工作時,平衡就達成了。注意下面的例子,它們在工作和解除壓力之間顯示出平衡來。

  一位辛苦工作的爸爸有天晚上和他的孩子們玩棋賽,這提醒了他要建立滿意的家庭關係。

  一位勞累的母親告訴她的孩子們說,他們必須限制自己的某些活動,而她將會關切地注意他們的行為。

  一位上班族說,如果她不在六點鐘回家的話,她就要崩潰了。所以在第二天早上走到辦公桌前,她發誓要儘快完成她的工作。

  一位有工作狂的業務代表向勒斯醫生抱怨說:「限制工作的建議,理論上聽起來不錯,但是如果你坐上我的位置,你真的能縮減工作量嗎?」

  「你現在說的話,」米勒斯醫生說,「是人們在遭到第一次身體上的打擊或心臟病發作之前的說法。雖然這聽起來令人不可思議,但是在動過開胸外科手術後,他們都改變了他們的步調。我鼓勵你不妨現在就放慢速度,那麼從現在起一或兩年內,你的身體才不會給你猛烈的一擊。」

  該名業務代表接受了這個說法。

  你呢?你如何證明你在工作和休閑之間找到了平衡?(例如:我老公固定的工作做完了,所以周末就完全是我們的家庭活動時間;我有時候會打電話跟朋友問候一聲,而不願一整個晚上都埋頭在我的工作之中)

  不良的健康習慣

  「我厭惡我的社交生活,它真是無聊極了,」凱茜強調地說。「我周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同伴能夠談天,而我大部分的周六都獨自度過,似乎沒人願意關心我!」

  聽到凱茜的抱怨,你可能以為她是社交絕緣的不幸犧牲者,但那根本不是她的問題所在,透過宗教組織或工作接觸,社交機會是很多的。但是凱茜有一副邋遢的外表,她過胖的身材使得人們都認為她沒有魅力,而不願和她交往。

  像凱茜這樣因為憤怒而沒有節制的吃,只是不良的健康習慣之一。其他的習慣如:「抽煙、不良的運動、不良的保健法、缺乏睡眠等,每個都起因於暴躁或自卑。它們不僅削減了生活的品質,也造成了過度的負擔。

  凱茜不喜歡她邋遢的外表,也不為保持良好的健康習慣負責任,反而選擇責備其他人。「為什麼非要你成了選美皇后才會受到注意呢?」她問道,「為什麼就沒有任何人接受我就是我呢?」

  「你有一個很不錯的論點,認為接受他人與否,不應該基於膚淺的外表,」卡特醫生告訴她說,「但是我希望你看得更深入一點。人們如何看待你,是根據你如何看待自己而定的。當他們注意到你似乎不太關心你自己,他們就會將那種情況解釋成你不喜歡你自己,所以他們就把你自己傳達出的訊息回報給你。」

  「你說的,和我媽不斷在我耳邊嘮叨的完全一樣,也就是說我想讓人喜歡的話,就必須一直節食,我真是恨透了那種話!」

  「我並不是在告訴你,你應該去做什麼,」卡特醫生回答說。「您怎麼去關心你自己是你的選擇,我只是說你可以檢查『我是怎樣變成現在的我』來解決你的生氣。」

  你呢?你因忽略了健康而導致人際關係受挫嗎?你應關心的健康事宜為何?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的醫生告訴我說我有高血壓,而我必須以固定的運動來解除緊張,但是我已經著手進行其他計划了)

  生氣的作用是提醒你注意自己的需求是什麼。你可以選擇是要忽略你的需要或製造另一個問題麻煩自己。例如:進食過量的人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因為暫時得不到它,於是他們就轉向食物;抽煙的人可能抱怨說他們厭倦了他人的批評,卻忽略了他們抽煙帶給別人的困擾和不健康的後果;長期頭痛的人,可能悲嘆他們活動的能力降低了,但卻繼續以緊張、控制的方式和他們的世界交互影響著。

  如果你決定好好照顧你的健康的話,你會做什麼樣的調整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不再只抱怨健康狀況不佳,我將實踐我的運動計劃)

  身體的健康與否強烈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因此,生氣管理中不應將身體的健康看做次要的因素,而應看成個人情緒穩定的一個重要的構成要素。

  過度強調物質的收穫

  在和史提夫說到有關他的生活和生氣之間的關係時,卡特醫生問說:「你說你同意嚴肅的生活方式是最佳的選擇,但你為什麼不肯對它承諾?」

  「老實說,守舊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單調乏味的,我喜歡熱鬧、美好的事物,我視它們為我們勞力的果實。」

  「我了解你的選擇。」卡特醫生回答說:「雖然我的看法和你不同。你似乎是將生活享受與物質利益同等齊觀。我推測你喜歡豪華轎車、假期、高雅餐廳那樣的東西吧!我說得對嗎?」

  「哦,當然了!」史提夫說。「生活的樂趣就在享受這些出人頭地的成果,我不認為應該躲避人生中美好的事物,你認為呢?」

  卡特醫生解釋說:「如果你負擔得起生活中的享樂的話,那當然沒什麼好羞愧的,尤其當你需求的快樂是物質利益時。」

  最後要注意,情緒的冷靜源自於無形的力量。當我們感覺到被愛和受尊敬時,當我們為別人打氣和了解事實的時候,緊張就減輕了。這些東西是買不到的,它們反映我們精神的活力。相對的,當我們將自己的情緒固定在診誤的唯物主義上時,就使自己容易受不必要的生氣傷害。

  羨慕是因物質上不能滿足的生氣形態,起因於對他人擁有我們所想要的東西而感到挫折。

  如果我們沉溺於唯物主義的比賽中,就容易受到處於優勢者的傷害。如果不能得到心中渴望的東西,我們就變得容易受挫折了。

  你的情形如何呢?在下列適合你的敘述之前打上「」的記號。

  我非常渴望成功。

  我經常裝出一副虛假的態度,希望能給別人一個好印象。

  我有時沉迷在一些「居高位」的幻想中。

  我希望別人注意到我贏得了某些東西或是買了一些新玩意兒。

  我拿自己的收入和朋友以及家人的收入來比較評分。

  我感到受了挫折,因為我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幸運。

  我花了太多的錢在一些不必要的東西上,諸如衣服或車子,揮霍無度使自己陷入財務危機中。

  我經常造一些消極的謠言去刺傷成功的人。

  如果在以上的敘述中查對出四個或更多個敘述的話,你可能太過依賴你的物質和社交地位了。

  有哪些特殊的指標可以指出你過度強調物質需求?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當我逛街時,即使我知道預算不足,我還是會付帳買東西)

  過度對物質的需求不只顯示出錯誤的生活態度,它還將我們帶到一個與他人敵對的位置。「羨慕」是具有競爭性的,它將導致我們將其他人視為擊敗的目標。如果別人擁有得多,他就變成被批評的對象,而批評者就有滿足的感覺。如果別人擁有的比較少的話,光看那個人的損失,批評者內心便已得到滿足。

  「史提夫,我不知道你是否想過,你追求物質的生活方式不停地推動著怒氣的產生,那正是我希望你處理的問題。」卡特醫生說道。

  「我知道這是個問題,」他回答道。「但是我該如何解決它?」

  「首先,」卡特醫生建議道:「我們要認清,其實當你尋求個人滿足時,你並非是真正滿意的。例如,你買了一部超出預算的車子,也許試車時你是掛著微笑的,但其實你心中有一股莫名的生氣正在暗中潛伏著,我猜你的想法會是像這樣:我不能讓人們看到我開著一輛破爛車,我一定得想點辦法來讓自己看起來體面點兒。」

  史提夫思索著說:「那麼你是說我的沮喪是因為我不停地追求得不到的需要,除非我能找到一條新路。」

  「那正是我所要說的,你能藉著認識你的需要,而消除你因嫉妒而產生的生氣嗎?物質的優越和社交的攀升並不能真正滿足你心中的慾望。

  「我知道你現在說的是正確的觀念,」史提夫說。「但是老實說,這需要一些時間做調整。」

  對我來說比物質所得還重要的是……

  為了說明唯物主義論並未控制住我,我將……

  成功的生氣管理包含穩定地滿足個人需要,但是為了要平衡個人需要上的追尋,我們必須先確定什麼是我們真正的需要。因為大部分的物質需要都處於「不足」的狀態。當需要和慾望平衡的時候,我們才可減少生氣。

  物質的濫用

  物質的濫用正以一種令人擔憂的速度在全美國及世界各地急速增加,如果你有學齡的孩童,你會發現學校會教導你的孩子們有關迷幻樂和酒精的問題,拿這些來和你自己就學時的課題相較,真有天壤之別。對我們的青年人來說,了解毒品和酒精是需要的,因為他們面對著太多的誘惑物,他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對他們不利的;也令我們慚愧之餘不禁心驚肉跳。

  年輕人對物質濫用的最初經驗通常歸因於同輩的壓力。他們希望被同伴重視,但這很有可能會跳越良好的道德規範。進入成年期的物質濫用,也很容易解釋成習慣了或是只是純樂趣。

  但是在物質濫用上,被牽連出的不只是同輩的壓力或是習慣、樂趣,最後,它會成為一種生氣的表現,也就是說,它會引發更多的怒氣。舉例來說,當一個人第一次喝酒或者使用禁藥時,內心的想法一定都是這樣的:我實在不該做這種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更反叛的想法則是:快呀,動手呀,只要保證你不被捉到就好了。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同意物質濫用是為了反叛。現在多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情緒和反叛更有關聯?那就是生氣了。

  透過他們的行為,物質濫用者在傳達:「我有我的需要,這個需要就是被尊敬。」這些是生氣的基本要素,就像在第一章中所描述的一樣。但是滿足那些需要的手段是不負責任的。它以某些方式使濫用者和那些與他們交往的人受到傷害。經由此種循例釀的關係,生氣永遠存在。

  卡特醫生對史提夫說到關於物質濫用在他親屬中的影響。「很顯然在你成年期的生活中,這麼做對你非常重要,暫時撇開道德問題吧!我想來探討這是如何影響著你最親近的人。」

  「唔,我的問題是,我沒有和我的家人維持良好的關係,?史提夫說。「我想他們對我來說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我和我父母親偶爾聯絡,他們現在退休了,但是我們不住在一起,一年見面不超過兩次;而我的兒子和他媽住在另外一州,他現在正在上高中,所以沒有時間來找我。」

  「當你和一些你所愛的人有如此不和諧的關係時,一定使你感到沮喪了。」

  如果想到它我才會覺得沮喪,」他回答說。「但是我只要走我自己的路,讓別人去擔心這些事吧!」

  記得史提夫原始的癥狀是疲勞、頭痛和缺乏動機,這些全是情緒疲乏的信號。物質濫用如何促使他成為情緒的囚徒?它滿足了他的需要,但卻損失家庭穩定,最後,就造成了生活頹喪。物質濫用隱藏了他的生氣,因此他的情緒被儲存起來,直到他非常壓倦這種生活方式為止,但物質濫用卻使他的身體崩潰了。

  你呢?你曾濫用過酒精或其他物質嗎?什麼原因下你需要隱藏生氣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利用酒精使我暫時逃脫我婚姻中的痛苦)

  雖然物質濫用使你暫時逃避問題,但它通常會造成你人際關係的惡化。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問題呢?濫用物質給你帶來了什麼樣不幸的結果呢?(例如:我的另一伴和我似乎比以前爭吵得更厲害了)

  試試一個可替代物質濫用的方法,並建設性的傳達個人的需求吧!不要刻意隱藏你的需要,你的努力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的。

  你所做的改變是否有助於增進你的人際關係?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工作,邊做邊談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藉著喝酒來解除工作的壓力)

  被忽略的精神生活

  生氣管理最後連結的是精神的穩定。當我們和上天維持了一天的和諧關係時,我們的問題就比較不那麼無法解決了。當我們藉著天道擁有了一種價值感時,如果遭到別人拒絕或者不侃侃而談或是失禮的話,我們就比較不那麼容易受影響而暴躁了。處於和平的境界給予我們力量,以對抗世界上的不完美。

  但是當缺乏精神的活力時,個人的穩定就不再是內在的力量了。它會受人和環境的影響,這創造很大的生氣空間,因為人和環境是無常的。

  在和卡特醫生所談的問題中,史提夫和他的宗教生活奮鬥得最多。「我小的時候會去上主日學,所以我能立刻改正我的錯誤。但是我已經脫離上教堂的習慣了,而且我從未念過聖經,或是和人們談有關上帝的事,現在宗教不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你怎麼能這麼說呢?」卡特醫生說。

  「我並不真的那樣想的,但是我想我已經以樂趣來取代宗教了。當我充分享受時,我快樂極了,但是結果呢,樂極生悲。」

  「史提夫,以一般人的情況來說,你飲酒狂歡的行徑已經增長了一種對人冷漠的感情,你變得過度追求自己的慾望,以致於其他人的需要都變得不重要了。而長久下來,這樣的作法一定會引發你內在的憤怒,因為當你真的需要一位朋友時,卻沒有人會理你。」

  史提夫開始哭了。「我使自己疏遠了家人,我唯一親近的人就是我的那一夥朋友,但是他們也和我一樣的空虛。它形成了一個永無休止的挫折循環。」他說。

  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件暗示你精神生活的枯竭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不再進行禮拜儀式;世俗上的歡樂比以前愈來愈會引誘我)

  你精神上的空虛引起了什麼樣的挫折?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的酒肉朋友鼓勵我去做任何我想做的事,但是那種行為使我疏遠了我的家人)

  發展你的精神生活不能光靠宗教信仰,它必須從了解人生的意義上開始,這不但是基本的而且是值得的。你將能藉著探討人生的意義而改變生活。最後,它將給予你生存下去的力量。

  當你尋求充實你精神的幸福之時,你會做什麼樣的調整呢?請試著把它記錄下來吧!(例如:我希望加入正在上聖經真理課題的班級)

  我們要往哪裡去呢?


推薦閱讀:

美「眉」要靠修 修眉毛的技巧大放送~~
做人做事的技巧: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傘
廚房技巧--禽蛋加工烹飪秘笈
教你們一個好用畫眉技巧每個人都適用!早日擺脫手殘星人稱號!
查詢神煞的特殊技巧

TAG:憤怒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