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 淺析詩歌創作的瓶頸與解決的辦法
一、淺談詩歌的結構銜接
我們在詩歌創作中,經常會遇到結構上的斷裂,即兩句之間不相關聯,導致詩歌在銜接上前言不搭後語,常常為此而糾結。那麼怎樣才能擺脫這一困惑,走出這一瓶頸呢?
建議大家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看相鄰的上下句的連帶關係。一聯中的兩句,上下句關係上,最好是用上句引出下句;兩聯中,上聯的尾句和下聯的首句,要在相關聯的話題上,這樣就不突兀了,就會順暢了,讀起來也就柔和了。
上句引出下句的方式很多,我們不妨從唐宋名家名句中,看看上下句的連帶關係,體會一下古詩詞是怎樣做到銜接自然流暢的。
下面請看例句: (1)鋤禾(古風)李紳唐代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問一答,設問句。
(2)江上漁者 范仲淹 北宋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主語+謂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句。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主語+謂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句。
(4)暮江吟白居易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主語+謂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句。
(5)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不帶關聯詞語的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6)秋浦歌 李白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謂語+賓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個無主句,不必出現主語。
(7)烏衣巷 劉禹錫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主語+謂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句。
(8)清明 杜牧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一問一答,設問句。 (9)江南春 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主語+謂語。兩個半句式,合起來是一句。
(10)賀知章 詠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問一答,設問句。
以上例句,詩人通過運用問答式、半句式等不同的造句手法,使上下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十分和諧,簡直是天衣無縫了。很值得我們借鑒。
2、上下句的關係上,最好使之存在必要的邏輯關係,七言的詩可以藉助關聯詞語,五言詩可以不出現關聯詞語,但是務必要在意念上使之存在邏輯關係。如:因果、條件、假設等等。這樣,就會從邏輯上引領讀者,產生興趣和共鳴,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你寫的東東,何止方便可行,簡直是事半功倍了。下面,我們還是讓我們以唐宋名家名句為例,理解上下句的邏輯關係:
(1)小 池 楊萬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條件關係 。
(2)題西林壁 蘇軾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3)梅 花 王安石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4)出塞 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因果關係,目的因果,前果後因。
(5)《飲湖上初晴後雨》蘇軾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假設關係,虛寫,含蓄。
(6)登飛來峰 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7)觀書有感朱熹南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8)《鵲橋仙》秦觀宋代詞人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假設關係,虛寫,含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假設關係,虛寫,含蓄。 (9)己亥雜詩 龔自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因果關係,前果後因。
以上各句,藉助關聯詞語或者是部分關聯詞語,使上下句銜接緊湊,珠聯璧合。值得我們適時效仿。
3、從起承轉合的章法上,強化各句之間的聯繫,使全詩結構密不可分,渾然一體。再結合前面說的兩點,甚至能使詩歌結構銜接上達到極致了。
下面簡要說說起承轉合各自的方法及作用
起,有平起、陡起之分,還有景起、情起之別,還有興起等等。這裡重點談談平起。
平起,一般用平實的語言交代時間地點背景環境等,當然,有別於記敘文的交代了,應該是用詩家語交代環境背景。陡起,開篇就抒發豪情,墊下抒情的基調,然後下文寫景,一般多見於上情下景的詩歌。
應注意的是,上情下景,起句一般都是先「收」。然後再「放」。要注意收放結合,強烈抒情一般是放,然後下文必須是收,寫眼前所見之景。做到有收有放。至於什麼時候收,什麼時候放,要依據需要,順其自然,沒有固定的約束。
起句的作用:在先景後情詩歌中,一般都是交代背景,當然有別記敘文的交代,常常是形象、含蓄、凝練的語言道出背景。為下文繼續描寫鋪墊。
承句,顧名思義,就是承接上句,幹什麼呢?繼續寫景——拓展首句,潤色首句,完成景語。要注意的是:第二句必須是接著首句向前寫,走直線。避免意思上重複。
前兩句,景語寫好了,就會收到引人入勝的效果。激發人的情感,使人產生某種感覺、感想。——也可以說就是作者的某種靈感吧。
應注意的是,先景後情詩的前兩句,一定要寫收到的信息,也就是你看到的東東。千萬不要過早地融情,就是過早地抒情,否則就會打亂層次了。當然,景中含情是可以的,情景交融不是更好嗎?俗話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我這裡強調的是,不能第二句就直接抒情,否則下文還怎麼抒情啊?就沒法寫了。有收有放嘛,不能一味地拔高啊。
轉句,才是拔高抒情呢。見景抒情,要從這裡開始。那麼,怎麼抒情?抒發什麼情感?
要通過聯想抒情。聯想什麼?聯想相關的事物,或者同類事物,甚至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道出其普遍意義不是更好嗎?
情感上的聯想越遠越好,越高越好,越久越好,越長越好……這樣意境就開闊了,自然就拔高了。但是,必須是圍繞上文的景緻聯想,也就是圍繞中心,不能離題、跑題。
抒發什麼情感?簡言之,寫什麼景,抒什麼情。喜怒哀樂什麼都可以,情景一致就可以了。
還應注意的是,轉句的目的是引出結句,即引出合句,合句也叫結語。
結句寫什麼呢?收束全詩,扣回首句,留白。怎麼寫呢?用景語留白。
什麼是留白?留白是詩歌和繪畫的專業術語。畫畫時,丹青能手常常是留下空白,讓人想像出各種各樣的聯想畫面,產生更美的意境,收到更好的效果。詩歌的結語也是如此,結語不要寫得太滿、太實了,要留有餘地,讓讀者去想像、聯想,自然就會引人深思,耐人回味了——這就是所謂的餘音繞梁。言盡意不窮。
一般說來,景語留白最佳。當然也不是絕對的。
所以說,起承轉合,各盡其職,結構自然就銜接緊湊了。
二、談談「題不入詩」、虛寫與實寫、鍊字鍊句
這幾個問題,也是我們在詩歌創作中經常會遇到,且又比較棘手的問題,下面就和大家交流一下個人的看法,以供大家參考。
1、關於「題不入詩」。
題不入詩為好。意在減少重複,節省文字,「惜墨如金」。在有限的空間里,再現更豐富的信息,使其更豐富多彩。
當然,目前對「題不入詩」說法不一,有的給予否定,認為唐詩中題目入詩時常見到,的確如此。但是,我還是傾向於題不入詩的,因為現在的詩群也大都贊同題不入詩。
2、虛寫與實寫
什麼是實寫?什麼事虛寫?
實寫就是直接描述事實,正面表現人物,它可以給增添現實感和逼真感。
虛寫則是通過感受,想像,對比,映襯等手法間接渲染,側面暗示,它的作用是可以給讀者留下充分的想像空間,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
實寫和虛寫常常組合使用,相互補充,效果更佳,人們稱之為「虛實相間」。如: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似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全詞以虛寫為主、實寫為輔,用虛寫的夢境來表現作者抗敵復國的雄心壯志,用實寫的現實來表現作者報國無門的悲憤和無奈之情。這種虛實並寫的手法使作者虛寫與實寫的兩種思想感情之間構成一種對比和反襯,從而使這兩種思想感情都得到了更加強烈和充分的表現。與分別單獨描寫作者的兩種思想感情的相比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在這首詞中所採用的虛實並寫(以虛為主)、正反相襯的表現手法是十分巧妙、十分有力的,也是很有特色的
詩詞里的虛可以分以下四類:
A、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藉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仙境就是一個虛象。
B、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景象,但是現實卻不在眼前。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所云:「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C、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表現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故寫愁,將倍增其愁;寫樂將倍增其樂。例如李商隱《夜雨寄北》中所云「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D、從對方的角度寫為虛 。這種寫法與前一種似同實異。相同之處在於都是對對方進行設想,不同之處在於後一種設想是從對方的角度出發的,所以有人稱之為對寫法。 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歌中的「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例如《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黑暗現實;《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上闕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寫赤壁險峻的形勢。
虛實相生是指虛與實二者之間互相聯繫,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充實人們的審美趣味。
3、鍊字鍊句
簡言之,就是推敲詞語。"鍊句"是修辭問題,同時也常常是語法問題。詩人們最講究鍊句,把一個句子煉好了,全詩為之生色不少。鍊句,常常也就是鍊字。就一般地說,詩句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謂語的中心詞(稱為"謂詞")。把這個中心詞煉好了,這是所謂一字千金,詩句就變為生動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說明這個道理的。例如:
詩僧齊己寫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齊己佩服不已,尊稱鄭谷為「一字師」。王駕寫《晴景》一詩:「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蜂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安石改「飛來」為「紛紛」,因為只有蜂忙蝶亂的側寫妙筆才能令人真實地感受出晚春雨後特有的景緻。動詞的提煉是古詩鍊字的主要內容。
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
王安石閑職在金陵居住。初春一天晚上,王安石因事又來到瓜州,在岸邊散步遊玩。心潮澎湃、心情非常舒暢、興緻極高、情趣盎然,不覺口出一章:「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偶得佳句,王安石非常高興。但句子比較平淡,詩味不濃,缺少畫龍點睛之感。尤其是第三句那個「到」字,看了怎麼也覺得不合適,於是他又想了「過」字,「春風又過江南岸」,也覺不妥,後來絞盡腦汗,搜腸刮肚,冥思苦想,一連用了「臨」、「度」、「來」、「吹」、「遍」等十幾個字,都覺得不好,一時江郎才盡,一連三天寢食難安,茶飯不思。忽一日,家丁來報,「家鄉來人,並送來兩壇好酒」。王安石一見兩壇酒,問道:「這是什麼酒」?李員外道:「是家鄉特產四季香」。
王安石聽後,遂命人打開酒蓋,只覺一股異香撲鼻、香氣誘人;不覺舌根翻動,口水上溢,忍不住喝了一口,頓覺一股醇香入口,香氣四溢,沁人心脾,頓時精神煥發,心曠神怡,滿臉紅光,又一連喝了幾口,幾天來的愁思苦結一掃而光。忽然王安石眼前一亮,想到:四季香香氣撲鼻,酒力一口涌全身,春風又到江南岸,萬物復甦,江南不就綠了嗎,對,春風又「綠」江南岸。就這樣王安石酒後詩興大發,用一個「綠」字,把江南的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大好景色「活」畫了出來,一時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千古佳作。
宋代張先「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弄」字。一個「弄」字把詩人欣賞月下花枝在輕風中舞動的美寫出來了。 且看,張先《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
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是一首送春詞:暮春時節,詞人來到小園中閑步,希望藉此排遣積鬱在心中的愁悶。夜幕逐漸籠罩了大地,月亮也鑽進了雲堆,只有鴛鴦雙雙對對地在池邊交頸而眠,詞人的心情越來越鬱悶。就在詞人準備回屋時,忽然起風了,剎那間雲開月出,花兒在春風的吹拂下,在月光中婆娑弄影,詞人的心境豁然開朗了。「雲破月來花弄影」這句詞抓住了大自然一瞬間的現象,給作者孤寂的情懷注入了暫時的欣慰,讓讀者也從中分享到了無限的美感,全詞為之生輝。
宋祁「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盡人皆知。一個「鬧」字把詩人心頭感到蓬勃的春意寫出來了。
古人作詩填詞非常注重鍊字。「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吟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詩賦以一字見工拙」的典故,都道出了古人對鍊字的重視。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詩歌的意象不可過多,寫景不可過滿
景語太滿了,很難出彩的。
應該是起承兩聯寫景,寫收到的信息——映入眼帘的東東。
轉合兩聯應該側重融情,就是聯想拔高,議論抒情,把內心的感受寫出來,也是讀者最想分享的東東。即應該發出信息——要把內心的感慨寫出來,這樣才能感動讀者。
否則寫景過多,意象多了,會使讀者感到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令讀者產生疲憊之感,故難以引起共鳴。
四、遠離老乾體
什麼是老乾體?
又名"政協體"和"人大體",是當代詩詞創作中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的一種詩詞體式。"老乾體"是個新辭彙,顧名思義,這類詩詞如同政協、人大的退休和沒退休的老幹部的做人和講話風格一樣觀點陳腐、套話連篇、毫無生氣,但其創作隊伍卻不限於這些老幹部,許多年輕的詩詞愛好者也擅長而鍾情此類。
據考證,當代"老乾體"的鼻祖乃是名派正宗、享譽全球的大詩人郭沫若先生。
其基本特點,一是在內容上多以反映當代國家大事為主,且對國家、政黨和領袖毫無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頌德的傾向很明顯,甚至直接為國家、政黨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濃烈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缺乏民主意識和對普通下層人民的深切關懷,人民往往成為被解救、被憐憫的對象,並總是想像人民得到解救、憐憫後應該如何感恩戴德;三是對詩詞格律不太講究,語言也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號、流行語入詩,因而藝術性普遍不高。
如郭沫若的《宇宙充盈歌頌聲》就是一首規格詩,典型的老乾體,可以說是老乾體的先驅。詩曰:
國慶年年益光輝,今年又有新景象。
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天安門廣場。
廣場浩蕩人如海,豐碑巍峨天變矮。
人間出現雙太陽,天上地下增光彩。
老乾體,貌似老幹部說話大道理一套套,而實際內容一點都沒有的疑似格律詩詞,即規格詩詞。規格詩詞就是外表看,字數、結構很像格律詩詞,而平仄不對、押韻錯誤,就是平仄、押韻對了,但內容也空洞無物,有規格沒格律。
所以,我們要切記遠離老乾體。應該講究語言含蓄,過於直白,就像喊口號了,就不是詩家語了。
大漠於2017、11、24。
推薦閱讀:
※失明是有利於創作的孤寂—博爾赫斯
※古典詩詞創作技巧之七(節奏技巧——近體詩體式)
※白居易創作瑣談
※寧夏詩詞創作的三個維度
※略談詩詞創作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