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會教育的家長,至少要懂得這一些
前段時間,到廣州參加了漢學教育師資班的學習,也走訪了一些國學教育的私塾學院。
離開教育線已經有十幾年了,我是九六年取得中國第一批《教師資格證》的,後來,還是放棄了這一份教師工作。
這些,不說也罷了。
離開教育線,並不代表自己就能離開教育,當一名合格的家長,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必需的。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並沒有全部的解決了我當一個合格家長的問題,學習《四書五經》,在傳統文化汲取智慧,或許能更好的幫助到我。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從多數上看,很多孩子,在幼兒園和一年級,差距都不是很大的,在同一個環境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每一年都會逐漸的拉開距離,多數孩子的成績,可能會是一年級90多分,二年級80多分,三年級70多分,到了六年級,勉勉強強及格而已,然後更多的人到了初中就更不行了。
教育的知識,本來就是循序漸進,也顧及了孩子的心理特徵學習能力,為什麼?優秀的學生越到高年級就越少?
很多人會說是每個人家庭教育的原因,當然,這個因素是有的。而我,卻想先拋開這個因素來說說。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作為一個教育者,「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家訪工作也做了,家長也配合教育了,但是,這個現象,還是比較普遍存在,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工作了。
在這一次的漢學師資學習和走訪國學私塾中,我通過對比,發現體制內的教育偏重於教知(知識),體制外(傳統文化)的教育偏重於育人(習性培養)。
或許問題的答案就在這裡。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開始的時候,大家的本性都是相近的,後來每個人學習到的不一樣,習性就慢慢差距出來,這就是為什麼一年級的時候成績都差不多,慢慢差距就拉開了,其實是每個人的習性先拉開,然後對知識的學習也拉開差距。舉個方面:每一個學習好的孩子,都會有好的專註力,而每一個學習差的孩子,浮躁之氣很重,這就是習性差距。
傳統文化的教育,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性「敬誠謙」,敬師敬學問敬人敬物,這是接受的基礎,厭惡的方面,是誰也不會接受的。體制內的老師,如果學生喜歡他,學生會學習好這個老師授的課,這是恰好契合到「敬」師能接受師授的理。
孩子不可能總是遇到他自己喜歡的老師。但是,人的習性是可以培養的,敬師的心識是可以種植的,感恩傳授自己學識的人,尊師重教成為孩子的習慣。
從淺易的來看,老師也喜歡教這樣的學生,學生被喜歡也會形成大家互相喜歡的心識。到社會上,能敬老闆的人,老闆重點培養,能敬同事的人,同事會給予支持。
「敬」,為學業之基礎,到社會上,是事業的基礎。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名則誠矣。」《中庸》,人的智慧和能力,來自於專誠。一個人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可能連飯都沒能吃好,不是漏掉電視的內容,就是吃不到真正的滋味。這個比較容易見到,人心不專誠,就比較難以自我發現了。我曾講過一些比較優秀的課,很多學生聽得太專註,覺得好像課才剛開始,怎麼一下子就下課鈴響了,這樣的課,是比較有質量的。個別差生,每節課都是度日如年,心浮氣躁,成績很難有進步。越是心浮氣躁,越是很難聽得進學識,其實很節課都是精心設計的,用到以前的基礎知識的很少,只要用心聽,都是能聽得懂的。不能專誠專註,再好的講授,對他來說只是多了一份噪音罷了。
曾國藩小時候,有一個夜晚,老師布置的作業,一直沒能練習到能背誦。樑上的小偷都聽會背了,最後小偷反而來背給曾國藩聽聽。
我原來一直覺得老天真不公平,給小偷那麼高的天賦。後來想懂了,不是老天不公平,而是小偷總是幹壞事,一心是專註幹壞事的,一出差錯,輕則挨打,重則坐牢,不專誠可不成。「誠則明矣!」智慧和能力就開發出來了,因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只要「誠」,就則「明」。所以你看,很多會幹壞事的人,智慧(稱作狡猾才對)都很高,幹壞事的能力也很大。孔子教育我們對小人要敬而遠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很難與小人斗,他們的狡猾和能力都很高,敬而遠之,不觸犯他們,遠離他們,讓老天去收拾他們,不要自己去自招損傷。
順便說一下,很多人怕把孩子教得太好,變成老實不中用的人,就是看到壞人反而智慧高能力大。
壞人幹壞事怕出差錯,專誠已經是習性,當然狡猾和能力大,做好人後果沒什麼,誰那麼專誠。所以,智慧、能力和好人壞人真的關係不大,是和習性「誠」才是直接聯繫。「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誠則明矣!」
現在的教育,會教人去做好人,不懂教如何當一個能人,以為教育了知識就是有能力了,其實知識,是由人的因素,才轉化成為智慧和能力的。大家都是一樣的九年義務教育,憑什麼你就如此優秀?人的因素。
別糾結孩子給教做好人,就老實不中用了,把眼光放在修誠明智慧,哪有可能好人就會能力差。
傳統文化教育孩子讀一些蒙學的書籍,眼看口讀手指心念耳聽,一心專攝,根性好的孩子,一年下來,專誠的習性形成了,根性差的,三年也會有成。這樣的孩子,以後讀書的習慣就會專誠,誠就則明。
體制內的老師,可不會給你這樣教,這還得你自己來培養。
《學記》中有一句:「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錯過學習的最佳時期,事後就勤苦也難以學成。早培養孩子「誠」的習性,關鍵也在於自己懂。很多學業優秀的家長,自己的孩子學業也早見優秀。並不一定是遺傳的原因,人家懂得學,自然知道讓自己的孩子怎樣學。
輸在起跑線上,那起跑線就是你自己,不是孩子。
每個在恰當的學習佳期,修為到「敬」「誠」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差,最後一個問題來了:傲。孩子不懂傲是什麼,如一個好的玩具,會拿到同伴中顯擺。在知識上,顯擺顯擺倒是問題不大,只是習性養成,他的輕慢心就浮了。越是優秀的孩子,越會在這裡翻跟斗。
我自己的孩子,在縣一中讀書,縣一中,一般都是全縣最優秀的學子就讀的。有一次回家,和我談到,讀書天賦最重要,他班裡的一個同學,最早到教室學習,晚自修最後一個走,成績也是全級最後一名,聽得出有點傲慢了。我告訴他,這個學生,將來會在社會上成為一個大老闆,而你,只能到他手下打工而已。一個人懂得紮實的做自己的事,將來到社會上就是可靠的人,而你,靠天賦,天賦比你高的人多的是,市一中,省一中,那一個不比你高?天賦可用而靠不得。曾國藩和小偷,誰的天賦高?誰的成就大?老老實實謙遜向這位同學學習,勤奮紮實這個是最靠得住的。
後來,孩子有一點謙遜,話也不敢說得太滿了。
生之有涯學無涯,任何一個求學的人,唯謙受益。
體制內的老師,教育家長要和孩子交朋友,那麼,最可憐的就是孩子了,當了一個活孤兒,沒有父母了,只是交多了一二個大朋友;體制內的老師,教育家長要多表揚孩子鼓勵孩子,你把孩子捧上天,他就更傲了。不好意思,這些都是我在體制內工作過的經驗。沒用的,該乍的就還得乍的,現在沒有教育好,將來社會幫你教育。孩子不教敬長,自誠,唯謙,失掉這三個德行。當朋友,多表揚,到社會上,每個人都會主動來給你當朋友?每句話都是來給你表揚?
體制教育,有體制內的優勢。
讀國學的人,經史子集是必須讀的,從歷史上看,沒有庚子賠款國人走出去留學學習知識,再多的《四書五經》,也不能促進中國科學的進步。
體制教育,有體制內的劣勢。
現代教育,一味的以輸送知識主,放輕了人文的教育,我們消滅了文盲,同時也消滅了文化,空洞洞成為一個有知識無修為的人。
體制內的教育,回歸一些傳統文化教育,這個是國家的事,誰都說不了。
會教育的家長,讓自己的孩子,早期培養傳統文化「敬誠謙」,卻是自己可以做的事。
推薦閱讀:
※必看!給未婚男女的一些忠告 [圖]
※一些口頭禪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家庭養花】一張圖教你《一些常見花草的澆水方法!》
※想「降糖」下面的幾點你做到了嘛?給大家推薦一些降血糖的方法!
※有一些開場白,叫:自殺式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