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數據質押」、「1即N、N即1」和物聯網金融

編者語:

生產變革對於銀行有什麼影響,工業1.0-3.0的銀行有什麼特點?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有什麼特點?互聯網金融與工業4.0有什麼關係?當前銀行開展電子商務有什麼理論邏輯?數據在銀行4.0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作者創新性的基於交易費用理論,引用翔實的數據和文獻,將銀行的發展劃分為4個階段,為我們分析了銀行1.0-3.0成長的階段性特點,並給出了銀行4.0發展的方向:物聯網金融、「1即N、N即1」和數據質押。

文/唐時達(中國農業銀行戰略規劃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摘要:從交易費用理論的角度看,基於技術進步的生產方式變革通過影響交易費用推動價值鏈上下游交易治理結構和交易關係的變化,進而影響銀行的服務方式和經營理念。以此理論邏輯和分析框架,本文假設價值鏈中核心企業為1,上下游企業為N,按照德國工業4.0的研究將生產方式變革劃分為四個階段,對工業1.0至4.0時代的銀行經營特點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第一,銀行1.0的服務方式以貿易性金融為主,生產性金融為輔,缺乏成熟的客戶服務理念,沒有科學的評級方法,擔保方式多元化;銀行2.0的服務方式以生產性金融為主,貿易金融為輔,客戶服務理念為「1是1、N是N」,逐漸發展出科學的主體評級方法,擔保方式以不動產抵押為主;銀行3.0在2.0基礎上發展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式,客戶服務理念為「1+N」,採用主體評級和債項平級的機制、不動產抵押加動產質押的擔保方式。第二,工業4.0時代,物聯網將成為主要的交易治理結構,上下游交易關係為「1即N、N即1」。第三,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的服務方式為物聯網金融,採用「1即N、N即1」的客戶服務理念和「數據質押」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第四,互聯網金融的誕生過程就是一部濃縮版的現代銀行史,其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是因為其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具備工業4.0的兩個基本特徵:網路和數據。當前互聯網金融只是服務於流通貿易領域,對生產領域的涉及尚少,在生產領域的傳統優勢將是銀行未來最大的發展基礎。第五,商業銀行轉型為銀行4.0,須做好兩個基礎性準備。一是要緊跟工業4.0、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積極配合物聯網的布局,構建「1即N、N即1」的服務網路,為工業4.0時代的金融協同做好準備;二是要構建基於「數據質押」的信用風險管理體系。

一.引言

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本質要求。而現在實體經濟層面正在發生諸多改變,這些改變將對銀行的經營造成強烈挑戰。從宏觀上看,全球生產方式正在發生變革。從中觀上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從微觀上看,銀行的競爭強度空前加大。一季度,五大行利潤增速集體跌破2%。面對這些紛繁複雜的變化,銀行也在多方尋求解決之道,比如說,交易銀行轉型、互聯網金融轉型,等等。那麼,是否有一條主線能提綱挈領的帶領銀行走向未來呢?

本文試圖從生產方式變革的角度對此做出分析:即,工業4.0時代銀行如何經營。在這個大的問題下,有以下幾個小的問題:第一,生產方式變革影響銀行的理論邏輯?第二,工業1.0~3.0的銀行分別有什麼特點?第三,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又有什麼特點?第四,互聯網金融與工業4.0有什麼關係:互聯網是顛覆還是工具,在工業4.0時代會如何發展?第五,當前銀行開展電子商務是短暫的偏離還是大勢所趨?第六,數據在銀行4.0的信用風險控制體系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當然,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如何實踐銀行4.0?

為此,本文從交易費用理論的角度構建了一個理論分析框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解決問題一,第二部分解決問題二,第三部分解決問題三、四、五、六,第四部分解決問題七。

二.生產方式變革影響銀行經營理念的理論分析框架

建立在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生產方式變革通過影響交易費用(內部協調成本和市場交易成本),從而影響價值鏈上下游交易治理結構(市場治理、混合治理和統一治理),進而影響銀行的經營理念。

圖1 生產方式變革影響銀行經營理念的理論框架

(一)技術進步下的生產方式變革與交易治理結構

價值鏈是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項行為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整的實現過程。價值鏈理論認為,價值鏈條是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項行為從概念到產品的完整的實現過程,它包括產品研發設計、加工製造、生產和財務管理、品牌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本文假設價值鏈中核心企業為1,上下游企業為N。

生產方式是指產品生產分工和組合的形態(德國工業4.0小組,2013)。生產方式變革則是指產品生產分工和組合形態的變化。對於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生產方式變革階段主要有三階段論和四階段論。本文按照「工業4.0」將生產方式變革劃分為四個階段。「工業4.0」將歷次工業革命進行了劃分:機械化(第1次)、電氣化(第2次)、信息化(第3次)、物理信息系統(CPS)(第四次)。

交易費用是指為了完成交易所需要的費用,主要由搜尋成本、談判成本、簽約成本與監督成本等構成。交易費用由三個因素決定:資產專用性、交易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交易是商品和勞務在技術可分的兩個單位之間的轉移,交易治理結構因交易費用的不同而不同。

技術進步基礎上的生產方式變革通過改變資產專用性、交易不確定性和交易頻率而改變交易費用,進而改變價值鏈的交易治理結構(王珺,2005;曾楚宏,2006;張維迎,2002)。交易治理結構是指使交易費用最小化的組織結構。交易治理結構有三種類型:市場治理,對應的是市場交易;混合治理,對應的是供應鏈等中間組織;統一治理,對應的是企業。

表1 交易治理結構與交易表現形式

(二)交易治理結構和交易關係與銀行經營理念

經濟中交易治理結構和交易關係的變化將影響銀行經營理念。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交易並不單純是指市場買賣活動,而是指所有的經濟活動,企業也是一系列交易契約的集合。從交易費用理論的角度,銀行本質上是服務於交易活動的,因而經濟中交易治理結構的變化將影響銀行經營理念。

對於銀行而言,其微笑曲線的兩端則是信用風險管理和客戶管理(如圖2)。微笑曲線理論認為,在產品價值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微笑曲線理論認為,在產品價值鏈中,附加值更多體現在兩端,產品設計和市場營銷。抓住了這兩個關鍵點,企業就能獲得最大的附加價值。對於銀行而言,一方面,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理念是產品設計的核心;另一方面,客戶的開發、維護和拓展是銀行營銷管理中最主要的內容。

圖2 銀行的微笑曲線示意圖

因此,本文所討論的銀行經營理念主要是指客戶理念和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如圖3)。

圖3 銀行經營理念示意圖

其中,客戶管理主要是指客戶拓展和服務方案的設計,信用風險管理理念主要是指信用評級方式和擔保方式。

信用風險包括兩大因素:違約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PD)和違約損失率LGD(Loss Given Default)。預期損失率(Expected Loss, EL)是LGD和PD的乘積。PD和LGD都是反映債權人面臨債務人違約的信用風險的重要參數,因此,兩者都受到債務人信用水平的影響。具體而言,PD的大小主要由債務人的信用水平決定;而LGD具有與特定交易相關聯的特性,其大小不僅受到債務人信用能力的影響,更受到交易的特定設計和合同的具體條款,如抵押、擔保等的影響。

從以上分析可知,每一種技術進步下的生產方式都有相對應的價值鏈交易治理結構和交易關係,從而發展出相應的銀行經營理念(表2)。

表2 生產方式變革與銀行的關係

以此分析框架,本文對接下來的問題進行了一一分析。

三.工業1.0-3.0與銀行1.0-3.0 (一)工業1.0與銀行1.0

1776年3月,瓦特製作了第一台實用蒸汽機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工業1.0時代,形成了以工廠製為代表的小規模生產方式。一個產品的所有生產工序都集中在工廠中完成。工業企業誕生了,但是這時的企業規模很小。1870年,在英國占很大比重的輕工業中,平均每個企業只有三、五個工人(如麵包業、縫紉業)、或十來個工人(如印刷業、皮革業)。

圖4 19世紀70-90年代英國工廠平均僱傭人數

資料來源:謝富陽.分工、技術與生產組織變革——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演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闡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年4月,169-176.

在小規模生產方式下,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治理結構以市場和企業為主,混合治理的中間組織鮮有出現,而且沒有現代意義上的一體化大企業。因而,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可以表述為:「1非1、N非N」。

在這樣的環境下,銀行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

工業1.0時代初期,銀行主要從事貿易金融服務。

從銀行的角度看,一方面,貿易金融是當時銀行的傳統業務。大部分銀行只從事與貿易融資相關的商業承兌票據等短期融資業務(金德伯格,2010,P82)。在1870年至1913年這段時間裡,英國的銀行都不支持對新的產業進行投資。另一方面,工業企業沒有被銀行納入其合格的客戶群體內。在工業1.0初期,從事工業企業的,都是些小業主。當時英國有錢的大商人、銀行家根本不把這些小業主放在眼裡。他們想:我們怎麼能和這些人搞在一起開什麼工廠呢?(厲以寧,2010,p80)。

從工業企業的角度看,工業1.0之初,工業企業創業的長期資金需求小。大多數企業的啟動資本主要由家族、朋友和鄰居組成的企業家全資提供(金德伯格,2010,p105)。

隨著工業1.0進程的深化,銀行開始與工業結合。1820年,比利時成立了動產抵押貸款銀行,對工業開展信貸業務。在德國,工業家開始擔任銀行的董事,銀行家擔任工業公司的董事。德國對工業的投資由1851年至1855年間的16.1%上升到1906年至1910年間的41.7%(厲以寧,P110)。

銀行1.0的客戶服務理念是「1非1、N非N」。其原因在於:第一,交易治理結構的原因。由於價值鏈上下游之間的治理結構以市場治理和統一治理為主,即要麼是市場要麼是企業。第二,客戶結構的原因。當時銀行的主要客戶之一就是王室和政府。比如英格蘭銀行就是因政府需求而成立的。在這樣的環境下,銀行無法開展批量式的客戶拓展,也談不上什麼服務方案的設計,就是簡單的信貸業務。

銀行1.0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還比較原始,缺乏科學的主體評級方法。1841年,路易斯·塔班(Louis Tappan)在紐約建立了第一家商人信用評級機構(Mercantile Credit Agency),旨在幫助商人尋找資信良好的顧客和商業夥伴。直到1909年,穆迪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出版了一本鐵路公司債券的刊物,這才被認為是現代評級的開始。

銀行1.0的擔保手段多元化,有稅收、動產、不動產。比如說像比利時動產抵押銀行主要是用動產作為抵押。當時王室和政府也是銀行的主要客戶(金德伯格,2010,P85),他們的貸款擔保方式主要是稅收、珠寶(金德伯格,2010,P50)和不動產。

至此,我們發現,銀行1.0的特徵如下:服務領域:貿易性金融和生產性金融,客戶服務理念:「1非1、N非N」,沒有科學的評級方法,擔保方式多元化。

表3 工業1.0與銀行1.0

(二)工業2.0與銀行2.0

19世紀70年代,以電氣化為主的技術進步推動人類進入了工業2.0時代,以「福特製」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方式誕生了。與工廠制一樣,所有的生產工序都在工廠內完成,福特說,榮格工廠是一個由原料直至完成品工序均無停頓的地方。與工廠制不同的是,這個時候企業開始最求範圍經濟和規模經濟,形成了一體化大型核心企業,比如福特,標準石油,等等。

在大規模生產方式之下,交易治理結構仍以市場和企業為主,出現了追求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一體化大特大型企業。

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呈「1是1、N是N」的狀態。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呈「1是1、N是N」的狀態。其原因在於:第一,大規模製造的生產方式使得企業開始追求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將價值鏈上下游都囊括進企業之內,形成規模龐大的一體化核心企業,從原材的加工到產品的銷售都屬於同一家企業。第二,企業和企業之間通常缺乏生產協同,供應關係經常跟不上節奏。例如,福特汽車的高地公園工廠多次因為供應商缺貨而停工。因此,福特認為,惟有自給自足的一體化方法,才可改變汽車的生產模式。這種大規模生產的模式成為了當時廣泛的生產方式,其被命名為:福特製。

工業2.0時代的銀行2.0以生產性金融為主,貿易性金融為輔。在工業2.0時代,銀行最終與工業生產經營緊密結合,形成了以生產性金融服務為主,貿易性金融服務為輔的局面。以1919~1927年中國金城銀行為例。金城銀行對工礦企業的投放雖然上下波動,但不管是絕對數、還是相對數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與此相反的是商業流通資金呈下降趨勢(如表3)。這點在浙江興業銀行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在1917~1926年之間對產業的投資達到了35.0%。

表4 1919-1927年金城銀行各類放款的金額與所佔比重表

資料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編.金城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P155、368.

銀行2.0的客戶經營理念為「1是1、N是N」。一方面,大型企業佔據了社會生產總值的大部分,銀行自然發展出了「傍大戶」的客戶理念,只要掌握了大客戶就掌握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由於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和抵押資產不足,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興趣也不足。

銀行2.0開始逐步採用科學的主體信用評級方法。20世紀30年代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大量公司破產,債務到期無法償還,銀行意識到信用評級的重要性。1988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公布了《巴塞爾資本協議》,信用評級方法作為銀行處理客戶信用風險的重要手段,以及對商業銀行進行資本監管的重要工具,正式得到了國際銀行業的認可。

對於擔保方式的運用,依然是以不動產擔保為主。1915年,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周學熙就設置農工銀行擬定條例46條《農工銀行條例》,其中就放款保障進行了規定,「農工銀行……照各國通例,借貸惟以不動產為抵押,……」(周寶鑾,1923)。

表5 中國農工銀行杭州分行農民放款情況統計1929-1932

資料來源:韓麗彥.略論中國農工銀行1918~1937[D].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P27.

《物權法》頒布之前,我國物權擔保制度主要由1995年頒布的《擔保法》規範,該法僅規定了抵押、質押、留置三項物權擔保。而實際上,由於抵押的物權性質及抵押權人享有的優先受償的權利使得抵押成為銀行能接受的最為普遍的擔保方式,銀行貸款更多倚重不動產擔保。

至此,我們發現,銀行2.0的特徵如下:服務領域以生產性金融為主,貿易性金融為輔,客戶服務理念為「1是1、N是N」,銀行開始重視主體信用評級,擔保方式以不動產抵押為主。

表6 工業2.0與銀行2.0

(三)工業3.0與銀行3.0

20世紀80年代,信息化技術推動人類進入了工業3.0時代,以「溫特製」為代表的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方式開始逐漸成為主流。比如,整個計算機產業迅速從福特製的縱向一體化結構走向水平型結構,生產工序的每一個步驟成為獨立完整的產業部門。

圖5 從縱向一體化到產品內分工

資料來源: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P13.

產品內分工和模塊化組合開始盛行。工業2.0時代,汽車生產在單一工廠完成。而在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方式之下,汽車生產由數以萬計的企業共同完成。日本80年代的汽車生產即為典型代表。

圖6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汽車生產分工結構圖

資料來源:盧峰.產品內分工:一個分析框架[R].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系列,No.C2004005,2004.

在大規模定製化生產方式之下,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治理結構在市場和企業基礎上,出現了供應鏈模式的混合治理中間組織(Richardson,1972;吳峰,2007)。

供應鏈就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它是一個介於市場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形式,包含了價值鏈上下游的節點企業,從原材料的供應開始,經過鏈中不同企業的製造加工、組裝、分銷等過程直至最終用戶(圖7)。

圖7 供應鏈的網鏈結構模型

資料來源: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機械工程出版社,2007:39.

  

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發展出了「1+N」的供應鏈協同。在市場和企業的基礎上,產品內分工、模塊化組合、生產外包使得一體化大企業開始剝離非核心生產工序,在其周圍形成了龐大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出現了供應鏈這樣一種混合治理新模式。隨著技術的發展,以淘寶、亞馬遜等電子商務模式的混合治理結構也出現了。

  

在供應鏈管理實踐和研究興起之初,重心都集中在信息流和物流層面,資金流的管理一直沒有得到重視。這一狀況導致供應鏈管理的成本和效率潛力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也影響到了供應鏈整體運營績效。供應鏈導致交易頻率提高、單筆交易量減少,在支付結算中反覆開立信用證變得極為不便,賒銷開始盛行。從亞洲保理業務量的增長情況即可見一斑。

表7 亞洲保理業務量的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滙豐銀行,《中小企業如何進行貿易融資》PPT。

  

工業3.0時代,為滿足供應鏈的資金流協同,銀行發展出了供應鏈金融的服務方式。核心企業在供應鏈的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協同中向銀行尋求資金流協同的解決方案,包括提供新的技術支持手段、面向賒銷的金融工具以及新的應收、應付融資解決方案。供應鏈金融應此而誕生。

  

供應鏈金融是指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引入核心企業等風險控制變數,對供應鏈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等綜合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包含了「1+N」的客戶服務理念。在客戶拓展的時候,通過核心企業1可以批量式的開發中小企業N。比如說,美國主要是為了借N來維護核心客戶1,而中國主要是借1來服務N。在設計服務方案的時候,銀行要把供應鏈上下游的協作關係綜合起來考慮,提供的方案會涉及整個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

  

供應鏈金融採取了主體信用評級和債項評級雙重信用評級機制。從實際操作看,在供應鏈融資中,由於多數中小企業主體信用評級無法達到融資門檻,銀行採用資產支持的方式將授信風險與主體的信用隔離。商業性結算成為還款的第一來源,而受信主體的主動還款反而成為第二還款來源。從制度建設看,2004年發布的《新巴塞爾協議》更是鼓勵銀行在風險管理中注重債項評級。

  

平安銀行的供應鏈評級中,債項評級佔比為85%,主體評級佔比為15%。

  

供應鏈金融綜合運用不動產抵押和動產質押的擔保方式。從制度建設看,在美國,《統一商法典》為動產質押的運用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國2007年頒布的《物權法》借鑒《統一商法典》將動產質押列入了擔保物權之列。從實際運用看,美國的動產質押佔了其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70%。人民銀行徵信中心為動產質押建立了專門的登記平台:中征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平台。這是登記平台的發展情況。

圖8 中征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平台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動產融資登記公示系統專題報告(第56期)

  

至此,我們發現,銀行3.0的特點如下:在2.0基礎上,服務領域出現了供應鏈金融,發展出了「1+N」的客戶服務理念、雙重評級機制和雙重擔保方式。

表8 工業3.0與銀行3.0

  

四.工業4.0與銀行4.0

  

信息物理系統的廣泛運用將把人類帶進工業4.0時代,智能生產方式將成為生產方式的主流。

  

工業4.0時代的生產方式:智能生產

  

「工業4.0」是以智能生產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2014)。綜合當前各主要經濟體所提出來的未來工業發展戰略(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其核心就是要運用以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Physical Systems)和數據,實現萬物相連、互通,進而實現智能生產的生產方式。

  

1、智能生產方式的定義

  

智能生產(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通俗而言,就是將生產原料、生產工廠、物流配送、消費者用網路覆蓋,消費者只需下單,網路會自動將訂單和個性化要求發送給生產工廠,由其自動採購原料、設計並生產,再通過物流配送直接交付給消費者。

  

2、智能生產方式兩個特徵

  

(1)用網路聯通

  

智能生產的特徵之一就是用物聯網將將資源、信息、物體以及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組成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形成一個智能網路,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從而實現橫向企業間、縱向生產流程和端對端的高度集成。物聯網是信息物理系統的核心。

  

(2)用數據交流

  

用數據交流是智能生產的另一個主要基本特徵。智能網路的交流是通過數據來實現的。所有的生產裝備、感知設備、聯網終端,包括生產者和使用者本身都在源源不斷地產生數據,這些數據將會滲透到企業運營、價值鏈乃至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

  

比如,福特研製的福克斯電動車能夠收集駕駛者在駕駛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實現企業和用戶的直接交流和溝通:一是有助於駕駛者的安全駕駛,二是有助於汽車工程師改進產品質量,三是有助於電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又比如,在工程機械內植入GPS遠程監控管理系統,通過收集工程機械的數據,一方面,可提供準確的位置服務,為售後等部門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到現場開展服務;另一方面,可為相關部門提供車輛狀態及工況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遠程診斷車輛運行情況。三一重工、徐工科技、潤成機械等國內多家製造企業將GPS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已經開始如此操作。

  

3、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混合治理將成為交易治理結構的主要形態

  

當前電子商務領域的互聯網只是智能生產發展的一個部分,更重要的部分是物聯網。

  

從交易的角度看,與當前的供應鏈、電子商務等中間組織一樣,其也是一個交易的混合治理結構,是一種介於市場和企業之間的中間組織形態(O. E. Williamson,1975,1985;曾楚宏,2006)。

  

從交易的規模上看,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混合治理結構將成為交易治理結構的主要形態。工業互聯網的潛在GDP份額(以美元為單位)已經佔據全球經濟的46%(GE,2012),到2025年,預計份額將增長至全球經濟的50%(GE,2012)。

表9 工業互聯網影響46%(32.3 萬億美元)的全球經濟(單位:萬億美元)

資料來源:GE,中信證券研究部整理

  

其原因在於:一是混合治理的供應鏈和商業互聯網等中間組織將向物聯網轉化,中國的BAT三巨頭皆宣布進軍智能汽車行業;二是市場治理的市場交易規模將大幅縮減,由於技術進步導致的交易費用降低,使得統一治理的大型企業也將進一步扁平化,分散成更多的小而美的小企業。在德國聚集了一批中小型3D列印技術公司,許多中國企業家德國收購3D列印方面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公司時,這些看起來都不富裕的中小企業卻根本不願意賣。

  

在物聯網中,每一個企業或者個人都是萬物相連的網路中的節點,其既是以自身為中心的核心,又是其他節點的上下游,價值鏈上下游的交易關係趨於扁平化,呈現出「1即N、N即1」的形態。

  

物聯網使經濟社會呈現出以下特點:

  

第一,軟工業和硬工業相互融合。西門子不斷為製造業提供智能工廠的專業解決方案,樣板工廠遍布全球。作為西門子「4.0」方案在中國市場的樣板工程,華晨寶馬鐵西工廠是寶馬集團全球最先進工廠之一,其裝備了西門子LIS超寬頻實時定位識別系統,可自動提供圖片及裝配輔助指令,直接引導工人完成相應工作。繼百度的百度無人汽車計劃、阿里聯合上汽設立10億元的「互聯網汽車基金」之後,富士康科技集團與騰訊、和諧汽車簽訂「關於『互聯網+智能電動車』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第二,服務業與工業和農業深度融合。智能生產方式將全方位的融入在社會中的各個領域,使得服務業與工業和農業深度融合。現在無處不在的APP點餐預訂服務就已經展現出了服務領域智能生產的雛形。更不用說設施農業,農業智能化、智能醫療等領域了。

  

第三,企業扁平化,行為高度碎片化。一方面,智能生產的高度定製化首先會帶來企業的扁平化,大企業進一步外包和扁平化,縮減自身規模,分散出更多的中小企業。「工業4.0」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波音公司的最新機型787擁有600萬個零部件、數百個功能子系統,波音卻只負責生產約10%——尾翼和最後組裝,其餘的生產由40多家一級合作夥伴和數千家次級合作夥伴完成。另一方面,智能生產的高度的定製化將導致生產、使用和消費等行為的高度碎片化。3D列印就是高度定製化導致的高度碎片化的例子。虛擬現實設備將可以針對特定的人設定特定的虛擬現實場景。

  

第四,服務業向工業和農業融合,產品即服務,服務及產品。產品即服務、服務即產品將成為一種趨勢。前文所提到的機械製造企業在工程機器內植入GPS遠程監控管理系統,對於機械製造企業而言,工程機械在銷售時是一個產品,在後續使用中為用戶提供維修保養的附加服務。又比如,京東上銷售的智能牙刷可以監控口腔健康狀況,其收集的數據可作為口腔治療的依據,智能牙刷將來還可直接預約口腔醫療服務,等等。前文所提到的工程機械也是如此。

  

五.工業4.0時代的銀行4.0

  

如前文所述,工業4.0時代,智能生產方式使得物聯網將成為主要的交易治理結構,而經濟環境也將發生極大地改變,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從而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那麼,銀行該如何適應工業4.0時代的這些變化呢?

  

(一)工業4.0、互聯網金融和銀行4.0的服務形態

  

1、工業4.0與互聯網金融

  

我們首先來看工業4.0與互聯網金融的關係。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誕生過程就是一部濃縮版的現代銀行史。

表10 銀行的產生過程與互聯網金融誕生的階段比較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整理

  

第一階段:匯兌商。不同幣種間兌換、支付和結算需求導致貨幣匯兌商的出現,跨銀行的支付需求使得支付寶(2003年10月)誕生了。這時候,支付寶相當於一個簡單的貨幣匯兌商。第二階段:商人銀行家。與貨幣匯兌商利用支付結算產生的沉澱資金開始從事信貸業務一樣,阿里集團2007年5月起,聯合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向企業推出貸款產品,後來又通過自己的小貸公司開展信貸業務。第三階段:銀行家專業化。與商人和銀行家的分離一樣,2014年10月,阿里集團將阿里金融獨立出來,成立螞蟻金服集團。

  

從13世紀的匯兌商到1694年第一家現代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的誕生,經歷了四百多年。從2003年支付寶的產生到2014年螞蟻金服的誕生,經歷了短短11年。螞蟻金服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的從簡單的匯兌商過渡到集存、貸、匯、投於一體的互聯網金融?原因在於:第一,螞蟻金服建立在完善的現代銀行體系之上,能夠靈活運用現代銀行的金融服務理念和風險管理理念。螞蟻金服很多員工都是銀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前段時間螞蟻金服還從科技局挖走了一個處長。第二,最重要的是,螞蟻金服利用了網路和數據,這正是工業4.0的兩個最重要的基本特徵。螞蟻金服所服務的阿里集團就是一個電子商的混合治理結構的中間組織,其以數據為支撐開展徵信、評級、風控、授信、理財等服務。第三,其服務的是電子商務這類的新型中間組織,極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務的交易成本。

  

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當前服務於流通貿易領域的互聯網金融具備了工業4.0時代金融服務的雛形,但是遠遠無法滿足工業4.0時代的智能生產的要求(工業互聯網的潛在GDP份額(以美元為單位)已經佔據全球經濟的46%(GE,2012),到2025年,預計份額將增長至全球經濟的50%),因其對於生產領域的覆蓋還沒有成型,而這一塊將是銀行最大的優勢所在。

  

2、銀行4.0的服務形態:物聯網金融

  

由於物聯網將成為交易的主要治理結構,因而,工業4.0時代,物聯網金融將成為銀行主要的服務領域和方式。對於金融需求而言,全新的生產協作方式產生了全新的金融需求。對於金融供給而言,從微觀上來說,銀行能夠確定每一筆交易的交易背景,為每一筆交易設計高度定製化的方案;從宏觀上來說,銀行能夠以全景的視角為物聯網的交易設計整體金融服務方案。

  

智能生產最大的特點就是用網路和數據使得兩個個體之間(物、人、機構)能夠互動,只要商業模式具備這個特點就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智能生產。從這個特點來看,當前已經有許多商業模式具備了智能生產的特點。然而,這些新的商業模式的資金流協同往往是通過第三方支付,銀行在這些商業模式的資金流協同上卻處於落後的地位。例如,嘀嘀打車的支付結算就是用微信支付、支付寶等。為什麼在這些環節,銀行會被新的商業模式和第三方支付所繞開呢。支付是銀行之源,十七世紀西歐現代銀行的誕生、近代中國票號的產生以及當今以螞蟻金服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興起,都是始於支付結算。支付結算的領域被入侵,也就意味著銀行的根基被侵蝕。

  

從近處說,我們要緊跟工業4.0時代商業模式的新變化,為新的商業模式提供如影隨形的資金流協同。不光要關注流通貿易領域的互聯網金融,也要為新型的商業模式提供金融協同。

  

從遠處說,我們要為工業4.0時代的工業、服務業、農業和人們的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提供金融協同,即綜合金融服務的物聯網金融。

  

(二)銀行4.0的經營理念

  

因此,面對工業4.0浪潮的衝擊,銀行一方面需要加快創新步伐,適應工業4.0下的企業行為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轉變;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前打下基礎,樹立工業4.0時代的經營理念,以不變應萬變。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工業4.0進程的深化,經濟中會產生更多新的活動領域和商業模式,銀行雖然無法預知這些商業模式的具體表現形式,但是銀行可以提前做好基礎性的準備,以不變應萬變。這個基礎性的準備就是樹立銀行4.0的經營理念。

  

1、「1即N、N即1」的客戶服務理念

  

在物聯網這種中間組織形態的交易混合治理結構中,每一個個體都將是網路當中的節點。因而,銀行需要採取「1即N、N即1」的客戶服務理念(唐時達,2015)。

  

「1即N、N即1」是指:第一,要將客戶視為網路中的節點。每個客戶都是網路中的一員,其既是以自己為中心的價值鏈條中的核心,又是其他企業價值鏈條的上下游。開發網路中的一個客戶就等於批量開發了一個網路中的所有客戶。第二,要以360度全景的視角看待客戶,發掘和滿足客戶的所有可能的金融需求,提供全覆蓋、全流程的服務方案。第三,要將客戶視為數據的集合。由於網路中的每一個客戶都與其他交易對手有著錯綜複雜的交易關係和聯繫,既有縱向的上下游價值鏈的關係,又有橫向同類客戶之間的關係,既是供應商又是經銷商,因此,在交易網路中客戶將形成多維的交易數據集合。既有縱向的上下游數據,也有橫向的企業間交易數據,這些多維的交易數據集合能夠最大可能的還原企業的真實狀況。

  

以上海通用汽車和阿里汽車事業部的戰略合作為例。

  

一、客戶拓展上的「1即N、N即1」,抓住網路當中的關鍵節點,就能抓住整個網路。上海通用和阿里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阿里抓住上海通用這個網路中的關鍵節點,自然就批量式的開發了上海通用的龐大的客戶群體,而上海通用通過與阿里合作,也能批量式的引入阿里平台的客戶。目前阿里汽車平台上已經有超過6000萬車主。

二、服務方案設計的「1即N、N即1」,由於客戶身處在一個完整的網路中,從而能夠以全景的角度觀察客戶的需求,針對這些需求設計完整的服務方案。在上汽和阿里的合作中,阿里為消費者搭建包含選車、購車、售後服務、二手車置換的用車全生命周期整體金融解決方案。

  

2、「數據質押」的信用風險理念

  

(1)數據的評級作用:主體評級和債項評級融合

  

對於銀行4.0而言,數據能夠發揮評級作用,使得主體評級和債項評級相互融合。一方面,通過交易數據動態掌握客戶主體信用等級的變化。例如,通過可穿戴設備和智能終端掌握客戶的身體健康狀況,機器設備掌握客戶的經營情況,通過智能汽車的駕駛習慣掌握客戶的行為數據,等等。這些數據都可以作為客戶信用等級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另一方面,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交易數據,本身就能反映單筆交易的債項評級的情況。

  

(2)數據的擔保作用:數據質押

  

此外,在銀行4.0時代,數據將發揮實質性的擔保作用,即「數據質押」。「數據質押」是指:企業在接受銀行金融服務時,將自身與交易相關的數據(以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為主)以「質押」的方式授權給銀行使用,為自身提供擔保,為銀行防範風險(唐時達,2015)。信息流是指除了資金流和物流以外的其他數據。

  

擔保是指為確保特定的債權人實現債權,以債務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和手段。擔保的目的即是強化債的信用。

  

第一,「數據」符合擔保品的發展趨勢。從擔保標的上看,由有形向無形擴張。隨著財產形態的變化及其不斷的豐富,證券、知識產權等無形財產越來越成為重要的擔保物權的標的物。《美國統一商法典》第九編更是將擔保客體統一規定,認為凡具有擔保利益(Security interests)均可成立擔保,實現擔保的自由化,促進新型擔保的創設。從擔保功能上看,由傳統的保障債權向便於資金融通擴展,由重視擔保功能到注重發揮物的效用。

  

一方面,數據具有無形財產和資產的屬性,符合擔保標的無形化的發展趨勢。從財產角度看,數據將成為個體財產。姜建清(2014)在2014年的達沃斯論壇表示,「個體的數據其實就是個體財產的一部分,就像你在銀行里的存款一樣,沒有經過本人同意是不應該被濫用的」。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簡稱「交易所」)將於2015年5月底正式營業,為買賣雙方提供,數據結果交易的場所。從資產角度看,數據將成為一種資產。。世界經濟論壇(2012)發布的《大數據,大影響》報告認為,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隨著數據重要性的提升,數據列入企業資產負債表只是時間問題,數據將和土地、勞動力和資本一樣,成為一種生產要素(Viktor Mayer-Sch?nberger,2013)。財務意義上的資產是指企業擁有和控制的,能夠用貨幣計量,並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數據能被企業擁有和控制,能夠用貨幣來計量,能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另一方面,以數據作為擔保手段,符合擔保「便於資金融通」的功能和「注重發揮物的作用」的精神。一是其不需複雜的擔保手續和擔保流程(螞蟻微貸採取預授信的方式,即根據客戶的數據預先評估出一個授信額度,只要客戶申請貸款則可以授信)。因此,用數據作擔保正是符合了擔保「便於資金融通」的功能。二是由於數據的無形性和可複製性,用數據作為擔保手段,既不影響客戶自身有形財產的運用,也不影響客戶對自身數據的使用。因此,用數據作為擔保標的也符合擔保「注重發揮物的作用」的精神。

  

第二,「數據質押」符合風險控制的發展趨勢。風險控制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從事後彌補向事前預測和事中管理的全面風險管理髮展。格林斯潘說,銀行的基本職能是預測、管理和承擔風險(格林斯潘,1999)。銀行通過「數據質押」對第一還款來源的安全性進行預測和管理,通過傳統抵質押作為第二還款來源承擔部分風險損失,從而真正的實現了對風險的預測、管理和承擔。

  

通過「數據質押」,銀行能夠實時、動態的掌握企業真實的資金流、商流和物流等交易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和提煉,全方位的掌握第一還款來源的安全性,從源頭上防範信貸風險,實現貸前、貸中、貸後管理的一體化。

  

一是通過資金流掌握企業的未來價值。如果掌握了企業真實的資金流,根據企業現在的銷售信息以及現金流量現值的預測,銀行不僅可以大幅降低傳統銀企信貸市場上銀企關係間的資產信息不對稱,還可以大幅降低銀行與企業未來經營狀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二是通過信息流和物流掌握企業的真實貿易背景。貿易背景的真實性是交易銀行業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掌握了企業真實的商流和物流數據,銀行則大大提高了對企業交易的貿易背景真實性的了解。

  

以前文的挖掘機械為例,基於對挖掘機械的GPS定位和發動機遠程控制的掌握,可以預測和管理工程機械的融資租賃業務信用風險,大大減少風險的爆發以及風險爆發之後繁瑣的風險損失補償程序。一是預測信用風險。銀行可以通過發動機的運轉時長等運行狀況得知客戶經營的健康程度。二是管理信用風險。GPS終端提供鎖定車輛服務,一旦用戶方在規定時間內未付款,則業務部門可發送鎖車指令遠程鎖定車輛,使車輛無法工作,直到用戶按規定付足款額才對車輛解鎖操作。

  

至此,我們可以預見,銀行4.0的特點在於:服務領域以物聯網金融為主,客戶服務理念為「1即N、N即1」,信用評級為數據評級,擔保方式為數據質押+傳統抵質押。

表11 工業4.0與銀行4.0

  

六.如何建設銀行4.0

  

本文按照生產方式變革影響銀行經營理念的分析框架,對生產方式變革與銀行經營理念進行了分析,工業1.0-4.0與銀行1.0-4.0的關係如下(表12)。

表12 工業1.0-4.0與銀行1.0-4.0

  

那麼如何落實「1即N、N即1」的客戶服務理念和「數據質押」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呢。

  

第一,構建萬物相連的「1即N、N即1」網路。

  

一是從宏觀上布局,緊跟工業4.0發展趨勢,與物聯網緊密結合,搭建資金流協同的基礎設施。例如,深入研究中國製造2025,參與智慧城市、智慧農村的建設。

  

二是從中觀上著手,與已經網路化的中間組織合作,將尚未網路化的中間組織網路化。第一,與已經互聯網化的中間組織合作,比如說電子商務、電子供應鏈,電子商務園區等。第二,使尚沒有網路化的中間組織網路化,比如傳統的供應鏈線上化,傳統的交易園區線上化,農村合作社的線上化等。第三,使尚沒有中間組織化的市場交易領域通過網路使其中間組織化、網路化。

  

三是從微觀上切入,在智能生產的各個方面提供資金流協同的基礎設施。比如說在智能農業的生產中,其對於化肥的補充就可以切入資金流的協同。如在智能農業的生產設備中植入支付的設備或功能,則會在需要化肥補充的時候自動支付,化肥供應商接受指令之後則會自動發貨,從而自動補充。又例如,如果與智能汽車連接,在汽車需要維修保養之時,就能立即通過智能汽車上的網路實現保養預定、支付結算。

  

四是將內部所有的系統打通,打造集存、貸、匯、投等功能於一體的超級銀行賬戶。證券行業已經開始行動。2015年1月8日,由國泰君安、中信等國內幾家大型券商以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牽頭,集結業內36家一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共同發起設立證通公司,意欲打造超級投資賬戶。這個賬戶具備基礎支付功能,可以提供綜合理財服務,可以進行消費購物、公共事業繳費。如果個人客戶通過證券投資賬戶可以如此便利地滿足投資、消費和支付等各方面的需求,這將對銀行產生直接競爭。

  

第二,構建數據信用風險管理體系。一是數據徵信,二是數據評級,三是「數據質押」。

  

第三,以「1即N、N即1」的客戶理念和「數據質押」的信用風險管理理念為基礎開展金融活動。

  

一是對客戶的需求做出及時的資金流協同(存、貸、匯、理)。第一,開展傳統的綜合金融服務。第二,搭載P2P、眾籌等新型金融服務。在積累了足夠多的客戶和數據之後,完全可以開展P2P、眾籌之類的新型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第三,,發現用戶的多維需求,並予以滿足。例如,銀行可以基於這些數據開展自身的以及與第三方合作的非金融綜合服務。比如,平安銀行橙e平台與路歌物流電商平台(被業界稱為貨運版的「滴滴打車」)合作,推出名為「橙e找車」的功能。

  

第四,開展綜合資訊服務。基於客戶的真實交易數據,銀行可多方面、多角度發布行業的、區域的、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經濟運行先行指數、預警指數和實時指數等資訊。對內,有助於洞察市場變化,提前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對外,既能提升自身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又能為政府監管部門的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毛振華,衍.用評級前沿理論與實踐[J]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

[2]張樂水.中國銀行實施債項評級體系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0.

[3]徐義生.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1853-1927[M].北京:中華書局,1962.

[4]千家駒.舊中國公債史資料[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

[5]德國聯邦教育部.實施工業4.0攻略的建議.

[6]謝富陽.分工、技術與生產組織變革——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演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闡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7]查爾斯·金德爾伯格.西歐金融史[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8]厲以寧.工業化和制度調整——西歐經濟史研究[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0.

[9]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編.金城銀行史料[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0]韓麗彥.略論中國農工銀行1918~1937[D].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11]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供應鏈金融:新經濟下的新金融[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9.

[12]盧峰.產品內分工:一個分析框架[R].北京: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討論稿系列,No.C2004005,2004.

[13]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07.

[14]滙豐銀行,《中小企業如何進行貿易融資》PPT。

[15]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動產融資登記公示系統專題報告(第56期).

[16]GE.工業互聯網:突破智慧和機器的界限[M].GE工業互聯網白皮書,201.

[17]唐時達,李智華,李曉宏.供應鏈金融發展大勢所趨:「1即N、N即1」和「數據質押」[J].中國金融,2015(10).

[18]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9]謝平、鄒傳偉和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手冊[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20]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製造業的應對戰略[J].學習與探索,2012(09).

[21]The Economist.Manufacturing: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EB/OL].[2012. 04.21]. http: //www.economist.com/node/21553017-html.

[22]羅文.彼得·馬什.新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3]傑里米·里夫金.張體偉,孫豫寧(譯).第三次工業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24]何建坤.新型能源體系革命是通向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兼評傑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25]周寶鑾.中華銀行史.第三編[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

[26]A. D. Chandler. The Visible Hand[M]. 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1977.

[27]O. E. Williamso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M]. New York: Free Press,1975.

[28] O. E. Williamson. The Institution of Capitalism[M]. New York: Free Press,1985.

[29] Adelman, M. A. The Concept and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A]. G. J. Stigler. Business Concentration and Price Policy[C].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5.

[30] 張彤玉,丁國傑. 技術進步與產業組織變遷[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6,03..

[31] 曾楚宏,林丹明. 信息技術、交易成本與激勵:論經濟組織形式的中間化[J]. 中國工業經濟,2006,06.

[32]王珺,侯廣輝.有限外部化:技術進步對企業邊界的影響[J].中國工業經濟,2005(10).

[33]官永彬.契約人、交易費用經濟學與企業的性質[J].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2.

[34]沈滿洪,張兵兵.交易費用理論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

[35]呂乃基,蘭霞.微笑曲線的知識論釋義[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36]熊英,馬海燕,劉義勝.全球價值鏈、租金來源與解釋局限——全球價值鏈理論新近發展的研究綜述[J].管理評論,2010(12).

[37]高敬峰.國外產品內分工理論研究綜述[J].經濟縱橫,2007(04).

[38]吳鋒,段崇文,曹斌.供應鏈存在原因及邊界分析——基於交易費用理論視角的分析[J].價值工程,2007.

[39]張妍梅.生產方式的比較研究——FORD、TOYOTA、VOLVO生產方式比較評價[D].天津財經學院,2000.

[40]王勝利.生產方式變革與經濟增長[D].河南大學,2002.

[41]龍葉先.生產方式變革與經濟轉型[J].改革與戰略,2012,02:25-27.

[42]徐夢周,賀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特徵及影響[J].政策瞭望,2012,10.

[43]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呂鐵.第三次工業革命與中國製造業的應對戰略[J].學習與探索,2012,09.

[44]金霆.生產方式變革與西方法律的歷史演進[J].法制與社會,2008,21.

[45]單寶.溫特製:跨國公司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8(07).

[46]陳敬東,劉晨光.生產方式演進的動力學模型與機理[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2(11).

[47]張明之.美國製造何以領先全球?——基於生產組織方式變革視角的探究[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05).

[48]曹明福,李樹民.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利益來源:比較優勢、規模優勢和價格傾斜優勢[J].中國工業經濟,2005(10).

[49]金芳.產業全球化及其對中國產業發展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04(9):49-53

[50]劉林青,譚力文,施冠群.租金、力量和績效——全球價值鏈背景下對競爭優勢的思考[J].中國工業經濟,2008(1).

[51]盧福財,胡平波.網路租金及其形成機理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6(6).

[52]余寧.網路環境下客戶關係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7.

[53]凱文·凱利.失控——全人類的最終命運和結局[M].新星出版社,2010.

[54]丁俊發,中國供應鏈管理藍皮書(2014)[M].中國財富出版社2014.

[55]李旭鴻,張永升.3D列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引擎[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5.

[56]凱文·凱利,新經濟新規則[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

[57]傑里米·里夫金.零邊際成本社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58]雷·庫茲韋爾.奇點臨近[M].北京:機械工程出版社,2014.

[59]張維迎, 柯榮住. 信任及其解釋: 來自中國的跨省調查分析[J]. 經濟研究,2002, (10).

[60] Richardson, G. B.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J]. Economic Journal, 1972( 82) .(完)

(本文系作者博士後出站報告的一部分,授權微信公眾號「金融讀書會」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節選自唐時達博士後出站報告(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曾佳


推薦閱讀:

這5家銀行的信用卡值得一辦
定位之困1
從他人遺留在ATM機中的銀行卡上取款構成何罪
大變革!中國銀行業又一場巨變!
傳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被帶走 銀行發緊急內部通知

TAG:銀行 | 金融 | 工業 | 數據 | 物聯網 | 時代 | 質押 | 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