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效果顯著

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效果顯著-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針灸療法最早見於戰國時代問世的《黃帝內經》一書。北京中海中醫醫院的專家指出:腰椎間盤突出症在中醫屬於腰痛範疇。考《內經》、《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外台秘要》等中醫針灸典籍,治療腰痛症的有效穴位逾百十個治療腰痛症的有效穴位逾百十個,主要可以起到宣痹止痛、通經活絡、調理氣血、強健腰膝、補肝腎、強筋骨之功,使腰椎間盤突出症之病痛得以消除。

脊椎與人體經絡有著廣泛的聯繫,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足太陽經「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足少陰經「貫脊」、足陽明之筋「上循脅屬脊」、足太陰之筋「其內者著於脊」、足少陰之筋「循膂內挾脊」、督脈「貫脊屬腎」「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故腰痛與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及經筋有關。故選夾脊穴、膀胱經的背腧穴、委中、承山、崑崙及腎經的太溪穴治療。

足太陽膀胱經的背腧穴:腎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氣海俞在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腸俞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關元俞在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小腸俞平第1骶後孔,膀胱俞平第2骶後孔,均可治療腰痛。

夾脊穴,與督脈臨近,靠近脊椎,故夾脊穴可通調督脈,通利關節,調節全身臟腑氣血,善治腰脊疼痛。

太溪,足少陰腎經原穴。腎水出湧泉,過然谷,聚流而成太溪。可滋腎陰,壯元陽,利三焦,補命火,理胞宮,補肝腎,強腰膝,補腎培元,治腰脊背痛,足寒,下肢無力等。

崑崙,為足太陽膀胱經脈氣所行,有宣通太陽經氣,消腫止痛,散瘀滯,行氣血,解肌通絡,壯筋骨,健腰膝,強腰補腎。太溪―崑崙可相互透刺。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疼痛及疼痛放射部位,除了與夾脊、足太陽膀胱經非常密切外,還與足陽明經及足少陽膽經在下肢的循行非常一致。故此選用了足少陽經的環跳、風市、陽陵泉、足陽明經的足三里等。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合穴,四總穴之一,強壯要穴。主培中補元,行氣止痛,利水消腫,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祛邪防病。可治療下肢痿痹,腰痛不得俯仰等。《靈素?四時氣》載:「著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玉龍歌》曰:「寒濕腳氣不可熬,先針三里及陰交」。

後溪,為手太陽小腸經脈氣所注,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督脈,善治腰脊病痛,與陽蹺申脈穴相通,疏調太陽膀胱氣機,有寧神通陽、清熱利濕、疏經通絡、行氣止痛之功效。《攔江賦》曰:「後溪專治督脈病」。上述諸穴配伍,遠取近取相結合,共奏宣痹止痛、通經活絡、調理氣血、強健腰膝、補肝腎、強筋骨之功,使腰椎間盤突出症之病痛得以消除。

環跳,為足少陽膽經腧穴,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強健腰膝、宣痹止痛之效。後溪―環跳,出自《百症賦》:「後溪、環跳,腿痛刺而即輕」。二者配伍,疏經通絡、通痹止痛之功益彰。


推薦閱讀:

針灸主治歸類穴位
針灸快速取穴一夜通,不通你砍我
【杏林科普】夏秋交替,當心患上「歪嘴風」~針灸治療為「上策」
中醫針灸推拿(31)
針灸彙集

TAG:腰椎間盤突出 | 針灸 | 治療 | 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