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人荀子指出:什麼是傷害敗壞國家
荀子
古代哲人荀子指出:什麼是傷害敗壞國家
中國的古代哲人荀子指出:「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百姓賤之如尪,惡之如鬼,日欲司間而相與投借之,去逐之。卒有寇難之事,又望百姓之為己死,不可得也,說無以取之焉。」「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則地雖廣,權必輕;人雖眾,兵必弱;刑罰雖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謂危國,是傷國者也。」
《荀子?富國》中記載:觀國之強弱貧富有徵驗:上不隆禮則兵弱,上不愛民則兵弱,已諾不信則兵弱,慶賞不漸則兵弱,將率不能則兵弱。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數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知國計之極也。故禹十年水,湯七年旱,而天下無菜色者,十年之後,年穀復熟,而陳積有餘。是無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謂也。故田野荒而倉廩實,百姓虛而府庫滿,夫是之謂國蹶。伐其本,竭其源,而並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惡也,則其傾覆滅亡可立而待也。以國持之,而不足以容其身,夫是之謂至貧,是愚主之極也。將以取富而喪其國,將以取利而危其身,古有萬國,今有十數焉,是無它故焉,其所以失之一也。君人者亦可以覺矣。百里之國,足以獨立矣。
其意思是說:觀察國家的強弱貧富,就有徵兆驗證:為上者不重視禮義,軍隊就會軟弱;為上者不愛護民眾,軍隊就會軟弱;為上者不守信用,軍隊就會軟弱;獎罰不明,軍隊就會軟弱;將帥無能,軍隊就會軟弱。為上者好大喜功,國家就會貧困;為上者急功近利,國家就會貧困;士大夫眾多,國家就會貧困;工商從業人員眾多,國家就會貧困;沒有制度節制,國家就會貧困。民眾貧窮,為上者就會貧窮;民眾富有,為上者就會富有。所以說:田野中散布著眾多的耕種植桑者,就是治理財物的根本;建設府庫倉廩,就是治理財物的末端。百姓時常和睦,事業順利,這是財物的本源;均衡地充實府庫,這是財物的流通。所以,賢明的君王謹慎地養育百姓和睦相處,節省流通渠道,開闢財物的本源,時常處于思考斟酌狀態。天下的財物眾多就有剩餘,為上者就不怕不充足。這樣,上下都富裕,相互交換,不需要藏匿。這是認知和掌握國計民生的最好做法。所以,禹帝時代十年水災,商湯時代七年旱災,天下沒有忍飢受餓的人,十年之後,每年都五穀豐登,倉廩積累有剩餘。這並沒有其它的原因,只是認知和掌握了財物的本源和流通。所以,田野荒蕪,倉廩反而充實;百姓虛勞,府庫反而豐滿;這就是所說的國家昏厥。破壞根本,枯竭本源,據守末端,反而是君王和官員不知道這是罪惡,那麼,國家傾覆滅亡就可以確立並待機而動了。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卻不能夠容納自身,這就是走向了貧困的極端,這是愚蠢的君王和官員的極端做法。要以獲取財富而喪失國家,以獲取利益而危害自身,古代就有很多這樣的國家,當今也有十多個,這並沒有其它的原因,喪失國家的原因都是一樣的。統治人的人也可以由此覺悟了。方圓百里的國家,也是足夠可以獨立的。
《荀子?王霸》中記載: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亂則國危,治則國安。今君人者,急逐樂而緩治國,豈不過甚矣哉!譬之是由好聲色,而恬無耳目也,豈不哀哉!夫人之情,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味,鼻欲綦臭,心欲綦佚。此五綦者,人情之所必不免也。養五綦者有具。無其具,則五綦者不可得而致也。萬乘之國,可謂廣大富厚矣,加有治辨強固之道焉,若是則恬愉無患難矣,然後養五綦之具具也。故百樂者,生於治國者也;憂患者,生於亂國者也。急逐樂而緩治國者,非知樂者也。故明君者,必將先治其國,然後百樂得其中。闇君者,必將急逐樂而緩治國,故憂患不可勝校也,必至於身死國亡然後止也。豈不哀哉!將以為樂,乃得憂焉;將以為安,乃得危焉;將以為福,乃得死亡焉。豈不哀哉!其意思是說:國家危難當中就不會有歡樂的君王,國家安定就沒有憂傷的民眾。混亂,國家就會陷入危難之中;大治,國家就會處於安全之中。當今的統治者,急於享受安樂,而減緩治理國家,這難道不是極大的過錯嗎!寵幸女人是因為喜好樂聲和女色,恬不知恥是因為耳不聰、目不明,這難道不是悲哀嗎!人之常情是:眼睛的慾望密切聯繫著色,耳朵的慾望密切聯繫著聲,口的慾望密切聯繫著味,鼻子的慾望密切聯繫著臭,心的慾望密切聯繫著過失。這五種「密切聯繫」,是人之常情中必定不可避免的。培養這五種「密切聯繫」就需要有自己的眼睛、耳朵、口、鼻子、心。沒有自己的眼睛、耳朵、口、鼻子、心,那麼,這五種「密切聯繫」就不能獲得並達到極好狀態。萬乘之國,可以說是土地廣大、富裕豐厚了,加上有著明確的強國治理之道,這樣就可以平安愉快而沒有憂患困難了,然後就可以培養這五種「密切聯繫」的眼睛、耳朵、口、鼻子、心。所以說:眾多歡樂愉快的人就生存在得到大治的國家中;眾多憂傷患難的人就生存在混亂的國家中。急於享受安樂而減緩治理國家的人,就是不知道什麼是安樂的人。所以,賢明的君王就必定要首先治理自己的國家,然後在其中獲得眾多的安樂。昏庸無能的君王必定是要急於享受安樂而減緩治理國家,所以就有不可名狀的憂傷和患難,必定會在身死國亡的時候,憂傷和患難才會停止。這難道不是悲哀嗎!希望享受歡樂,反而獲得憂傷;希望享受平安,反而獲得危難;希望享受福祿,反而獲得死亡。這難道不是悲哀嗎!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當,所使要百事者誠仁人也,則身佚而國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而不當,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則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樞機也。故能當一人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不能當一人,而能當千百人者,說無之有也。既能當一人,則身有何勞而為?垂衣裳而天下定。故湯用伊尹,文王用呂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齊桓公閨門之內,縣樂、奢泰、游抏之修,於天下不見謂修,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伯長,是亦無他故焉,知一政於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也。知者易為之興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為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喪其國、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
其意思是說:所以,君王在本朝正確地建立興盛的政治體制,使得管理各種事務的官員成為誠實守信的仁人志士,那麼在身死之後國家仍然得到大治,就會功績卓著而美名傳天下,既可以稱王,又可以稱霸。君王在本朝不正確地建立興盛的政治體制,就使得管理各種事務的官員不會成為誠實守信的仁人志士,那麼身體勞累而國家仍然混亂,功績廢棄而辱名傳天下,江山社稷必定危險。這些都是君王的關鍵事務。所以說:正確做事的一個人就可以取得天下,不正確做事的一個人就可以使江山社稷陷入危難之中。有不能正確做事的一個人,而他的手下能有正確做事的千百個人,歷史上不曾有。既然有能正確做事的一個人,那麼他做事的身體有什麼勞累呢?就象穿衣服一樣使得天下安定。所以就有:商湯使用伊尹,周文王使用呂尚,周武王使用召公,周成王使用周公旦。卑賤的人是五伯。齊桓公陷入女人當中,沉迷在聲色、奢侈安樂、遊獵玩耍之中,不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反而聯合諸侯,一舉取得天下,又冊封五伯為官長,這也並沒有其它原因,只是知道讓管仲統一理政。這就是君王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有智慧的人願意為國家出力,並建立豐功偉績。拋棄這些還有誰能去做?所以,古代建立了豐功偉績並享譽天下的人,必定是遵循規律的人。喪失國家並危害自身的人,必定與此相反。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天下歸之之謂王,天下去之之謂亡。湯武者,修其道,行其義,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天下歸之。故厚德音以先之,明禮義以道之,致忠信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爵服賞慶以申重之,時其事,輕其任,以調齊之,潢然兼覆之,養長之,如保赤子。生民則致寬,使民則綦理,辯政令制度,所以接天下之人百姓,有非理者如毫末,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是故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不愉者,無它故焉。道德誠明,利澤誠厚也。亂世則不然,污漫突盜以先之,權謀傾覆以示之;俳優、侏儒、婦女之請謁以悖之,使愚詔知,使不肖臨賢;生民則致貧隘,使民則極勞苦。是故,百姓賤之如尪,惡之如鬼,日欲司間而相與投借之,去逐之。卒有寇難之事,又望百姓之為己死,不可得也,說無以取之焉。其意思是說:治理國家的人中,得到百姓支持的人富裕,得到百姓冒死支持的人強大,得到百姓讚譽的人光榮。有這「三得」的人,天下人歸順;失去這「三得」的人,天下人離去。天下人歸順就可以稱王。天下人離去就是滅亡。商湯和周武王修道、行義,興盛天下人共同的利益,清除天下人共同的禍害。天下人都歸順商湯和周武王。所以說:厚德載物,首先發出號召,遵循規律明確禮義,愛護最忠誠守信的人,第二才是獎賞役使賢能的人,封爵賞慶認真對待;因時因事,不重官職,適當調正,更多地兼而有之,象保護孩子一樣培養成長。寬容地生養民眾,役使民眾遵循規律,明確政令制度,聯繫天下的平民百姓,即使違背道理一絲一毫,雖然是孤獨鰥寡的人,也必定不會加害。這樣,百姓如同帝王一樣重視國家,如同親近父母一樣親近國家,為了國家出生入死而不愉快,就沒有其它的理由了。忠誠明確地遵循道德,百姓就享有豐厚的物質利益。亂世中就不是這樣了,首先是污言穢語泛濫,偷盜頻發,陰謀顛覆政權;戲子、侏儒、婦女都請求打擊這些事情,詔令愚昧的人學習知識,不肖的人學習賢能的人;生存著的民眾陷入貧困卑賤,役使民眾就及其勞苦。這樣,百姓就如同尪一樣卑賤,如同鬼一樣兇惡,每天都到官府衙門胡攪蠻纏,並被驅逐出去。突然發生敵寇侵略,又希望百姓為自己出生入死,這是不會做成的事情。歷史上也找不到這種事情。傷國者,何也?曰: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於民而巧,是傷國之大災也。大國之主也,而好見小利,是傷國。其於聲色、台榭、園囿也,愈厭而好新,是傷國。不好修正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權謀傾覆之人,斷事其外;若是,則權輕名辱,社稷必危,是傷國者也。大國之主也,不隆本行,不敬舊法,而好詐故;若是,則夫朝廷群臣,亦從而成俗於不隆禮義而好傾覆也。朝廷群臣之俗若是,則夫眾庶百姓亦從而成俗於不隆禮義而好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則地雖廣,權必輕;人雖眾,兵必弱;刑罰雖繁,令不下通。夫是之謂危國,是傷國者也。其意思是說:傷害國家的人是怎樣的?回答說:用小人的做法騎在民眾頭上作威作福,用奸詐非法的手段掠奪民眾,這就是傷害國家最大的災難。大國的君王喜好小利,這就是傷害國家。沉迷於聲色、台榭、園囿中,喜新厭舊,這就是傷害國家。不喜好修正自己的事情,對別人擁有的東西垂涎三尺,這就是傷害國家。大國的君王不注重自己國家的作為,不敬畏舊有的法律,喜好投機取巧;如果是這樣,那麼滿朝群臣就會若定俗成地不重視禮義,從而喜好顛覆君權了。滿朝群臣形成了這樣的習俗,那麼平民百姓就會若定俗成地不重視禮義,從而喜好貪利忘義了。君臣民眾都形成了這樣的習俗,那麼,國家的土地再廣大,國家的權力也必定被輕視;民眾雖然繁多,軍隊必定軟弱;刑法雖然繁多,政令不會向下通達。這就叫做危險的國家,這就是傷害國家。上述就是古人對後人提出的警示,值得我們汲取。
【本文來自】:求是論壇(http://bbs.qstheory.cn/)
【詳細出處參考】:http://bbs.qstheory.cn/bbs/thread-18159-1-73.html
荀子
推薦閱讀:
※經驗證明:成功的教育必須拼爹!父親才是為孩子指出世界之路的人
※營養師指出四個減肥誤區
※風水半仙高興指出,4大「陽宅禁忌」,有錢人絕不犯
※項羽之所以敗於劉邦,韓信指出的這點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