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塞爾意向性概念述評

2015-03-31摘 要:胡塞爾是現象學的開創者,實現現象學突破的是其意向性概念的提出。意向性傳承於布倫塔諾對此作出的研究。胡塞爾接受了布倫坦諾的學說,並進一步發展了他,在《邏輯研究》和《大觀念》兩部著作中闡述的意向性概念代表了胡塞爾意向性學說的兩個階段。關鍵詞:胡塞爾;意向性;《邏輯研究》;《大觀念》胡塞爾是20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是現象學學派的創始人。其一系列哲學論述對當今思想界有著無可估量的價值。胡塞爾的現象學發端於對意向性概念的提出,意向性概念的提出表明現象學的產生,其後胡塞爾思想的發展都伴隨著意向性概念的發展。因此,意向性概念對於哲學具有革命性的影響。了解胡塞爾的意向性概念是理解現象學的關鍵,對理解現象學的內涵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胡塞爾意向性概念的起源對意向性的分析最早產生於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中,但直到胡塞爾的老師布倫塔諾才從心理學的角度對此進行了突破性的發揮。布倫塔諾認為區分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的主要標誌是心理現象帶有意向性的特徵。他指出,「每一心理現象都包括作為他對象的東西,儘管它們不是以同樣的方式來包含的。」[1]胡塞爾接受了布倫塔諾關於意向性的學說,但對它進行了改造。首先,胡塞爾認為布倫塔諾沒有區分意向內容和意向對象,胡塞爾受到弗雷格等人的影響,認為如果不區分意向內容和意向對象就容易陷入到懷疑論和相對主義的困境。其次,胡塞爾認為不是所有的意識活動都是指向對象的,他區分了對象化的意識活動和非對象化的意識活動,像高興、憂傷這類的情感性活動就屬於非對象化的意識活動。並且非對象化的意識活動是建立在對象化的意識活動的基礎之上的。最後,胡塞爾認為存在著本身並無意向的單純的感覺性活動。對事物的知覺是意向的認識活動,其意向性表現在通過對感性材料的組織。掙了而指向對象的。在後期,胡塞爾逐漸走向了先驗唯心主義的道路,並且深化了其意向性學說,但其基本依據仍是布倫坦諾的意向性學說。胡塞爾首先把布諾塔諾經驗的自我的意識活動的主體改造為先驗的自我的意識活動的主體。在布諾塔諾的學說里,意識活動主要是在生理心理進行的活動,歸根到底是一種經驗的心理學,但胡塞爾確認為意識活動是在內時間中進行的純粹的意識活動,是一種先驗的現象學。布倫塔諾還認為,心理的對象是內在的,是意識行為的一個相關的環節,可以說是被意向行為構成的,但物理的對象不是存在於意識中的,不是被意向行為構成的。胡塞爾確認為實在世界只是主體間的設定,整個世界的客觀性和實在性都是被主體間性的意向行為構成的。二、胡塞爾在《邏輯研究》意向性分析1900年胡塞爾發表了《邏輯研究》第一卷,1901年發表了《邏輯研究》第二卷,這部著作的出版預示了現象學理論的突破。傳統形式邏輯認為判斷或命題是最為基本的意義單位,考察意義的有效性、本質和來源是當時哲學家的共同認為。胡塞爾對意向性的是從表達開始的。他認為表達是意義的記號,表達的內容是意義,其物質外殼是字元。當我們寫下一個句子時,我們就把意義加到表達的物質外殼中去。因此,表達的意義就是我們通過賦予意義的行為加到表達的物質外殼中去的東西。任何記號要想成為有意義的語言,都需要人的意義意向的行為。任何語言表達式都是一種符號,但表達式是有意義的符號。在我們運用語言表達式時,我們賦予表達式以意義。給予表達以意義的行為才使得表達成為表達,這些行為是賦予意義的行為。我們對自身內心體驗作出的判斷,同我們對外在事物作出判斷沒有本質區別。   當我們表達以一個意義的時候,我們的意向活動包括意向行為、意義和對象。「每個表達不僅意味著什麼,而且涉及到某種東西;它不僅有意義,而且與某個對象發生關係。」[2]胡塞爾認為,把表達的意義與表達的對象區別開來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有時候會產生對象相同而意義不同的情況。對象有時是實在的對象,有時則是觀念的對象,也就是說,有時意義活動指向對象,有時意識活動指向非實在的對象。胡塞爾認為存在著非對象化的意識活動,例如情感類的高興、憂愁等。當我們進行一個表達時,比如「桌子」,這個聲音引起了我們的意識行為,這時我們意識中可能單純浮現房子的意義表達,有時會產生具體的房子的表象。這是由於我們意識行為的不同,單純意義的浮現只有意義賦予,產生房子表象除了意義賦予時,還有意義充實的行為。這種理論可以解決諸如「圓的方」、「金山」這種表達矛盾,這些在現實中雖然並不存在,但在邏輯上卻不矛盾,可以在想像的形象中得到意義的充實。   胡塞爾又區分了對對象的認識和對意識行為的認識。對對象的認識主要是以知覺為基礎的,我們可以進行知覺,也可以在只覺得基礎上通過推理達到對一般規律的認識。而且,不論是對實在的對象還是對非實在的對象,它們都是被意向行為的指向的。在我們進行知覺的開始
推薦閱讀:

論康德道德哲學中的意志概念
詳細圖解小葉紫檀的基本概念
談談澳洲的早教概念
從《新概念英語》三冊中外來詞的吸收看漢語的智慧
張雪健兩年讀一千本書是什麼概念?

TAG: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