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智慧——善惡、慈悲

天下一切蒼生,既非善,也非惡,是沒有定性的。全都因環境和對象的不同,才會產生善惡的行為。

同一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答案,「榮的好」,這表示一個人的性格熱忱進取;「枯的好」這表示清凈淡薄;「枯者由他枯,榮者由他榮」,這是順應自然,各有因緣。枯榮,我們平常所指的人間是非、長短、善惡,可以說都是從常識上去認識的,都是停留在分別的界限而已,而無分別的證知的世界,才是實相的世界。而我們所認識的千差萬別的外相,都是虛假不實,幻化不真的,甚至我們所妄執的善惡也不是絕對的。善惡本身沒有自性,只是我們對萬物的一種差別和執著。

在一個人身上同時會存在或「善」或「惡」的兩個對立面。主張勿因小善而不為,勿因小惡而為之。

無心,怎能造罪?縱有罪,也是無心之罪。大千世界,無時無刻都有著大大小小的罪過出現,但是其中大多數都是無心之罪。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圍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世間本沒有天生的東西,大自然因緣聚合會生森羅萬象,人的本性中包含了善惡諸法,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發滅」。任何人只要有心,沒有什麼改不了的惡習。

一次很小的善,可以拯救眾多的生命;但一次很小的惡,更可以毀了一個人最大的希望。所以,善源本心,是長期積累下來的習性。而惡,只是內心中的一念,貪婪、慾望釀造了它,最終會毀掉所有的希望。

犯錯是平凡的,寬恕是一種超凡。不但要學會寬恕別人,更要學會寬恕自己。

所謂一念之別,善惡立判;一念之差而成千古之恨等都是說明心力的作用。「心能造萬物」告訴我們,我們每天可以生活在地獄,也可以生活在天堂,關鍵看怎麼選擇。

人所承受的變換,在變換時採用的應對策略,心佛即佛,心魔即魔。

人不是壞,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善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總看做是壞人。

佛愛眾生,不離眾生。慈悲是禪者心中的覺悟,更是大慧大勇的行為。

慈悲實在不易奉行,其實假如把自他互易,就容易實踐慈悲了。從禪觀中悟道,從無分別中忘失自我,那就能超越生死苦海了。

既不缺少,分些給人。

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並具有和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事,用些禪心,以贏得別人的歡喜。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醜聲,都不介意。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務的事,

向你揮來的鞭子,常常只是要你把頭抬得更高,脊樑挺得更直。

我們每個人都能製造幸福、和平,能與眾生相愛、相容,禪教我們對愛對情對事更專心、更投入,對萬物更有慈悲心憐憫意。

對於罪業愈慎重的眾生,我們更應該特別寬恕他、憐憫他,而不應該遠離他、捨棄他。

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

金錢要布施方得快樂,愛情要肯奉獻便達快樂,名譽要用來服務大眾才為快樂。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我的財富並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布施供養別人的很多。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便擁有了一切。

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恆的至理。

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很多,拋開自由的悲切,去幫助他人。

凡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為他人著想,這個就是慈悲。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默默的關懷與祝福別人,那是一種無形的布施。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相關閱讀:

禪的智慧——見性、心態

禪的智慧——待人、處事

禪的智慧——聽說、時間

禪的智慧——逆境、事業

禪的智慧——煩惱、得失

禪的智慧——自然、清靜

禪的智慧——修悟、自我

禪的智慧——外物、慾望

禪的智慧——因果、生死


推薦閱讀:

看見,是真正的慈悲
慈悲的生活
慈悲心是我們修行的根本
我師父說丨怎樣才能慈悲?

TAG:智慧 | 善惡 | 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