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如何養生
今天我要與大家探討的是 「冬季如何養生」,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成長!隨著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現代人對自身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如何養生成為人們口中常討論的話題。著名中醫養生專家常海滄在《百科全說》節目中給出了一組令人驚訝的數據:50%的人是被活活氣死的,如情緒激動導致腦溢血;30%的人是被活活吃死的,如肥胖帶來的系列疾病;還有20%的人,是被活活累死的,因為沒有勞逸結合。可見保養身體多麼重要啊!季節的變更常常在我們無意識的時候發生了,當我們在上周日的午後躺在床上懶洋洋地感嘆著天氣轉暖的時候,其實冬天已經悄悄地降臨了。立冬這幾天,自北向南將要全面大降溫,日平均氣溫降幅達5~10攝氏度。我們迎接這一節氣的到來,在天氣轉冷的時候,不僅要做好防寒的措施,還要懂得養生的方法,順應自然的規律,掌握陰陽化生萬物之機理,適應四季冷暖的變化,吐故納新以保形全神,使身體與精神合一,與天地同壽,以保養生命。才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重要的身體,達到保養精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冬季氣候寒冷,我們該如何保養身體?如何獲得更健康、更快樂的生活?有哪些養生之道?我們到底要養些什麼呢?(大家想不想知道?)養生是一個系統工程,根源於中國傳統文化,儒、道、佛、醫這四家都強調養生就是要養人的「三寶」:精、氣、神。儒重氣,道重精,佛重神,醫家重保養和治療,只有精氣神三者合養「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養生。養生的方法有很多,如中醫養生、經絡養生、食療養生、體質養生、四季養生、節氣養生、時辰養生、瑜伽養生、泡腳養生等等,其道都在《黃帝內經》這部養生寶典里,鄒老師曾在在YY音頻說《黃帝內經》是一部保命的經典,更是說明了內經這部經典的重要性。所以要說冬季如何養生,我們肯定要從《黃帝內經》這部養生寶典中找指引,內經第二篇四氣調神大論篇告訴我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瘺厥,奉生者少。冬季三個月,是萬物生命潛伏閉藏的季節,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自然界陽氣深藏而陰寒之氣較盛,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寒風凜冽,天寒地凍,除了南方的城市,各地會出現水結冰,地凍裂的景象。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陰邪傷陽後,人體陽氣虛弱,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就會產生一派寒象,因此,我們應冬氣之養藏之道,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不要擾動體內的陽氣。冬季對應的臟器是腎臟,在五臟之中,腎屬陰中之陰,冬季天氣寒冷,陰氣最盛,因此腎與冬氣相通應,此時寒邪最易侵襲的就是腎,所以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養氣養陰」。
冬應腎而養藏,腎是人體生命之源,是人體的「先天之本」。 腎的府第位於腰部,左右各一個,故有「腰為腎之府」之說。腎主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為全身陰陽之根本。此外,腎主水液,主納氣。如果一個人的腎氣虧損,就會表現為腰膝酸軟,易生疾病、易衰老。《醫方集解》說:「腎精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於心,故迷惑善忘也。」請大家記住這句話「腎經決定你的壽命長短」,因為腎臟是五臟中最後衰老的器官。所以要想身體健康,腎氣要充足,腎氣旺,機能強健,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那我們在冬天如何保證腎氣旺?該怎樣養護腎呢?
現在很多年輕女性,冬天還穿裙子,其實這種「美麗凍人」的做法對健康最不利。因為暴露的身體受寒冷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毛細血管收縮,肌肉會緊張,引起頭痛、腰酸背痛、胃腸不適等,寒冷的刺激還可通過穴位影響局部肌肉或傳入內臟,或是通過頸椎、腰椎影響上下肢肌肉及關節的活動,促發各種不適。衣著過少過薄易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所以我們要避寒就溫,穿衣打扮也應以溫暖舒適為主。免得抵抗力下降,讓病毒、細菌乘虛而入,使人感冒,危害健康。3. 無泄皮膚 到了冬季不要過分開泄自己的皮膚,特別是後背,為太陽,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於溫暖,失去她萬物無法生存,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這個時候不必勤洗澡,在日常活動中也要做到少出汗,不要讓皮膚開泄,以免損傷陽氣,影響體內陰陽平衡。4.溫暖的環境 冬季氣溫與人體溫度相差很大,因此不舒適感較其他季節更加顯著。尤其是對於老年人和體質較弱的人,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不僅影響著健康,還給出行帶來了潛在的危險。一個理想的溫暖環境對防寒、養生是十分必要的。冬天,室內外溫差較大,室內一般保持16℃~
二、飲食調養,冬令進補 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曾說過:「飲食者,人之命脈也」。 內經「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思想,一直受到古往今來的中國人的高度重視。我們每天的飲食最好能念好這14字經:豆、蛋、奶、魚、西紅柿、蘿蔔、白菜、茶、蕎、菌。 飲食養生要講究方式,這就是說,不光要吃得營養,還要真正懂得吃的科學和方法。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壽高101歲,他在《千金要方?養性》中指出:「善養性者——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主張「善養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飯」。」應把握在尚飢非飽之間的狀態。他認為,飽食可結積聚之痰,多飲可釀痰癖之患。故提倡養生以少食為佳,最好是「早飯清清一碗粥,夜飯少吃亦教足」。 魚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冬季飲食應遵循飲食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養腎為先。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準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等食物。冬季飲食切忌黏硬、生冷,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易使人體陽氣受損。冬季人體陽氣內藏、陰精固守,是機體能量的蓄積階段,對於身體虛弱的人是進補的好季節。冬季選用溫補中藥,可增強人體臟腑活力,不僅有益於這一時令的防病強身,還能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通過中醫養生調理,還能改善女性血氣虛弱、容顏衰老等問題,飲食調養應以「補」為主。補法中以燉補為佳,燉補製作時間長,有利於營養消化吸收,而且還可以適當加入藥材,以增強療效。燉補時可根據個人體質選用一些高熱量、高蛋白質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鵝肉、鴨肉、烏雞、鯽魚、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蔔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與大家分享一個適合冬季喝的養生茶,二子延壽茶:枸杞子、五味子各
蟲草蒸老鴨 [配料] 冬蟲夏草5枚、老雄鴨1隻、黃酒、生薑、蔥白、食鹽各適量。 [做法] 老鴨去毛、內臟,沖洗乾淨,放入水鍋中煮開至水中起沫撈出,將鴨頭順頸劈開,放入冬蟲夏草,用線紮好,放入大缽中,加黃酒、生薑、蔥白、食鹽、清水適量,再將大缽放入鍋中,隔水蒸約2小時鴨熟即可。(也可用氣鍋蒸) [功效] 補虛益精,滋陰助陽。 本方以蟲草為主,助腎陽,益精血;以老鴨為輔,滋陰補虛。方中一偏於補陽,一偏於補陰,兩者合用,共成補虛益精,滋陰助 陽之權威葯膳。 註: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嚴寒的冬季,希望這些粥菜能給你帶來家庭生活的樂趣,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增強保健意識,健康快樂地生活! 這裡教你一首民間流傳的「神仙粥」歌,易學、易記、易操作。「一把糯米煮成湯,七個蔥頭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還要因人而異,進補應辨證而為,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進補時如果不直接補其本臟,採用虛則補其母的方法通常是很安全的。腎屬水,其母臟為肺金。補肺以補腎即金水相生法,補肺用健脾的方法屬於培土生金法。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以後天補養先天,這才是最安全的方法。人的一生需經歷不同的發育和生理變化階段。各個階段人體內臟腑的氣血陰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各年齡階段人的生活習慣和學習、工作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因此,應該根據這些變化來補益身體。
小兒內臟嬌嫩、易虛易實,飲食又往往不知節制,以致損傷脾胃,其在冬令的補益,當以健脾胃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棗、薏仁等。而青年學生日夜讀書,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腎虛,其在冬令的補益可選用蓮子、首烏等。不少中年人身負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導致氣血耗傷,故冬令補益以養氣血為主,可食龍眼肉、黃芪、當歸等。老年人身體虛弱,再加上身患多種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須進補。老年人無病時,可選用杜仲、首烏等。若有病,則必須辨證進補。很多人都會有虛不受補的情況出現,「虛不受補」即患者體虛,而不能接受補藥之謂也。主要原因是脾胃虛弱。由於胃的消化與脾的運化功能差,而補品又多為滋膩之品,所以在服用後,不但不能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反而增加了胃腸負擔,出現消化不良等癥狀。進補是為了調節身體的各種機能,使身體更健康,但如果進補過偏,則補而成害,使機體又一次遭遇損傷。例如,雖為陰虛,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補陰太過,反而遏傷陽氣,致使人體陰寒凝重,出現陰盛陽衰之氣。所以進補要補宜適度,適可而止。我們一定要針對個人的體質決定補什麼才是關鍵。三、調養心神,使志若伏若匿 主持人重慶豪爸賈紅軍 ( 05:50:56)冬至過後天更寒,注意保暖是關鍵,皮膚切忌觸風寒,外出「行藏」莫等閑。嚴寒的冬季,朔風凜冽,草木凋零,陽氣潛藏,陰氣旺盛,人體的陰陽消長代謝也處於相對緩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調養要著眼於「神藏」,要保持精神安靜,「使志若伏若匿」。志就是情志,就是腎精,若,好像。這就要求我們在冬季要使自己的思想情緒平靜,精神內守,保持含而不露,腎精好像起來了,又好像藏進去了。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避免煩擾,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態,不能因嚴冬之時枯木衰草、萬物凋零而抑鬱寡歡。內經曰:「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現代人越來越浮躁,違背大自然的規律,與道相失呢!我們用累積式法,跟著語速和頻率都是從容中道的育心經典音頻誦讀經典,就是「與道同生」,養心養性,精神內守,使志安寧,收斂神氣,達到冬季養生之「神藏」的目的。
「百病生於氣」,中醫養生的核心便是養心,而調氣則是這個核心當中的主打方。故而養生要先養心育心,誦讀經典可調養「精氣神」,為養生治病的上藥三品,心平氣自和,氣和則安,氣亂則病。通過誦讀經典對精、氣、神的調和來全面調養人體的五臟,從而達到氣血充盈,平心靜氣,形神合一的養生最高境界。其實,誦讀經典就是一種最佳的養生!悄悄地告訴大家,在酉時——17:00~19:00——腎經最旺時誦讀經典可以治健忘,提高腎功能哦!四、鍛煉身體 冬天,因為氣候寒冷,許多人不願意參加體育運動。但正如俗話所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葯一碗。」「夏練三伏,冬練三九。」這些都說明,冬季適當地體育鍛煉,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冬天溫度較低,體內有害物質很難排出體外,再加之身上穿著厚重的衣服,使人不想運動。以下幾種時下新興的也是最流行的冬季養生,僅供參考:太極、瑜伽、慢走、跳繩...... 運動量的大小要因人而異,循序漸進,千萬不要從事劇烈運動。五、預防疾病: 研究證明: 寒冷是冬季疾病發作的重要因素。人體受過冷刺激後,會嚴重損傷人體的熱平衡系統、內分泌系統、循環系統等,從而導致多種疾病。所以,寒冷的冬季,人們必須高度重視疾病預防,特別是那些嚴重威脅生命的心腦血管疾病疾病,如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不僅發病率明顯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劇上升。
所以冬季養生要注意防寒,早期感冒從打第一個噴嚏開始,便可以先揉搓鼻翼,然後搓大椎、風府、風門、風池穴位,接著用熱蔥薑糖水趁熱服用,這樣一般感冒預防可以不發。冬季是季節性情感障礙——冬季抑鬱症的高發期,在日照少的冬季晒晒太陽是防治冬季抑鬱症的最好辦法,冬陽是最廉價的「補品」。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指出:『凡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令血凝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這就明確闡述了日光浴對小兒防治疾病、促進生長發育的重要作用。《老老恆言》也說:『背日光而坐,列子謂「負日之暄」,脊樑得有微暖,能使遍體和暢。日為太陽之精,其光壯人陽氣。』冬天日光浴對人體的益處這麼多,大家記得一定要常曬太陽哦! [凍瘡的防治] 平時可用冷水洗臉、洗手、洗腳,以增強這些部位的的抗寒能力。 若已發生凍瘡,您不妨多按摩手腳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不淤滯,從而加速痊癒。此外,您還可以用食物外敷法:生薑
《黃帝內經》: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木,壞其真矣。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痾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這就是老祖宗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養生的真諦。 如果違反了這個法則,就會傷害腎,到了春天,還會發生痿和厥。「痿」就是全身無力,身上沒有勁兒,「春困」則特別明顯;「厥」不是昏厥,而是陽氣不能輸布四肢而出現手腳冰涼的厥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冬「藏」是春「生」的基礎,如果冬天沒有很好地養「藏」,則春天陽氣應生而不能生,則會生病。我以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適合自己的養生方法和秘訣,那些書籍或他人的養生知識是提供自己予以參考借鑒, 最終執行和決定如何調養自身的還是自己本身。 實際上,一勞永逸並且適合所有人的養生之法並不存在。養生,關鍵是養成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調養心神的態度。以上五個方面只是養生表面上展示出來的4%,隱藏著的96%更在於我們自己精神上面的。
其實養生不僅僅是如何吃,如何喝,如何運動,如何鍛煉,養生更主要的是讓人們從生命的誤區中能夠爭脫出來,調好情緒,尊重生命,呵護身體,其關鍵在於心理,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自己的境界,讓我們變成情感的,愛的源泉。 無論哪個季節,我們人體五臟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我們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更健康。我們要向大地一樣無私、奉獻、不求回報,我們要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去工作、生活!天人合一,就是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學習傳統文化,誦讀經典,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熱愛自然、熱愛生命,這就是自然養生!因時間關係,我今天的分享至此結束,非常感謝大家耐心的聆聽!感恩天地!感恩聖賢!感恩
借天而補藏於內,祛病延年自然成。進補要*自體質,畏寒補陽體不失,虛火滋陰且牢記,陰陽調理重平衡。
今天的早課雖然到此束,但在這個美好的清早,我們懷著美麗的心*,開始今天幸福的工作和生活,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吉祥!
最後再送上亂編胡改的養生三字經,
幼至老,勿煩躁,憂愁多,易催老。生命本,在運動,德育根,在孝行。勤鍛煉,抗衰顏,勿大量,勞過傷。
積之小,累之高,日月進,學自高。日三餐,遵時飲,事理順,依時行。心之暢,保健康,氣之通,身輕鬆。遇事忍,心淡定,禮謙讓,俞高尚。讀內經,精氣神,傷寒論,感冒停。調飲食,莫過飽,身體健,疾病少。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年四季,請牢記,養生經,當之行。
推薦閱讀:
※有哪些養生方法可以祛痘?
※12個月養生保健法參考資料
※立秋養生宜「養收」
※多數人吃雞蛋會犯八個錯(養生保健)
※養生養心10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