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紅軍的主動出擊之建(寧)黎(川)泰(寧)戰役

樂宜戰役取得勝利後,下一步如何行動?蘇區中央局在前方和在後方的成員之間發生了嚴重分歧。在前方指揮作戰的周、毛、朱、王從實際情況出發,沒有按照蘇區中央局原定計劃向國民黨軍隊重兵集結的地區推進——西取吉安或北攻撫州,而是揮師東進,攻打南城,準備打開贛東局面。當紅一方面軍主力進抵南城近郊時,發現國民黨軍隊已在這裡集中三個師準備固守,並有援軍趕來,當地地形也不利於紅軍作戰。周、毛、朱、王立刻當機立斷地改變攻打南城的計劃,將紅軍主力退卻到根據地內的東韶、洛口,隨後又撤至寧都以北的青塘一帶休整,尋求戰機。可是,在後方主持蘇區中央局工作的領導人不同意前方的布置,批評他們在撤圍南城後,「不迅速向西求得在宜黃以西打擊陳(誠)吳(奇偉)則是缺點」,「撤退東(韶)洛(口)」,「再撤退寧都青塘待敵前進,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決定」,「這給群眾以十二分不好影響」。他們一再催促紅一方面軍繼續北上,威脅南昌,以減輕「圍剿」軍對鄂豫皖、湘鄂西等蘇區的壓力。在前方的周、毛、朱、王在九月二十三日複電蘇區中央局,明確指出:「出擊必須有把握的勝利與消滅敵人一部,以便各個擊破敵人,才是正確策略;否則,急於求戰而遭不利,將造成更嚴重錯誤。」相隔一天,蘇區中央局再電周、毛、朱、王,說:「我們不同意你們分散兵力,先赤化南豐、樂安,逼近幾個城市來變換敵情,求得有利群眾條件來消滅敵軍」,「這在實際上將要延緩作戰時間一個月以上」,「可以演成嚴重錯誤」。同日,周、毛、朱、王致電蘇區中央局,堅持原定作戰計劃,並強調指出:「現在如能馬上求得戰爭,的確對於鄂豫皖、湘鄂西是直接援助,並開展向北發展的局面,我們對此已考慮再四。但在目前敵情與方面軍現有力量條件下,攻城打援部隊是無把握的。若因求戰心切,魯莽從事,結果反會費時無功,徒勞兵力,欲速反慢,而造成更不利局面。」

毛澤東、朱德根據前方最高軍事會議的決定,在二十六日發出紅一方面軍向北工作一個時期的訓令:在目前敵軍堅守據點、向中央蘇區游擊進擾與迅速布置大舉進攻的情況下,「決心在宜(黃)、樂(安)、南豐之間以戰備姿勢布置目前的戰場」。這是一個符合前線實際情況的正確決策。

蘇區中央局對紅一方面軍這個訓令十分生氣,又收到臨時中央七月二十一日長信和九月下旬要求在敵軍合圍前「擊破一面」的指示電,就致電周、毛、朱、王:「九月沿(廿六)訓令收到,我們認為這完全是離開了原則,極危險的布置。中央局決定暫時停止行動,立即在前方開中局全體會議。」

十月三日至八日間,蘇區中央局全體會議在寧都小源召開,史稱寧都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在後方的任弼時、項英、顧作霖、鄧發,有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列席的有劉伯承。會上展開了激烈的爭論。會議沒有留下記錄,用《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經過簡報》上的話來說:是「開展了中央局從未有過的反傾向的鬥爭」。爭論的焦點是前線的作戰方針問題。毛澤東堅持九月二十六日訓令的觀點,不同意紅軍無條件地離開蘇區出擊強敵。中央局一些成員,根據臨時中央歷次指示,批評前方「表現對革命勝利與紅軍力量估量不足」,「有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澤東表現最多」。會上指責毛澤東對「奪取中心城市」方針的「消極怠工」,是「上山主義」、「東北路線」,把他提出的「誘敵深入」方針,指責為「守株待兔」、「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把他五月三日複電中對臨時中央的反批評斥為「不尊重黨領導機關與組織觀念的錯誤」。會上有人提出把毛澤東召回後方,專負中央政府工作責任,由周恩來負戰爭領導的總責。周恩來承認前方確有以準備為中心的觀念,有等待傾向,但指出後方對毛澤東的批評過分,不同意把毛澤東調回後方,認為「澤東積年的經驗多偏於作戰,他的興趣亦在主持戰爭」,「如在前方則可吸引他供獻不少意見,對戰爭有幫助」。他提出可供選擇的兩種方案:「一種是由我負主持戰爭全責,澤東仍留前方助理;另一種是澤東負指揮戰爭全責,我負監督行動方針的執行。」朱德、王稼祥也不同意毛澤東離開紅軍領導崗位。但多數與會者認為毛澤東「承認與了解錯誤不夠,如他主持戰爭,在政治與行動上容易發生錯誤」。毛澤東因既然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全權信任,堅決不贊成由他「負指揮戰爭全責」。會議最後通過周恩來提議中的毛澤東「仍留前方助理」的意見,同時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會後,毛澤東準備到長汀福音醫院療養。他對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對向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正當寧都會議期間,臨時中央常委會在十月六日開會討論蘇區中央局的問題。博古批評道:「分散工作的觀點,我是堅決反對的。在這裡澤東又表現他一貫的觀念,同時伍豪不能將自己正確路線與自己的權威與之作堅決鬥爭,而表示沒有辦法,又暴露一次調和以至投降的弱點。澤東的觀點是保守、退卻。」同時還強調:「我以為應該做堅決的鬥爭,但不一定指出澤東名字,而與他的傾向在黨內作積極的鬥爭,這因為要估計到澤東在蘇區紅軍中的威信。」張聞天表示:「澤東可調回後方做蘇維埃工作。」會議決定,立即去電蘇區中央局。

蘇區中央局接到臨時中央這個指示電時,寧都會議已經結束,毛澤東已離開前線回後方。留在寧都的中央局委員繼續開會,根據臨時中央來電,決定毛澤東回後方主持臨時中央政府工作,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代理。十月二十六日,臨時中央又正式任命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就在寧都會議前後,湘鄂西和鄂豫皖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相繼失敗。紅三軍離開洪湖根據地,先後向大洪山地區和湘鄂邊境轉移。紅四方面軍主力也離開鄂豫皖根據地,向平漢路以西轉移,後來到達川陝邊地區。這樣,國民黨當局便將主力調往江西,把「圍剿」重點轉到中央根據地,但大舉進攻中央蘇區的部署一時尚未就緒。

10月14日,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下達戰役計劃,號召全軍乘國民黨軍新的「圍剿」部署尚未完成之際,消滅建寧、黎川、泰寧3地的國民黨軍。

紅22軍肖克部為右縱隊,從廣昌向泰寧進發;紅1軍團林彪部為中央縱隊,向建寧前進;紅3軍團彭德懷部為左縱隊,向黎川進攻。紅5軍團為戰役預備隊,隨時做好戰鬥準備。

10月16日,紅一方面軍各縱隊依照既定部署,從各自集結地出發東進。

10月18日,中央縱隊紅1軍團輕取建寧;當天,左縱隊紅3軍團在彭德懷的率領下,也很快就守城的國民黨軍第24師1個團擊潰,佔領黎川縣城。10月19日,右縱隊紅22軍在肖克的指揮下,擊潰泰寧國民黨守軍新編第4旅主力,殲其1個團,佔領泰寧縣城。紅軍戰役預備隊紅5軍團也於這一天進抵泰寧以西大田地區。至此,紅一方面軍的作戰計劃,已完成實現。

紅軍在建寧、黎川、泰寧3縣的勝利,讓國民黨軍十分震驚。10月21日,何應欽指揮第8師2個旅、第23師1個旅和第24師1個旅,分頭從南豐、南城向黎川反撲,妄圖首先收復黎川。

當天,紅3軍團撤離黎川縣城,轉移到縣城以南的團村、橫村一帶集結待命。

10月23日,國民黨軍第24師不費吹灰之力佔領黎川縣城。

10月24日,國民黨軍第8、第23師兩師主力推進到南豐東南部地區。

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總政委周恩來決定集中紅軍主力,殲滅國民黨軍第8、第23師。命令:紅3軍團和紅1軍團第4軍為右翼隊,分由梅源、坪上圩向石溝圩方向攻擊,並攻擊石溝圩以東退逃南豐之敵,準備打擊南豐來援之敵;紅1軍團第3軍和第31師為左翼隊,主力由杭山圩、童坊經董家山攻擊滄浪之敵,以1個師由康都佯攻荷田崗,監視並阻止南豐之敵增援,掩護紅軍左翼側的安全;紅5軍團第13軍為預備隊。

11月1日,天還未亮,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第13師,在各軍團總指揮的命令下,撲向敵陣。戰鬥在南豐縣城以東的滄浪、大洋源一帶打響。國民黨軍倉促應戰,節節敗退。戰鬥進行到上午8點半,右翼隊紅3軍團第5軍第1師推進到乾昌橋附近,向滄浪東北高地的敵軍發起進攻;左翼隊第31師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推進到鳳翔峰,攻擊滄浪西南周家堡一帶高地的敵軍。經過3個小時激戰,國民黨軍終於抵擋不住,放棄有利地勢,潰退到滄浪以西雲下山主陣地,收縮戰線,集中兵力,繼續憑險頑抗。

紅軍左、右翼隊佔領制高點後,於中午12點半拿下雲下山。丟失主陣地的國民黨軍,退守到雲下山山下及其南北一帶。又經過3個小時激烈的戰鬥,紅軍右翼隊紅3軍團和紅1軍團第4軍困難地推進到老石嶺以東,從東北、東南兩個方向衝擊敵陣。紅軍左翼隊則向敵軍右翼攻擊,使國民黨軍首尾難顧。戰至傍晚,國民黨官兵放棄陣地,退守石溝圩。

11月2日,紅軍向石溝圩國民黨軍發起攻擊,遭到敵軍的頑強抗擊和敵機猛烈轟炸,幾經攻擊,未能取勝,為避免過多傷亡,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命令部隊撤出戰鬥,轉向東進。

11月3日,紅軍集中兵力,再取黎川縣城。黎川、石溝圩國民黨軍分別退回南城和南豐。經過半個月的奮戰,建黎泰戰役宣告結束。

建黎泰戰役,紅一方面軍在國民黨軍繼續採取守勢情況下,運用集中優勢兵力,擇敵弱點各個擊破的戰法,以較小的代價佔領建寧、黎川、泰寧等廣大地區,打開贛東、閩北局面,對以後反"圍剿"作戰是有利的。但在滄浪、石溝圩地區的作戰中,未能大量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自己消耗甚大,略顯得不償失。

推薦閱讀:

湘西會戰之:龍潭戰役
回憶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
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的幾個重要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奧廖爾戰役
揭秘:平型關戰役八路軍為何沒取得最終勝利?

TAG: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