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真懷:新型城鎮化應由政府主導

 專家名片

  彭真懷

  中國人民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負責人、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去年12月份建立的人民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每半個月出一份城鎮化專報,呈交中央。

  已為各級政府部門撰寫政策建議數十份,都獲得中央和地方領導批示。國務院研究室第617號《決策參考》、光明日報第58期《知識界動態清樣》、新華社第189期《國內動態清樣》、中央黨校第433期《思想理論內參》和中央政策研究室第204期《群言》,都曾報告了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

  語錄

  對於新型城鎮化的各種爭論和分歧,「我希望來一場大辯論,就像當年的真理問題標準討論一樣,通過觀點的碰撞來達成共識。」

  過去,我們用行政手段把資源全部集中到城市,今天,在我們在發展縣城和小城鎮的時候說,走市場經濟的路,這樣我們可能永遠不能把小城鎮帶動起來。

  全國空心村綜合整治潛力1.5億~3億畝。再加上打穀場、村邊林、取土坑塘等村莊附屬用地,保守估計可有效利用耕地4.5億畝以上。

  中國城鎮化發展報告

  華西都市報記者王國平

  前一晚凌晨5點才入睡,第二天又開了一整天會議,當晚8點,彭真懷教授接受記者的採訪略顯疲態,但談到他關注的焦點問題,他都會提高聲音,「因為這是談城鎮化問題。」彭真懷說,希望能通過深入的交談,釐清目前城鎮化過程中的一些誤區。

  彭真懷的身份之一是人民大學新型城鎮化研究小組負責人,這個小組在去年12月份建立,每半個月出一份城鎮化專報,呈交中央。

  迄今為止,彭真懷教授已為各級政府部門撰寫政策建議數十份,都獲得中央和地方領導批示,其對新型城鎮化問題的意見尤其得到中央領導的重視。說到對於新型城鎮化的各種爭論和分歧,彭真懷說:「我希望來一場大辯論,就像當年的真理問題標準討論一樣,通過觀點的碰撞來達成共識。」

  影響力

  城鎮化六條創新 被中央一號文件採納

  2008年實地考察了100多個小城鎮,重點調查了20多個典型案例,提出小城鎮建設在拉動經濟增長中具有托底作用,應當上升為國家戰略。

  華西都市報:您一直主張城鎮化戰略,您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影響了決策層?

  彭真懷:國外出現過一個關鍵的詞叫逆城市化,城市採取一種以大城市為中心向周邊的小城鎮疏散的方法,甚至向150公里甚至300公里以外疏散。國外的逆城市化現象從上個世紀40年代出現,現在,美國90%的城市結構是小城鎮,德國95%是小城鎮,法國93%是小城鎮。

  費老對中國歷史的觀察提出的「小城鎮,大問題」,給我提供了一個理論的思考方法。國際社會走過的道路給了我一個國際的視野,因此,我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小城鎮,大戰略」。

  奧運會召開之前,2008年6月,我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個10萬字的報告叫《奧運後國家戰略》,副標題就是:小城鎮是中國可持續增長的發動機。我全面闡述了對小城鎮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土地制度、管理制度、產業轉型、規劃布局等問題,都做了梳理和思考。

  2008年9月到12月,我在廣東、浙江、江蘇和四川等地,實地考察了100多個小城鎮,重點調查了20多個典型案例,在此基礎上我向中央領導提出了多份小城鎮建設的政策建議,提出小城鎮建設在拉動經濟增長中具有托底作用,應當上升為國家戰略。

  受到我的影響,在2009年的一號文件當中,有專門一節內容就是城鎮化制度創新的內容。對未來新型城鎮化做出了全局性的布局,其中有六條創新內容,這就是當時我的一個貢獻。

  第一條是,一定要讓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和職業的農民工就地落戶,指以縣城和重點鎮為主。第二,要把產業、金融和投資重點傾向縣城和重點鎮。提高縣城和重點鎮的承載能力。第三,土地制度問題的城鄉統籌。一個是宅基地的流轉,一個是公共廢棄用地的土地流轉。提出要在縣一級統籌,不能交給地級市和省里。第四個問題,也是破天荒的,裁減鄉鎮機構的人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合理地配置機構和人員。第五,關於戶籍制度改革,提出農村人口不必都湧向大城市,最可行的做法是實行就地城鎮化,就近市民化。第六,是加大對鄉鎮黨委書記的培訓,保證鄉鎮政權的穩定。

  新主張

  用政府的「手」把城市資源有序轉移到小城鎮

  中 央 下 決 心 建 設5000個縣城和重點鎮,至少可以就地吸納4億—6億農業轉移人口,每年能帶動100多萬億的關聯投資,增加5億人的就業崗位。

  華西都市報:在您的小城鎮戰略構想中,政府扮演什麼角色?

  彭真懷:有人提出,新型城鎮化必須搞市場經濟,我認為這種想法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西方很多國家,城鎮化的過程當中都是走的政府主導、引導的路子。通過政府的「手」,把城市的產業、教育、醫療等資源有序轉移到小城鎮去。

  過去,我們用行政手段把資源全部集中到城市,今天,在我們在發展縣城和小城鎮的時候說,走市場經濟的路,這樣我們可能永遠不能把小城鎮帶動起來。

  華西都市報:發展小城鎮能夠有多大的潛力?

  彭真懷:在起草信陽市農村改革發展試驗區報告時,我發現其中76%的人更願意進縣城和重點小城鎮。抓住小城鎮建設這個城鄉關節點,就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方向。這是一個治國新思維,牽一髮動全身。

  中央下決心建設5000個縣城和重點鎮,至少可以就地吸納4億—6億農業轉移人口;如果這些鎮的建成區面積以每平方公里投資1億—2億計算,每年能帶動100多萬億的關聯投資,增加5億人的就業崗位。舉個例子,北京市在確定33個小城鎮提升服務功能後,就一舉解決了40多萬農民就地就業難題。

  時間表

  小城鎮30年培育期 抓住「空心村」機遇

  一位農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在縣城和小城鎮大約為5萬元,在地級城市大約為10萬元,在大城市大約為20萬元。

  華西都市報:您認為發展小城鎮需要多久的時間?

  彭真懷:現在,農村空心化嚴重,青壯年農民都不願意留在農村。我建議給縣城和小城鎮30年培育期,讓農村就地城鎮化,農民就近市民化,使農民在戶籍、醫療、教育和就業等享受與城市居民均等的待遇。這一過程需要國家在培育期拿出實招,比如,把在京央企總部轉移2/3,把在京高等院校轉移2/3,各大醫院轉移2/3……公共資源有序分散轉移,學校、醫院等都能帶動一個小城鎮。我認為,可把縣城建設為20萬人左右的中等的城市。

  建議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升格為中央新型城鎮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超越部門和地方利益,就重大決策進行沒有自身利益的決斷。一位農民變成市民化的成本,在縣城和小城鎮約為5萬元,在地級城市大約為10萬元,在大城市大約為20萬元。這個成本,可以讓我們對新型城鎮化的主攻方向有一個清醒判斷。

  華西都市報:如何解決各地出現的「空心村」問題?

  彭真懷:我不止一次指出,由人口空心化演變的涉及人口、土地、產業和基礎設施的農村地域空心化現象,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難點,但也是希望所在。我的綜合測算表明,全國空心村綜合整治潛力1.5億~3億畝。再加上打穀場、村邊林、取土坑塘等村莊附屬用地,保守估計可有效利用耕地4.5億畝以上。這筆賬算清楚了,就能真正形成農村宅基地的退出與盤活機制,破解土地供需矛盾,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雙試點

  各選30個縣和城試點培養出1.5億職業農民

  全國選擇30個縣進行試點,不同的地區選擇不同的試點方式;再選擇30個地級以上城市試點,解決老城區、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問題。

  華西都市報:能否總結一下您對新型城鎮化的理解?

  彭真懷:新型城鎮化簡單地說,我認為是5大格局。

  1、一場革命。新型城鎮化是一場根本性的制度革命。改變對農民的態度,要把農民放在心上。

  2、兩個試點。第一個試點,是給縣城和小城鎮30年培育期的試點。目前全國將近3000個縣,那麼按照1%的標準,選擇30個縣進行試點,在東中西部地區、民族地區和東北地區分別選擇試點,不同的地區選擇不同的試點方式,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趟出一條生路來。第二個試點,是287個地級以上城市的試點。按照10%的標準,選擇30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試點,重點解決老城區、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問題。

  3、三農全局。用新型城鎮化盤活三農全局,要讓農民增加收入,讓農業增加效益,讓農村保持穩定,保持繁榮。

  4、四化同步。要拿出五年時間,培養1.5億左右45歲以下的職業農民,國家要拿出大量的投資。新型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工業化、信息化同步。特別要把信息化作為四化的神經,打通所有的血脈。工業化不能再繼續搞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要用科技指導結構調整和工業轉型。特別要重視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地位,重視盤活三農全局。

  5、五位一體。用新型城鎮化統攬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社會建設。全面深化改革,要有一條主線,不宜面面俱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要抓住新型城鎮化這個主要矛盾,打通城鄉統籌發展的制度障礙,讓94%的國土面積、75%的人口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兩個百年和中國夢落到了縣域平台上,我們老祖宗所說的「郡縣治天下安」,就可以期待。


推薦閱讀:

耗散結構論與中國不威脅西方論及駁小城鎮理論(陳平)-
大城市殘酷擠壓下的中國小城鎮
簡新華:新型城鎮化不能單靠戶改 2013-06-28 》
涵養城鎮化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引擎
解碼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TAG:政府 | 城鎮化 | 新型城鎮化 | 城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