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濕疹的專藥專方

館友「yunhaizouyi」: 您好!您的館藏文章「濕疹的專藥專方」深受廣大館友的喜愛,於2013年12月14日進入「閱覽室」頻道的「健康/養生」下「雜症/偏方」類別的精華區。360doc代表全體館友感謝您的辛勤勞動和慷慨分享!濕疹的專藥專方

濕疹是由各種內外因素引起的,在急性階段以丘皰疹為主,在慢性階段以表皮肥厚和苔蘚樣變為主的瘙癢性變態反應性皮膚病。以多形性皮損,對稱性分布,易於滲出,病程遷延,有複發傾向為臨床特徵。本病病因複雜,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常見者有遺傳、環境、感染、飲食、藥物和其它因素。相當於中醫病名國家標準的「濕瘡」、「濕瘍」,也屬於「浸淫瘡」、「血風瘡」、「粟瘡」等病的範疇。中醫認為本病總因稟賦不耐,風、濕、熱客於肌膚所致,或因飲食不節,過食辛辣魚腥動風之品或嗜酒傷及脾胃,脾失健運,濕熱內生,復感風濕熱邪,內外合邪,兩相搏結,浸淫肌膚而發;或素體虛弱,脾為濕困,肌膚失養或濕熱蘊久,耗傷陰血,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所致。其病位在肌膚,與肺、脾、胃、肝有關;其病性有虛、實兩端,早期以實證為主,致病之邪主要是濕、熱、風邪,後期多虛實挾雜,既有濕熱留戀,又有氣血虧損、化燥生風。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科李小莎

【辨證用方】

濕疹重在辨別濕熱浸淫、脾虛濕蘊與血虛風燥;以發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為濕熱浸淫證;以發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差,神疲,腹脹便溏,多為脾虛濕蘊證;以病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或皮損粗糙肥厚,伴口乾不欲飲,納差腹脹,多為血虛風燥證。其治療應根據濕熱浸淫證、脾虛濕蘊證、血虛風燥證的不同,選擇針對性的治療方法。由於本病患者始終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癢,故在辨證治療的同時應適當的加用止癢的藥物。

1.濕熱浸淫證

主症:發病急,皮損潮紅灼熱,瘙癢無休,滲液流汁,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質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

治法:清熱利濕。

(1)龍膽瀉肝湯(《蘭氏秘藏》)

[組成與用法]龍膽草(酒炒)6g,黃芩9g,梔子(酒炒)9g,澤瀉9g,木通6g,當歸(酒炒)3g,生地黃(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

[加減應用]皮疹發於上部者,加桑葉、菊花、蟬蛻;濕疹發於中部者,加重龍膽草、黃芩用量;發於下部者,加萆薢、車前子;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澤蘭、牛膝、赤芍;瘙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徐長卿;皮膚髮紅灼熱甚者,加生地、赤芍、丹皮;便秘,加生大黃(後下)。

[臨床報道]許勇、劉玉明、馬承新用此方加減治療本病,藥用龍膽草12g,苦參10g,白鮮皮10g,蒼朮10g,梔子15g,黃芩10g,濕重滲出明顯者,加黃柏15g;合併感染者,加生大黃10g,金銀花20g;瘙癢劇烈者,加地膚子15g,刺蒺藜10g.每日1 劑,水煎內服,藥渣再煎取液坐浴15~30min,結果痊癒71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時珍國醫國葯,2003,5)

(2)萆薢滲濕湯(《瘍科心得集》)

[組成與用法]萆薢、薏苡仁、黃柏、赤苓、牡丹皮、澤瀉、滑石、通草。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滲濕,涼血活血。

[加減應用]皮疹發於上部者,加桑葉、菊花、蟬蛻;濕疹發於中部者,加龍膽草、黃芩;發於下部者,加車前子、牛膝;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澤蘭、牛膝、赤芍;瘙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皮膚髮紅熱甚者,加生地、赤芍;便秘者,加生大黃(後下)。

[臨床報道] 王艷文用此方加減治療嬰幼兒濕疹,藥用萆解4g,苡仁8g,黃柏4g,白鮮皮4g,黃芩4g,丹皮4g,澤瀉4g,滑石4g,通草4g,苦參4g。結果20例患兒均治癒,其中,12例在服藥3天後皮損開始癒合,6例在服藥6天後皮損開始癒合。(內蒙古中醫藥,2000,增刊)

2.脾虛濕蘊證

主症:發病較緩,皮損潮紅,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有納差,神疲,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或膩,脈弦緩。

治法:清脾除濕。

(1)除濕胃苓湯(《醫宗金鑒》)

[組成與用法] 蒼朮、厚朴、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朮、滑石、防風、山梔子、木通、肉桂、甘草、燈心。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理氣和中。

[加減應用] 食慾減退者,加佩蘭、炒麥芽;瘙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

[臨床報道]陳希明用此方加減治療本病49例,藥用蒼朮、白朮、厚朴、陳皮、雲苓、澤瀉、瀦苓、赤芍、苦參各10g,白鮮皮、丹參各15g,黃柏6g。每日1劑,水煎內服。結果痊癒30例,好轉13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7.7%。(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1999,4)

(2)參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與用法] 蓮子肉、薏苡仁、縮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蔘、甘草、白朮、山藥。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益氣健脾,滲濕止瀉。

[加減應用]食慾減退者,加佩蘭、陳皮、炒麥芽;瘙癢甚者,加白蘚皮、地膚子。

[臨床報道]劉美荷用此方加減治療口周濕疹,取得良好效果。(甘肅中醫,2000,6)

3.血虛風燥證

主症:病久,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劇癢,或皮損粗糙肥厚,伴口乾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細弦。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潤燥。

(1)四物消風飲(《醫宗金鑒》)

[組成與用法]生地黃、當歸、荊芥、防風、赤芍、川芎、白蘚皮、蟬蛻、薄荷、獨活、柴胡、紅棗。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養血祛風。

[加減應用] 若瘙癢劇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先煎)、生牡蠣(先煎)、夜交藤、酸棗仁;腰膝酸軟者,加炙狗脊、仙靈脾、菟絲子(包);皮膚粗糙肥厚者,加丹參、益母草、雞血藤。

(2)當歸飲子(《醫宗金鑒》)

[組成與用法]生地、當歸、白芍、川芎、荊芥、防風、白蒺藜、何首烏、黃芪、甘草。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養血祛風。

[加減應用] 若瘙癢劇烈者,加白蘚皮、全蠍、烏蛇;皮膚粗糙肥厚者,加丹參、雞血藤、赤芍。

[臨床報道]汪衛平採用本方加減治療本病48例,藥用,當歸、白芍、地膚子各15g,徐長卿、丹參各20g,生地防風、白蒺藜、荊芥、荷首烏、川芎、生黃芪、生甘草各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結果48例痊癒29例,顯效10例,好轉6吏,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3.8%。(浙江中醫雜誌,2004,7)

【辨病用方】

濕疹的辨病用方,要根據本病發展過程中始終存在「濕邪」及「瘙癢」的病理進行選方治療。

(1)濕疹湯(《中醫皮膚病學》)

[組成與用法]萆薢、澤瀉、車前子、茯苓、苦參、白蘚皮、防風、地膚子各5-9g,苡仁、生地各6-20g,金銀花、連翹各6-15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

[加減應用]亞急性濕疹者,加蟬蛻、白蒺藜;慢性濕疹者,去澤瀉、車前子,加玄參、當歸、烏稍蛇、紅花。

[臨床應用]葉正明治療濕疹74例,其中急性濕疹42例,亞急性濕疹14例,慢性濕疹18例。結果:痊癒56例,顯效13例,無效5例。

(2)消風除濕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生地黃20g,當歸10g,苦參10g,赤芍10g,黃芩10g,黃柏10g,萆解10g,地膚子10g,薏苡仁10g,澤瀉10g,防風10g,烏梢蛇10g,白鮮皮30g,甘草5g(兒童減半量)。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疏風,燥濕健脾,養血活血

[加減應用]病發上部者,去黃柏、澤瀉,加白芷、鉤藤;病發下部者,重用黃柏,加牛膝;風熱偏重者,加銀花;風寒偏重者,去生地、黃芩、黃柏,加乾薑、僵蠶;滲出物多,繼發感染者,加銀花、板藍根;有下肢青筋暴露者,加桃仁、紅花;體弱氣虛,皮疹不紅者,加黃芪;陰囊濕疹者,加龍膽草、五加皮;脂溢性濕疹者,加茵陳。

[臨床報道]周亦龍用本方配合苦參洗劑治療本病100例,結果痊癒89例,顯效6例有效3例,無效2例。(按摩與導引,1997,4)

(3)烏蛇祛風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烏蛇10g,蟬衣5g,荊芥10g,防風10g,羌活10g,白芷6g,黃芩10g,黃連6g,銀花10g,連翹10g,甘草3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祛風止癢

[加減應用]皮損肥厚,苔鮮樣變,色白脫屑者,去羌活、白芷、黃芩、連翹,加當歸、赤芍、丹參、益母草、雞血藤。

[臨床報道]陳慧銘用此方治療本病,結果5天痊癒6例,占急性病例總數13%;15~20天痊癒36例,佔80%;60天痊癒3例,佔7%;慢性13例,2個月痊癒5例,占慢性病例數37%;半年痊癒8例,佔63%。(皖南醫學院學報,1996,1)

(4)黃柏除濕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 黃柏、牛蒡子各9g,苦參、知母、浮萍各5g,澤瀉、防風、荊芥、甘草各10g,蒼朮15g,土茯苓3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燥濕。

[加減應用] 皮損色紅者,加丹皮、赤芍;瘙癢劇烈者,加白鮮皮、刺蒺藜。

[臨床報道]谷玉琴、曹德生、靳美娟用此方治療急性濕疹57例,結果痊癒43例,好轉8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89.47%;治療亞急性濕疹37例,結果痊癒26例,好轉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1.11%。(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1998,4)

(5)化濕止癢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土茯苓、徐長卿、水牛角各15g,蒼朮、防風各9g,苦參、紫草、丹皮各12g,葎草、萆解、四季青、千里光、銀花藤各3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化濕,涼血解毒

[加減應用]熱重於濕者,加羊碲草、黃柏;濕重於熱者,加川朴、陳皮;瘙癢劇烈,夜寐不安者,加珍珠母、夜交藤;素體虛弱,伴神疲乏力,舌質淡,脈濡細者,加黃芪、當歸、炒白朮。

[臨床報道]師文道用本方配合外洗方外洗治療本病,結果痊癒21例,佔42%;好轉23例,佔46%;未愈6例,佔12%;總有效率為88%,用藥時間最短7天,最長21天,平均為14天。(上海中醫藥雜誌,1999,11)

(6)苦參烏蛇湯(《現代中醫藥應用與研究大系·皮膚科》)

[組成與用法]苦參9g,烏蛇2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祛風。

[加減應用]急性濕疹者,加黃柏、龍膽草、蒼朮、五倍子;慢性濕疹者,加當歸、生地、丹皮、赤芍。

(7)濕疹方(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荊芥10g,防風10g,白芷10g,牛蒡子10g,當歸10g,赤芍10g,白蒺藜20g,金銀花12g,蒼朮10g,黃芩12g,白鮮皮20g,薄荷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清熱。

[加減應用]病程短,皮疹鮮紅灼熱腫脹,以丘疹為主,滲液不多,瘙癢較劇者,加槐花、紫草、赤芍、生地、丹皮;病程較長,皮疹潮紅,以丘皰疹為主,滲液較多,瘙癢難忍者,加土茯苓、地膚子、龍膽草;病程遷延日久,皮損色紅不甚,脫屑,甚則角化肥厚,呈苔蘚樣變,瘙癢纏綿不休者,加全蟲、僵蠶、當歸。

[臨床報道] 王崢用此方加減治療本病,結果用藥2周痊癒6例,顯效10例,顯效率為23.5%,有效率味8.2%;用藥4周痊癒21例,顯效26例,顯效率為69.1%,有效率為94.1%;用藥6周痊癒44例,顯效12例,顯效率為91.2%,有效率為97.1%。(天津中醫藥,2004,3)

【對症用方】

濕疹的對症用方,要根據本病發病情況、發病部位等進行治療。

(一)按發病情況

1.急性濕疹

(1)濕疹Ⅰ號(《邱二姑外科療法》)

[組成與用法]二花、連翹、萆薢、黃柏、白蘚皮、苦參、丹皮各10g,蒼朮、野菊花各15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癢。

[加減應用] 發於上部者,加桑葉、防風;濕疹發於中部者,加黃芩、黃連;發於下部者,加川牛膝、苡仁;熱甚者,加生石膏、白茅根;便秘,加生大黃(後下)。

(2)瀉心湯加味(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 大黃(後下)10g,黃芩10g,黃連6g,地膚子、白鮮皮、茵陳各15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癢

[加減應用]濕熱型,加銀花、連翹、黃柏;濕阻型,加炒山藥、炒白朮、雲苓;發於上部或全身者,加菊花、蟬衣;發於中部或肝經所分布部位者,加龍膽草、梔子;發於下部者,加川牛膝、防己;滋水較多者,加土茯苓、重用茵陳。

[臨床報道]劉天驥、馬玉德用此方加減治療急性濕疹,結果痊癒99例,佔59.71%,顯效33例,佔19.88%,有效20例,佔12.05%,無效14例,佔8.36%,總有效率為91.64%。(四川中醫,1996,5)

(3)清熱滲濕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金銀花20g,連翹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黃柏10g,蒼朮10g,黃芩10g,苦參10g,元參15g,生地黃10g,黃連10g,赤芍10g,地膚子15g,白鮮皮10g,木通6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止癢。

[加減應用]皮損色紅者,加丹皮、紫草;納差者,加茯苓、苡仁。

[臨床報道]林志壯用此方治療急性濕疹,結果25例患者全部痊癒,其中3劑治癒者15例,6劑治癒者8例,9劑治癒者2例。(中國鄉襯醫藥雜誌,2002,12)

2.慢性濕疹

(1)濕疹Ⅱ號(《邱二姑外科療法》)

[組成與用法]當歸、地膚子、防風、丹皮各12g,生地、赤白芍、白蘚皮、蒼朮各15g,川芎7g,苡仁2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養血祛風,清化濕熱。

[加減應用] 若氣血瘀滯者,加紅花、澤蘭;陰虛內熱者,加何首烏、知母;濕熱內蘊者,加黃柏、木通、澤瀉;入眠不佳者,加合歡花、炒棗仁、炙遠志、朱茯神。

(2)二妙散加味(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蒼朮、黃柏各15g,薏苡仁、土茯苓各30g,澤瀉、生地、丹皮、菊花各15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熱祛濕止癢

[加減應用]皮損色褐者,加當歸、赤芍;瘙癢劇烈者,加白鮮皮、苦參、刺蒺藜;夜寐不安者,加夜交藤、珍珠母。

[臨床報道]沈明用此方加減治療慢性濕疹83例,結果顯效58例,有效2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6.38%(遼寧中醫雜誌,2002,6)

(3)利濕散沖劑(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綿茵陳、薏苡仁、萆解、土茯苓、淡竹葉、杭白菊、生地、甘草。濃煎製成沖劑,每袋10g,每次1袋,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祛風止癢。

[臨床報道]莫秀梅、黃詠箐、陳達燦等用此方治療慢性濕疹40例,結果痊癒16例,顯效14,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2.5%,痊癒率為40.0%(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誌,2004,1)

(二)按部位

1.頭面脂溢性濕疹

瀉黃散加減(《皮膚病中醫診療學》)

[組成與用法]藿香、生石膏、生地、茵陳各15g,防風、荊芥、焦山梔、黃芩、赤茯苓各10g,蟬蛻、燈心、竹葉各4.5g,白茅根3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化濕熱,疏風止癢。

2.口唇濕疹

(1)口唇濕疹方(鄒銘西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蒼朮10g,白朮10g,陳皮10g,六一散10g,生薏苡仁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

(2)加減荊防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荊芥、防風、大青葉、當歸、枇杷葉各12g,黃芩、黃柏、升麻各10g,蒲公英、生石膏、苦參各3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祛風清熱,解毒止癢

[加減應用]瘙癢劇烈者,加苦參、白鮮皮;納差者,加茯苓、薏苡仁;滲出明顯者,加車前草、冬瓜皮。

[臨床報道]朱俊昌採用加減荊芥湯治療本病22例,1周為1 療程,結果痊癒 19例,顯效2例,有效1例。隨訪1年,複發2例。(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6,8)

3.瞼緣濕疹

瞼緣濕疹方(鄒銘西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當歸10g,白芍10g,熟地10g,何首烏10g,菊花10g,浮萍10g,荊芥10g,牛蒡子10g。每日1劑,水煎服。

[功能主治]養血散風祛濕。

4.陰囊濕疹

(1)陰囊濕疹方(鄒銘西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 豨薟草10g,秦艽10g,海桐皮10g,晚蠶沙10g,青木香10g,陳皮10g,川萆薢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祛濕行氣。

(2)龍膽瀉肝湯(《蘭氏秘藏》)

[組成與用法]龍膽草(酒炒)6g,黃芩9g,梔子(酒炒)9g,澤瀉9g,木通6g,當歸(酒炒)3g,生地黃(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

[加減應用]瘙癢劇烈者,加白鮮皮、苦參;皮損色紅者,加丹皮、赤芍;大便秘結者,加大黃。

[臨床應用]呂以培採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急性陰囊濕疹29例,藥用龍膽草、澤瀉、木通、當歸、柴胡、黃芩、梔子、車前草(布包)各10g,苦參、蒼朮白鮮皮、地膚子各15g,生大黃、甘草各6g。每日1劑,水煎內服,藥渣煎水外洗患處。結果共治療29例,全部痊癒,用藥最少者9劑,最多者20劑。(廣西中醫藥,1998,1)

(3)化濕解毒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金銀花、滑石各30g,連翹、黃柏、白鮮皮、海桐皮各15g,黃芩10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化濕解毒,祛風止癢。

[加減應用]瘙癢劇烈者,加苦參、荊芥、防風;納差者,加茯苓、薏苡仁。

[臨床報道]鄧朝綱採用化濕解毒湯治療陰囊濕疹98例,同時配合中藥外洗(野菊花60~100g,用水300ml,煎成200ml,葯汁溫洗,每日3次)。結果1次痊癒29例,2次痊癒38例,3~6次痊癒31例。(陝西中醫,1989,10)

5.下肢濕疹

下肢濕疹方(《新編中醫皮膚病學》)

[組成與用法]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澤蘭、澤瀉、萆薢各10g,茯苓、懷山藥、丹參各15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活血化瘀。

6.肛周濕疹

(1)龍膽瀉肝湯(《蘭氏秘藏》)

[組成與用法]龍膽草(酒炒)6g,黃芩9g,梔子(酒炒)9g,澤瀉9g,木通6g,當歸(酒炒)3g,生地黃(酒炒)6g,柴胡6g,生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清肝膽實火,瀉下焦濕熱。

[加減應用]毒盛者,加金銀花、連翹、蒲公英;癢盛者,加白鮮皮、地膚子、蛇床子;血虛皮膚乾燥者,加夜交藤、何首烏、生地、川芎;腸燥者,加大黃、玄明粉、火麻仁、槐花。

[臨床應用]竇修奎採用龍膽瀉肝湯治療肛周濕疹218例,7天為1療程,結果用藥1個療程後癥狀消失者214例,4例用藥14日皮膚癥狀基本恢復正常,繼續用藥1個療程,隨訪2年未複發。(山東中醫藥雜誌,2000,4)

(2)蛇蠍湯(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烏梢蛇、党參、白芍、丹參各15g,茯苓、白蒺藜各30g,當歸、紅花、生甘草各10g,全蠍6g,蜈蚣2條。每日1劑,水煎內服。

[功能主治]活血祛風止癢。

[加減應用]兼有脾胃虛寒者,加黃芪、蒼朮、白朮、石菖蒲;兼有熱毒濕盛者,加山梔、龍膽草、綿茵陳;兼有血熱者,加知母、鱉甲、丹皮。

[臨床應用]劉敏採用蛇蠍湯配合止癢膏治療肛門濕疹98例,方法:中藥每日1劑,水煎分早、晚服,再在藥渣中加入蛇床子、地膚子各30g,復煎取葯汁500ml,每晚睡前薰洗坐浴,大便後及睡前用止癢膏塗擦患處,2周為1療程,一般連續2~3個療程。結果總有效率為98%,其中痊癒45例,顯效29例,有效22例,無效2例。(新中醫,1996,10)

【外治良方】

1.急性期

(1)滋水多者

10%黃柏溶液(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黃柏50g,硼酸1.5-7.5g。黃柏片浸於500ml蒸餾水中,經48小時,過濾,入500ml鹽水瓶中,隔湯煮沸30min,再加水補足500ml,趁熱加入硼酸,使徹底溶解,待冷。將藥液洗滌患處,或用消毒紗布浸漬,作濕敷用。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

[臨床報道]韓永勝用利福平膠囊內葯面10粒(1.5g)倒入250ml 10%黃柏溶液內搖勻備用,使用時用浸過上述藥液的紗布覆蓋原發病瘡面及周邊皮損,外用消毒紗布包紮,1~2天1次。結果234例全部治癒,一般用藥後第2天癥狀開始減輕,用藥3~5次即可痊癒(中醫外治雜誌,2002,4)

(2)滋水減少後

青黛散(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青黛、黃柏各60g,石膏、滑石各120g。研細末,和勻。麻油調敷患處。

[功能主治]收濕止癢,清熱解毒。

[臨床報道]鄒志洪用青黛散加減藥用青黛20g,苦參15g,白鮮皮15g,枯礬15g,滑石9g。混勻研粉外用,結果52例急性濕疹,除2例合併局部感染同時予以抗生素治療外,余僅用本散劑,病人在使用2次後局部滲出明顯減少,瘙癢減輕,4~10次基本治癒(海南醫學,2001,7)

2.亞急性期

(1)成人

三黃洗劑(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等分,共研細末。上藥10~15g 加入蒸餾水100ml、醫用石碳酸1ml。外塗,每日3次。

[功能主治]清熱止癢收斂。

[臨床報道]葛華採用三黃洗劑治療陰部濕疹,結果治癒32例,好轉15例,無效1例,取得滿意療效(陝西中醫,2002,3)

(2)嬰兒

蛋黃油(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煮熟雞蛋黃3-4枚,放入鍋內用文火煎熬,炸枯去渣,存油備用。外搽患處。

[功能主治]潤膚生肌。

[臨床報道]趙新杯用小櫱礆蛋黃油治療本病50例,結果痊癒42例,佔總數84%,有效5例,佔總數10%,無效3例,總有效率94.%(新疆中醫藥,2000,4)

3.慢性期

皮脂膏(朱仁康經驗方)

[組成與用法]青黛6g,黃柏末6g,煅石膏60g,煙膠60g。共研細末,加凡士林500g調成油膏。外搽患處。

[功能主治]收濕止癢。

【專病成藥】

1.二妙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

[處方組成]蒼朮、黃柏。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忌食炙縛肥甘之品,陰虛者禁用。

2.三妙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

[處方組成]蒼朮(炒)、黃柏(炒)、牛膝。

[功能主治]燥濕清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3次,溫開水送服。妊婦慎用。

3. 龍膽瀉肝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版)

[處方組成]龍膽草、柴胡、黃芩、梔子(炒)、澤瀉、木通、車前子(鹽炒)、當歸(酒炒)、地黃、甘草(蜜炙)

[功能主治]清肝膽,利濕熱。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用量太過易傷胃,妊婦慎用。

[臨床報道]江海燕用龍膽瀉肝丸治療急性亞急性濕疹30例,方法一日2次,一次6g,結果痊癒10例,顯效9例,總有效率為86.66%。(嶺南皮膚性病科雜誌1998,1)

4.黑豆餾油膏(《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

[處方組成]黑豆餾油,桉油、氧化鋅、冰片。

[功能主治]消炎,收斂,止癢,使角質再生。

[用法用量]外用,取適量塗抹於患處,一日1-2次。

5.濕瘍氣霧劑(《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

[處方組成]黃連、黃柏、當歸等。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用法用量]外用,取下帽,將罩橫插於噴頭上,將瓶體倒置,搖勻藥液,掀壓按鈕,距創面20cm噴射,1日4-6次。

6.青蛤散(《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

[處方組成]蛤殼(煅)、石膏(煅)、黃柏、青黛、輕粉等。

[功能主治]消熱解毒,燥濕殺蟲。

[用法用量]外用,花椒油調勻塗搽患處。

【專病單方】

1.馬鈴薯去皮,切小塊,壓碎,磨成泥狀,外塗患處,紗布包紮。(《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2.黃柏30g,加水,煎成10%的溶液,濕敷患處。


推薦閱讀:

熏洗治療濕疹方法,93%的有效率
急性濕疹與治療
68.嬰兒濕疹
治濕疹方
濕疹 你最想問的9個問題

TAG: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