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元君--道教的女神
人生在世,誰個不願享受現世的福分。得子是福,長壽是福,無病災是福,得財是福。誰個願意在現世中遭災受難?於是,人們祈拜於碧霞元君--這位美麗的道教女神。
碧霞元君,又稱泰山娘娘,近代民間信仰極盛,尤其在北方地區,遍及各地的娘娘廟大都為碧霞元君祠,其實不唯北方,南方的天妃、順懿夫人也有碧霞元君之稱。做為北方民眾意識中的一位女神,碧霞的地位是很高的,她的權力超越一般民間雜神之上,顧頡剛先生曾經說碧霞是北方一般香客心目中的女皇,這的確反映了舊中國的情況。從此可以看出,碧霞元君信仰之盛,影響之大,歷史之久遠。
傳說泰山娘娘為東嶽大帝之女,此神司職為使婦女多子,並為保護兒童之神。據《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解:送子娘娘原為泰山娘娘的稱號之一,其女侍之一曾代之抱一嬰兒,因此人乃以此稱號與之,彼乃漸變為被人單獨供奉之對象。舊時妙峰山廟會也有豐富的求子祈子內容。在北方最大的道觀--北京白雲觀內碧霞元君的神像與送子娘娘、催生娘娘擺在一起,在百姓的心目里,她是一位慈祥的婦女與兒童的保護神。
其實,碧霞元君的神職功能不只於此。在《道藏》中有一部書直接冠以"碧霞之稱"的經典,叫《碧霞元君護國庇民普濟保生妙經》,該經謂:碧霞行滿十方,功周億劫,位證天仙之號,統岳府之神兵,掌人間之善惡,尋聲赴感,護國安民。她有"統岳府神兵"之威,具"掌人間善惡"之明,有"護國庇民"之職,擔"普濟保生"之任,小至護民,大至護國,她全都管,她是一位無所不護佑的女神。
17世紀 《碧霞元君行宮圖》
碧霞是北方民眾意識中的一位女神。碧霞這個名稱不見於先秦古籍,亦不見於《列仙傳》,但是關於她產生的傳說卻非常豐富。
其一,為漢代之民女。
據文翔鳳《登泰山記》、王思任《登泰山記》載,碧霞元君系漢明帝時人,孫寧府奉符縣石守道之女(或稱碧霞為石氏之妻)。據說她生而貌端,秉性聰慧,三歲解人倫,七歲聞道法,嘗禮西王母,十四歲,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長指引,入天空山(泰山)黃花洞習修鍊,三年而丹成,"無精發而光顯"。
又有一說,漢代民女石玉葉,入泰山修道,憑靈泰岱。
又有為漢仁聖帝前的玉女說。《蒿庵閑話》載:"元君者,漢時仁聖帝前,有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盡,女淪於池",據說宋真宗在泰山玉女池內洗手,見此石人浮出水面,封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其二,碧霞為東嶽大帝之女。道教有《泰山寶卷》,備載泰山娘娘靈跡,以七言、十言為之,乃供道眾諷誦唱贊之經文。《山東通志?玉女祠》條及《稗史》均有其為東嶽大帝之女的記載。此說晉時已有之,最早見於張華《博物志》、晉干寶《搜神記》。據載:
太公望為灌壇令,期年風不鳴條,文王夢見一婦人當道而哭,問其故,曰:"我東嶽泰山女,嫁為西海婦,欲東歸,灌壇令當吾道。令有德,吾不敢以暴風雨過也。"明日文王召太公歸,已而果有驟雨疾風。
這就是著名的東海女嫁為西海婦。
其三,碧霞元君為黃帝之女。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21引明王之綱《玉女傳》云:
泰山玉女者,天仙神女也。黃帝時始見,漢明帝時再見焉。按《玉女考》、李諤《瑤池記》雲,黃帝嘗建岱嶽觀,遣女七,雲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
其四,為石敢當之女。民間傳說碧霞為石敢當之三女,在砍柴時遇上一位老奶奶,言她命大福大造化大,徂徠山已被她壓落三尺。並說泰山需山主,玉皇大帝正在醞釀人選,並告知她爭當泰山主的方法,她做了泰山的碧霞元君,那位老太太是觀音變成的。
人們在探討神祇信仰的起源時,常常推論哪種說法可信,哪種說法謬誤,其實民俗信仰是人類社會群體固有的傳承性的文化事象,它在歷史長河中傳承,在歷史長河中發展演變,每一種說法的產生都有其政治的、思想的、經濟的、文化的諸種因素,都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與文化氛圍。綜合以上幾種說法,碧霞元君為一位道教女神,無論是"玉女"還是"元君",都是道教對女神仙的專稱或尊稱。有關碧霞元君起源的說法雖有觀音的形象出現,但是碧霞元君確乎為一位道教女神。
17至18世紀 銅鎏金 碧霞元君造像
碧霞元君信仰涵括著道教的成仙觀念。道教既不同於禮教的世間法,也不同於佛教的出世間法。它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連接線上,是對中國現實社會缺陷的補充和人們世俗生活理想的延伸。道教的理論家葛洪在《抱朴子─內篇─對俗》中強調了仙人的基本特徵就是長生:"仙人或升天,或住地,要於俱長生,去留各存其所好耳。"《釋名》也說:"老而不死曰仙。"人生渴望自由,可以在仙人的精神解脫中得到滿足;人生渴望平等,可以在人人皆成仙的原則中得到滿足;人生渴望健康長壽,成仙后可以長生久視,返老還童;人的食色大欲,則有成仙后九芝之饌和玉女來侍;人生嚮往遊樂和免災除禍,成仙后則可游於六合之外,這是一種至真、至善、至美的最能體現人生價值的真人境界。
道教的仙人境界既不同於基督教中死後才能進入的天國,也不同於佛教中需要菩薩在臨終前接引的極樂世界,"長生不是形生死,留有元神萬古春",碧霞元君就是經過修鍊而成仙的。道教告訴人們:修仙可以得道。神仙境界並不是可望不可即的幻想,而是通過修鍊便有可能達到仙人的境界,人的思想可以達到最大的解脫和絕對的自由,從而超越現實社會和人生,達到道的高度。
碧霞元君信仰還涵括著道教的法術觀念。道教法術是道教迷信的集中代表。道教從古代巫術發展而來,各種巫術形式如畫符念咒、扶乩降神、卜筮斷吉凶、占星解夢等都被道教吸收,構成道教的思想資源之一。道教有"道無術不行"之說,認為行術就是演道。在碧霞起源的傳說里,有其為東海女嫁為西海婦之說,又有其可以呼風呼雨之說,她可以把徂徠山壓低三尺,以及其"三歲解人倫,七歲解道法"之說,都滲透有道教的法術觀念。道教法術源於民間巫術,巫術作為一種准宗教觀念,是在原始社會自發形成的,隨著文明社會的建立,它一直沿襲下來,並為道教所吸收。
碧霞元君的信仰與東嶽大帝的信仰聯繫在一起。"東嶽大帝"是道教的重要神祇之一,供奉東嶽大帝即泰山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山嶽神崇拜。晉張華《博物志》云:
泰山一日天孫,言為天帝孫也,主召人魂魄。東方萬物始成,知人生命之長短。
漢武帝到泰山封禪,泰山身價百倍,一躍而成為最重要的神祇之一。兩漢之際讖緯盛行,出現了"泰山君"、"泰山府君"等不同稱號,"泰山治鬼說"不脛而走,泰山成了鬼魂群聚之地,所謂"中國人死者,魂神歸泰山","生人屬西安,死人屬東泰山"的說法。泰山神被道教奉為東嶽大帝,成了道教重要的神祇之一。泰山歷代所修道觀甚多,有玉皇殿、斗姆宮、碧霞元君祠等。泰山文化是道教信仰文化的集萃。既然泰山神在道教信仰中戴上了大帝的冕旒,他的妻子兒女也得封官加爵。碧霞元君為東嶽大帝之女,就理之必然地列入道教神祇信仰的體系之中。
碧霞元君的信仰與對黃老之道的信仰相聯繫。文獻中有碧霞為黃帝之女說。在中國古史上黃帝或為神或為被神化中的人物。但是道教吸收、改造黃老思想,使之神學化,使之成為自己的基石。西漢末年,道家黃老之說走向養生、祠祀、求神與神仙家結合,先後出現以養生為宗旨的"黃老學"和以祭祀、信仰黃帝、老子為核心的"黃老道"。《史記─日者列傳》載,司馬季主在長安行卜:"通《易經》、術黃帝、老子,博聞遠見"。漢桓帝好神仙事,祠祀老子,奉之甚勤,"有神養性,意在凌雲"。這說明漢桓帝時代,黃老之學已基本宗教化。黃帝和老子均為道家的祖師,碧霞為黃帝之女,不僅表明其與道教信仰的密切聯繫,而且表明其在道教神祇中地位之高。另外,文獻中還有碧霞曾禮西王母的記載,神話中的西王母也被列為道教女仙,這也表明碧霞為道教女神之地位。
不管碧霞元君為黃帝七女之一,還是華山玉女,或為東嶽大帝之女,這些傳說儘管差異很大,但都說明碧霞元君是一位道教女神,其背後蘊含著深厚的道教的女性崇拜的文化因子。為什麼道教崇拜女性呢?
道家有主陰之思想。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是我國古代辯證法思想的基本命題。根據《周禮》的記載,古太卜之官掌者有三《易》,一為《連山》、二為《歸藏》、三為《周易》,都是以陽陽觀念為主導的占卜書。這三部書都有八經卦,並由此演成六十四別卦。《連山》以艮卦為首,艮代表山。《歸藏》以坤卦為首,坤代表地,以示萬物無不歸而藏於其中,故名"歸藏"。《周易》以乾卦為首,乾代表天,以示萬物莫不尊於天。可見,《歸藏》主陰,而《周易》尊陽,《歸藏》的主陰思想是道教理論形成的基礎。王弼注本《道德經》下篇第四十二章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在《道德經》中,老子常把"道"這個最基本的範疇同母性意識相隨,如第二十五章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姓名,字之曰道。
意思是道在天地產生之前就存在了,它是永恆的,又是不斷運行的,道即天下萬物之母。在《道德經》中,被賦予母性意識的一個重要概念叫"穀神",第六章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牡為雄,牝為雌,玄牝為化生萬物的本源。這是原始母性意識的發展。
中國的智慧不像西方文化那樣去尋求自在狀態之物來做為世界的本源,而是著眼於"天地生人"的崇拜來解釋這個世界。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傳─繫辭》下)
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
道家哲學以生手崇拜來求道。玄牝之門--天地之根--萬物之母,天道人道是道的化育線索。《老子》五十一章云:"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是謂玄德。"而這種生生之象正是通過"母",通過女性體現的。事實上,穀神正是"道"的隱語式之稱謂,其精髓在於強調陰的生生不息的作用。
在道教信仰中,反覆強調陰的重要作用,《秘藏通玄變化六陰洞微遁甲真經》卷談到:
陰為無也,無則能變化,能有能無,出生入死,包容陷顯也。……凡有道之士用陰,無道之士用陽,陽則可測,陰則不可窮也。
對"陰"的推崇,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道教闡述思想和方法的基本模式--"遁甲"和"太一"的結構體系也無不是以主陰思想為根基的。《五斗經》崇拜五方星斗,特別推崇北斗。按古代方位學,北方主水。在《老子》第七十八章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這強調了水的作用,水屬於陰,與火相對,火屬於陽。在《紅樓夢》里有這樣的話:賈寶玉說:"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兒是泥做的骨肉。"這都是女性崇拜意識的反映。
總之,碧霞元君的信仰出於道教女性崇拜的理論,而此理論又可以從女性神話中追溯其原型。
本文摘自《中國道教》雜誌 2006年第2期,
本文摘自《中國道教》雜誌 2006年第2期,作者:邢莉,文章略有刪減改動,編輯:高翔
推薦閱讀:
※細數娛樂圈中的十位「女神」
※恍若飛仙英氣襲人,她無愧於亞洲第一美人,時間輕易輸給這位女神
※緊身牛仔褲穿出女人纖細腰線,穿出不一樣的時尚,穿出女神范
※「兩張絕世的臉」可以拿來描述哪部(些)電影的男女主角?
※為什麼我欣賞不了王祖賢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