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陽明:家訓 一盞永遠不滅的心燈

明代大儒王陽明佚名2016-03-29 10:11勤讀書汝在家中,凡宜從戒論而行。讀書執禮,日進高明,乃吾之望。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之心,亦無良知可致矣。汝於此處,宜加猛省。——摘自王陽明家書《寄正憲男手墨二卷》

王陽明家書(資料圖 圖源網路)【釋義】你在家裡,一切應該遵從訓戒來行事。勤讀詩書、執守禮制,一天比一天進步,這才是我對你的期望。我平生講學,就「致良知」三個字。仁,指的是人心;良知而引發誠意、真愛、悲痛、憂傷,這就是仁,沒有誠愛惻怛之心的,也就達不到良知了。你看到這裡,應該加以好好的省悟。爾輩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聖賢自期,務在光前裕後,斯可矣。吾惟幼而失學無行,無師友之助,迨今中年,未有所成。爾輩當鑒吾既往,及時勉力,毋又自貽他日之悔,如吾今日也。——摘自王陽明家書《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釋義】你們必須時刻牢記仁禮,把孝悌作為做人的根本,把做聖賢作為對自己的期望,為前人爭光,為後人造福。我只是可惜小時候太頑皮學習不夠刻苦,又沒有老師朋友來好好督促我,所以到了中年,也沒取得什麼成就。你們應當吸取我年輕時的教訓,抓緊時間努力,不要給自己的將來留下遺憾,就像我現在這樣。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摘自王陽明《訓蒙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注釋】此文為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陽明平定江西的動亂後,為曉喻南贛各縣父老鄉親、興立學社而頒布的文告。【釋義】現在教育孩子,一定要使他們順著自己的興趣,多加鼓勵,使他們內心喜悅,那麼他們自然就能不斷進步。有如春天的和風細雨,滋潤了花草樹木,花木沒有不萌芽發育的,自然能一天天地茁壯生長。如果遇到冰霜的侵襲,那麼它們就會蕭條破敗,一天天地枯萎。教導他們讀書,不僅是為了開啟他們的智慧,也是藉此使他們在反覆思索中存養他們的本心,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弘揚他們的志向。所有這些都是用來順應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的志向,調理他們的性情,潛消默化他們粗俗愚頑的秉性,這樣使他們每天在學習禮儀方面有所進步而不覺得艱難,性情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了中正平和。

王陽明先生(資料圖 圖源網路)學謙恭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為臣而傲,必不能忠。汝曹為學,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進。「傲」之反為「謙」。「謙」字便是對症之葯。非但是外貌卑遜,須是中心恭敬、撙節、退讓,常見自己不是,真能虛己受人。故為子而謙,斯能孝;為弟而謙,斯能弟;為臣而謙,斯能忠。堯舜之聖,只是謙到至誠處,便是允恭克讓、溫恭允塞也。汝曹勉之敬之,其毋若伯魯之簡①哉!——摘自王陽明家書《書正憲扇》【注釋】①伯魯之簡:《資治通鑒·周紀一》載,「趙簡子之子,長曰伯魯,幼曰無恤。將置後,不知所立。乃書訓誡之詞於二簡,以授二子,曰:「謹識之。」三年而問之,伯魯不能舉其詞。問其簡,已失之矣。問無恤,誦其詞甚習。問其簡,出諸袖中而奏之。於是簡子以無恤為賢,立以為後,是為趙襄子,而果昌趙。」王陽明通過這個典故告誡長子正憲不要學伯魯,要學無恤,要牢記長輩的教誨。【釋義】現在人的毛病,大多隻因一個傲字。千罪百惡,都從傲上來。人一旦傲了,就會變得自以為是,不肯在別人面前屈服。所以,為子而傲,必然不是個孝順父母的人;為弟而傲,必然不是個孝悌兄長的人;為臣而傲,必然不是個忠臣。你等為學,首先要除去這一病根,才會取得更大進步。「傲」的反義詞為「謙」。「謙」字便是對症治「傲」的葯。做人不但容貌舉止要表現出謙虛恭謹,內心也必須保持恭敬、節制、禮讓,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對,真正能夠虛心接受他人意見。所以,為子謙虛,就能做到孝父母;為弟謙虛,就能做到悌兄長;為臣謙虛,就能做到忠君主。堯和舜之所以成為聖人,是謙虛到了至誠的境界,那便是既有內心的誠實、恭敬和謙讓,又有外在的溫和之色、恭遜之容。你等應該以此勉勵,遵記教導,千萬不要出現像「伯魯之簡」那樣的情況!

允恭克讓 溫恭允塞(資料圖 圖源網路)慎交遊近日正思輩在此,始覺稍有分毫之益,決不可縱,今在家放蕩過了也。此間良友比在家稍多,古人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是真實不誑語。——摘自王陽明家書《寄餘姚諸弟手札》【釋義】最近像侄子王正思這樣的孩子在你們這裡,開始發覺比以前有了一點點的進步,但你們決不可放縱他,如今在家裡長輩們對他有點過於驕縱。在你們這裡他能交到的良友會比他家裡更多一點,古人說:「蓬草生長在麻叢中,不用扶持,自然挺直」,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昔人云:「脫去凡近,以游高明。」此言良足以警,小子識之!——摘自王陽明家書《贛州書示四侄正思等》【釋義】古人說:「要遠離那些庸俗的人,應該與那些高明的人交朋友。」這句話說的好,足以作為警示,你們這些小孩子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脫去凡近 以游高明(資料圖 圖源網路)朋友居五倫之內,一生學業要他幫助教導,異日兒女成行尊為父執①,此之謂取善輔仁②的朋友。若同惡相濟,朋比為奸,當初雖誼勝漆膠,其後必盟寒車笠③,如是之人,不勝枚舉。與其悔之於後,何如慎之於先。——摘自《姚江王氏族箴·慎交遊》【注釋】①父執:父親同輩的朋友。②取善輔仁:吸取朋友的長處,培養自己的仁德。③車笠:晉·周處《風土記》:「卿雖乘車我戴笠,後日相逢下車揖;我步行,君乘馬,他日相逢君當下。」比喻不因為富貴而改變貧賤之交。【釋義】朋友屬於五倫關係之內,人的一生,在學業上需要朋友的幫助教導,有朝一日自己兒女成長後會把他尊稱為父親的朋友,這就叫做能吸取長處培養自己仁德的好友。如果一起作惡,合夥勾結做邪惡之事,即使當初友誼親密,曾有「車笠之盟」,日後必然因貧富的變換而忘記了貧賤之交,這種沒有情誼之人,例子很多。與其到日後再後悔,還不如預先謹慎交友。厚親鄰親以共休戚,鄰以助守望,皆人生應有之事。然或以貧富之互形而勢同冰炭,或因一言之偶拂而視若寇讎①,一旦變生意外,誰為手援。故居家之道,不可無窮親眷往來,不可無正經人交易。欲一言以蔽之,莫如存厚。——摘自《姚江王氏族箴·厚親鄰》【注釋】①寇讎:即寇讎,看得像仇敵一樣。【釋義】親人之間應該休戚與共,鄰里之間應該互相幫助關照,這都是人生中應該做到的事。然而有人以貧困、富貴的不同而造成水火不融,或者由於一句偶然話語的隔膜而變成仇敵,一旦發生變故,還會有誰伸出救援之手呢。因此居家的道理在於,要和貧窮的親戚來往,同守道義的人交易。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保存厚道之心。
推薦閱讀:

點評王陽明《詠良知四首》
范仲淹、王陽明、曾國藩家訓中驚人一致的家族興衰之密
陳來 | 王陽明的精神世界
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王陽明
品讀王陽明:何為真理?心即是理

TAG: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