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醫院的歷史和結構
06-30
絕大多數人比我遠更有理由對中國的醫院進行抱怨:在自己痛苦焦慮的時候,沒有可信賴的眼神,沒有溫情的言語,只有永遠搞不清楚躲在哪個老鼠洞的檢驗室,只有比組裝一台電腦還複雜的就醫程序,只有在擠滿各種怪味的候診大廳的無窮等候,只有剛吐出"請問"就被"下一位"塞回去的幾分鐘"臨幸時間"……1. 讓人抱怨惱怒的醫院我跟你說吧,我對醫院並沒多大好感--當然,對自己每天必須待上近十小時的固定工作場所,能喜愛的絕不會太多--身處仙界的七仙女還老下凡偷著洗澡呢!何況,我每天還要面對生離死別,還要接觸一個個憋著滿腔怒火的病人呢。而絕大多數人比我遠更有理由對中國的醫院進行抱怨:在自己痛苦焦慮的時候,沒有可信賴的眼神,沒有溫情的言語,只有永遠搞不清楚躲在哪個老鼠洞的檢驗室,只有複雜得比組裝一台電腦還費勁的就醫程序,只有在擠滿各種怪味的候診大廳的無窮等候,只有剛吐出"請問"就被"下一位"塞回去的幾分鐘"臨幸時間"……發發怨火是不是很爽?就像端著把AK衝進你的領導辦公室一樣帶勁。現代醫學渾身閃爍著鋥亮的儀器光澤,冰冷而遙遠;它從人文關懷、慈祥長者、噓寒問暖身旁飛馳而過,想開罰單都追不上。2. 醫院其實曾是膳宿之家醫院自誕生初始就一直跟慈善、關懷聯繫在一起,它經歷了四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作為宗教活動的中心;作為貧民院;作為臨終者之家以及作為醫學技術的中心。只有醫院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時才似乎在高效率、高科技的白色光環下漸漸失去人文關懷,這也夠讓它飽受罵名的了!醫學的發展一直和宗教、戰爭脫離不了干係,醫院也是如此,儘管羅馬建立了第一個獨立的被稱為醫院的醫療機構,但今天大多數人所知道的醫院的起源是與基督教的興起緊密相連的。基督教義強調人類有責任向病人和窮人提供幫助。天主教鼓勵教士建醫院,把醫院建在教堂附近以形成統一的宗教勢力。十字軍東征時期,天主教軍隊在向聖地巴勒斯坦進發的過程中,就建了很多的醫院。非宗教界捐助者例如皇帝、皇后、貴族、富有的商人、手工藝人和行會,以及市政當局也都建有醫院。但這時的醫院並不能算得上嚴格意義上的醫院,因為慈善和溫情有餘,但有效的治療手段不足,這裡提供最多的是神父虔誠的禱告和修女溫柔的安慰,而且這時的治療方式一般掌握在修女手中,她們最大喜好是把病人包在洗得雪白的疊得稜角分明的被子里,整潔而大方,但病人的生死就不是她們的事了--是上帝的事!中世紀末,窮人的經濟和社會狀況極度惡化,多數醫院再度開放,但是它們不論患病與否都向窮人提供食品和住宿,所以很快就具有了膳宿之家的特徵。而我國史上最早的醫院雛形,一直可以追溯到周代。據《周書·五會篇》記載,在周成王執政時,就在成周大會的會場旁設立過病坊,所謂:"為諸侯有疾病者之醫藥所居。"到了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首都臨淄建立了"養病院",專門收容聾、盲、跛、蹩等殘疾人到此集中療養。隋代還曾專門設立過收容麻風病人的隔離病院--"癘人坊"。宋代由政府興辦的慈善機構甚多,諸如福田院、廣惠坊、安養坊、安樂坊等,這些機構亦具有醫療功能。後代的絕大多數中國醫院本質上仍為慈善機構,有官辦,也有富人或官員個人興辦的為貧民提供基本生存條件的貧民院。3. 中國醫院進化論18世紀及以前的低級醫療水平很難治癒疾病,極少有病人能夠通過治療存活下來,醫院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是要死的窮人待的地方。高死亡率與病人惡劣的生活條件有關,醫院的典型特徵是骯髒的、不通風的、擁擠的。也許你不相信,那時的醫院一般是六個病人共擠一張大床,半夜時,不斷會有病人死去,最可怕的是一個人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和五具屍體同眠了一宿,這種事時有發生。19世紀末,醫院的新形象樹立了,醫學已經成為一門專業的科學,醫生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去探尋精確的醫學知識並且研究出許多能夠穩定應用的新技術,此外通過大規模的規範的醫學教育也培養了一大批質量可靠的醫師,最重要的是培訓出了合格的護士和實驗室技術人員。這時的醫院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醫院。與此同時,在中國,隨著傳教士將現代醫學的帶入,各大城市和通商口岸紛紛成立了教會醫院,目前中國幾乎所有最著名的醫院都出身於那個時代,如"北協和,南湘雅"。而且教會醫院也成立了醫學院小規模地培訓醫學人才,如今中國幾乎最好的醫學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帶有教會血統(如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新中國成立後,衛生部開始著手建立一套完整的衛生保健體系,幾乎各省及大城市都建立了醫學院和中醫學院,各省、市、縣也都建立了醫院和中醫院,各鄉鎮、街道都有了衛生院,村則有衛生所,而解放軍系統則在各軍區、各大中城市建有自己的駐軍醫院。這樣中國複雜而完備的醫院體系最終形成,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中國的醫院似乎逐漸脫去自古以來就具有的慈善外套,成為市場經濟中的一位重量級拳王。儘管這飽受罵名,但中國醫院卻是在成為"拳王"後才迅速壯大起來的。現在中國的很多大醫院在醫療設備、技術力量上幾乎和發達國家相差無幾,但這些大醫院集中在各醫科大學或中醫學院的附屬醫院、各省的人民醫院,解放軍的軍區總醫院上。而基層的衛生院和衛生所則大多數慢慢萎縮,現在中國形成了強者益強、弱者益弱的不平衡醫療體系,特別是基層醫院沒有發揮它們的初級醫療保障作用,大多數患者都往大醫院跑,這才有了看個病得排一天隊的尷尬現狀。難受歸難受,可我們有什麼辦法呢?在大醫院排上一天隊難受死也總比在小醫院被誤診來得舒心。而事實也大多如此,大醫院匯聚了中國大多數的醫療資源,而且管理上也較規範。但這些醫院總像迷宮一樣考驗我們的方向感和辦事耐性。4. 逛逛醫院這個大迷宮一般而言,一個醫院主要由3大系統組成:門診部(包括急診)、住院部、輔臨系統(如檢驗科、放射科等等輔助科室)。這3個系統由一個醫院機關統一領導。我們接觸最早和最多的是門診部,一般而言,門診部都是由各科室派出的經驗比較豐富的高年資醫生坐診。在這裡,門診醫師需要明確患者病情如何,如果嚴重則安排住院,如果不嚴重,則明確診斷後門診治療,也就是開點葯回家治療去。一般門診的工作程序是:(1)先挂號排隊這個挂號過程其實是非常必須的,主要是分診,那麼多的人,誰需要看什麼科由挂號先分門別類。(2)與門診醫師會面,向他表達自己的痛苦這個表達是有技巧的,我常常被答非所問的患者煩得半死。一般來說,你得準備回答以下問題:你哪裡不舒服、你覺得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不舒服有多長時間了、表現是怎樣、有沒有在哪裡看過病、那裡的醫生怎麼說、以前的治療效果如何……上面幾乎就是一個標準的門診問答流程,我建議所有的就診者在就診前先自己把這些問題理一下,而且一定要記住:每個家庭應該備個文件夾,專門用來存放醫療資料,每次就診後都把病歷、化驗單、拍片資料保存好,並按日期排序。我總以為每個人都懂得這個常識,但在現實生活中,能做到的似乎並不多。每一個化驗都需要錢呀,但似乎把化驗結果到處扔的人占絕大多數,而且這還讓就診醫生對患者以往的病史一點頭緒也沒有。(3)如果需要做檢查,則先由醫生開單,交錢之後再去這裡有個小講究,一般而言,如果決定去醫院體檢,則當天早上最好不要吃東西,因為很多檢查要求空腹,如抽血檢查、腹部B超。而膀胱及婦科B超則要求憋尿,所以有準備做以上檢查的朋友,一早就應該多喝水,盡量不上廁所,然後等檢查完拿到結果再回門診醫師那裡。(4)明確診斷,開藥、交錢、取葯如果病情較為危重,或門診醫生覺得讓病人回家可能有風險,則會安排住院。5.等級森嚴的三級檢診制度很多人會被複雜的主任、主任醫師、主治、主治醫師搞得找不著北,還有很多人搞不清楚究竟是誰對他負責,有事要首先找哪一位?那好,我們就先把程序搞清楚,不要一點小事就天天追著主任跑,既把主任惱火得半死,又讓住院醫師心生厭恨。(1)中國醫師的三六九等中國醫師一般按資歷分為四等: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以上是按職稱由小到大排序,住院醫師是初級職稱,如果按高校的級別套,那相當於助教;主治醫師是中級職稱,相當於高校的講師;副主任醫師是副高職稱,相當於副教授;主任醫師是正高職稱,相當於教授。在很多承擔教學任務的醫科大學教學醫院也都是這樣套。這個職稱評定一般是按資歷,當然如果你有好朋友在從醫,就能知道這個職稱遠沒有我們想得那麼簡單,它永遠是大多數醫生心口的痛,不說也罷。但一般而言,職稱越高,意味著越多的經驗積累,意味著越高的權威,當然也意味著越大的年紀、越多的白髮。或許有讀者會問,科室又有主任、副主任是什麼意思?這是個行政職務,科室主任相當於一個科的行政負責人,當然它一般由這個科室資歷最高的人擔任,但也不一定,有些年輕人有很高的領導能力或"別的"(這個別的因素就複雜了)優勢,他資歷不高,卻可以領導一個科室(如主治醫師擔任科室主任)。也就是說,主任和主任醫師不是一回事,主任醫師是一種資歷,而主任是一種行政職務,比如你今年是主任,明年可能就不是了,但如果你是主任醫師,不出意外的話,你一輩子都可以頂著這個名號。(2)出了事先找住院醫師中國的一般中大規模的醫院施行的是三級檢診制度。何謂三級檢診制度呢?舉個例子比把嘴皮子磨破管用,比如某個醫院的普外科,這個科室有一個主任醫師,幾個主治醫師,十來個住院醫師。一個住院醫師負責四五個病人,住院醫師將直接面對病人,他要負責這個病人的病曆書寫、每天的查房、一般醫療操作的執行,反正一句話,你有什麼事首先得找他辦。這個住院醫師是直接負責人(一般是年輕的醫生),他為你解決一切問題,這是他的職責,他解決不了的自己會去找上級醫師。在以前的教會醫院,住院醫師必須24小時住在醫院裡,隨叫隨到,更絕的是,以前有的教會醫院還規定住院醫師不能結婚,因為你一結婚就有家庭拖累,不能24小時任人差遣。中國婦產科學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醫生--林巧稚,她是中國婦產科界的先驅者,北京協和醫院的院士。她一生未婚,為什麼呢?因為新中國成立前的北京協和醫院是個教會醫院,如果她一結婚就不能在協和當住院醫生了。她是個非常讓人尊敬的大夫,一生將自己奉獻給病人和中國的醫療事業。我們現在說這種話時老覺得有點彆扭,但對於那一代的學者,這種表達一點都不過分,中國醫學界現在各個領域的最高權威,大多數還是原來的教會醫院培養出來的。回到剛才的話題,這個住院醫師的培養階段是一個醫生一輩子最暗無天日的時期,一句話:做牛做馬!當然,他們也就是這樣苦熬才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了行醫的經驗。(3)定治療方案找主治醫師等住院醫師終於熬到當上主治醫師,他的日子就好過了。這時他不用每天做牛做馬了,他一般領導三四個住院醫師,這些住院醫師將病人的病情向他彙報,他負責拿個主意,定個治療方案,具體的活就讓住院醫師去干,如果他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會將複雜的病人情況向主任醫師彙報,請更高一級的人拿主意。當然,這時的主治醫師相當於是住院醫師的師傅,他要手把手地帶教住院醫師,簡單的操作讓"徒弟"去干,稍複雜點的活還是得"師傅"出馬。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歷史真相
※百年浮流,今日永安。
※斑斑血痕今猶在——南京大屠殺歷史不容否認!
※文物異彩紛呈,漢魏歷史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