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岳泰:器材應該來一個革命性的改良,一秒最好48幀——攝影師專訪42期
香港金像獎前主席文雋說:「今天香港電影攝影師中有一半都是黃岳泰的徒子徒孫」,從早年我們熟知的動作片經典《黃飛鴻系列》、《新龍門客棧》到近些年的票房新貴《投名狀》、《十月圍城》和《畫皮》均出自他的手筆,並且近些年他還頻繁的活躍在電影創作一線。
黃岳泰生長於一個電影世家,自小與電影結下不解之緣。他的父親黃捷是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的電影攝影師(曾拍過《如來神掌》、《黃飛鴻》等電影)。黃17歲入行,20歲獨立掌鏡,至今已完成電影拍攝超過150部,期間與吳宇森、林嶺東、洪金寶、成龍、袁和平、許鞍華、徐克、陳德森、陳可辛等多位知名導演合作過。
黃岳泰是在香港電影界屬於泰斗級人物,他是香港電影攝影師協會永遠榮譽會長,也是獲得最多金像獎最佳攝影提名和獎項的人(9屆金像獎最佳攝影),更是第一個三連冠的金像獎得主。《宋家王朝》、《不夜城》、《戀之風景》、《投名狀》、《畫皮》和《十月圍城》等這些為行業內外津津樂道的電影均出自他的攝影之手。他是香港著名攝影師敖志君的師傅,是攝影師出身的導演劉偉強以及馬楚成的師公。金像獎主席文雋講過,「香港現在一半以上的攝影師都是黃岳泰的徒子徒孫」,黃岳泰在業內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因為黃岳泰最新擔任攝影指導的《鮫珠傳》的上映,我們有機會對他進行了一次採訪。黃岳泰說,自己的攝影風格就是沒有風格,「很多人總是說我一直在拍攝不同的片種,其實這個應該是攝影師具備的能力,不能把自己定型在某一個類型里。」面對器材,他又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24幀/秒已經過時,48幀才能帶來拍攝上的自由。
影視工業網:您近些年好像和一些年輕導演拍電影挺多的,工作的方式 、方法近些年有什麼變化嗎?
黃岳泰:現在年齡大了,覺得最踏實的還是在國內輔助一些年輕導演,所以現在也是有很多老闆來找我。因為年紀大了,自己的脾氣已經沒有年輕時的霸道,懂得要留一些空間給年輕人發揮,如果有些錯的,或者我認為不適合的也會給些建議。就好像拍攝長鏡頭,有些導演就想拍攝一些長鏡頭,但是很多片子不適合,就要給出一些建議。
在劇組工作需要的就是效率,尤其是拍攝所謂的商業大片。所以在劇組需要什麼設備,就需要馬上能夠準備好。並且拍攝商業片,攝影組一定要分組,比如拍攝《鮫珠傳》,我們主力就分A、B組,A組拍文戲,B組拍動作戲,外景我們就派出了C組。現在所謂的大製作,攝影組全都這樣分配,不然趕不上速度。
《鮫珠傳》工作照
並且在我的組裡,攝影器材準備上會應有盡有,大中小炮我都會準備,拍攝器材上我都是盡量爭取A組能掌控三台機,兩台給B組拍動作。所以很多演員喜歡和我合作,一個動作他們不用反覆的去表演。其實東方演員在表演上普遍沒有好萊塢演員厲害,好萊塢演員對於一個動作,不管拍多少遍,他們可以做到條條動作相同,而不像東方演員,而容易出現NG的狀態,所以這對效率來說也是非常麻煩,而我用三台機位,演員走一次我就可以拿到三個景別,這樣對於效率來說也非常快。
除非涉及到特效內容,我拍電影很少畫分鏡頭,只有特效鏡頭才會去和特效公司溝通去繪製故事版或者視覺預覽。其實我也經常鼓勵一些導演不要太依賴分鏡頭,到了現場,不同的演員演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我的習慣就是演員不化妝、不梳頭,先來排戲,在排戲的過程中感受,這樣導演也能和演員有個很大的溝通。演員的走位可以非常自由,按照舒服和習慣的方式去表演,我認為這是非常關鍵的。排完戲,攝影助理就會在演員走位的地方做下記號,拍攝就有了依據,就去準備布光,在好萊塢也是這種工作方法的。在拍戲的時候現場的感覺非常重要,但感覺這個東西是很難說的,沒得教,技術可以教,感覺這個東西是上天給的,後天只能靠自己去培養。
影視工業網:一般來說,在拍攝器材上您會如何選擇?
黃岳泰:《鮫珠傳》這次用了五台RED,兩台艾麗莎。因為RED的解析度比較高,可以拍攝6K,而艾麗莎也只是能夠拍攝2K而已。而特效在做後期的時候,會涉及到後期合成,解析度高了,這樣就不會損失畫質, 所以有特效的鏡頭我就指定用RED來拍。
但是在顏色上,RED和阿萊比較會硬朗一些,這就需要到後期調色的階段去調。但是RED現在出了8K RED WEAPON,機器出來以後,鮑德熹做過測試,他把素材也發給了我,我認為這次在顏色上改善了很多,已經沒有那麼硬朗了,有非常接近人眼的感覺。很多年前,柯達、富士這些做膠片的都問我:認為最理想的膠片應該是什麼樣子?我說越接近眼球越好。過去的數字攝影機,高光都不能多過2檔,多過2檔就全曝,拍攝太陽,太陽就是白色的,已經曝死了,限制很大。但現在機器已經換R級光圈了,黑的有三四檔,高光有三四檔,這個非常好,越來越接近人的眼球,這個感覺是最好的。
其實拍攝器材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阿萊一個是就是RED。我非常喜歡RED,因為機身輕,解析度高,這就是它的最大的優點。包括很多後期公司的特效總監跟現場的時候,也會說哪個鏡頭一定要用RED來拍,因為會涉及到後期合成。而阿萊就是2K,現在它已經放棄了4K,直接到了6K,而RED已經發展到8K。
在解析度上來說,我非常喜歡數字攝影機,很多導演固執的想拍膠片,包括拍攝烏爾善《畫皮2》的時候,導演開始堅持要用膠片拍攝,結果預算不夠,只能妥協使用數字攝像機。膠片的時代已經死了,那個時代過去了,就應該接受未來,不與時俱進的話,怎麼進步?當然,非常有錢的話可以玩玩膠片。美國現在一年還有一二十部戲繼續使用膠片拍攝。但是你用膠片放映,坐在前面的一二排觀看,其實顆粒感是非常明顯的,只有坐的越後,畫質就會越好。但現在數字攝影機就沒有這個問題,坐在第一排也是非常清晰。這就是我們以前夢寐以求去追求的一種真實。
其實我認為8K RED WEAPON已經非常不錯,如果說的話,現在器材還有什麼需要改良的?那就是不管什麼牌子的機器,一秒24幀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我拍很多戲都會使用 ALEXA XT Studio拍攝,因為它是機械快門,而其他所有品牌的攝影機都是電子計算的快門,然後拍出來的後遺症就是motion blurs(運動模糊),尤其是橫搖,出來的虛影很大,的所以我一般我拍一點動作戲我都全部設90°快門開角來拍,這樣好一點。我是覺得應該來一個革命性的改良了,一秒最好是48幀,這樣搖起來自由度就比較大了。拍攝膠片和數字非常不一樣,橫搖要特別小心,必須要看回放,看那個motion blurs(運動模糊)厲不厲害,這樣就避免了快門角度是否窄了很多,這個角度是不是大很多,所以摸清機器性能減少畫面運動模糊,區別電子機跟膠片機最大的分別在哪裡,是攝影師應該了解的。
影視工業網:如何為一部戲定下攝影風格?
黃岳泰:我的攝影沒有風格,很多人總是說我一直拍攝不同的題材,其實這個應該是攝影師具備的能力,不能把自己定型在某一個類型里,因為定型之後很難翻身。電影的題材是無數的,攝影師為什麼要給自己定型?所以要自己檢討。我拍的戲,動作特別靈敏,鏡頭運用特別靈活,因為我受快門影響是關鍵,所以我的速度可以比人家快一倍,就是48幀一秒才是正常格,搖起來會流暢很多,有些機器沒有調快門的時候我就用48幀來拍,這樣每一幀的畫面都是流暢的。
什麼題材的戲都離不開演繹的基礎,那就是人和人的故事。電影的風格應該從電影本身出來,演員班底和主創人員班底不一樣,拍出來的同一個劇本就應該是不同的風格,而風格是從電影班底組合產生出來的。所以某個情形下,都要和場景設計、美術有非常好的溝通,要非常精準的知道景是什麼樣的,色調是怎麼樣的,需要光怎麼樣去配合。
拍《封神傳奇》的時候,有一場很長的戲是在水道里,可拍攝的時候又不能真的去放水,因為光影很難控制。所以我自己研究了一個大玻璃水盤,水裡放一個氣泡機,讓水不停在動,然後再打燈。大家是想不到水影是從上面打下來的,觀眾也不會想光源是不是反了。計算光源、遵守條規的都是學生幫。我很多年已經沒有按照真實光源打光了。用燈光講故事,創造一個環境的氣氛,這個非常重要。可以說這是「概念燈」。什麼叫概念燈?就是要用燈光為電影創造氛圍。這段戲裡應該有什麼氣氛,那我就自己來創作我的光源,讓觀眾去感覺一種當時的氣氛和演員的情緒。
現在我每個戲都是採用混合色溫,像《鮫珠傳》裡面,夜景的火光全是在閃動的,很多人說:泰哥你拍出來的火光特別自然,怎麼我的攝影師拍不出來?其實很簡單,你單用一個燈,拍出的火是不像的,最少要混合兩個流,這樣拍起來特別自然特別真,就這麼簡單。
《投名狀》劇照
影視工業網:在拍攝的時候,如何選擇構圖?
黃岳泰:你把鏡頭焦點對到哪裡?給觀眾看的是什麼?是情節還是人物,或者攝影機移動有什麼含義?其實最關鍵的是要有內容給觀眾去想像。我半生都是活在攝影機的框框裡面,也是一直在鬥爭中怎麼逃出這個框框。在構圖的時候,我要讓觀眾想像那個框框外面是什麼東西,這才是我選擇景別的關鍵。
攝影機拍攝的不是「攝影」,而是拍電影,拍電影就是拍戲,戲拍出來就是攝影師最高的境界了。戲的內容在看劇本的時候覺得已經很好看了,那怎麼用畫面把這個故事講出來,這個才是每一個攝影師一生都要學習的。拍近景是為了表現人物臉上的戲,他們戲交流的時候太快了,全景來說戲劇性會跌下來的,一個戲,有很多導演覺得我全片不要拍特寫,但是久而久之,就會發現小特寫上在表現人物跟人物情感上面弱很多,觀眾對角色的投入也減低很多,所以該用特寫的時候還是必須要用。因為你要對觀眾裡面所投放的情感要被觀眾吸收,那場全景必須是場面的介紹,那個場景是怎麼樣給你看這個世界,這樣子,再切進近一點,再切進一點那裡應該知道那個環境是什麼樣。
《十月圍城》工作照
影視工業網:如何看待後期DIT?
黃岳泰:非常重要,不僅DIT,還有一個DMT數字管理工程師,這個職位非常重要,出錯的話等於膠片沖壞了。DIT就是數字影像技術員,我們必須謹慎對待他們的意見。數碼影像的管理其實和膠片很不同,攝影師必須要理解今天的東西,怎麼靈活的去運用,其實攝影機本身我是不大了解的,另外我也無須了解,我只要知道這個攝影機的作用,以及怎麼去用就可以了。一個東西肯定有優點和缺點,了解清性能之後,去使用它的優點就好了,人沒有完美的,所以不要處處罵他。
我的DIT已經跟我拍攝過很多部片子了,每一次進入新的場景,我都要考慮好用什麼色溫去拍,然後在拍攝前,他基本都會調好我要的色彩。他要把RED和艾麗莎調到一般人看不出哪一台機器拍的,所以DIT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比如在雨後的陰天拍攝時,我會使用8500K的色溫,然後打出晴天效果,這就是攝影指導的一個摸索,但是這個我會和DIT進行討論,會告訴他們,不會受他們。但是如果用5600K色溫來拍,那拍出來就會是灰濛濛的,所以現在的攝影機很方便。以前我拍戲,都是拍膠片,需要花十幾萬買燈光色紙,而且必須要靠現場來控制色溫。現在不同的是,可以直接用機器調,但是調什麼都好,千萬不要調伽馬。我也會和租賃公司說,之前的攝影指導有沒有動機器裡面的伽馬,如果動過的話,那就必須把機器回廠進行調試,因為調伽馬是會出事的。
現場有一個聰明的DIT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必須強勢,知道什麼時候該說 「不」。DIT可以看到光線色調、色彩、影像合成的收尾工作,我對他最重要的是傾聽、留意、了解,但是,不能被困住。要做的只是通過這一工具收集信息。最終,作為電影攝影師,你必須跟隨故事的情感,了解系統,超越系統。
影視工業網:你認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攝影指導?
黃岳泰:多看電影,我到今天也是,不是在拍電影就是看電影。還有就是最關鍵就是你要了解,無論拍攝什麼題材,無論是拍攝現代的還是古裝戲,都是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所以你要留意生活裡面人與人之間的性格衝突,那就是你看懂戲劇衝突的關鍵。
技術可以教,但是一個人對電影的感覺沒有辦法教,但是後天可以去自己培養。怎麼去培養呢?比如你走進一家餐廳,這個餐廳給你什麼感覺,你就要去觀察他們的如何布光的,如果是你,你在需要這種感覺的時候又會如何布光?機位放到什麼角度?所以做攝影自己要有培養意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