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蘇州段古驛尋蹤
06-30
運河蘇州段古驛尋蹤 因大運河申遺成功,近日格外關注大運河,尤其是蘇州段。那天在網上,我無意中看到一幅現珍藏於國家測繪檔案館的《清代京杭運河全圖》。此圖雖屬測繪示意圖,但沿運河兩岸,清晰繪有蘇州府、順天府等13個府駐地、50個縣駐地、12個州駐地,還標有100餘處水閘(壩)及之間的里程等。圖中的蘇州段,看上去尤感親切,上面能看到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景點:蘇州府附近的寶帶橋、虎丘山,太湖中的洞庭東西山。圖中的蘇州府,用表示城牆的象形符號標註著,外面圍著護城河,連周邊的河流山峰等,都描繪得十分清楚。上面可清楚看出兩個驛站之間的里程數,蘇州府上方就用紅色字體標註了「蘇州府姑蘇驛至無錫縣一站,計九十里」,吳江縣城上方則標註出「吳江縣松陵驛至蘇州府一站,計程五十里」。 此圖為清光緒初年繪製,故圖中所標「姑蘇驛」,應指橫塘古驛亭所在位置。原來的姑蘇驛,早先稱姑蘇站,就在蘇州胥門裡河西城下,宋紹興年建,明洪武元年移置於盤門外,改為姑蘇驛,成化九年遷到胥門外。明林景清有詩《歸舟渡姑蘇驛》:「姑蘇南去望松陵,才過長亭又短亭……」 橫塘驛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開始興辦郵政,一般驛站在清末大都裁撤,蘇州段惟獨保留了橫塘驛。尚存的橫塘驛亭,就在胥江和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彩雲橋堍,驛亭為歇山卷棚式瓦頂,朝南石柱上,左右還鐫刻同治年間楹聯一副:「客到烹茶旅舍權當東道,燈懸待月郵亭遠映胥江」。這是江南運河沿線,僅存的一處郵驛遺迹。 古時驛站曾遍布蘇州水陸,特別在大運河沿線,每隔一段路程就設有一座驛站,曾有「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驛」之說。《吳郡志》記有「高麗亭有二,一在閶門外,一在盤門外。」高麗亭是很久以前的叫法。 秦始皇開鑿江南運河後,作為運河起點的會稽一帶,與高麗等國的水上貿易密切,故專設高麗使館,運河沿途設有「高麗亭」。到了唐代驛亭兼顧館舍之用,因此改稱為「館驛」。閶門外和盤門外,兩者距離差不多十里,「盤門外」應指姑蘇驛,即現在的橫塘驛,「閶門外」指的是哪裡呢?蘇州還有沒有其它驛站或遺址保留呢? 楓橋驛 我打電話給對蘇州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何大明先生,何先生告訴我,閶門外楓橋鎮上,最近修復了一座驛站,稱「楓橋水馬驛。」可去看看。一擱下電話,我就直奔楓橋。 楓橋地處蘇州古城西,是沿大運河進入蘇州城的必經之路,歷來為水陸驛道的要塞和商貿重鎮,設有驛站理所當然。我到楓橋的明清古街上打聽問訊後,就跨過聽鍾橋朝右側拐去,有張繼的銅像瀟洒地「坐」在那裡,銅像對面是接官廳,這是古代驛站一部分、接待官員之地,都是新修復的。朝北一直走到底,終於看到楓橋水馬驛,一座三開間坐北朝南廳堂式房屋,門楣上有四個大字「驛傳逆旅」。「逆旅」在古語中為迎接旅人之意,引申之意即為旅店。早先的楓橋驛站應該為水驛,楓橋「夢詩亭」的石柱上,有副對聯很能說明問題:「水驛郵程遊子夢,霜鍾漁火古人詩。」古人詩就是指張繼的《楓橋夜泊》。明清以降,驛路要道馬運增多,故增改成水馬驛。 我走進這座水馬驛,院子里冷冷清清,只看到孤零零的馬槽,還有清風會吳石牌坊孤獨地聳立在河邊。聯想起楓橋驛當年集市販貿、旅人來往、物資運送、官員接待的繁華場景,不由得一陣唏噓。 望亭驛 站在楓橋驛站北端的驚虹渡口,朝著濤濤運河水,我向望亭方向望去,因為依稀記得望亭也有一個驛站。回來查了查資料,運河蘇州段,西北就是起於今相城區的望亭鎮,東南至吳江平望鎮流出而入浙江。蘇州段內依次設置有望亭、楓橋、姑蘇、松陵和平望五處驛站。清乾隆《長洲縣誌》有雲「望亭驛在府北五十里,先名御亭,唐改望亭,舊屬蘇州」。《望亭鎮志》記載:望亭驛原名御亭驛,東漢末年吳先主孫堅在此設置御亭,隋開皇九年置為驛,唐常州刺史李襲譽改名為望亭驛,明《洪武蘇州府志》 載:「元平江路境圖二十,有望亭驛於運河西岸南面。」鎮以亭名,沿用至今。望亭驛站歷時千餘年,歷經戰火焚毀並多次遷移重建,直至民國年間徹底裁撤。 雖然望亭驛現已毫無蹤影,但我們還是能從古代文人留下的詩句中,覓到舊時望亭驛的蹤跡。蘇州刺史白居易,就曾有《望亭驛酬別周判官》一詩:「何事出長洲,連宵飲不休?醒應難作別,歡漸少於愁。燈火穿村市,笙歌上驛樓。何言五十里,已不屬蘇州。」這驛樓就是望亭驛,當年既有「燈火」又是「笙歌」,自是熱鬧非凡。這是運河蘇州段最北端的驛站,那麼南端呢? 平望驛 除了《清代京杭運河全圖》里標註的松陵驛,再往南還有平望驛,原址就在今吳江區平望鎮的安德橋畔。相傳古時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於葭葦之間,湖光水色,一望皆平,故稱平望,唐代時設平望驛。平望歷來是江浙滬皖的水陸交通樞紐。清乾隆《吳江縣誌》記:宋元間,平望便「兩岸邸肆間列,以便行旅。明初居民千百家,百貨貿易如小邑,然弘治迄今,居民日增,貨物益備,而米及豆麥尤多,千艘萬舸遠近畢集,俗以小楓橋稱之。」平望河湖星羅,港汊縱橫,景色優美,人傑地靈,過客詩詠頗多。唐代詩人張祜就有《題平望驛》詩:「一派吳興水,西來此驛分。路遙經幾日,身去是孤雲……」清人黃彭年留詩《次平望驛即事》:「驛平山不見,況見洞庭君。震澤湖光遠,吳興水派分。」一派江南景色躍然紙上。有記載,唐大曆九年秋冬,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偕同門生、弟侄、賓客等前來平望驛遊覽,大家飲酒作詞、酣暢淋漓中,有道人玄貞子(張志和)卻忘乎所以,乘興要為眾人表演水上遊戲,卻不幸溺水而亡。顏真卿還為其撰寫了碑銘。 松陵驛 松陵驛就在今蘇州吳江區松陵鎮東,明朝洪武年置。明高啟詩曰「日落震澤浦,潮來松陵驛。」據《吳江縣誌》記載,明代曾任吳江縣儒學訓導的東莞人陳用貞,於天順七年十二月作《松陵驛記》,記載的是松陵驛的歷史沿革及當年重修松陵驛的情況,說「吳江為蘇州之屬邑,在太湖之濱,當水陸要衝。使客往來,晝夜不絕。在吳越時有吳江驛,居縣治之南。至宋紹熙間,又有南北驛……」元代曾立吳江水站和馬站各一,設提領,這是松陵驛的前身。「至洪武啟元之初,裁革繁冗,乃於江南學宮之左,枕三江口而立館驛,額曰松陵」。松陵驛的首任驛丞楊春「始建屋宇」。到了天順年間,近百年的松陵驛由於「歲久風雨震凌,幾不可支」,天順七年,松陵驛丞、浙江桐廬人孫麒「恐其日就頹朽」,「遂撤其舊而修之」。整修以後的松陵驛廳堂房庫20餘間,「門外有亭一座,東西立迎恩、懷遠二坊,高明爽朗,煥然一新」。如今的松陵驛,只能在《清代京杭運河全圖》里看到。 近悉,作為一種陸域配套工程,運河蘇州段今後將會新建幾處大型的水上綜合服務區,成為調度和整修船舶、相關配套服務和船民休息的地方,這不正是現代化的驛站嗎?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說蘇 | 今天來說說白居易與蘇州的故事
※滅霸的響指都毀不掉 | 中影DSN時空國際影城強勢入駐蘇州紅唐
※文昌閣今昔——走遍蘇州之49
※關於蘇州 | 蘇州這座千年古橋,你走過嗎?
※男子從上海趕到蘇州 刀捅並持棍毆打他人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