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書法園地】

儒家文化對中國書法的影響文:書法網 製作編輯:鶯歌燕舞

如果說儒家學說對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倫理道德、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國民精神等方面起主導作用的話,那麼在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學、藝術、體育等領域起關鍵作用的應該就是道家學說。但這二者又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所以,書法不但講藏鋒與露鋒,剛與柔,速與澀……等的陰陽對立,也講藏露互現、剛柔相濟……的中和美;既講究秩序的穩定——重法度,又講究個性的自由——尚意尚情;既講究為人的忠直剛正,又講究書法的超逸洒脫…… 但從根本上看,道家思想對書法藝術的影響更具根本性,更符合藝術的發展規律。因為藝術沒有創新便沒有生命,藝術家沒有自我的個性自由就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古往今來,有關書法藝術的審美著作、浩如煙海、今擇其要點:

一、線條姿態美: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是由線條來完成的,而體現線條美的基本要素,則是要求線條富於變化。而書法使用的書寫工具是毛筆,以筆鋒來說,柔軟而富有彈性。書寫的輕重、疾快、強弱、頓挫、提按、正偏在紙上留下濃談、乾濕、剛柔、動靜、方圓等各種千變萬化的線條、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線條、能夠充分體現線條的和諧美和動態美。

二、運筆節奏美:書法美與音樂美、戲劇美、舞蹈美的相似之處是,在於使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節奏和詩情畫意的意趣。就書法作品而言,筆畫的輕重緩急、字形的大小變化、字形的結構、廣窄、開合、伸縮、倚正以及自然的牽連飛渡等等的巧妙運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種自然的運筆節奏感,使欣賞者從中得到美的享受。 書法和音樂一樣,以抽象的語言創造抽象的形象,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發欣賞者各種聯想,在優秀的藝術家筆下,能創造出使人感到曠遠,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華的境界。就象優美的樂曲能激動人的心魄,激勵人的情性、激發人的幽思。這抽象形象所表達的雖不是明確的什麼,但它仍是和人的審美理想、人的情性修養肯定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就是來自一種修養,一種藝術情志,一種由時代精神折射出來的精神面目,所有這一切鑄成的審美內涵,它寓於運筆中的點畫、布白之中,讓讀者通過書家創造的總體形象觀賞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體組合美:書法的形體,由筆畫、結構、章法三者組成。筆畫上,視其提按、頓挫、疾徐、粗細、濃談、方圓等用筆自然,變化流暢;結構上視其疏密、錯落、承轉、爭讓、欹正等照應周到、勻稱生動;章法上,視其大小、高低、寬窄、黑白、虛實等協調統一、行氣貫通。中國特有的方塊漢字,為書法藝術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寫出來的字,既要符合規範法度,又要富於變化。字體有長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樸有奇宕等等,字寫得過於平正、則顯得板滯拘瑾;結體過於險絕,又易涉怪遷俗。所以應努力做到「平中寓險,險中求平、中宮收緊、左右揮灑、倚側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別有情趣,這樣方可稱為藝術。人們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於當今人們的審美情趣。張猛龍碑,點畫多變,以點而言,幾處無一相同,此碑結字外疏內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側取勢,奇醜相生,結體精密有奇趣。《蘭亭序》中21個 「之」字,各具情態,形象生動,上下渾然,似天然雕飾,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書品的形體極盡變幻,時整齊勻稱,時參差錯落,時空曠清朗,時密不透風、形隨筆出,字隨勢生、呈觀萬千氣象,諸多風情,對書法欣賞者來說,書家只有通過形體組合線條,把自己真摯,強烈的感情貫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觀賞者而感而動,產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鳴。

四、章法氣勢美:好的章法布局,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應顧盼映帶、氣脈相通。一幅書法作品應前後呼應,疏密有致,一氣呵成,具有藝術的整體感。

1、相呼相應,相承相接。就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來說,整體布局合理,格調高雅的作品,從欣賞者的眼光來看,章法可以奪主先入,撲入眼帘,能給欣賞者第一眼的印象,能產生第一視覺效果,是關係列這幅字成敗得失最關鍵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顧到每一點畫,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確,合理和自然、天頭地腳,題款用印,字與字相呼、相應,行與行相承相接、達到疏密得體,揖讓有致、顧盼生姿、渾然一體。整體布局是否自然生動,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氣勢貫通、格調一致,令人有種統一感和整體感,達到相應的審美效果。

2、虛實相生,空靈相映。宋人姜白石《續書譜》曰:「必須下筆動靜疏密停勻為佳,當疏不疏反成寒氣,當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通風,常計白當畫,奇趣乃出」。由於漢字的自身特點,書法家們可憑藉自己的藝術構思和筆墨技巧,創作出千姿百態的作品,來表現自己的獨特風格。不同的書法作品體現出作者不同的思維形式,有的作品重虛白,氣勢寬舒靜謐,給人以空靈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氣磅薄,縱橫決盪之感; 有的作品蒼古秀拔,奇崛危險,有種孤芳自賞感。書法藝術中注重無墨處施展才華,計白當黑,如在顏真卿《劉中使帖》、懷素《自敘帖》中,虛實相間的例子更為比比皆是。在一紙之上,著墨處為黑,無墨處為白;有墨處為實,無墨處為虛;有墨處為字,無墨處亦為字;有字處固要,無字處尤要。白為黑之憑,黑為白之藉,黑白之間,相輔相成;虛為實所參,實為虛所映,虛實之際,互為所系。老子的對立統一思想,被書法藝術中計白當黑之實踐體現得淋漓盡致。看來,虛白之處並非空洞無物,而「虛實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間美效果,給觀賞者帶來了無限的想像,使人回味無窮。

五、內容情感美:任何一門藝術,都是以表達感情,抒發性靈為特徵的,書法也是如此,書法家們藉助抽象的點畫,通過藝術加工,並熔進自己的感情,創作出具有情調的作品,從而引起欣賞者感情上的共鳴。作為書法欣賞者,面對一件書法作品,要力圖窺見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為形式藝術的書法,它不僅要求洞悉作品書寫技巧、風格,又要領會作品的內容,了解創作背景。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在「修契事」時「群賢畢至」「流暢曲水」「惠風和暢」的環境中創作出的。就是用他風度超逸、墨彩飛動的正派書風,表現出東晉文人學士的風流瀟洒姿態;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子家廟碑》等,則集中反映出他的端莊、厚重、雄壯的顏家氣派。又如岳飛的《滿江紅》,周恩來的《大江歌》、毛澤東的許多詩詞墨跡,從內容到形體都表現出偉人的氣勢和魄力。大凡成功的書作,不單是形體秀美、清麗雄勁、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現作者情懷志趣,作者憑著與生俱來的審美意識,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筆下的文字形態更有線條美、更和諧流暢、更變化多姿、更參差錯落 , 使欣賞者心領神會,從中受到啟迪和教益。

六、心靈意境美:意境,是指人的思維境界。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而形成的。人們的意境是千差萬別的, 同樣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現不同樣的書法水平。意境美,是對書法作者的氣勢、骨力、神采、風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說:「夫字以神為精魂」;宋黃庭堅說:「書者能以韻觀之」,清姚配中說:「以氣為主」。歷代書家所說的是「神」、「韻」、「氣」。而我們繼承了意境美的觀點,把它概括為「精、氣、神」。 字為心聲。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動態的和靜態的,如山水、雲霧、日月、星辰、魚蟲、鳥獸、風雨、水火、雷霆、閃電、歌舞、戰鬥等等,無不給書家某些啟迪。作者利用某種特殊的工具,通過書寫用點畫線條等一系列因素,將心靈中的某種情趣表達出來,這種心靈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書法作品取得某種神奇的效果。心靈意境美的體現,他決定作者的文化修養和藝術個性。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則愈美;愈美則愈雅,愈雋永、愈耐人尋味。心靈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異的,只有不斷加強「字外功」的學習,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書法作品。 可見,意境美是書法家思想感情和修養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藝術的屬性,如「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蘭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從書法的內容、線條、結構、章法、體勢等體現了作者純真、質樸的思想感情,抒發了作者對人生短暫、歡樂有盡的感慨。再如清代「楊州八怪」之一鄭板橋在當時提倡館閣體的書風下,在書法上大膽創造、銳意革新,創造出「板橋體」。他的章法如「亂石鋪街」但「亂」出法度,「亂」出神韻、從中可以窺視他高風亮節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現代書家弘一法師,他的字充分體現了佛教精神,以上書家創造出不同的書法藝術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個有成就的書家總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每件作品都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意境美。

所以,中國書法乃至書法批評在封建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思想文化基礎就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同時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數千年書法藝術寶庫群芳異彩,美不勝收。書法的每一個創新都記載著中華文明進步的腳步聲。


推薦閱讀:

中國宗教就是儒家!
比資產階級人文主義還腐朽的儒家「人學」
231 瓠葉 | 詩經·小雅 | 儒家
宇宙的變化是有常的,人心的權變也是有常的
真正敗壞儒家的是身披儒家外衣的「儒奸」

TAG:中國 | 文化 | 書法 | 儒家 | 影響 | 儒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