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期: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
第620期: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
孫有中
(北京外國語大學)
按:本文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研究方向為跨文化交際與傳播、美國思想文化和英語教育。「審辯式思維」是critical thinking 的漢譯,孫有中老師將之譯為「思辨能力」。謝小慶老師曾談到,學生的審辯式思維應主要在母語學習中獲得發展,語文老師最應重視發展學生的審辯式思維。但是,在中國首先重視發展學生審辯式思維的卻不是語文老師,而是英語老師。這篇發表於《中國外語》雜誌2015年第2期的文章,體現了我國外語教學界對發展學生審辯式思維的重視,值得其他學科的教師借鑒。
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並提,並非因為思辨能力培養是外語教育的獨特屬性。事實上,思辨能力培養乃是整個高等教育的終極核心目標之一。
哈佛大學以培養學生「樂於發現和思辨」(rejoice in discovery and in criticalthought)為其最高使命之一;劍橋大學也把「鼓勵懷疑精神」(the encouragement of aquestioning spirit)納入其根本追求。美國學者彼得·法喬恩(Peter Facione)以一言以蔽之:「教育,不折不扣,就是學會思考。」
《禮記》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國古代的知識精英一直以「思辨」為人生的座右銘。當代中國的《高等教育法》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根本依託正是思辨能力。
顯然,思辨能力培養乃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永恆命題,在當下中國高等教育以內涵式發展和質量提升為導向的新一輪教育改革中,其重要性更加凸顯。對於中國高等外語教育的深化改革而言,思辨能力培養就更是重中之重的議題了。原因不言而喻,我們的外語教育與思辨能力培養相去甚遠。外語教育往往專註於語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視學科訓練和人文通識教育,因而大量的教學活動都是在機械模仿和低級思維層面展開。外語教育往往把語言的習得和知識的獲取隔離開來,因而常常忽略了在四年本科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通過語言獲取知識,同時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夯實語言,提高思辨能力。此種狀況延續多年,現已危及外語教育的生存與發展。面向未來,外語教育必須超越「『基本功』+百科知識」的培養模式,在思辨能力培養上實現根本突破。
這就需要全體外語教師對思辨能力的內涵及其培養路徑具有深切理解。那麼,什麼是思辨能力呢?簡而言之,在情感態度層面,思辨能力指:勤學好問,相信理性,尊重事實,謹慎判斷,公正評價,敏於探究,持之以恆地追求真理。在認知技能層面,思辨能力指:能對證據、概念、方法、標準、背景等要素進行闡述、分析、評價、推理與解釋。西方學者對思辨能力構成要素及其發展規律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美國哲學學會組織跨學科專家組研究發布的「德爾菲報告」(Delphi Report)提出的「專家共識」;(在本公眾號的第90期《美國教育界關於審辯式思維的共識》、第103期《專家共識:審辯式思維也是一種精神氣質》、第116期《關於審辯式思維教學與測試的一些建議》和第287期《對審辯式思維6種核心認知技能和16種子技能的說明》中,有關於「德爾菲報告」的詳細介紹。——小編注)理查德·保羅和琳達·埃爾德(Richard Paul & Linda Elder)提出的「思維要素」(Elementsof Thought)與「普遍思辨標準」(Universal Intellectual Standards);保羅等學者(Paul, Binker, Jensen & Kreklau)提出的 35層級思辨能力指標體系;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Bloom)的認知分層理論等。這些比較成熟的思辨能力理論模型基本知識應該在全體外語教師中儘快普及。
外語教師不僅應該掌握思辨能力相關理論知識,而且應該積極探索培養思辨能力的有效路徑。近年來,在部分高校英語專業展開的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表明:技能課程知識化(技能課程的材料必須系統呈現外語學科的人文基礎知識),知識課程技能化(知識課程必須同時致力於學生語言能力的持續提高)(參考: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和content and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以及技能課程思辨化,知識課程思辨化,此「四化」為外語專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根本途徑;為此,必須為思辨設定標準(教學目標),為思辨提供原料(教學內容),為思辨搭建工作坊(教學活動),為思辨培養教師(教學主體);思辨能力可以通過對跨文化問題的探究而有效提升,跨文化能力則可以通過思辨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兩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思辨能力發展有賴於自主學習,思辨能力可以通過自主學習來培養,並最終促進自主學習乃至終身學習能力的形成;思辨能力的發展是一個從低級思維向高級思維發展的過程,必須運用思辨的標準一以貫之地訓練思維的各要素,使良好的思維習慣成為第二本能(Paul & Elder,2007)。
外語教育如何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發展,這已成為當前深化外語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命題,為外語教學研究開闢了生機勃勃的新天地。期待這一領域不斷湧現新成果,為以思辨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改革實踐提供有力的理論指導和有效的操作策略,最終促成我國高等外語教育的思辨化轉型和升級。
**************************
推薦閱讀:
※被家長認為「煩人」的舉動,竟是高智商的表現!
※《獨居的一年》: 人都是帶著傷疤長大的
※遇到這樣的大學老師怎麼辦?
※如何看待現在的學生不愛運動?
※你身邊有這樣不靠譜的爸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