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名家]
楊豐華,原名楊金華,字逸白,1960年6月6日出生於吉林市。師從著名書法家金意庵先生,畢業於中國書法院首屆研究生班,師從王鏞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中國》副總編輯,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歷史文獻中心研究員。作品入展二屆蘭亭展,新人展,隸書展,行草展,扇面展,冊頁展,中日詩書展,千人千作展,優秀會員邀請展,中國書法院成果展,中國書協會員百人精品展,著名書法家走進大同邀請展等國家重大展賽並多次獲獎。
海不辭水 故成其大——楊金華及其書法藝術詹言
西中文
楊金華先生,乃吉林書法名家,早年師從金意庵先生,後畢業於中國書法院首屆研究生班,師從王鏞先生。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重要展覽,堪稱吉林書壇之中堅。近年來,金華先生設帳課徒,傳道授業,為吉林培養了一批批書壇新秀。金華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中國》副總編輯,吉林北華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客座教授,歷史文獻中心研究員。
初識金華先生,發現在他身上有許多讓人捉摸不透的特質。比如說,他本色是一個儒雅的藝術家,但卻有著武林人士的豪氣;他分明是一個好動的外向型性格,但其作品卻有一種安詳恬淡的靜氣;在藝術上,他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然而卻對趙孟頫等經典技法派書法大家心悅誠服,頂禮謨拜;在藝術上要求嚴苛,絕不苟且,但在交友處世中卻能廣納博收,圓融無礙。他能把這些表面看來水火不容的特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他智圓行方、寬猛相濟的獨特個性。
金華的書法,有著嚴格的基本功訓練,不僅有著紮實的技法功底,而且由於他虛心向學和廣納博收的性格,他很好地繼承了吉林老一代書家如吉林三傑、江城四老等人的優秀傳統。他不但在老師的指導下,系統臨習了二王諸法帖,而且廣泛涉獵了章草、漢隸,孫過庭《書譜》以及蘇軾、趙孟頫等。書風以二王為基礎,融會諸家,逐漸形成自己的個性面貌。
金華以小行書見長。一望便知其出於王羲之《聖教序》,仔細觀察,又不純是《聖教》,他的筆下語言十分豐富,在二王的基調上時常能見到孫過庭《書譜》甚至唐楷和章草的筆法,用筆精到,提按有致,轉折細膩,虛實相生,不論是提按頓挫,都交代得清清楚楚,筆到意到,絕無一絲含混之處。學二王者,無非兩端,一則曰意,二由曰筆。有人得其意,欲追摹其瀟洒靈動,而筆下功夫不到,以至虛多實少,是謂意到筆不到;而有人雖在用筆上積累些功夫,提按轉折能落到實處,然而卻乏靈動蕭散的意趣,是謂筆到而意不到。能達到意筆雙到,就非有過人的悟性和眼力,又有足夠的工夫積累不可,楊金華學二王,能達到意到筆到的境界,是非常可貴的。
楊金華的書法藝術視野是寬闊的,小行草之外,他在隸書、章草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其隸書宗法漢碑,尤在《張遷》等碑上用功為多,用筆樸拙厚重,峻整奇崛,而又有鮮明的書寫意趣,有時以行書的筆意摻入其中,卻並不顯得扁薄輕浮,主要得力於他對度的把握和對意的追求。當代隸書的書寫化傾向非常明顯,這是當代人在繼承漢隸精神的基礎上力求表現時代風貌的結果。可以看出,楊金華的隸書是有著鮮明時代特色的。金華的章草得索靖出師頌之厚重樸拙,又得宋克的靈動飛揚,常於行書中參用之,在流暢中增加幾分沉穩澀滯,而使通篇的節奏感更加鮮明、強烈。
金華有著很強的章法意識,看他的作品,章法千變萬化,時出新意,而與書寫的內容和書寫風格又能巧妙地結合起來,使整個作品渾然一體,賞心悅目。凡此種種,無不說明楊金華是一個藝術上的有心人,他的作品不是信手揮灑而成,而是充分體現其創作理念和審美追求的精心之作。然而其作品表現出來的卻是一派安詳恬淡、率真自然的靜氣,毫無做作誇張的斧鑿痕迹。然仔細看去,卻隨處可見其匠心。
世界上的事物是複雜的,每相反而相成。所謂聰明人用笨工夫,即是一例。在楊金華身上,我們還可以找出許多類似的例子,如大膽開拓創新和高度重視技法,堅守一途和博採百家等等,這些看似矛盾的特質在楊金華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統一。
古人云:「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勢解》)我們在楊金華身上看到了作為藝術家最可寶貴的海納百川的品格,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他在藝術上不斷取得新的成果。
微信名稱:中國書畫名家
微 信 號:shmj2014
微信簡介:提供書壇最新消息和書畫藝術家的最新動態,更多精彩內容,期待與您分享!
推薦閱讀:
※中國國標舞總會
※中國百萬富翁數量破千萬
※應用範文:中國四大名著讀後感精選
※罕見的中國歷代皇帝御筆手跡[30P]
※沈耀初:中國畫如何變?往何處變?可以變,但決不能變成西洋畫或東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