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保持腸道健康「腸」久之計

著名《細胞(cell)》期刊曾刊登過「腸道好,人就不容易生病」的調查研究,腸道不僅僅具有消化功能,它的健康程度也決定了人的免疫力。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將每年的5月29日定為世界腸道健康日,目的是喚起民眾對於腸道狀況的關注。

世界腸道健康日

調查顯示,公眾腸道健康問題突出,約9成出現過腹瀉、腹脹、便秘等腸道問題,6成受訪者卻對自身的腸道健康重視度不足,同時逾6成公眾對腸道微生物重要性的認知也存在不足,因此,公眾對腸道健康及腸道微生物環境的重要性認知亟待提高。5.29作為世界腸道健康日已有57年歷史,每年的世界腸道健康日會集中於一個特定的腸胃病學主題面向大眾進行普及教育。

1958年5月29日世界腸道健康組織(WGO)創始人HenryCohen博士提出將這一天作為「世界腸道健康日」

2005年5月29日WGO的研究人員與世界各地的胃腸道學者齊聚一堂,舉行了第一次腸道健康研討會。

2010年,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CIFST)召開的第五屆「乳酸菌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由養樂多將「世界腸道健康日」這個概念引入中國。

2014年,在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導下,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聯合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全民腸道健康認知促進計劃」,培訓腸道科普志願者逾3000人次。在10個城市的14家三甲醫院推行了醫護關愛行動,獲得專業紙媒、大眾紙媒、網路媒體等多種媒體的報道與推廣。

2015年世界腸道日主題:從全球視角分析胃灼熱的防治。華爾街日報報道,根據國際功能性胃腸病基金會的調研,在美國,約44%的人每月至少有一次胃灼熱,7%的人天天有胃灼熱癥狀。一項研究認為,隨著全球範圍內的肥胖和老齡化問題,這種癥狀日益蔓延。

據新華社電,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於2014年12月6日因喉嚨疼痛在一家軍事醫院接受身體檢查。他的醫生說,這一癥狀由「燒心」、即胃灼熱引起。所謂的胃灼熱指的是括約肌缺乏彈性,無法緊閉,導致食物逆流回食道或口中,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很多人的胃灼熱並不是由於胃酸返流引起的。不過目前,連胃腸病專家通常也很難解釋這種毛病到底怎麼發生的,還有如何解決它。

所謂的胃灼熱指的是括約肌缺乏彈性,無法緊閉,導致食物逆流回食道或口中,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很多人的胃灼熱並不是由於胃酸返流引起的。不過目前,連胃腸病專家通常也很難解釋這種毛病到底怎麼發生的,還有如何解決它。

腸道:最大的消化器官

腸道指的是從胃幽門至肛門的消化管,包括小腸、大腸兩部分。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腸道的長度大約為9米,約是身高的四倍。

食物經過口腔和胃之後,變成粥樣的食糜狀態,小量地多次通過幽門向十二指腸推送。食糜由胃進入十二指腸後,開始了小腸內的消化和吸收。

小腸是人體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腸腺分泌的腸液、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臟分泌的膽汁,通過導管進入腸腔內。這些消化液使食糜變成乳狀,再經消化液中各種酶的作用,食物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食物在小腸內停留的時間較長,一般是3~8小時,這提供了充分吸收時間。小腸黏膜上的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和每個小腸絨毛細胞遊離面上的1000~3000根微絨毛,使小腸粘膜的表面積增加600倍,達到200平方米左右,巨大吸收面積提高了吸收效率。接下來,食物殘渣、部分水分和無機鹽等藉助小腸的蠕動被推入大腸。大腸的作用主要是吸收水分並暫時儲存廢物。在大腸中不能消化的食物殘渣如纖維素等與水混合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腸道中的細菌

人體選擇性的讓某些微生物定植於腸道,這些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可以促進腸粘膜免疫功能的完善和影響、參與人體的多數代謝功能。人體腸道內有益菌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體的健康狀況。

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中,超過99%都是細菌,存活著數量大約有100兆個,有30個屬,400~500多種。這些數目龐大的細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大類:有益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有益菌,主要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對全身而言,充足的、有活力的有益菌通過抑制各種有害菌,減少了體內毒素的生成,減輕了肝臟解毒負擔。日本著名微生物學家光岡知足的專著《把衰老制止在腸道中》,強調了機體衰老同腸道衰敗的關係。可以說,腸道中有益菌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有害菌,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比如幽門螺桿菌同許多胃及十二指腸疾病都有關。中性菌,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所以中性菌又稱為條件致病菌代表菌群。以大腸桿菌為代表的中性菌,在有益菌數量正常的情況下,對人體並不致病,但是當有益菌數量減少的時候,腸道失去有益菌的屏障保護,有害菌就會攻擊腸道,腸道通透性增加,中性菌就會隨著有害菌進入血液,演變成致病菌,攻擊人體器官。

食物與大小腸:

小腸:

包含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

大量的消化作用和幾乎全部消化產物的吸收都是在小腸內進行的。

大腸:

盲腸(包括闌尾)、升結腸、結腸右曲、橫結腸、結腸左曲、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大腸主要濃縮食物殘渣,形成糞便,再通過直腸經肛門排出體外。

腸道養護Do』s&Dont』s

Do』s

1.深呼吸:當交感神經過度活躍,造成呼吸變淺,腸道也就跟著緊張,常有糞便變硬或拉肚子的癥狀。腹式呼吸能活化副交感神經,讓身體放鬆,促進腸道蠕動。左右手分別放在腹部與胸前,全身肌肉放鬆,吸入、胸部不動,吐出,收緊腹部,胸部保持最小幅度。

2.按摩腹部:腸道按摩也可以紓緩小腸的緊張狀態,幫助恢復腸道的正常運作。以肚臍為中心,約3~4指寬處,用手掌肚順時針方向,不必過度用力按壓,配合呼吸更好。

3.吃飯時保持心情舒暢:放鬆地和同事、朋友相聚,不疾不徐享受食物的色香味,就能透過感官刺激消化液分泌,有助於消化順暢。吃的時候一定要有愉悅的心情,如果在吃飯的時候指責孩子功課不好等等,不利於孩子消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腸道問題。

4.細嚼慢咽:從小父母就教我們,細嚼慢咽讓唾液分泌,混合食物再下肚,才不會帶給腸胃負擔。其實,咀嚼也是給腸胃一個訊號,通知即將有食物要往下了。吃一頓飯的時間應該在一刻鐘到20分鐘。將食物充分的咀嚼並使它們跟唾液酶充分混合,過好消化的第一關。

5.合理運動:腸道的運動功能的增加是保證腸道功能的重要部分,不運動的人肌力衰退,腸道蠕動減弱,連橫結腸都下垂,整個腸道有氣無力,推不動便便。運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胃腸道的蠕動,但是運動切勿盲目。在劇烈運動下,身體消耗的能量會增加,這樣會造成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亂。過量運動會使交感神經會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迷走神經會受到影響,這樣對胃腸道的健康是不利的。

Dont』s

1.飯後立即睡覺:吃過飯之後,飯都在胃裡的時候馬上睡覺就不合適。因為這時,平躺很容易導致胃液和食物向食管的反流。胃液的主要成分是鹽酸,食管並不像胃一樣有很完整的抗酸的功能,這樣容易導致反流性食管炎,嚴重一些的還會引起咽炎,久而久之,這些不良習慣就可能會讓食管粘膜細胞增生,某一天如果這些增生的細胞基因發生變化,這些過度增生的細胞就可能發展為腫瘤。

2.食用過多紅肉:最近有個新聞,一名女子愛吃牛肉麵,平均兩天吃一次,不到30歲,婚前檢查已經發現大腸癌第二期。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議指出,紅肉和加工肉品是大腸癌的強力危險因子,每周紅肉的攝取上限應在500克以下。

3.愛吃甜食,不知節制: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證實,蛋糕、餅乾、含糖飲料和腸癌有關。此研究將同一地區的2000名腸癌患者與普通志願者,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的飲食狀況,得到一份高達170項的飲食清單。發現愛吃蛋糕、餅乾、含糖飲料等。

益生菌產品對腸道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益生菌研究範圍的擴大和功能的深入,益生菌不僅可以加工成各種食品,通過消化道發揮作用,還可以外用於泌尿系統和皮膚。

至2009年,益生菌食品就已佔有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場的65%。益生菌產品種類繁多,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種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劑、膠囊、粉末劑、抑菌噴劑等等。很多因素可以影響腸道菌群的平衡,如飲食、藥物、壓力等等,而攝入益生菌是恢復腸道平衡、降低胃腸道紊亂程度、改善腸道功能、降低胃腸道感染風險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急性輻射腸炎的試驗中,攝入活性益生菌的小鼠體內毒素水平和細菌感染程度都得到顯著改善。

市面上的益生菌乳飲料廣受歡迎。人體臨床實驗結果顯示:攝入富鐵益生菌乳飲料的兒童表現出較高的血紅細胞水平,且鐵攝入與血紅蛋白有正相關性。

壓力過大會引起亞健康,許多人曾有過都有在巨大壓力下學習工作的經歷,除了通過運動等方式以外,補充益生菌也是解壓的好選擇。研究表明,含有益生菌的發酵乳可以顯著增加學校考試學生的淋巴細胞數,也可以通過對腸道菌群的調節增強母體的懷孕適應性,減少流產的危險。

其實,益生菌只有活著到達腸道才能發揮功效,而從口腔到大腸的長途跋涉中,並不是所有的菌群都能經過嚴酷的考驗,特別是胃酸和膽鹼這兩關。由於人體胃液的PH值很低,大約為2,這即抵擋了外來有害菌進入腸道,但同時可能也阻止了一些有益的乳酸菌進入腸道,所以耐酸鹼的「菌堅強」成為衡量乳酸菌活著到達腸道的首要標準。

儘管益生菌這一概念不是什麼新鮮辭彙,但對益生菌的科學研究仍處在幼年期。免疫功能不好的患者建議使用益生菌前,先和醫生討論後再決定。

鍾捷:春夏換季的腸道保養

鍾捷

瑞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

春夏之交氣溫多變,忽冷忽熱,人們的精神狀態和消化系統等受到外界環境影響,容易出現功能失調,表現出倦怠、易睏乏力、食慾不好等癥狀。潮濕的梅雨季節使細菌、病毒易生長繁殖。氣溫的升高也增加了食物變質的可能性。這些容易引發腸道疾病。

在這個季節中,本身就有腸道病變的人群需要特別注意。醫生會在隨訪時根據季節變化對患者的用藥做調整。氣候變化的冷暖問題是非常敏感的,因為腸道容易受到氣溫變化的影響。這時不要以別人為標準,脫衣服脫得太早,要儘可能的避免因氣候變化對自身造成的影響。例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褥,以防腹部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舊病。

季節轉換時也容易造成功能性問題。比如炎症性腸病近期就比較多發。這時某些蔬菜類食物會特別豐富,比方說筍。某些人覺得這個季節的筍非常新鮮,想要多吃一點,這就容易引起腸胃不適。一些質地堅硬的飲食和一些容易引起胃腸道過敏反應的食品,在食用時要謹慎。多食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之類的食物,並做到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經常有食物和胃酸進行中和,從而防止胃酸侵蝕胃黏膜和潰瘍面而加重病情。

譚世平:中醫話腸道排毒

譚世平

全國名老中醫、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常德市第一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醫師。

時興排毒沖劑並不靠譜

其實不止是排毒清腸沖劑,絕大多數市場上、廣告中宣傳的清腸類保健品大多含有強排毒類中藥。比如大黃、蘆薈、決明子、番瀉葉等常常是作為此類保健品的主要原料,而這些中藥都屬於蒽醌類,主要作用是刺激結腸蠕動,從而促進人體排便。雖然這類中藥瀉下攻積的效果立竿見影,但是,這類藥物長期服用就會產生不良反應和副作用,即藥物依賴,導致繼發性便秘,而且在短期內很難治癒。

近年來,隨著循證醫學的不斷發展,醫學研究者們在長期的臨床診療中已經發現,長期服用蒽醌類通便藥物,容易導致結腸黏膜出現暗褐色和黑棕色的色素沉著,即結腸黑變。

時下還有不少人熱衷於「洗腸」。洗腸其實是一種治療手段,並沒有所謂的美容、排毒、減肥等功效。如果違規操作,不僅可能破壞患者體內的酸鹼平衡,甚至會造成患者腸穿孔及發生逆向感染的可能。所以,如果必須要洗腸,也應該由專業醫務人員操作,商業盈利目的的宣傳往往有虛假、誇大的成分,而且一些美容院也缺乏專業的行醫資質。

中醫解決腸道毒素問題的方法

一般來說,三日沒有正常的大便排除即可稱之為「便秘」,而便秘會使得大便中的水分及有害氣體被腸腔再一次重複吸收,即使肝臟對這些有害物質可再做一次解毒,但也無形中加重肝臟負荷,進而影響到了肝臟排毒的功能和效率。白領由於每天的工作都要與電腦打交道,經常在電腦桌前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再加上不愛運動,就開始出現了便秘癥狀。有些人會服用了某種排毒清腸沖劑,一開始效果還不錯,每天排泄都十分順暢,整個人頓時也感覺神清氣爽了不少。可是服食了大半年下來,原本有效的沖劑似乎功力也在一點點減退。只要停用該葯一天就會出現便秘癥狀,繼續服用後癥狀有所緩解,但再次停用就會出現更為嚴重的便秘癥狀。

程計林:便便的秘密

程計林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消化科任。

正常的大便:如同香蕉一樣,落水之後應該半浮沉於水中。大便的表面有層黏膜。由於含有一些膽汁的成分,所以大便會呈現黃色,愈接近黃褐色愈好。硬度適中。

黑色:一般是消化道比較靠上的部位有出血的現象。另外,出血位置比較低,時間比較長也會使大便呈現黑色。

發白:白色裡面有淡淡的綠色,而正常的黃色沒有了,那麼說明你的膽汁排泄有問題,這代表著肝病或者膽道疾病。大便里有油脂:如果排便後出現一層油,那麼可能提示你的胰腺有問題了,即胰腺對脂肪的消化能力降低。

大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這往往是因為消化道運動的速度過快,食物沒有跟消化酶充分的混合,小腸也沒能對食物充分吸收。這提示你消化吸收的功能有障礙。

鮮紅色大便:一般提示下消化道的問題,比如說大腸里有一些出血的病變,最常見的是腫瘤引起的出血,腸道里的潰瘍等也會引發鮮紅的血便。如果出現血便就一定要注意,首先要排除是否有腫瘤。尤其是老年人應當特別注意。

腹瀉:一般而言大便次數每天超過三次,且過於稀薄就可能是腹瀉。嚴重的腹瀉容易造成人體的脫水,神經系統的變化等等。中毒性腸炎,像中毒性痢疾甚至會導致死亡。

推薦閱讀:

3M口罩帶呼吸閥和不帶呼吸閥的區別究竟有多大?pm2.5的阻斷率相同或者其中一方更勝嗎?
健康大數據告訴你,你的2017年關鍵詞是什麼?
我們的歲月靜好,不過是因為父母都健康
科學家評出最健康的100種食物 [下]
按摩眼睛得先知道( ﹁ ﹁ ) ~→ 它的結構原理吧!

TAG:健康 | 腸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