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點

有人說理財世界很寬廣,無窮無盡的知識學也學不完,但也有人說,想要學會理財其實很簡單。正所謂綱舉目張,只要你掌握了理財知識的「綱」,走上了正確的理財道路,接下去迎接你的,一定會是燦爛的明天。不管你現在的年齡有多大,收入有多高,以下四大攻略都是我們走向理財達人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理財訣竅。 攻略一:堅持記賬,量入為出 理性理財的第一步,就是4個字:開源節流。既然短時間內快速開源無望,就只有先在節流上下功夫。所以沒錢理財的第一步就是節制消費。而節制消費的第一步,就是記賬。 現在年輕人大多沒有記賬的習慣,賺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完全傻傻分不清楚。那我們為什麼要記賬呢?難道只是為了記錄下我們的支出流水,作為以後紀念的憑證嗎? 錯!我們個人記賬的目的不是為了報流水賬,你又不是公司財務,要時刻提防著稅務局來查賬,沒必要每筆進出都記那麼仔細。我們日常生活中記賬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你生活中的「拿鐵因子」! 「拿鐵因子」是由美國著名理財師、暢銷書作家大衛·巴赫提出的。他說有一對夫妻每天早上都要去咖啡店喝一杯拿鐵咖啡,有一天巴赫就告訴他們,假如你們每天少喝兩杯拿鐵,30年能省下70萬美元! 這個故事很有啟發,我們午後去星巴克點一杯咖啡,或者在路邊攤淘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小玩樣,或者嘴巴稍微有點干就到全家買一瓶4、5元的飲料,順便再買盒益達,外加一罐樂事薯片…… 再比如地鐵下來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鐘路程,卻偏偏要揚手招出租;周末明明可以在家休息或者自己做飯吃,卻偏要和一群閨蜜跑去唱歌泡吧看電影,吃壽司牛蛙小龍蝦……這些生活中的非必要開銷就叫拿鐵因子。今天越來越多的白領成了真正的「白領」和「月光族」,癥結就出在這。 所以理性理財從每天記賬開始。 記賬可以全面反映你這段時間的收入、支出和結餘情況,你就知道上個月都把錢花到哪去了。在這麼多支出裡面,肯定有些是必要支出,像上下班的交通費、水電煤手機費、房租、必要的衣服鞋子、給父母的家用補貼、各種紅白喜事人情世故等等,而有些則是可花可不花的錢。 當你腦子裡有一本清晰賬本,搞清楚了哪些花費屬於拿鐵因子,那下個月當你又想把錢花在拿鐵因子上的時候,你就要有意識地遏制自己的消費衝動。腦子裡反覆提醒自己:只要我現在少花這10元拿去投資,過幾年我就有20元了!到時可以買更多的東西!忍住,一定要忍住!這樣你就擁有了可以用於投資升值的本金了。 攻略二:資產配置,穩健升值 當你有錢可以用於投資的時候,就必然面對一個非常複雜的選擇題——我應該把錢投資到哪裡去呢?投資絕不是隨心所欲,也不能只看哪個產品的收益率高就買哪個。 在中國,央行規定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基本上可以被視為無風險收益水平。以此為基礎,收益越高的投資品種,相對要承擔的風險也越高。 在3%-4%的區間,是具有高流動性的貨幣市場基金,也就是餘額寶們的正常收益水平,基本也沒什麼風險。 在4%-6%的區間,差不多是長期國債、債券型基金、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養老年金保險等穩健理財產品大致的年化收益區間,這類產品風險也非常低,但流動性不如貨幣基金。 在6%-7%的區間,差不多是分級基金A類份額的約定年化回報率。這個收益一般也比較安全的,但本金存在浮虧的風險。 在7%-9%的區間,差不多是比較靠譜的信託和P2P的收益水平。收益達到這個水平時,你就已進入了中等風險的投資領域了,要做好可能虧損的準備了。 收益達到9%-12%的固定收益產品,包括信託、P2P、私募基金,甚至什麼藝術品投資基金、REITs等等。這時你一定要擦亮眼睛了,因為投資這類(准)固定收益產品一定是要冒風險的。 約定收益率超過12%的(准)固定收益產品,你就要非常小心了。比如出現擠兌危機的泛亞日金寶的約定收益率就高達13.68%。 如果預期的長期年化回報率能超過15%甚至20%,就是一些投資風險比較大的權益類產品了。比如股票、期貨、外匯甚至股權投資。 由此可見,投資的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和風險承受能力,做好相應的資產配置。所謂資產配置,通俗的說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你要學會把不同的錢安排在不同的崗位上,主攻不同的理財目標。 這就有點像足球教練排兵布陣一樣。在守門員還有板凳球員的位置上,你要重點安排流動性非常強的投資品種,比如貨幣基金。因為守門員是絕對不能掉鏈子的關鍵位置!你必須確保手裡始終有一定的資產隨時可以變現,隨時補位。 在後防線上,你要配置一些存款、債券、債券基金、銀行理財產品或儲蓄型保險,這些投資品種雖然收益不高,但風險也很低,他們能組成你家庭資產中可靠的後防中堅力量。 到了中場,就要考慮有攻有守,攻守兼具的投資品種。比如房地產、信託、藝術品這些流動性或者說變現能力比較差,但潛在收益比債券更高的品種。又如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雖然風險比較大,動不動就會套牢,但流動性和波動性都很強,隨時可以買賣。 到前鋒線上,你可以拿一小部分資金,配一把尖刀,直刺敵方要害。防守靠不住,但冷不丁他就會給你進一個球。比如期貨、外匯、貴金屬等高風險投資。 總之,前場、中場和後場包括板凳深度,這三者一定要實現統籌規劃,三位一體。這就是資產配置的最高境界:平衡。 攻略三:基金定投,聚沙成塔 資產配置說的是現在你已經掌握的存量資金的安排,而今後每月的新增加的工資結餘,由於數額較少,很難再做系統的資產配置,那我們又該如何投資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理財中的老生常談,但卻日久彌新,不得不一談再談。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銀行,都很喜歡在牛市裡鼓吹大家基金定投,可事實上,A股從2000點一路衝到5000點的時候,並不是基金定投最好的時間。相反,在熊市中,也就是滬指在2000-3000點這一比較安全的價值投資區間內,才是基金定投比較合適的時機。 然而大部分人定投的節奏卻是錯的。在熊市裡看到股市跌跌不休,自己的定投虧損連連,於是不敢再繼續定投,而當股市重新走牛,自己蠢蠢欲動,想要重新入市買基金,但又怕自己買高套牢了,就會選擇基金定投,而這樣定投,又會導致你的投資成本居高不下,最後牛市喧囂散盡,你的定投重新出現虧損。這時基金定投的效果還不如一次性買入更好。 雖然基金定投的原理是「不擇時」,但在波動如此巨大的A股市場,定投也需要配合一定的擇時。即牛市裡不要定投,熊市裡堅持定投,尤其到了熊市已經持續較長時間以後,更應該堅持加碼定投。 從定投的原理我們可以發現,傳統的定期定額投資不如定期變額投資。因為你在高位投資越少,你在低位投資越多,你最後所持有基金的總體成本就越低,你就越容易賺錢。也就是說,想要基金定投發揮最大功效,就和買股票一樣,得低買高賣,而不是追漲殺跌。基金跌得越慘,越是人心惶惶沒人敢買的時候,我買得越多,基金漲得越高,越是大家都搶著買的時候,我買得越少。等基金漲到很高了,我已經賺了一大筆錢的時候,就應該停止定投,把所有基金全部贖回,獲利了結。因為中國市場波動太大,基金定投也不一定能順利穿越牛熊周期。 而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定投的標的最好選擇指數基金。尤其是跟蹤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的指數基金。它們分別是跟蹤大盤股和中小盤股最具代表性的指數,這兩個指數搭配起來定投,就能規避大盤股和小盤股板塊輪動的風險。 攻略四:購置保險,防範風險 當然,要做到理性理財,光學會如何讓資產升值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如何避免讓自己的家庭處於未知的風險敞口之下。這就需要我們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財務風險,來購置一定的保險。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面臨風險是多種多樣的,保險的真諦在於是累計千千萬萬人的財力,結成一個抵禦化解風險的大集體,在這個大集體中每個人都是付出者,但同時也是受益者。通過付出,在遭遇事故時,讓每個人都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不管是給自己還是家人購買保險,我們買的不是一份保險,而是一份責任。自己年輕時購買保險是對自己年老時承擔責任。我們給家人購買一份保險,則是對家庭的未來承擔責任。 在眾多的保險產品中,重大疾病險、壽險和意外險是我們最需要配置的險種。 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最怕的就是生病。雖然「辛辛苦苦幾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的說法有些誇張,但是現在醫療費用過高卻是事實。雖然現在大多數人也有了社會醫療保險的保障,但是社會醫保只能解決一部分在醫院產生的費用。剩下的怎麼辦呢?如果只是普通的門診小病,花幾百元對你生活的影響還不是很大,但如果你突然罹患重大疾病,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或休養,那可能就需要幾十萬元的巨額醫療支出,而在此過程中,你的收入也會銳減,你的家人為了照顧你,可能收入也會減少。此消彼長,就會讓自己的家庭財務狀況陷入巨大的危機之中,這就是我們需要購置重大疾病險的原因。 除了罹患重大疾病的風險,我們生命中另外的不可承受之重就是由於意外事故導致的殘疾乃至身故,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任何一個家庭成員因為意外事故導致殘疾,都會嚴重影響到這個家庭正常的生活,因為殘疾很有可能就無法繼續工作獲得收入,如果此時家裡還有孩子在上學,還有老人需要贍養,還有高額房貸沒有還清,在沒有保險的幫助下,家庭生活就會非常困難。 可見,一個懂得理性理財的人,一定會有很強的家庭風險防範意識,未雨綢繆,做好相應的保險配置。把潛在的風險因素轉移出去,讓未來的生活變得更有保障!
推薦閱讀:

魯迅何以小說立足文壇|觀點
讓「看得見的手」更加有效(人民觀點) ——深化改革進行時之三
觀點|中西男子漢
老子《道德經》的幾個主要觀點
王安石的《賈生》和李商隱的《賈生》這兩首詩的觀點有何不同

TAG: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