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末年,皇太子胤礽因「突犯瘋疾」被廢黜。之後,眾皇子紛紛覬覦皇位,攪得康熙心煩意亂。 為此,其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命群臣推舉皇太子,結果八阿哥胤禩人氣最旺,被群臣擁為太子人選。 對此結果,康熙頗為詫異,因為事前他已交代李光地,說胤礽目前已經好轉,讓群臣重新擁立其為太子。 孰料,李光地看出太子無救、遲早還得被廢,因而推舉會上閉口不言,結果八阿哥胤禩被推了出來。 事後,康熙開始追查誰在這個事里搗鬼。結果查下來,為首的是大學士兼議政大臣馬齊和康熙的舅舅兼岳丈佟國維,其他還有王鴻緒等多名骨幹。
看到這麼多的重臣都倒向了八阿哥胤禩,康熙氣憤難平,他大罵道:「今馬齊、佟國維與胤禩為黨,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 況胤禩乃縲紲罪人,其母又系賤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 豈以胤禩庸劣無有知識,倘得立彼,則在爾等掌握之中,可以多方簸弄乎?如此,則立皇太子之事,皆由爾諸臣,不由朕也!」
原來,康熙一恨胤禩奪了自己的人心,二恨大臣們奪了自己的立儲權! 更有意思的是,馬齊被訓斥後大聲抗辯,惹得康熙火冒三丈,竟跳下御座,當眾「毆曳馬齊」。 當著這麼多人的面,五十六歲的康熙打五十八歲的馬齊,這實在是歷代朝堂上難得一見的好戲。 馬齊也是厲害,他被打後並無懼色,居然「拂袖而出」,顯然很不服氣。由此可見,滿洲部落遺風尚在,君臣之間也太不講究了。 說來也是可笑,讓大臣們公推皇太子本是康熙決定的,他自己說話不算數,反怪別人擅權。沒辦法,誰讓他是皇帝呢? 至於八阿哥胤禩也是倒霉,當時他還在圈禁中,什麼也沒做,躺在地窖里也能中槍。
事後,康熙說八阿哥胤禩「未曾經歷政務,近又罹罪,而且其母家出身微賤」,不能當皇太子,由此公推一事不了了之。 回過頭來看,康熙否決胤禩的這三個理由看來充分,但仔細推敲,其實都站不住腳。 首先,說胤禩缺乏政務的經驗,這理由十分牽強。 在康熙的兒子裡面,除太子胤礽最受重視、最有經驗外,胤禩參與的政務並不比別人少,甚至可能是僅次於太子胤礽的,這從隨駕次數可以看出。 何況,若是胤禩沒有政務方面的能力和經驗,在廢太子後,康熙何以讓他做內務府總管事呢?再說了,沒有經驗可以積累,清朝以前的太子也大都不幹政,不也都是這麼過來的嗎? 其次,康熙說胤禩犯過錯誤,大概指的是當時廢太子期間,胤禩處理太子胤礽的奶公凌普一事時,康熙認為他手段太軟,意在邀結人心。 其實這事也不盡然,如果放在平時,康熙說不定還要表揚胤禩。但不巧的是,「一廢太子」的那段時間,正好是康熙一生中最為暴躁羞憤之時,任何事情都可能讓他火冒三丈。 當然,康熙也許指的不是這件事,而是因大阿哥胤褆引發的「相面人張明德」事件。 康熙怪罪胤禩未必是因為他沒有告發張明德,而是張明德說胤禩「後必大貴」,這讓康熙最為不爽。 道理很簡單,除胤禩外,其他的阿哥如九阿哥胤禟、十四阿哥胤禵甚至四阿哥胤禛等人都知道這個張明德和其所謂計劃(其實不過想騙點錢,沒人當它是真的,也就沒人告發了),何以單單懲罰胤禩一人呢?
所以說,關鍵還是「後必大貴」這句話把康熙惹惱了。康熙當時本就為立儲的事情焦頭爛額,當時任何一個人在這個問題上亂髮表意見,都會招來不測之禍。 要知道,讓誰來接班,這麼重大的事情,應當由康熙乾坤獨斷,豈容張明德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下賤之人信口胡說? 更可恨的是,大阿哥胤褆會愚蠢到信以為真,而胤禩居然也會泰然處之!這大概就是胤褆和胤禩兩人遭到嚴懲的主要原因了。 最後,康熙說胤禩的生母出身卑賤,不足以承繼大位。在當時的環境下,這的確是個很充分的理由,頗有些「血統論」的味道。 但回顧胤禩的歷史就會發現,康熙並沒有因為他的生母衛氏出生低賤而對胤禩另眼相看。相反,康熙為讓胤禩免受歧視,從小就把他放在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裡撫育,自己親自教養。 事實上,胤禩一直就得到康熙的偏愛,比如在康熙三十七年(1798年)封爵時,胤禩和幾個哥哥(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一起被封為貝勒,當時胤禩只有十八歲,是年齡最小的。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衛氏被封為良嬪,不久又被封為良妃,而同樣是宮女出身的成妃戴佳氏(七阿哥胤祐之母,胤祐也是由惠妃撫育長大的),她由嬪位到妃位則是十八年後的事情了。 至少從封賞的情況看來,康熙並沒有刻意去歧視胤禩母子。相反,因為胤禩的關係,其生母衛氏雖然已年老色衰,地位卻一升再升。 胤禩的生母雖然地位卑下,但他的福晉則完全可以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陷。 胤禩的福晉烏雅氏是安親王岳樂之外孫女,安親王岳樂則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兒子;另外,烏雅氏的外祖母還是索額圖的妹妹,算起來也是顯赫的皇族。
胤禩與烏雅氏的婚姻,大大減弱了其生母地位卑微而帶來的影響,也對他在宗室中贏得廣泛的支持大有幫助。至少,以烏雅氏在宗室里的地位,完全具備未來皇后的資格。 但很可惜的是,烏雅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胤禩生母地位卑賤的缺陷,但其為人和作風卻招來了康熙的反感。 原來,烏雅氏自幼長在外公家,頗受安親王岳樂和舅舅們的寵愛,由此也養成了潑辣專橫的性格。 她與胤禩成婚後,用現在的話來說,簡直就把胤禩弄成了個「妻管嚴」。據胤禟的侍讀兼管家秦道然說,在胤禩府中,烏雅氏才是名副其實的當家人。 對胤禩的軟弱,康熙極為不滿。 四十七年(1708年)十月,康熙曾公開指責說:「胤禩素受制於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原來,烏雅氏沒有生育能力,但又不準胤禩納妾,這導致胤禩長期沒有子女。康熙一貫信奉多子多福,眼見其他皇子多子多女,而胤禩因為不敢納妾而一個子女都沒有,心裡自然十分惱火。 為此,康熙狠狠斥責了這個兒媳婦的「惡行」,並說她的惡德來自其外祖父安親王岳樂,估計老爺子對自己的兒子連媳婦都搞不定也是憤憤不平。 不過,有一點很有意思,康熙在斥責胤禩「受制於妻,迄今未生子」時,其實胤禩已經有了一個兒子。據《愛新覺羅宗譜》記載,胤禩之子弘旺(後被雍正改名為「菩薩保」)於「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時生,庶母張氏張之碧之女」。 也就是說,當時胤禩的兒子弘旺應該有十個月了。康熙的這個誤會,或許是其孫輩太多,康熙一時激動忘記了;或許二十八歲的胤禩一直沒有子女,這個印象在康熙腦海中太深了。
胤禩一生,膝下單薄,只有一子一女,在康熙的兒子中是最少的。若按現在的觀念,胤禩夫妻的關係不但有利於計劃生育,而且算得上是尊重女性的典範。 但就當時而言,胤禩只有一個兒子,這對於他爭奪儲位是十分不利的。看來,胤禩是走在時代前列了——可惜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