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指事人生 儒釋道三家相輔相成

以佛修心 以道養生 以儒治世??自明末以來,中國的儒、道,釋三家學說逐漸有融合的趨勢,這在小說中都有所影射。比如《封神演義》里就說紅花白藕青蓮葉,三教原來是一家。有學者更是明確提出了:「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的理念。

儒釋道三家相輔相成(資料圖 圖源網路)萬丈紅塵中能保持一顆「平常心」以佛修心,修的是一顆「平常心」。佛家強調輪迴轉世,也就是要在一世一世的輪迴中「覺悟有情」,最終涅盤成佛。惟有歷遍紅塵,方能洗凈鉛華。各家學說中佛家對修心闡述的最透徹。《金剛經》就直接指出:心本清靜,執者沉迷。紅塵萬丈,五蘊皆迷。正所謂:「那存在的,都是幻影;那永恆的,終將毀滅;世間萬物,繽紛色彩,一切不過是被蒙蔽的人心罷了。」要內心不被蒙蔽,就「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融那英的歌中也唱到:「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憂世界,看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馬克思哲學同樣強調,要能透過重重現象,看清楚事物發展的本質。說的都是在萬丈紅塵中能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井中月」般的心境,才能準確清晰把握外界事物的各種變化,而不會驚慌失措,舉止不當。而這一切,都需要用無上正等正覺的般若智慧,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此心境,當是「無敵」。??養生需依循天地自然之理《內經》有言:「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老子》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莫不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養生,就得依循天地自然之理,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精神內守,方能終其天年。??

躁動的現代現代人向外追求的太多而我們現代人,向外追求的太多了。為了那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急功近利,不折手段,忽視了對自己健康的投資。五髒的勞損,七情的傷害,對身體的傷害極大,往往造成「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局面,豈不令人扼腕嘆息?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還說過「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因此,即使是一個神明,若他的慾望沒有邊界,導致智慧不能駕馭自己的慾望,也是災難性的。何況我們區區凡俗?中醫有句話:「人的身體結構及其功能決定命運」,惟有「內聖」,才能「外王」而不受其傷害。道家的出世入世隨心所欲相較於佛家的出世修行;道家的出世入世隨心所欲,因時而行;儒家更加強調入世。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不過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為天地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么。人生天地間,必然有所求。儒、道、釋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當這儒、道、釋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時,也就是說當有了一顆「無敵」的心境,又能讓自己的慾望有邊界;懷著堅定的信念,明確的目標,擁有「螳臂擋車」般「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這個時候再行入世,肯定是進退得宜,攻守兼備,無往不利。
推薦閱讀:

儒釋道三家思想最精闢的解讀,妙不可言!
儒釋道
儒釋道生死觀 (麥地)
儒釋道三教,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

TAG:人生 | 儒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