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失傳的「燒山火」針灸絕技(收藏版)
自燒山火透天涼出現以來,一代代名醫都為此神魂顛倒。「燒山火」、「透天涼」針法最早的記載始於《黃帝內經》。在《內經》(素問·針解篇第五十四)曰:「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這些《內經》原文是學術界公認的最初燒山火透天涼的本源。
2016年12月16日,作為一個痴迷於針灸治病的基層醫生,我專程去北京學習國家級名醫金伯華教授的「金氏針灸法」。「金氏針灸」是享譽京城的針法,也被稱為「金氏神針」。這次主要學了金氏手針治痛、金氏針灸減肥,受益匪淺。在學習的過程中,金伯華教授親自演示了一個不輕傳的針法「燒山火」,讓我開了眼界,更對此針法魂牽夢繞。
當時,一位40歲的學員,三年前肩背受寒後一直發涼,半邊肩膀熱不起來、不出汗。金伯華教授說:「我用這個病例再給大家演示一下「金氏燒山火」針法。以後有機會了再教大家」。金教授只取曲池一個穴位,通過做不同手法,學員就感覺到麻脹感從手臂往肩部走。五分鐘後,後背發熱,肩膀和手臂汗珠都出來了,全體學員都驚嘆神奇!但此針法都是口傳心授代代傳承,非名家指點迷津難以準確掌握,所以,一直期盼著能傳承到正宗的「燒山火」針法。
時隔一年,喜聞2017年11月27-29日中科易康國醫名師大講堂將在北京召開「金氏針灸傳承班」,並且,85歲高齡的金伯華教授將親自傳授「燒山火」針法。在此將我查到的一些針灸前輩關於「燒山火、透山涼」的資料收藏查閱。
金伯華教授,著名針灸學家、國家級名老中醫、針壇巾幗、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以其獨特的「金氏針灸」享譽京城。撰寫了《金伯華痹症治驗集》、《金氏針灸臨證精粹》等。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十餘篇醫學論文,部分論文先後四次參加國際性學術研討會。譯成英、日、法文彙編成冊發表。並被載入《中國當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辭典》及《高級技術人才詞典》。
由於金老的傳統醫學學術成就在國內外影響很大,所以先後為加拿大、日本、法國、韓國、荷蘭及東南亞一帶國家的外賓患者治癒了各種頑疾。金教授先後赴美、德、法、日、韓等國及香港特區訪問講學,所到之處均受到稱讚與好評。
85歲高齡60餘年臨床經驗的金伯華教授在治療疑難病、痹症、針灸減肥等方面可謂神針妙術,一針一穴足顯其效。賀普仁在《金氏針灸臨床精粹》序中寫道:「(金伯華醫師)不僅深諳刺法精要,並精通中醫各科,特別對一些久病重症、疑難病症,擅長辨證施治,針葯並用,屢起沉痾。」
金氏手法之補瀉與傳統有所不同,補法是將針迅速刺入穴位,憑手感 「得氣」後將針直插到底,隨即拇食指很快鬆開,手指似同一彈。此時醫者手指有沉緊如同「魚吞鉤」的得氣感,患者會有很舒適的觸動感。
金氏針刺瀉法也獨具特色——同樣刺入得氣後,用力大幅度捻針至針體滯緊,此時病人有很強的酸麻脹感;繼行手法,控制針感沿經上下走竄,促邪氣外泄。如針刺曲池,若對於類風濕病變部位在手指,就要拇指在前,食指在後,使針感沿曲池穴向下至手指;如病變在肩部之痹痛,則食指在前,拇指在後,使針感沿曲池穴向上至肩部,也即「直達病所」之義。
由於帶氣進針,功力深厚,手法得當,金伯華不僅擅治疑難病,且療病起效迅速,甚至效果立彰。金老曾用1.5寸毫針單刺曲池治脅痛、胃絞痛30餘例,輕者1次,重者3次即愈。
附「燒山火、透天涼」針法資料
黃帝問曰:願聞《九針》之解,虛實之道。岐伯對曰: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素問·小針解篇》 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金針賦》
燒山火操作方法:將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淺、中、深三層(天、地、人三部)。
(1)進針時,醫者重用指切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隨其呼氣時,將針刺入淺層(天部)得氣。
(3)得氣後,重插輕提,連續重複9次(行九陽數)。
(4)再將針刺入中層(人部),重插輕提,連續重複9次(行九陽數)。
(5)其後將針刺入深層(地部),重插輕提,連續重複9次(行九陽數)。此時,如果針下產生熱感,少待片刻。
(6)隨病人吸氣時將針1次提到淺層,此為一度。如果針下未產生熱感可隨病人呼氣時,再施前法,一般不過三度。
(7)手法操作完畢後,留針15——20分鐘,待針下鬆弛時,侯病人吸氣時將針快速拔出,急按針孔。
透天涼操作方法:將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淺、中、深三層(天、地、人三部)。
(1)在進針時,醫者輕用押手。
(2)令病人自然地鼻呼口吸,隨其吸氣將針刺入深層(地部)得氣。
(3)得氣後,輕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陰數)。
(4)再將針提至中層(人部),輕插重提,連續6次(行六陰數)。
(5)再將針提至淺層(天部),輕插重提,如此6次(行六陰數)。此時,針下產生涼感,稱為1度。如果針下未出現涼感,可將針1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過三度。涼感不論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現,可停止手法操作。
(6)手法操作結束後,可隨病人呼氣將針緩慢拔出,不按針孔或者緩按針孔。 ——《刺法灸法學》 陸壽康主編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焦勉齋(1905-1975)的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進針氣至後,先將針上提至淺部,用緊按慢提,三進一退的手法(不限於三一之數,以進多出少為原則,透天涼則以少進多出為原則)配合醫者之呼吸運氣,向下插針時,用緊按法,口鼻呼吸;向上退針時用慢提法,微微吸氣,這樣提插進退配合,約5分鐘即有熱感。
透天涼:進針氣至後,先將針插至深部,用緊提慢按,合醫者呼吸運氣而施術,向上提針時,醫者吸氣並用力捻轉針柄,向下插針時徐徐口鼻呼氣,進退提插配合,約5分鐘即有涼感。 ——《針術手法》
陸瘦燕(1909-1969)的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先進針至天部(腧穴深度的上1/3處),慢提緊按九次,按針時左轉;次進至人部(腧穴深度的中1/3處),提插、捻轉如前數;再進至地部(腧穴深度的下1/3處),施術同前;然後從地部一次退至天部,這樣為一度。反覆三度,倘熱至,出針揉閉孔穴;如無熱感,可反覆再施,直到熱至。
透天涼:進針直至地部,在該部緊提慢按六次,提針時右轉;次退至人部,同前提插、捻轉六次;再退至天部,亦同前法施術;這樣一進三退,稱為一度。操作三度,若涼生,則可出針,出針前搖大其孔,不閉其穴。如無涼感,應反覆再施,直至涼生。 ——《陸瘦燕針灸論著醫案選》
周樹東、周楣聲(1917-2007)的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燒山火可補虛寒,法取三才逐步探三按拇前呼始入,一提拇後吸相關由淺漸深天至地,慢提緊按九成三疾以出針當疾捫,熱生針下效非凡燒山火:有歌曰:「燒山之火能除寒,一退三飛病自安。始是五分終一寸,三番出入慢提看。」分天、地、人三部徐徐進針。初進針時可將針直入至適當深度,得氣後將針向上提至天部,隨即用緊按慢提,三進一退。因患者之呼吸而運用手法,目視患者,手不離針。當患者呼氣時向下三次進針為主,吸氣時一次退針為輔。呼氣時口唇微閉,如吹風狀,三次從口呼出。吸氣時即閉合其口,一次由鼻吸入。向下進針時用緊按法,拇前食後行九陽數。停針時要用力按針不動。向上退針時是用慢提法,食前拇後,在天部提三按九,左捻多右捻少,呼進吸退;熱生以後將針從人部再至地部時,也同樣行之。患者即感有針下發熱,並能沿經傳布,上下周流。當針深入地部後,將針再提至人部,如此反覆行之。最後一次出針至天部,少停再盡出針,疾捫其穴。
透天涼:透天涼可除煩熱,直針至地徐後撤緊提隨吸食指前,慢按隨呼食後說針下涼生再上提,三退一進熱自奪退針至天再入深,如此反覆同前撤透天涼:有歌曰:「透天涼法退熱燒,一進三飛冷風飄。先針一寸退五分,三出三入緊提消」。先一次進針至應有深度,再先深後淺,分地、人、天三部徐徐退針。直針入地得氣後,注視患者呼吸,緊提慢按,三退一進,目視患者,手不離針。當患者吸氣時向上三次提針為主,並用食前拇後稍向右捻,行六陰數。呼氣時一次按針為輔,同時拇前食後稍向左捻。吸氣時口唇微開,三次用口吸入。呼氣時即閉其口,一次用鼻呼出。當針下發涼時,即退針至人部,施術如前。能使涼氣循經傳導,最後遍體清涼。出針時不按針孔。所謂一進三飛或一退三飛者,意即連續前進三次或後退三次,輕巧快捷,猶如鳥之飛翔也。 ——《金針梅花詩抄》
彭靜山(1909-2003)的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補法:適用於虛寒症。選好穴位,針刺得氣以後,這時拇指用力向前作龍眼推旋,當拇指向前推旋完畢,左手拇、食兩指用力夾住針柄上端,不使針向回鬆勁,急用右手拇指指甲,從上向下刮動針柄。這時病人酸麻的感覺,就變為熱的感覺。這種熱由針穴局部向遠處傳導。
透天涼瀉法:適用於實熱症。選好穴位,針刺得氣後,拇指用力以鳳眼法向後拉捻,急用左手拇、食二指夾住針柄上端,夾的緊點,固定針柄,不使它向回鬆勁,然後用右手小指指甲,從下向上刮動針柄。這時病人已產生的酸麻感覺,就會變成涼的感覺。其涼從內向外,直透出來,頗感愉快。 ——《針灸秘驗》
吳倬仙的燒山火、透天涼:
靈樞經云:「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此即繼起者用透天涼燒山火之兩手法。針灸家師承有云: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內轉為瀉。外轉為補。補瀉之法。可停針侯氣。遲遲轉之。提插之法。不可偏用。蓋盡量插之。而至於骨。則不可再插。盡量提之。而針以外出。則不能再用。故定為三提一插。提針呼氣。插針吸氣。為燒山火。蓋提數多。則氣之出於衛分者多振振惡寒之證。用此手法。陽日用偶數。陰日用奇數。必能使之發熱。反言之。三插一提。插針吸氣。提針呼氣。為透天涼。蓋插數多。則氣之入於營分者多蒸蒸發熱之證。用此手法。陽日用奇數。陰日用偶數。必能使其退熱。除寒退熱。乃針灸家必要之手法。故靈樞經列於第一篇九針十二原之末。等於冠諸本腧篇之首也。以上所言燒山火透天涼之正法。乃男用於午前。女用於午後。如男子午後。有大寒證大熱證。當用燒山火透天涼者。則反而用之。如女子午前有大寒證大熱證。當用燒山火透天涼者。以反而用之。歌曰:三插一提透天涼。三提一插火燒山。提針吹氣插針吸。女午後兮男午前。 ——《子午流注說難》
羅逸仙、張鸛一(1919-2000)的燒山火、透天涼:
羅老先生燒山火:拇指與中指夾針,成蘭花式,待病人呼氣時進針天部(應刺深度的上1/3處),左捻九數;再呼,再進入人部(應刺深度的中1/3處),行九數;再呼,再進入地部(下1/3處),行九數。侯病人吸氣時,將針一次提至天部,反覆行之,共九九八十一捻,則病人自覺熱氣內生矣。行此法須注意四點:一是適宜於虛證、寒證,凡火證、實證均禁用之;二是行針時,聚精會神,細心觀察病人呼吸與捻轉節律,不可紊亂;三是捻力輕徐均衡,不可忽輕忽重,忽快忽慢;四是吸氣提針時,以凈巾掩病人口鼻。又透天涼:拇指與食指持針,成展翅式,待病人吸氣時,將針一次進入地部,右捻六數,呼氣時將針慢提至人部,行六數;再呼,再提至天部,行六數。如此再吸再插,反覆行之,六六三十六數,則病人自覺寒冷內生矣。行此法亦須注意四點:一是適用於火證、實證;二要聚精會神,捻轉合拍;三要捻重、提慢、插快,指力均衡;四令病人以鼻呼氣,以口吸氣。 ——《張鸛一醫案醫話集》
樓百層(1913-1992)的燒山火、透天涼:
燒山火:將針刺入應針深度的1/2時,行左右捻轉手法9次以侯氣,若覺針下沉緊,再刺入應刺深度,急行三出三入,慢提緊按的提插捻轉手法,一般可使針下產生熱感。透天涼:將針刺入應針深度,即行左右捻轉手法6次以侯氣,若覺針下沉緊,再將針提起1/2,急行三入三出,緊提慢按的提插捻轉手法,一般能使針下產生涼感。
鄭毓琳(1896-1967)、鄭魁山、李志明的簡易涼熱補瀉法
一、熱補法醫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緊按針穴,右手將針刺入穴內,候其氣至,左手加重壓力,右手拇指向前連續捻按3-5次,候針下沉緊,針尖拉著有感應的部位,連續緊按慢提3-5次,拇指再向前連續捻按3-5次,針尖頂著產生感覺的部位守氣,使針下繼續沉緊,產生熱感。根據病情留針後,緩慢將針拔出,速閉針孔。
二、涼瀉法醫生左手食指或拇指緊按針穴,右手持針刺入穴內,候其氣至,左手減輕壓力,右手拇指向後連續捻提3-5次,候針下沉緊,提退一分許,針尖向有感應的部位,連續緊提慢按3-5次;拇指向後再連續捻提3-5次,針尖拉著產生感覺的部位守氣,使針下松滑,產生涼感。根據病情留針後,急速將針拔出,不捫針孔。 ——《針灸集錦》
推薦閱讀:
※冬天手腳冰涼的人必須收藏:喝它讓你一整天都手暖!
※有哪些國內外IT公司有自己的吉祥物並且出過毛絨玩具周邊?
※西紅柿大家都吃過,但這5種做法你肯定沒見過,適合收藏喲!
※什麼樣的白茶具有收藏價值?
※成功者值得收藏的12句勵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