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種誤會
我是個崇尚簡單的人。生活簡單,兩點一線,每天不是在教室就是在家裡,基本上不逛街,長假爬山旅遊,其他時間呆在家裡看書寫文章。
吃得也很簡單,粗茶淡飯,極少在外面吃飯。穿的也很樸素,不喜奢侈品。說話更簡單,不喜歡啰嗦,更不喜歡跟人客套,跟人交流基本上就是直奔主題。
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好,但是有人背後會說我不懂生活。什麼是懂生活呢?在他們看來,吃要吃出花樣,穿要穿出檔次,玩要玩出水準,說話要委婉要講套路,總之跟我的生活完全是格格不入的——我看重的是精神上的品質,而很多人則看重物質上的豐富。
我周圍有些人背地裡會責怪我,因為他們關注我的公眾號而我卻不讀他們寫的文章,更不會推薦他們的文章,不能投桃報李我也有些不好意思。
但我就是這麼一個人,文章不簡練寫得太繞我不讀,文章成天情情愛愛寫得太矯情我不讀,文章無病呻吟寫得太造作我更不讀。
我就是喜歡簡單的表達方式,當老師的職業病就是把複雜的觀點簡單化,讓大家一讀就能理解作者的愛恨情仇。
我不是專業作家,學不來那些複雜的表達手法。我爭取一眼能看清事物本質,而讀者一眼就讀懂我,如果我跟我的讀者能夠有這種默契,那就是我的成功,千萬別以作家的要求來要求我。
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外婆的佳肴》,小時候跟外婆在農村長大,很少有肉吃,但現在每每回想起來,最好吃的食物就是童年在農村吃的那些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的食物,那時我們的味覺對於酸甜苦辣是那麼敏感。
現在呢?食物越做越好看,作料和添加劑也越放越多,而我們的味覺開始麻木,已經沒有什麼食物會讓我們覺得太好吃。這時候就特別懷念那大土灶里燉的一罐除了鹽、沒放任何作料的純雞湯,那個香想想都讓人流口水。
我有時會想,為什麼我們特別懷念小時候的食物?難道僅僅是因為那時候物質貧乏,食物給我們的味覺刺激被被放大?我覺得不是,是因為那時的食物做得簡單,是什麼味就是什麼味,沒有任何的附加材料奪去食物本身的味道。
我們在追求生活的品質中反倒丟棄了生活本身,這也許是追求物質豐富造成的吧。
有次跟朋友去咖啡館喝咖啡聊天,我翻開點單冊子點咖啡,發現有各種不同名稱的咖啡,冊子上的圖片也是美輪美奐,各種造型的讓我無所適從。
我只想喝一杯純咖啡而已,連杯子我也只想要那種最樸素的白杯子,好咖啡用純白杯子來襯托,越簡單越好,越簡單越有品質。
現在的店子把一半精力放在店面布置上,什麼西歐風、田園風等,另一半精力放在推出新品上,無非就是造型和口味的更新,而咖啡本身的品質往往被人忽視。
通過這些事我發現,現代人拚命追求的都是外在的形式,卻往往忽視內在品質的提高。
中國芯事件後大家都在反思我們國家的科技創新。近些年國家科技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能感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
但是,如果仔細一看,我們的所謂創新大多是形式上的創新,而沒有多少內容和實質上的創新。再一深究就會發現,即便是內容上的創新也往往來自於模仿,如淘寶模仿的亞馬遜和eBay。
咱們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科技太少,而自主知識產權類的創新是要我們耐得住寂寞,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在實驗室里埋頭苦幹才能獲得的。
我們整個社會過於急功近利,太急於出成績出成果,特別急於追求利益回報,大家都不願意坐冷板凳,也就沒了厚積薄發的創新了。
一個黃色的共享單車推出後,一批COPY(複製)的小白車、小綠車、小藍車都相繼出現,最後一個很好的生意變成了雞肋,城市充斥單車垃圾,這就是我們的所謂創新,copy再copy,最後大家都完蛋。
這段時間跟學生講創業,不可避免就要講創新,於是有學生腦洞大開想到一些創業項目,無非就是一些傳統店鋪加上與眾不同的裝修風格和新媒體營銷手段,他們認為這就是創新。
我最後都要問一句,你是賣什麼的?做生意什麼最重要?他們這才安靜下來,老老實實回答說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才是關鍵,創新也應該圍繞產品或服務的質量進行,沒有質量,其他的所謂創新都是噱頭。
看看,我們這些毛病被學生也給學去了。
放眼看去,我們整個社會都在追求物質的豐富,追求內容的複雜,追求形式的創新,而恰恰忘記了事物的本質。其實事物的本質一直就在那裡,那就是品質,非常非常簡單。
簡單不等於膚淺,豐富並不代表著品質,我們常常犯錯。
如果您還喜歡,那就關注我吧!
推薦閱讀:
※原來我們一直誤會了這幾句話!
※硫磺有毒,不能內服?都是誤會!
※追不到妹紙全因這5個誤會
※這些年被誤會的電磁輻射
※小夥子,我都是可以當你媽的人了!你剋制一點好吧?天大的誤會,我比竇娥還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