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比海更深的生活之味

2016-11-30阿嬤

Mo

電影 × 閱讀× 著衣 × 畫報

崇 尚 美 與 好 的 實 用 主 義 者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

written by Amo

年假回家手術的時候,終於等來了是枝裕和的《比海更深》,一如既往的「是枝味」。

主角依舊是有某些長處但始終沒什麼大作為、生活窘迫的中年男人,一邊活在與想像中的未來截然不同的現在,一邊努力扮演著兒子、丈夫以及父親的角色。

事件依舊以家庭聚會為重點,以細緻動人的日常生活做底,人們在其中努力又不乏遺憾地生活著。

這次的新作《比海更深》無疑是《步履不停》的姊妹篇,它就像是橫山家生活的又一個截斷面,如果對照著看這兩部作品,會有很多有趣的發現。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阿部寬飾演的良多,依舊是那個導演口中「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大人」的男人,只是隨著年紀增長,身上越發顯得哀愁與落魄。

相隔八年,影像的力道是非常殘酷的。重新翻出《步履不停》來看,你會感嘆時光殺,那時候的阿部寬可真清爽年輕吶。

在《步履不停》中,良多沒能按照父親的意志成為一名醫生,與離了婚帶著孩子的女人結婚。在《比海更深》里,他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卻也依舊沒能實現成為公務員的理想,把人生希望投注於賭博,成了一個月只能見一次兒子的「前夫」和「前父」。

就像是在身體力行地踐行《步履不停》里母親的那句話:男人們老了,沒有精力應對女人和酒精,但是他們還可以賭博。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樹木希林飾演的母親,依舊是為家庭操持一生,不乏人生缺憾的母親。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比海更深》都有她將包裝繩隨手收起來循環使用的細節,在她看來,冰箱里塞滿東西才讓人放心。

從《步履不停》中希望有一輛方便出行的汽車到《比海更深》裡面想要住進獨棟的公寓,她的人生願望總是沒能實現。但是,她依舊是那個偶爾收到兒子的零花錢便開心半天的母親。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雖然曾被姐姐責罵「家庭記憶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專屬物品」,但導演正如電影里的良多一樣,一再把鏡頭伸往私人經驗里去。 這次的《比海更深》更是以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清瀨市旭丘團地為拍攝地,其中的諸多細節也是基於個人記憶的再演繹。

日本的團地住宅中心,就像日劇《砂之塔》里的高級公寓一樣,是一個將階層差距表面化的場所,只不過與其相反,這裡展現的是窮人的差距。

比海更深

所以,我們可以在電影里看到,母親反覆表達想要一套獨棟公寓的心愿。「自尊心強的母親認為,上了年紀後還在出租房生活是一種恥辱, 而當時的父親和我並沒有實現母親願望的能力和意志力。」

這次的電影設定和家庭成員所處狀況都是虛構,但樹木希林演繹的母親,角色對自己人生的不如意、以及為平復這種心理而採取的一系列應對措施,其中有很多都是導演自己的母親為原型的。

比海更深

兩部作品中,母親的角色都是整個家庭的粘合劑,這種作用體現在餐桌之間。吃在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是吃的場景,同時餐前準備以及餐後整理也包括在內。

在《步履不停》中,導演花費了大量鏡頭來展現一家人準備食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里,大人在談話,小孩打鬧,各種日常撲面而來。在《比海更深》里,離異後的妻子礙於婆婆的情面和颱風天氣留下來,一家人在狹小的房子里做飯,讓人得以窺見昔日溫情。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導演曾說,吃的場景,實際上也就是「活著」,如果為了活著而做的事情不好好描寫,整部作品都會朝向一個「凄涼」的故事發展。

在《步履不停》的晚餐桌上,母親不動聲色地揭露了父親塵封多年的一段婚外情事,那個在父親眼裡一點優雅都沒有的母親,為了保護家庭壓著幾十年的秘密生活著,她的隱忍、犧牲甚至是殘酷,在曾屬於父親和他的情人的音樂里顯得異常深重。

而《比海更深》里的晚餐則是孫子朗讀關於奶奶的作文,良多的寫作天賦像血液在兒子的身體里流淌,這正是良多所說的,永遠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些瑣碎的細枝末節累加起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真真切切的生活,而那些埋藏在波瀾不驚之下的正是戲劇性所在。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而在吃之外,是枝裕和的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另一個場景則是洗澡。在另外一部《如父如子》中,父親與孩子一起洗澡,是孩子成長與人生記憶的一部分。

而無論是《步履不停》還是《比海更深》也都出現了洗澡,兩次都是迫不得已的留宿,而正是這種迫不得已,彼此才有了更深進入對方內心的機會。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吃飯、交談、洗澡、行走,牙刷、瓷磚、花朵,導演不厭其煩地用這些細節來構築出一個生活著的空間以及流動的時間。

兩部作品都出現了母親撐著兒子的後背緩慢前行的細節,也反覆出現蝴蝶這一意象,在母親眼裡,那是逝去親人以另一種方式回家。隨著年歲的增長,母親會變得脆弱、依賴甚至偶爾撒嬌。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在是枝裕和的電影里,比起母子之間的親密關係,父子之間的交流要不容易的多。父子之間不可磨滅的隔閡,這當然與導演的個人經驗不無關係。

在是枝裕和的記憶里,自己與父親之間一直很有距離感,從沒有真正深入交談。在父親去世之後才發現彼此之間的牽連。「清理我們的老房子時重新發現了許多記憶。我意識到,即使在他死後,我仍能繼續發展和生長我們之間的關係。」

這就像《記我的母親》里所說的那樣,直到父親去世之後,作家才發現自己身上有著諸多與父親相似的行為舉止,看報紙的姿態,走路的步伐,通通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在《步履不停》中,父親總是以背影示人,家長威嚴高於一切,嚴苛地想要子女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在《比海更深》中,父親則以死亡的形式缺席,良多也一度認定父親對自己一點不關心,直到看到父親留在典當鋪里的自己唯一的作品。

當鋪的原型為是枝裕和父親常去的按摩店,在那間店裡,是枝裕和曾無意間發現了關於自己的剪報。原來平常做人隨便、欠了不少債的父親,過去一直在默默地支持他。

在父輩的成就面前感到羞恥,產生誤解與對抗,是枝裕和的電影里的子一代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困惑。

步履不停

因為不想要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在自己成為父親之後,總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父子關係。而事實上,比起不成熟的大人,小孩子則顯得冷靜淡定的多。他們沒有強烈的企圖心,對待很多問題表現得無所謂。

在《比海更深》里的真悟是個很冷靜的孩子,說話聲音小,並為大聲說話的大人感到羞恥。他知道自己無法成為最好的棒球手,所以每次都選擇保送上壘的安全方式。這也是導演自己的私人記憶,小時候的他曾是棒球手。

「在目睹了四號擊球手中島君揮出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全壘打後,我立刻明白自己並沒有打棒球的天賦。即使如此,也還是在小學畢業紀念冊上的夢想一欄填了職業棒球手。

當時的我身上並沒有大人們希望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天真爛漫,相反只有冷靜。因為從小就是這樣的人。」

上圖:步履不停,下圖:比海更深

不當英雄也不會怎麼樣,看到優秀的人從來不覺得不甘心。在是枝裕和的電影里,新的子一代有著與他們的祖輩甚至父輩更不同的人生觀。

正如導演所言:「世間也需要沒用的東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須有其意義,會讓人喘不過氣來。」

而一個看似什麼事都沒發生的故事,裡面藏著的或許正是生活之味。

推薦閱讀:

從商場買的衣服售貨員沒摘磁扣怎麼辦?
為什麼吃炸薯片容易上癮,停不了。加了什麼成分,使得本來平淡無味的薯片一吃起來就停不下來?
為了讓自己更優秀,你堅持做了哪些事情?
有哪些人、事、文章或其他,讓你本來看似面目全非的人生突然有了質變的轉折?
如何清洗網面鞋?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