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哮喘緩解期中醫治療現狀及展望

小兒哮喘緩解期中醫治療現狀及展望

1.從痰論治

伏痰為哮喘宿根,《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說:「膈上病痰,滿喘咳吐……必有伏飲。」明確提出膈上病痰是哮喘的病因病機。元·朱丹溪明確提出「哮喘……專主於痰。」盛麗先…認為伏痰類似於氣道慢性炎症,痰阻氣道,氣管狹窄,通暢不利,肺氣宣降失司,可理解為氣道高反應性,一有外邪觸動伏痰,即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相互搏擊,使氣道炎症和氣道高反應性加劇而哮喘發作。白凌軍等*臨床觀察哮喘患兒平素有喉中痰多表現,可謂「伏痰」。認為本病緩解期主要是肺衛不固,風痰內盛,治療以補肺固表、消風化痰為主。王振兵*認為小兒肺臟嬌嫩,藩籬不密,外感風邪,內犯於肺,風痰內蘊,壅阻氣道,肺失宣肅,治以祛風化痰,宣肺止咳,採用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治療,對照組(60例)單純應用西醫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P<O.05)。王文革* 在總結汪受傳辨治小兒哮喘經驗時,提出風痰內蘊是哮喘發作的病因,又是哮喘發病之結果,風痰內蘊的病理狀態貫穿於哮喘的發作期、緩解期、穩定期整個病程中。

2.從瘀論治

眾多醫家認為伏痰並非孤立存在,它與氣滯血瘀往往互為因果。李欣*認為,宿痰為哮喘發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遷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結可導致哮喘反覆發作。張鳳仙*認為,小兒肺臟嬌嫩,脾腎常不足,久病則瘀血阻滯,脈絡不通,影響津液輸布,津液停積成痰,痰瘀互結肺中,終致哮喘反覆發作,遷延難愈。朱丹溪曾明確提出「痰挾瘀血遂成窠囊」的痰瘀同病觀。因此,哮喘治療應痰瘀同治,以化痰祛瘀為治則,緩解期貴在化痰祛瘀固本。李建保*針對「哮喘痰瘀」互結的病機,活血化瘀,祛痰平喘。口服丹龍定喘丸後患兒EOS、IgE均明顯下降(P<0.01),且EOS下降優於對照組(P<O.05),能明顯降低緩解期哮喘患兒的EOS,提示它有抑制支氣管哮喘慢性氣道炎症的作用。

從臟論治

小兒哮喘緩解期,主要涉及臟腑為肺脾腎三臟。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腎常虛,人體水液的正常代謝為肺脾腎三臟所司,若三臟功能失調,則水液代謝失調,痰濁內生,成為哮喘的宿根。所以哮喘的緩解期治療多從肺脾腎著手,消除伏痰宿根。

1.從肺論治

哮喘主要由肺的病變所引起。肺主氣,司呼吸,氣虛則衛表不固,自汗盜汗易為外邪所侵,或因氣候變化不能適應,而發哮喘治宜補肺固衛,益氣定喘。《素問·標本病傳論》日:「肺病喘咳」。繼《內經》之後,不少醫家力主哮病主要是由於邪氣乘肺、肺氣上逆所致。現代醫家認為,兒童哮喘無論在發作之時,還是緩解之期,都存在肺不足的情況,尤其在緩解期、,更是以肺氣虛損為突出矛盾。蔣屏等。認為哮喘患兒肺常不足,緩解期CVA患兒多表現為多汗易感、面色晃自、氣短懶言等肺氣虧虛之症,所以認為緩解期的三臟調治尤以肺臟為重,治療組給予玉屏風顆粒治療,對照組給予酮替芬治療。結果治療組優於對照組(P<0.05),玉屏風散對次症自汗及反覆易感的療效優於對照組(P<0.05)。2組均可降低血清嗜酸性粒細胞數,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閔亮等*認為,補益肺氣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從而減少或減輕哮喘的發作。

2.從脾論治

脾居中焦,為肺金之母,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小兒時期,脾本不足,哮喘日久,肺病及脾,脾虛更甚,氣不化津,則痰濁更易滋生。正如《症因脈治》「痰飲喘逆之因,飲水過多,脾虛不能四布」。脾胃為後天之本,治哮當以脾胃為先,《內科摘要》清代葉天士也指出哮喘「久發中虛,必補中氣」,強調健脾的重要性。劉自力等「。0認為,脾虛為哮喘的宿根之一,是貫穿哮喘病發作期與緩解期總病程的核心發病機制,哮喘的「標」與「本」皆與脾虛密切相關。蔡潤清等*也認為,脾虛是哮喘發病的關鍵。劉俠等*採用治療組40例服用自擬方健脾補肺活血湯,對照組40例採用酮替酚口服治療。結果治療組40例有效率95.O%,對照組40例有效率75.O%。於作洋*總結劉弼臣教授治療小兒哮喘的經驗,強調調理脾胃亦有助於補腎,主張在緩解期長期服用加味二陳湯,以健脾化痰,遠期療效好。

3.從腎論治

腎為先天之本,內寓元陰元陽,腎虛無以化氣,腎無生氣之根,肺難為氣之主。腎氣虛在兒童哮喘緩解期更為突出。古人很早就觀察到本病與先天察賦有關,多發於腎氣未充之稚童,腎與本病有重要關係。如《沈氏尊生書·幼科釋謎·哮喘原由症治》認為「哮證大都感於幼時」。李雪瑩等*認為,小兒哮喘的本臟在腎,基本病機是腎陽不足或相對不足,而且貫穿於整個病程始終,所以在發作期和緩解期都應該注意對腎的治療。黃騰*認為,先天稟賦不足,腎陽虧虛是伏痰產生、潛留體內而致哮喘呈慢性反覆發作狀態的根本原因,通過觀察昇陽益腎湯對哮喘息兒60例I臨床癥狀、肺功能的改善情況,對其l臨床療效進行客觀評價。並得出其不僅能改善呼吸道的癥狀,還能協同西藥提升西醫哮喘治療的效果,改善甚至扭轉患兒的夙根體質。

從虛論治

小兒哮喘緩解期表現以正虛為主,尤其是肺、脾、腎三臟不足,脾肺氣虛,腎虛不固是導致哮喘反覆發作,難以治癒的根本。孫瓊*認為中醫藥在防治支氣管哮喘方面,治療宜肺脾腎三臟並補,可充分改善哮喘患者的過敏體質,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氣道的防病能力,徹底消除氣道炎症,從而達到預防哮喘發作的目的。因而緩解期治療的關鍵在於恢復臟腑功能,治以補肺固表,扶脾助腎,益氣固本。如《丹溪心法·喘證》指出:「哮證已發,攻邪為主,未發則以扶正為要」。基於此,楊小欣*提出益氣固本法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自擬具有扶正固本作用的芪蛤防哮散(黃芪、蛤蚧、人蔘、紫河車等)進行臨床觀察研究,獲滿意效果。肖南希等*在長期的臨床中認識到哮喘必以虛為主,肺脾腎虧虛貫穿於疾病的始終,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亦互為因果,纏綿難愈。其相應的治則即是益氣補腎、活血化痰。

從方論治

近年來,許多學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組成專方治療本病,段曉征*選用健脾化痰止咳之緩哮方(蘇子、前胡、白前、桃仁、杏仁、白屈菜、萊菔子、膽星、茯苓、款冬花、清半夏、沙參、茯苓)治療,將561例哮咳痰期(痰濕內蘊型)患兒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給予緩哮方及小兒哮咳喘膠囊口服治療,對照組給予止咳橘紅口服液口服治療,結果觀察組有效率91.11%,對照組8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郭氏等*用固本止哮湯治療支氣管哮喘緩解期患兒,並設置對照組,治療組每年的哮喘複發次數較治療前明顯減少,患兒T淋巴細胞亞群CD8明顯增加,CD4/CD8細胞比值降低(P<0.05)。李校等*用扶脾理肺湯[黃芪、白朮、防風、炙麻黃、杏仁、射干、百部、山藥、地龍、焦三仙(炒麥芽、炒山楂、炒神曲)、劉寄奴]治療小兒CVA取得了較好療效。劉氏*用哮靈膠囊治療小兒哮喘80例,有效率為95.0%。

從外論治

中醫外治法在兒童哮喘緩解期亦發揮著它獨特的優勢,穴位貼敷、霧化吸入、穴位注射、針灸療法等方面廣泛運用於臨床並取得很好效果。喻曉*通過咳喘散穴位敷貼,明顯改善支氣管哮喘慢性持續期輕中度患者的肺功能。並提高哮喘的臨床控制水平。吳傑等*在傳統敷貼方法的基礎上,配合使用離子導入技術,試驗組給予中藥穴位敷貼聯合離子導人技術治療,對照組單用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治療後試驗組400例,有效率為88.5%,對照組280例.有效率為65.7%。試驗組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徐建勇等*取天突穴位注射治療小兒支氣管哮喘72例,痊癒65例,有效6例,無效l例,有效率98.6%。祁鵬等*採用燈火灸療法治療小兒哮喘,對照組採用常規的糖皮質激素吸入療法及藥物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燈火灸治療。治療組29例有效率96.5%。

總結與展望

中醫藥治療哮喘的優勢在於強調個體與證型的差異,因地因時因人辨證施治,注重整體觀,對症性強,尤其對緩解期的防治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善於預防,長於治本,較西醫治療有明顯優勢。近5年來,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報道逐漸增多,認為預防哮喘發作,哮喘緩解期的治療是哮喘治療的核心問題,中醫藥扶正固本在提高機體免疫力,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人跟師多年,認為痰飲為兒童哮喘病的基本病理改變,治痰為兒童哮喘治療之根本。然而痰之所生離不開氣,所以治痰必須治氣,治氣首務是調氣。調氣一是調脾之氣,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失健運,則濕滯而為痰,脾為生痰之源;二是宣降肺氣,肺為水之上源,若肺的宣降功能失常,則水液停聚為痰。臨床上當從以下三方面治療,一是調脾胃之氣以治痰,二是宣降肺氣以治痰,三是以溫葯和之以治痰,臨床效果很好。儘管如此,中醫藥防治小兒哮喘緩解期仍存在不少問題尚需解決,如對小兒哮喘緩解期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標準仍不統一,缺乏對評價指標量化標準的研究。多數臨床報道仍為經驗總結或臨床療效觀察,科研設計規範化明顯不足,實驗研究缺乏系統性、連續性,不利於中醫對小兒哮喘機制的研究。今後應進一步加強中醫藥防治小兒哮喘緩解期的臨床研究和實驗研究,從而更深入地揭示中醫藥治療小兒哮喘緩解期的發病機理,研製出更加有效的預防、治療哮喘的藥物,從而達到根治哮喘的目的。

推薦閱讀:

中醫論-五臟 六腑
中醫功能學模型之臟腑(五)
中醫的刮痧療法
中醫入門8.5
為何中藥問題頻發?——《鳳凰周刊》第477期《論中成藥臨床試驗造假,回扣驚人等內幕》

TAG:中醫 | 中醫治療 | 治療 | 哮喘 | 現狀 | 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