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總是不快樂?學會這3點,幸福感爆棚!

身為父母,我們希望給孩子一切好的教育,但往往卻忽略了一點——教他們如何幸福。我們總覺得「這樣是為了孩子好」,覺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卻沒注意孩子那稚嫩的小臉上已經少了很多笑容——你的孩子,幸福嗎?

如果孩子不快樂,換句話說,如果孩子感受不到幸福,那麼他就算達成的成就再高,又有什麼用呢?可是,決定孩子是否幸福的核心因素是什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具幸福感的人?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者劉軒,在《幸福的最小行動》中,從心理學的角度為家長們提出了一些實用的育兒建議。家長們,如果想讓孩子以後更有幸福感,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這幾種能力!

自律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和孩子建立理性的「契約」關係

有些孩子年齡太小,當犯錯誤時,家長覺得說了他也未必懂,容易出現「打也不是,罵也不是」「說了也不改」的情況,很是窩火。

但其實,孩子雖小,也知道趨利避害,他能夠理解外界給他的反饋是好還是壞。所以,即使孩子還不能完全明白道理,我建議家長們也要和孩子建立一種明確的「契約」關係。

首先,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訂明確的規則,約定好賞罰的標準。比如早晨起晚了,就不許吃當天的冰激凌。

然後,你要嚴格而溫柔地去執行那個規則。當孩子觸碰到了你們約定的規則,你一定要說到做到。如果事情的結果帶來的是獎勵,就絕不能食言;同時,如果是懲罰,你也不要發火,要非常理智平靜地和孩子講清楚為什麼懲罰他。一般來說,孩子都能夠接受。

請注意!

這個時候,不管孩子如何哭鬧,都要理性地嚴格執行,不能心軟,不能退步!

你要告訴他:「對不起,因為你沒有遵守我們的約定,你必須接受懲罰。」

當我們和孩子形成這樣的「契約」關係,執行一兩次,你會發現,不再需要用暴怒的語氣去震懾孩子了。所以,我建議:和孩子建立理性的「契約」,溫柔且嚴格地執行下去。

感恩能力

培養孩子的感恩能力

給孩子固定的感恩的時間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會很幸運,也能讓別人更幸運。當你懂得感恩,你會更積極,就算遇到事情不順的時候,也比較懂得以平常心看待挫折。要讓孩子從小懂得感恩,可以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有固定的感恩的時間。

舉個例子。最近我兒子過六歲生日。我們那天原本要給他辦一個生日party,但我和我太太工作太忙了,後來我太太就給他訂做了一個很精美的蛋糕,但我們並沒有邀請朋友來家裡面。

我們在吃飯時發生的一件事讓我蠻感動的。我的岳母那天過來幫忙做菜、接孩子,我太太跟岳母說:「媽,謝謝你哦」。

沒想到我兒子突然跑過去抱住他媽咪說「謝謝媽咪。」

我太太嚇了一跳:「你為什麼謝謝我?」

他說:「謝謝你給我買這麼漂亮的蛋糕。」

然後我爸爸問:「你有什麼感謝爸爸的嗎?」

他說,「謝謝爸爸帶我在河邊跑步。」

我說:「哦,不客氣。」

那天,我兒子輪流給每個人一個擁抱,對每個人都說了一句感恩的話。這件事情讓我們覺得很感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感恩的機會,我們當天切蛋糕的氣氛是發自內心的好,不是那種單純的儀式感。

後來,我跟我太太說,以後我們過生日就要這麼做,我們都要花點時間感謝每個在我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和他們所做的事。

適應未來的能力

培養孩子適應未來的能力

同理心與溝通能力

未來的世界將會變得節奏越來越快、信息密度越來越高。人工智慧將會給這個社會帶來巨大的變革,這既是我們的孩子將繼承的世界,也是我們有生之年將面對的課題。

那麼,我們能夠教孩子們什麼?

1同理心

在未來的世界,我認為心理問題會是很大的問題。將來,我們可能會有機器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希望在未來的社會裡,是我們駕馭機器,而不是機器駕馭我們。

如果未來是一個我們駕馭機器的世界,就等於每個人會有「超能力」,都會有超人的智慧和力氣,而這些都是機器來幫助我們實現的。但是,如何使用「超能力」,使用「超能力」會有怎樣的結果,核心就在於我們叫機器去做什麼。

在未來,人人都能駕馭機器,同理心是必需的,否則我們會毀滅彼此。所以,我們有沒有辦法去看懂人、能不能夠跟一個人感同身受,就很重要。

這種同理心被稱為compassion,這個compassion來自於拉丁文,是兩個詞的綜合,指一同受苦的意思。當你對一個人有同理心的時候,你就有辦法進入他的世界,能夠去感受他的痛苦,因此你就不會對他那麼敵對、那麼無情。

2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分為兩種。

一種是你懂得怎麼跟服務你的機器去溝通,這並不是意味著你要懂程序語言來教機器怎麼做事,而是你一定要懂得很準確地告訴機器你要做什麼。這種是clear communication。

另外一種溝通能力是你怎樣感染人,能夠對一個人、十個人、一千個人去說一件事情,讓他們理解你的觀點,讓他們願意和你合作,和你一起來做一件事情。

未來機器人做得像人一樣,會變得非常懂人,能夠判斷人的蛛絲馬跡,可以跟你對話,但是它沒法感染人。這種能感染人的溝通是在人的領域才能實現的,只要我們沒有脫離人類的社會,這種溝通能力就是必要的。

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呢?

創造讓孩子自由表達的條件

有很多孩子覺得自己在大人的世界裡應該少說話。通常這類孩子有很強勢的父母,他們的父母從小就習慣命令孩子,並且把腳本給了孩子。

比如:

「人家給了你東西,你要說什麼?」

「啊!謝謝!」

這樣一來,孩子根本沒了自己的想法,更談不上表達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讓小朋友多一些機會表達真正的自我。

如果你家的孩子屬於這種情況,一定要想辦法改變現狀,讓孩子勇於表達,樂於交流。家長們可以製造一些機會,讓孩子能自主跟大人去交談,比如共同制訂家庭的出遊計劃等。

讓孩子理解聊天的重要性

現在,很多家庭的常態都是吃完飯後,家庭成員就各自玩手機;甚至在吃飯的時候,大人們聊天,小孩子也在玩手機。這種情況下,怎麼樣才可以讓孩子多說話?當然是拿走他的手機。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手機對他們的危害要比成人更大,一定要讓他們理解見面交談和聊天的重要性。

當然,並不是簡單粗暴地說「放下手機」就能讓孩子交流。讓孩子交流的動力來自於哪裡?來自於家庭。家庭絕對是交流的核心,要讓孩子在聊天中慢慢習慣:原來面對面聊天不是那麼可怕的,看著一個人的眼睛不是那麼可怕的。

第一閱讀說:

家長們總是希望孩子當一個乖寶寶、好學生,長大後能按照社會普遍的評價標準,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有多少父母,為了讓孩子集中精力學習,不許他看電影、聽音樂、玩航模、投身大自然……扼殺掉他所有與學習無關的興趣,帶來的後果是可怕的:他將喪將失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力。他們所謂的「為了孩子好」,只是讓孩子擁有了「成功」這個外在形式,卻沒有「幸福」這種內心感受。

而事實上,幸福和成功兩者並不矛盾,它們是共存的。

家長預期的成功人生,一定建立在孩子們能感知並自主獲取幸福的基礎上,而這恰恰需要培養孩子的底層基礎能力——自律、感恩、溝通和同理心。具備這些基礎能力的新生代,才能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把握無限的可能性,在未來享受自己的精彩人生。

作者介紹

劉軒

哈佛心理學者

暢銷書作家


推薦閱讀:

銷售人員要學會這十四條跟客戶去溝通
口音重?別嘲諷,請學會尊重!
挑逗女人絕招 你學會了么?
學會勾引
再手殘的妹子,學會這些,也能貌美如花

TAG:孩子 | 幸福 | 幸福感 | 快樂 | 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