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放下藝術的架子好好說故事
對於我這種看電影,注重劇情大於表現的觀眾來說,馮小剛是最值得我去掏銀子買票的導演之一。曾聽圈裡人說過,馮導拍《非2》的時候,那就是邊渡假邊工作,玩兒似的,瀟洒得很。看完《1942》,可以感受到,拍這樣一部電影絕對是個苦差,但是做為電影人他還是力求重現那段歷史,拍自己的讓別人說去吧。
在我眼裡,馮小剛是個導演,也是個成功的商人。大家難免拿他與張藝謀比較,他似乎也樂於與張導博弈,結果是馮小剛在口誅筆伐中,依舊是獨孤求敗。《1942》的演員陣容也不難看出他的號召力絕對不遜色張藝謀——你能在《金陵十三釵》請一個坎貝爾,我就在《1942》請兩個影帝。
《1942》的故事可謂波瀾壯闊,涉及歷史、戰爭、政治、宗教,主要人物有十幾位,還有數十位牽引故事的配角,要在2個多小時篇幅中,敘述詳實,有衝擊力,還要打動人,可不是件簡單的活,也貌似只有被稱為「電視導演」的馮小剛才能勝任。
如果讓張藝謀或是賈樟柯來執導筒,前者可以呈現破敗蕭條的場景,但引以為傲的視覺衝擊表現,似乎無用武之地,這不會是老謀子想要的菜。賈導喜歡在動作神情上捕捉人物的內心,顯然也很難展現《1942》的殘酷與複雜。讓陸川來拍,他一定著力把日本人冠以救世主的身份,以所謂新的視野與藝術角度,在口水裡撈票房。所以,只剩下馮小剛,他從來不再乎什麼大師的帽子,什麼藝術的眼光,他只在乎,把想表達的內容用電影語言的形式表現出來,讓花了錢在影院干坐兩小時的顧客,即便沒收穫也不會打瞌睡,才是硬道理。
事實再次證明,《1942》馮導又一次做到了,該憋屈絕不爆發,該煽情絕不沉默,該殘酷絕不美化,該直批絕不隱喻。整部電影,該哭、該笑、該憤怒、該無奈、該思考,看故事、看演員、看場面,統統都呈現給觀眾了,藝術的事就留給那些會說,卻不會拍的專家吧。
推薦閱讀:
※落敗公子與暴發戶姑娘..
※以「老乾媽倒閉了」為開頭,可以寫出怎樣的故事?
※夏天啊夏天(二)
※將軍請上馬!
※你都寫過什麼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