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國太極圖」與《果殼中的宇宙》(2)

第五章「中國太極圖」與《果殼中的宇宙》(2)

圖5.13星夜圖

圖片版權與提供:NA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Team (AURA/STScI)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十佳圖片中位居第八位的以梵高作品《星夜》命名的星夜圖。這顆紅色的恆星位於銀河系外層空間邊緣,麒麟星座方向,距地球約兩萬光年,名叫「V838Monocerotis」。它周圍塵埃雲中的旋渦狀結構完美地呈現出了太極規範場的演化運動圖像。

圖5.14梵高畫作《星夜》

繪圖及提供: Vincent van Gogh; Digital image courtesy ofWikipedia

名畫星夜(Starry Night)是梵高最著名的代表畫作之一,它是1889年創作的。星夜迴旋的畫風,讓很多觀賞者認為更能鮮活地呈現夜空。星夜的風格被歸類為後印象派,這是一種流行在19 世紀末的畫風。

「中國太極圖」是華夏始祖——伏羲為探求宇宙哲理,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運用他的超人天智,奇蹟般地把宇宙中萬事萬物萬象用太極圖直觀地表現了出來,十分準確地開示了宇宙的生成和發展,科學地包含了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伏羲以非凡的膽識和智慧,天才地總結出了「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象」的宇宙生成認識觀。中國另一位哲人老子在伏羲太極圖的基礎上又發展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運行思想。伏羲和老子認識宇宙的唯物思想對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太極圖」中「太極曲線幾何」和「太極規範場」對當今世界科技最前沿、最神秘之謎的破解具有巨大的開導意義。

在宇宙中,目前證明地球人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的高等智能生命。從「中國太極圖」隱藏的對稱和諧關係來看,地球人的根在地球,地球的根在太陽,太陽系的根在銀河系,銀河系的根在宇宙。與此相伴而生的暗物質也應該如此,「中國太極圖」中隱藏的暗物質和它的運動方式目前我們還不能完全認識它!

圖5.15 碰撞中的螺旋狀星系

圖片版權及提供:Debra Meloy Elmegreen (Vassar College) etal,& theHubble Heritage Team (AURA/STScI/NASA)

這張圖片展現了兩個星系正在互相碰撞形成類似面具的情景。左方的NGC 2207 和右方的IC 2163 星系位於距地球1.4億光年外的大犬星群,兩者靠得最近的時候,大約是在 4?000 萬年前。現在較小的 IC 2163 星系正以逆時針方向旋轉靠近較大的NGC 2207 星系,而NGC 2207星系又以順時針方向旋轉運動。天文學家預測,大約 5 億年後,左邊較大的 NGC2207 會把右邊較小的 IC2163給吞食掉,這兩個星系將最終融合為一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形成一個新的「太極規範場」星系。

圖5.16科學家觀測到的黑洞群天文圖像

圖片版權與提供:M. P. Muno (UCLA) et al., CXC,NASA

天文學家在監控銀河系中心時,意外地找到大量X射線變光源存在的證據,它們可能是位於雙星系統內的黑洞或中子星,而且分布在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的周圍。該圖是錢卓拉觀測站監控計劃所發布的X 射線組成圖片。圖中 A、B、C、D四個用圓圈出的變光源距離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都不到三光年。如果它們能證實,就印證了宇宙中不同空域中的黑洞會相互作用,最終演化生成更大的黑洞,以「太極規範場」的形式孕育新的宇宙物質生命。

第一章中已介紹伏羲、女媧畫卦的詳細情況,讓我們看到了先天八卦圖的真容,也讓我們對先祖創生八卦的思想有了比較系統的認識,知道了伏羲八卦的深刻含義。用先天太極圖來比對現代科學對宇宙的觀測成果,不能不讓我們對伏羲、女媧的先天大智所折服!我們的先祖創造了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後人直觀認識宇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而使後人在先天太極圖的引領下可以不斷地去實踐伏羲、女媧的宇宙認識思想。但極為可惜的是,如此偉大的寶圖中最精妙閃光的東西被埋沒了幾千年。值得欣慰的是,這兩幅寶圖並未徹底消亡,除了前人口傳心授的部分內容外,還能從秦代西安未央宮殘留的瓦當中看到它們的遺迹,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

至此,讓我們再回到伏羲所畫的「中國先天太極圖」場景中進一步領略宇宙中的無限多重風光,下面幾幅圖和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一偉大的歷史遺迹(圖5.17~圖5.22)。

圖5.17伏羲所畫的先天太極圖,它在秦代的瓦當中得到了印證。

圖5.18女媧所畫的人類生成太極圖,它在秦代的瓦當中得到了印證。

新莽瓦當·青龍新莽瓦當·白虎新莽瓦當·朱雀新莽瓦當·玄武

圖5.19~5.22漢代四瓦當圖

在漢代以前古人喜歡將天地間的大事及「神靈」刻畫到房頂的瓦當中,以表達對天地萬物的崇拜和敬仰。這些瓦當給我們保存了古人認識宇宙的思想。

什麼是宇宙的過去和未來?宇宙的無限風光是否有盡頭?宇宙龐大的萬物運動結果是否可以預測?這些問題已讓很多科學家探求和爭論了許久而沒有結果。

為了方便和加深對「中國太極圖」中宇宙萬事萬物關係的理解,讓眾多的天文愛好者和讀者更簡單地直觀了解宇宙深處的奧秘,有必要規定和引入「太陽系年、銀河系年、宇宙年」的概念,它們和目前使用的「天文單位、光年」有本質的區別。

眾所周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是 365.242 2 天(即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地球同時也自轉了 365.242 2 圈;太陽系在銀河系強大的引力作用下繞銀河系公轉時,它也在整體自我旋轉。我們已知道太陽系繞銀河系公轉一圈大約是2.5 億年,在 2.5 億年歲月中我們能否知道太陽系自轉了多少圈?我們只知道太陽本身自轉一圈(太陽自轉會合周期)大約是 27.275天,那麼以「族長——太陽」為主的太陽系自轉一圈究竟需要多少年?銀河系在自轉的同時,它又繞著宇宙質量中心在公轉,銀河系公轉一圈需要多少年?它本身又自轉了多少圈?這些問題科學家還給不出答案!

筆者相信,這樣貌似簡單的問題卻能讓科學家大傷腦筋,簡單中的複雜問題更讓天體物理學家們費盡心機也難以說明!就人類目前所觀測宇宙歷史的神秘真容而言,現階段無人能解答這個問題!但它們卻是地球人需要知道的問題。從地球人創造初級文明以來,古今中外的哲人們都無法揭開這個謎底,而中國偉大先祖伏羲卻讓他創生的「太極八卦」給我們解開了這道難題,而且還告訴了宇宙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巨大的太陽系在銀河系中乃至宇宙當中僅僅是滄海一粟而已,但它卻是這個宇宙中的驕子。以太陽系的運動方式來推測銀河系和整個宇宙的運動,具有局域可代表全域的特徵,因為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國太極圖」表達的「宇宙星系運動總圖」的全部內涵。

圖5.23當星系重疊時

圖片版權及提供:W. Keel & R.White(Univ.Alabama, Tuscaloosa),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ESA,NASA

NGC 3314 是一個橢圓星系和一個旋渦星系相互重疊所組成的,它位於長蛇座內,距離地球約有1.4億光年。位於前景的星系,幾乎是正面對著我們,它有一個風車狀的外觀。在背景星系輝光的襯托下,前景星系黝黑蜿蜒的塵埃帶清楚可見,真實反映了這個星系的旋臂結構。如果這兩個星系不是相互作用,它們之間至少應有若干萬光年的距離。從圖片中可看到,這兩個星系的旋轉方向不同,它們要麼相對平衡旋轉、要麼相互作用而發生碰撞,將很有可能會合成一個巨大的「太極規範場」星群。

圖5.24 螺旋星系Arp 271

圖片提供與版權: Gemini Observatory, GMOS-South,NSF

螺旋星系NGC 5426 和 NGC 5427 正危險地擦身而過。它們也被稱為Arp 271,大小約 13 萬光年,位於室女座方向,距離地球約 9?000 萬光年遠。在外觀上,這兩個螺旋星系非常相似,都具有旋臂和緻密的核心。在未來的數千萬年內,雖然因潮汐力作用聚集的氣體會促進新的恆星生成,但它們的成員星卻不會互撞。

筆者認為,根據伏羲太極圖演變出的 64 卦所表達的不同意義可以推算出宇宙的年齡。當然,這種計算方法是否得當,還需要專家們進一步研究論證。

以太陽系隨銀河系自轉一圈所需的時間 2.5 億年為基準,除以 64 即等於 390.625 萬年,它說明太陽系每 390.625 萬年自轉一周,繞銀河系一圈共自轉了 64 周;銀河系繞宇宙質量中心公轉一圈時也同樣地自轉了 64 周。銀河系每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為 2.5 億年,64 周共需時間: 64 周 × 2.5 億年/周=160 億年,也就是說銀河系繞著宇宙質量中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是 160 億年。包含無數個星系並以銀河係為代表的大宇宙也在整體旋轉,當宇宙完成一周的旋轉後,大爆炸形成的宇宙範圍停止膨脹,反過來又因宇宙質量中心引力的巨大作用使宇宙收縮反演為宇宙大爆炸的「奇球」和「奇點」……

現在可以這樣定義太陽系年、銀河系年和確定宇宙的年齡:

一太陽系年= 390.625 萬年(地球時)

一銀河系年= 2.5 億年(地球時)

一宇宙年 =160 億年(地球時)

用這樣的定義來計算和理解太陽系、銀河系及宇宙的運動關係,顯得更為直觀、明確。

依據伏羲先天太極圖中顯示宇宙生成 64 卦圖的形成原理可知,銀河系繞著宇宙質量中心旋轉 64 圈即 64 卦所需的時間就是現宇宙的年齡!因此,現宇宙要完成它演化「一宇宙年」的時間至少需要 160億年,目前,它仍處在膨脹時期。

圖5.25 兩個正在互相作用的星系NGC 1531/2

圖片版權與提供:T. Rector (U. AlaskaAnchorage), Gemini Obs., AURA, NSF

這幅引人注目的照片是一對正在相互作用的星系,看起來較小的NGC 1531 是一個有著明亮核心的星系,正好位於前景旋渦星系NGC 1532中央的上方,它表明的是大質量星系吞併較小質量星系的前期。這個組合在南天的波江座方向,距離地球大約 5500 萬光年遠。

未來宇宙的年齡和演化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呢?「中國太極圖」又告訴我們:

如果將一銀河系年作為宇宙 64 卦(每卦為 6 爻)中的一爻(2.5 億年/爻)來計算,則宇宙中存在

64 卦 × 6 爻/卦=384 爻,

384 爻× 2.5 億年/爻= 960 億年,

由於這個宇宙是由實、虛時間組成,故應除以 2,即960 億年÷2=480 億年。也就是說,未來宇宙的生命是 480 億年,虛時間宇宙也同樣是 480 億年。

還可以從 64 卦中的對稱平衡來分析,64 卦其實是 32 卦相互反演的產物,也說明實、虛時間是「同時而不同形」。因此,以 64卦的一半來計算實時間,則 32 卦×6 爻/卦×2.5 億年/爻=480 億年,兩個計算結果完全相同。從以上計算結果可知,宇宙從大爆炸開始到將來回到原點再重新發生大爆炸的全部時間是480 億年,換而言之,宇宙反演一次需要「三宇宙年」。

以實、虛時間演化的實、虛宇宙,它們相互依託、相互纏繞、相互推動著宇宙的全部生命歷史。宇宙在不斷地發生形態和質的變化,即:大爆炸—— 白洞 —— 膨脹 ——有限無界 —— 收縮 —— 黑洞 —— 奇球、奇點 —— 大爆炸 …… 生生不息、往複循環著宇宙的永恆歷史。

宇宙中各類星系都有它們自己運動的規律,無論它們是何種類型的星系,還是何種類型的運動,都是在有限無界的宇宙大太極球中按照「對稱」和「對稱自發破缺」的方式演化著它們的生命。

對一個星系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完備的運動系統,如果僅僅是在「太極規範場」中運動,它的總動量永遠守恆。但如果系統外有另外的星系或是有一個能量巨大的力量來對這個星系的系統發生作用,則原來的對稱平衡關係就會被打破,它們要麼遠離,要麼對偶旋轉,要麼就發生碰撞融為一體,產生出一個相對平衡的新星系。

圖5.26馬卡萊恩之眼

圖片版權與提供:Ken Crawford (Rancho Del SolObservatory)

它表明兩個星系剛要發生作用的情景。

如果相鄰星系的旋轉方向不同,它們的角加速度旋轉方向會構成一個廣義上連續的「太極 S曲線」,此時相鄰星系的引力和磁力會複合成為一個讓相鄰星系相互吸引的合力,讓它們不斷靠近並相互吸引。隨宇宙時間的推移,相鄰星系會逐步縮小距離,加快彼此靠近的速度,最終發生碰撞演變為新的運動體系,產生新的星系。它們的演變方式證明了旋轉方向不同的相鄰星系會產生如下結果:

引力 + 磁力(和引力方向一致)= 複合吸引合力

這是相鄰星系發生碰撞的主要原因。

圖5.27老鼠星系NGC4676

圖片版權與提供:ACS Science & EngineeringTeam, Hubble Space Telescope, NASA

它表明兩個星系已開始相互作用。

如果相鄰星系的旋轉方向相同,它們角加速度旋轉的方向也是相同的,此時相鄰星系的電磁場和磁力會發生重大變化,除相鄰星系引力相互間吸引之外,它們電磁場中的磁力會超過引力場中的引力而成為斥力,讓相鄰星系相互遠離。各星系相互遠離的速度遵循哈勃定理(V =Hd)。相鄰星系的這種演化趨勢證明了旋轉方向相同的相鄰星系會產生如下結果:

磁力(和引力方向相反)- 引力 > 0

這是相鄰星系分離的主要原因。

還有兩種特殊情況:雖然兩星系的旋轉方向相同或是不同,但它們之間引力場的引力和電磁場的磁力相互平衡(也受周邊星系及宇宙大「太極規範場」影響),相互間保持一定距離而發生「對偶」轉動,既不靠近,也不遠離,成為相對平衡的局域旋轉星系天體。這種運動趨勢證明了相鄰星系間存在如下演化結果:

引力 + 磁力(和引力方向相反)= 0

這是相鄰星系對稱平衡轉動的主要原因。

圖5.28碰撞星系NGC 520

圖片版權與提供:Gemini Obs., AURA, NSF

它是兩個星系已碰撞在一起的圖景。

前四幅圖片給我們展示的是不同空域中兩星系相互作用的天體圖。

從相鄰星繫上述三種演化結果可知,星團、星系、星系群間相互運動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宇宙自發生大爆炸以來,最初的爆炸物質會隨著宇宙的膨脹而快速降溫,爆炸的能量和物質會沿著「太極弦波」運動的速度發生衰減,這可以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觀測結果中得到證實:宇宙剛開始發生大爆炸時產生灼熱的輻射是以超過每秒2.7×1016 千米的速度向外瞬爆著,此時它的波長極短,頻率極高,能量極強。隨著宇宙的暴脹和溫度的降低,大爆炸產生輻射的波長、頻率沿「太極弦波」由超高速降為光速以下的微波,使科學家拍到了宇宙微波背景的圖片!如果再將時間推移,宇宙微波還會衰減為波長更長的射電波等,這也是哈勃紅移的主要原因。

宇宙零 K 溫度區域即是宇宙由膨脹到收縮的臨界溫度區域。無論宇宙大爆炸膨脹的範圍有多大,只要宇宙溫度降低到零K 時,就會讓宇宙的膨脹靜止轉而發生大收縮!零 K 不僅是宇宙溫度低溫的極限,而且也是宇宙膨脹停止的極限。特別是到了有限無界的宇宙邊緣(溫度為零下 273.15 ℃ 即零 K 區域)時,宇宙會發生指向它的質量中心收縮的現象,不僅在直線方向發生收縮,而且會在曲面和球體上發生整體收縮!

圖5.29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的中心

圖片版權與提供: NASA, ESA, and theHubble SM4 ERO Team

當恆星互撞時,會產生什麼天體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天文學家長久以來,一直在研究銀河系球狀星團半人馬座Ω的中心區域。它距地球大約1.5 萬光年,恆星密度大約是太陽附近恆星密度的 1萬倍,因此恆星互撞的機會也比較高。當兩顆恆星互撞時,它們很可能會合併成為一顆大質量的恆星,或者形成一個雙星系統。靠近雙星系統的恆星彼此之間有很強的交互作用,如果有一顆恆星的氣體掉到白矮星或中子星這類緻密天體的表面時,偶而就會輻射出紫外光或X射線。在這張圖片中,半人馬座Ω中心的各類恆星都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來,除了很多質量比太陽小的黃白色昏暗恆星外,還有數顆橘黃色的紅巨星,以及少量的藍色恆星。

愛因斯坦曾對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作過如下評述:當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時,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需要大幅修正。筆者前面已介紹過,以光速運動的物質會出現不同的形態。光速是這個宇宙中物質運動的臨界速度,小於光速運動的物質遵循牛頓運動定律;等於光速運動的物質遵循愛因斯坦的質能公式;而大於光速運動的物質會遵循什麼規律呢?筆者推理,它必定遵循E=mc3 的暗能量和暗物質運動規律!

因為一維時間內,牛頓運動定律是計算物體以直線運動的規律,它顯示的是牛頓定律在一條直線中的計算方法:

F =ma

(公式中 F 為物體所受之力,m 為物體的質量,a 為物體的加速度)

愛因斯坦質能公式顯示的是一維時間內物體質量與能量在空間二維平面內正負方向相離的計算方法:

E=mc2

(公式中 E 為能量,m 為質量,c 是光速)

而暗能量和暗物質運動規律公式是一維時間內對物體質量與能量在三維球體空間運動計算的方法:

E=mc3

(公式中 E 為能量,m 為質量,c 是光速)

在 E=mc3 方程中,c3 表達的內容是:宇宙大爆炸開始時,奇點物質除按照太極縱波方式在正負方向以光速爆炸外,還以太極橫波的方式沿球面向外瞬爆,它們的複合速度c3 構成了宇宙大爆炸最初三分鐘產生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於地球人還沒有掌握超光速的觀測技術,故不能完整地觀測到暗物質和暗能量存在與運動演化的真容。這個推理與暗能量、暗物質公式是否成立,有待科學家們進行驗證後確立。

圖5.30馬頭星雲

圖片版權與提供:Nigel Sharp (NOAO), KPNO, AURA,NSF

獵戶座的馬頭星雲是夜空中最好辨認的星雲之一,它是一個大型暗分子雲的一部分,有時它又被稱為巴納德33。這個有著不尋常形狀的天體,是18世紀末從一張照片底板上發現的。星雲紅色的輝光,主要來自星雲後方遊離的氫氣;暗色的馬頭主要來自濃密的塵埃遮掩了它後方的光;馬頸底部左方的陰影,是馬頸所造成的陰影。貫穿星雲的強大磁場,正迫使大量的氣體飛離星雲。馬頭星雲底部的亮點,是來自正在新生階段的年輕恆星。馬頭星雲距地球約1?500 光年,這張圖片是用基特峰國家天文台的一架90 厘米口徑望遠鏡拍攝的。

圖5.31 A1689-zD1 星系

圖片版權及提供:NASA

美國的天文學家用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了一個距地球約130億光年的星系,這很可能是科學家們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星系。我們的目前觀測只是該星系在 130億年前發生多次爆炸的一個瞬象。在那個時間節點上,這個星系可能還剛剛形成,因此此次最新觀測可能是該星系嬰兒時期的一張照片。這個年輕的星系編號為A1689-zD1,它在宇宙大爆炸後誕生於 7億年前。科學家們猜測,這個新發現的星系可能是最早形成,並幫助結束宇宙黑暗時期的天體成員之一。聰明的讀者,通過本書的介紹,您能否設想:如果再經過130億年,它會是什麼樣呢?

圖5.32 麥哲倫流(TheMagellanicStream)

圖片版權及提供:M.Putnam, B.Gibson(MSO) et al.,CSIRO

著名的大麥哲倫星系(LMC)及小麥哲倫星系(SMC)是銀河系的兩個衛星星系,這兩個星系的起源和未來的命運,可以從本圖看出一些端倪。壯觀的麥哲倫星系後面連著一團不尋常的氣流——麥哲倫流。目前有兩種理論來解釋這種氣體流的起源,第一種認為麥哲倫星系在穿過銀河系的銀暈時,有大量的氣體被剝掉;而另一種則認為是受到銀河系不同大小引力拉扯所造成的。由希帕克斯衛星測量到的微小移動,說明了星系是牽引著氣流。最近透過無線電波的測量更發現有新的氣體從麥哲倫星系中跑出來,這支持了第二種理論,也就是說這些氣流是由潮汐力所造成的。或許在幾億年之內麥哲倫星系將成為潮汐力下的犧牲品。

在圖 5.32 中,筆者認為圖中不尋常的氣流——麥哲倫流是麥哲倫星雲自身旋轉分離較小星體的結果!我們現在看到的麥哲倫星雲是按照逆時針方向旋轉運動,被它分離的兩個星體或星雲形成了麥哲倫流,它們的旋轉方向是逆時針方向。這兩個小星體由於旋轉方向相同,它們在遠離麥哲倫星雲的同時又會相互分離。它們的運動圖景完美地驗證了筆者提出相鄰星系碰撞或遠離的思想(相鄰兩個星系的旋轉方向不同時就會發生譜線藍移而相互吸引碰撞;旋轉方向相同時,會發生譜線紅移,彼此相離)。

親愛的讀者,通過本章和以上各章的介紹,您是否贊成我們的宇宙就是一個「中國太極圖」形狀?這個宇宙的所有歷史是否都按「太極規範場」在運行?「太極宇宙」和「果殼中的宇宙」是否就是我們認識和理解的宇宙?

對宇宙就是「中國太極圖」形狀的演化思想,我們將通過下一章的討論來更進一步予以說明!

(第五章 完)


推薦閱讀:

按照超新星爆發成為黑洞的比例來算的話一個太陽質量的恆星會變成多大的黑洞?
宇宙中何時會出現黑星?
星際旅行20年
你別太在意,原來宇宙里也有各種鬼
再談萬物一體,他人即自己

TAG:中國 | 宇宙 | 果殼中的宇宙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