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要讓「技術重塑地球文明」

馬斯克要讓「技術重塑地球文明」  ——評《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2016-06-25 01:45:21 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上海)(原標題:馬斯克要讓「技術重塑地球文明」  ——評《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楊 吉

在喬布斯離世之後,當有媒體發問,誰是下一個最能代表矽谷精神(創新、反叛、企圖心)和值得期待的人物?候選名單從接過蘋果權力大棒的蒂姆·庫克到「谷歌雙子」佩奇和布林,或者再看勢頭如日中天的傑夫·貝佐斯或努力學講中國話以圖更大市場的馬克·扎克伯格,都總覺得少了一點什麼。他應當是個集合了天才、野心、偏執、傳奇、顛覆乃至霸氣等諸多標籤的企業家,他的創業故事必然涵蓋了矽谷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勇於創新的特質,也應當承載著矽谷未來(繼續)引領產業、推動趨勢、改變世界的願景。對此,人們很自然地將目光鎖定在一個人身上,他就是有著「矽谷鋼鐵俠」之稱的埃隆·馬斯克。

「鋼鐵俠」托尼·斯塔克是美國兩大漫畫巨頭之一的漫威旗下的一個超級英雄,出身軍火世家,本身是個工業家和發明家。其坐擁萬貫家產,生活狂放隨性、風流不羈,但又秉持正義良知,熱衷公共事務,心繫天下蒼生。這些「鋼鐵俠」形象元素,被用來形容馬斯克,大部分是恰如其分的。埃隆·馬斯克通過幾次創業身家過億,智商超群、膽識過人。他目前涉足的都是高精尖的機械設計、製造,從全電動車的Tesla(特斯拉)到超級高鐵計劃Hyperloop再到誓要顛覆航空業拓展人類外太空涉足疆界的SapceX項目。所以,在2007年初,當籌備拍攝電影《鋼鐵俠》時,片中飾演「鋼鐵俠」一角的羅伯特·唐尼聽說有馬斯克這號人物,並且已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現代工業王國,便萌發了拜訪之意。當然,根據該片導演的說法,馬斯克確實為唐尼詮釋托尼·斯塔克這個角色激發了許多靈感。這雖然多少有「場面話」的嫌疑,但對比起坊間流傳的「這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和埃隆·馬斯克掌握了火箭發射和回收技術」的玩笑話,則顯得真誠許多。如今的馬斯克今非昔比——他在PayPal的前合伙人、矽谷著名投資人和《從0到1》的作者彼得·蒂爾曾說:「考慮到這個世界依然在懷疑埃隆的程度,我覺得這說明世界瘋了,而不是埃隆瘋了。」事實上,隨著特斯拉Model S的熱銷和SapceX取得利好進展,公眾已開始對馬斯克產生尊敬甚至崇拜。

美國著名科技記者,現就職於《彭博商業周刊》的阿什利·萬斯曾是質疑馬斯克陣營中的一員,在他印象中,馬斯克是那種用心良苦的夢想家形象,典型的矽谷「技術烏托邦俱樂部」成員——說得不好聽,其實就是嘴上冠冕堂皇,實際乏善可陳,不可捉摸、極具爭議。然而,進入2012年,當像他這樣的憤世嫉俗者突然發現馬斯克真做出一番成就了,後者經營的項目,無論是在地上賓士的,還是往太空遨遊的,從一度陷入困境到紛紛取得史無前例的勝利時,必然會對馬斯克刮目相看,需要重新評價。這就好比當年回歸蘋果後的喬布斯,向業界推出了一款新型的i系列數碼產品和一部皮克斯動畫電影,既為自己正名,也向世人澄清,這是商業世界認可的最好的「復仇」。同樣道理,馬斯克今天也據此躋身商業巨子之列。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阿什利·萬斯執意要寫一部馬斯克的傳記——從最早代表雜誌去采寫一篇關於他的封面報道到後來逐漸深入、想更多呈現馬斯克這個複雜體背後更立體、真實的方面。在經歷一開始遭馬斯克的拒絕到以誠示人獲得認可再到近距離接觸馬斯克本人及親友、夥伴、員工等超300人的採訪,最終便有了這本《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的冒險人生》。而這本書最大賣點在於馬斯克全球唯一授權,如同當年沃爾特·艾薩克森為喬布斯撰寫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樣,但區別在於,要博取更多的眼球和實現「彎道超車」,馬斯克還有機會(自己寫),而後者就無望了。

就在計劃開寫這本書時,馬斯克對阿什利·萬斯提出的合作條件是出版之前必須看過原稿,他會在上面加入註腳,並表示不會插手內容,但會標出他認為與事實不符的地方。既然是官方版本,通常便很難期待看到一本有趣、有料、或者難免有揭傷疤的成品。至少,對比馬斯克本人的幽默、好玩,常常對同行出言不遜,本書則多少顯得一板一眼和拘謹。根據萬斯的描述,馬斯克對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有些微詞,馬斯克說「我堅信貝佐斯夢想成為貝佐斯大帝」,「他是個工作狂,並且想要在電子商務界征服一切,但是他絕不可能成為最有趣的那一個」。此外,他喜歡說:「沒人是一座孤島,除非他胖得浮起來。」他還講過一次在度假時感染瘧疾的危險經歷:「這次度假告訴我:度假會死人的。」然而,除了忠實記錄或轉述部分,本書其他大部分內容過於正經了。

由於近些年輿論對馬斯克持續性的關注,除了各家媒體競相報道外,馬斯克的舉動也時常牽動業界的神經,所以關於他的創業經歷,包括像「PayPal幫」、特斯拉汽車、SpaceX火箭、超級高鐵等,人們耳熟能詳。有兩個細節補全了公眾對馬斯克的認知。第一,馬斯克賺的第一桶金是來自一個叫Zip2的消費互聯網項目。這有點像谷歌地圖和Yelp,或國內的百度地圖加大眾點評網的混合體。公司在1999年被康柏高價收購,馬斯克賺了2200萬美元。當他隨後決定「僅」給自己留下了400萬美元,其餘投入在線金融支付創業時(也就是PayPal的前身),有人就認為他這個決定是「瘋狂的冒險」。馬斯克說:「當你做這樣一筆交易的時候,你要麼成功,要麼就會變成一個窮光蛋。」事實上,冒險並不因為在2002年eBay收購Paypal而停歇,反而冒險(冒進)的步子越邁越大,從電動汽車到載人火箭到超級高鐵,阿什利·萬斯歸納的「冒險人生」一詞倒也確切。第二,當外界很多人認為馬斯克意志堅定、無堅不摧時,但萬斯卻披露,實際上在SpaceX 和特斯拉兩個公司同時瀕臨倒閉的時候,馬斯克有過一段時間天天做噩夢,夜裡醒來趴在妻子身上哭等等。而至於磨難,馬斯克的童年並不幸福,讀書期間遭同學排擠,創業起初還遭同事驅逐,婚姻也經歷了不少坎坷,經歷過離婚、新婚、離婚再復婚。

但即便如此,馬斯克終歸還是幸運的。從過程來講,他童年可自由地造火箭模型、編程、寫遊戲代碼,到自主選擇大學、專業、生活的國度。從階段性結果來看,他正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對比喬布斯在對小寸屏幕上的不斷創新突破、精益求精,馬斯克的功業是要改變世人的出行和最終拓展人類生存的疆界。也就是說,前者旨在讓「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後者將有可能做到「技術重塑地球文明」。誠如阿什利·萬斯在書中所總結的那樣,馬斯克的終極理想絕非止於名利,而是「把人類變成一種跨越行星的物種」。

按照書中所采寫的馬斯克下一個「十年宏圖」,他希望美國人10年後可能會擁有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高速公路:一個由上千座太陽能充電站和往來行駛的電動車組成的交通系統。到那時,SpaceX可能每天都在發射火箭升空,將人和貨物運往幾十個太空基地,為未來的火星移民做準備……格溫·肖特維爾,Space X董事長和首席運營官這樣描述公司的任務:「如果你仇恨人類,認為人類的滅絕無所謂,那就算了,永遠別去外太空,如果你認為人類做一些風險管理,尋找第二個繼續生存的地方是有意義的話,那麼你應該關注這個問題並且願意為此花一些錢。」也許一切終究會毀滅。但是馬斯克不會是被指責放低了眼光或者逃避責任的那個人。正如他對萬斯提到的另一個編外項目:「我認為這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但是除了我以外不知道還有誰會去做它。」這便是馬斯克的「雄心壯志」和著力打造的人類「明日世界」。

比照馬斯克少時就已表現出的特立獨行、天賦異稟和時下的瘋狂之舉,想必讀完這本書的讀者更會堅定以下信念:除了驚羨,難以模仿;或者,他可能真的是穿越回來的「明日戰士」。

披沙錄

公共供給與治理都是歷史悠久的話題,公共供給關注的是公共供給的效率標準及公共選擇過程,治理則強調公共供給的廣泛參與,有效降低公共治理重心。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宇立這本專著旨在探討公共供給與現代治理的相關性,相關理論研究的主要演進軌跡,西歐民族國家的誕生對公共供給轉型的影響,政府公共供給之於國家治理,民間自治與國家善治,國家治理進程與公民公共意識等問題。他認為現代治理之於公共供給的實質意義是,強調供給主體的多元化從而改善對多元利益訴求的回應。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良好的民間自治能力,這種能力嚴重依賴國家的民間自治傳統。西方的契約意識與中國的倫理取向形成了不同的關係體系維持方式,認識到這一點,對準確理解中西方國家政府與民間組織及民眾在公共供給活動中的各自行為取向有重要意義。

希拉里·柯林頓,2016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她創造了許多美國政壇的第一:第一位競選贏得美國參議院席位的女性、紐約第一位女參議員、第一位主要黨派女性總統候選人、第一位成為國務卿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經歷,是一套生動真實的領導課程。她曾經遇到巨大的個人和職業危機,但她從危機中衝殺出來,贏得了尊敬和矚目。在當今危機四伏、風雲變幻的政治經濟環境下,希拉里展現了她高超的領導能力。世人不但能從她成功的故事中獲取領導的重要經驗,也能從她遭遇到的挫折中得到很多寶貴的教訓。本書作者麗貝卡·香博(Rebecca Shambaugh)是長期關注女性領導力的培育與發展的美國香博領導力集團創始人和資深領導力培訓專家。她把希拉里的非凡領導力簡明歸納為堅忍力、知識力、真實力、變革力、連接力、溝通力和方向力,就此逐一展開討論。

當你買入某隻股票的時候,你是在為誰接盤?當你看漲的時候,誰在竊笑?入市很簡單,交易很容易,然而幾人能從中獲利,又有幾人知道股市真實的運作方式?1948年開始闖蕩華爾街的里昂·利維,是當代最重要的投資大師之一,與「股神」沃倫·巴菲特齊名的傳奇人物。50年時間,足夠他詳細敘述一段投資大周期的心法;50年的時間,足夠他用充分的案例,講述如何從每一次股市漩渦中提取需要的投資視角。他在本書中詳解的投資指南,已深刻影響了美國投資界。在漫長的投資生涯中,他見慣了資本市場的詭譎,也證明了他所遵守的投資理念的有效。無數經驗凝聚而成的智慧,讓他一手創辦的奧本海默基金公司成了華爾街的傳奇。本書分析了種種金融亂象,解釋了市場異動背後隱藏的動力。作者所詳盡描述的利維家族獨特的投資秘方,就是奧本海默基金公司縱橫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

本書既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天才釀酒師羅蘭的個人自傳,回憶傳奇經歷,也展現了四十多年來波爾多葡萄酒的發展歷程,是葡萄種植業及制酒流程進入現代化的一段珍貴見證史。在釀酒被視為乏味重複勞動的時代,青年羅蘭就已懷著偉大夢想。從進入葡萄酒學校求學,到做實驗室分析員、諮詢師,他都以狂熱的態度去學習每個細節,並逐漸意識到傳統釀酒的種種缺陷。他曾見釀酒的葡萄汁好似巫婆的怪湯:蜘蛛、蜥蜴、田鼠、金屬釘竟都一起與葡萄浸泡著!羅蘭決心改變一切。他從精心對待果實做起,大力推廣綠色採收、超長浸漬等新理念,從田間到釀酒廠建立起一整套規範流程,極大提高了酒的質量和穩定性。改變酒界舊習後,嘲笑和詆毀隨之而來,酒庄解約、工人辭職、媒體抹黑……羅蘭頑強前行,探索未知,終於形成風格獨具的種植及釀酒理念,引領了全球葡萄酒的現代化革命。

他們永遠是砥礪我們

前行的精神動力

——讀《高牆深院里的科學大腕》

⊙陳華文

中國科學院作為我國最高的科研機構,匯聚著一大批愛國敬業、學術成績卓著的精英人士,他們作為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對於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他們和平常人一樣,有著各自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在《高牆深院里的科學大腕》中,著名作家薩蘇以京味十足的語言和詼諧有趣的風格,還原了眾多科學精英過往的人生傳奇,呈現出老一輩知識分子謙遜、要強、勤奮、寬厚以及可貴的家國情懷。

薩蘇生於北京,上世紀初大學畢業後,曾在美國、日本從事計算機研發,後改行專心寫作,曾出版《國破山河在》、《尊嚴不是無代價的》、《京味九侃》、《動物奇案》等作品。薩蘇自幼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大院內長大,與眾多科學大腕為鄰。而他的父親,生前曾是數學所研究員,也是中國計算機研發的開拓性人物。正是由於在科學的氛圍中成長生活,他內心一直都有著科學家情結。從2005年起,薩蘇便根據自己的童年經歷,在網上陸陸續續記錄科學家們的故事。這些文章彙編成冊,就是《高牆深院里的科學大腕》。書中所講述的故事和人物,一部分是薩蘇親眼所見,而有一些則是從父親那裡聽來的。

從事科學研究,勤奮精神是首要的,可還需要一股子「呆」勁。本書以《記憶中的陳景潤》開篇。陳景潤(1933—1996)是中外公認的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在薩蘇幼年的印象中,他體弱多病、少言寡語,是個十足的書獃子。即便在夏天,他還穿著棉襖,整日整夜在一個由廁所改建的房間里搗騰「哥德巴赫猜想」。對人情世故,陳景潤幾乎沒有常識可言。俗話說,不管千里馬能跑多快,沒有伯樂也不成。

陳景潤的成功,與數學家閔嗣鶴(1913—1973)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陳景潤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學術論文寫得深奧晦澀,無人能懂。閔嗣鶴應他之邀,拖著病軀,花了三個月時間審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見。閔嗣鶴自嘆這三個月要少活三年。1973年第二期的《中國科學》雜誌,發表了陳景潤關於解析數論的論文後在學界引起轟動。而閔嗣鶴在審稿中由於耗費了極大心血,加上疾病的折磨,同年10月離逝。閔嗣鶴如果考慮到自己的健康,完全可以拒絕,但他義無反顧地付出了,並且以生命為代價。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中國科學院的工作生活條件還比較艱苦。多數科研人員收入低,住的是狹窄的平房,家庭生活負擔普遍沉重。一些有名望的科學家經常蹬三輪車到菜場排隊買大白菜。然而,他們沒有怨言,兢兢業業地做科研。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經常是不修邊幅的,夏天穿著背心,在樹蔭下探討學術。

在薩蘇筆下,科學精英們是誠樸、率真而可愛的。鍾家慶(1937—1987)致力於多複變函數與微分幾何的研究,是響噹噹的數學家。他和其他研究員一樣,一些生活瑣事也親力親為。一年夏天,他滿頭大汗用板車去拉整箱的橘子回家,曬得像個賣炭老頭,而此時一個欲報考他研究生的女學生,問他誰是鍾家慶。因為在報刊上,他都是西裝革履的形象示人,為了不破壞自己在青年人中的形象,他支支吾吾地說不是,然後趕緊快步走開。後來這女學生雖然沒有考上研究生,但他在信中還是極盡耐心地予以輔導。

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工作時專心致志,而離開了專業,他們都有鮮明的個性,很多人還特別接地氣。薩蘇近乎「調皮」地寫道:「我所接觸過的科學院一些老大就頗有些生活能力超越常人的傢伙。比如搞資訊理論的楊輝文先生,分筋錯骨手內外兼修,等閑武打影星未必是他的對手;人稱中國硬體大王的萬家雷先生,火車上一幅撲克玩得騙子幾乎烏江上吊……」

勤儉節約是科學工作者的本色,他們也善於累中作樂。出生於1930年的王元,在解析數論領域頗有建樹。薩蘇回憶,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身為中科院數學所所長的王元,腰包並不鼓,他陪著妻子買西瓜,因為一元錢和妻子爭執不休,他還以數學中容積、面積、平方等術語論理,使得妻子不厭其煩地說:「頭疼,我不買算了。」而數學所里很多研究員,為了緩解工作壓力,在自家附近「開荒種菜」。當然,這些知識分子種菜,除了想節省菜錢,還想為自己和家人解解饞。也許有人不可思議,可要知道在上世紀80年代上半期,城市裡若能天天吃上新鮮蔬菜,是一種奢望。

科學大腕們廉潔、嚴於律己。華羅庚(1910—1985)作為科學界的領軍人物,他的「小氣」也出了名。他從來不輕易下館子,也不請別人下館子。若別人請他,他往往沒有好臉色。如果非得他請客,也從不動用公款,總是自掏腰包,並且在小飯館。物理學家黃昆(1919—2005)是個有「火眼金睛」的人。當時,上海某高校自稱研發出世界先進水平的集成電路晶元,但黃昆表示質疑,於是要求對其複查。最終證明,這項研究成果涉嫌造假。現在很多專家學者,在評鑒同行的科研成果時,礙於情面,蜻蜓點水地提意見,充當老好人。如果科學界都堅守求真務實的作風,我國的科研創新之路才會走得更遠。

書中提到的科學名家,不少人都風度翩翩、儀錶堂堂,如葉企孫、吳有訓、嚴濟慈、周培源、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等,他們的魅力不僅僅是學術成就,關鍵是都把知識和智慧,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他們都有著知識分子的錚錚鐵骨。尤其鄧稼先等人,長期隱姓埋名,毫無怨言地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汪德熙(1913—2006)是著名高分子化學家,我國核化學化工實業的奠基人,薩蘇講述他早年科學報國的義舉令人感慨。年輕的汪德熙,曾冒著生命危險輾轉來到共產黨八路軍領導的冀中抗日根據地,發揮化學專業優勢,從日制肥田粉中提取硫酸鉀研製炸藥。在突襲日軍軍火列車中,他還親自引爆……

或許更值得我們尊崇的是那些至今還鮮為人知的科學工作者。如密碼演算法專家章照止,曾為密碼情報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被人稱作「中國的眼睛」,可他視力殘障,幾乎在失明的狀態下從事研究;又如我國第一位計算機女程序員張綺霞,上世紀50年代以匠人般的精神在稿紙上編程;數學家龍瑞麟身患肺癌,在醫院病床緊張的情況下主動回家休養,為了不影響妻兒,到屋外去計算,直至生命燭光熄滅。當然,在我國默默無聞獻身科學的人遠不止書中提到的這些,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就是生動的例證。

老一輩科學精英雖然與當今時代漸行漸遠,但不論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他們身上彰顯出的家國情懷和奉獻品質,永遠是我們這個民族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

本文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推薦閱讀:

地球,你趕緊躲好,別讓外星人找到我們。。。
地球可能遭遇的最大災難是什麼?
新發現:鳥類天生自帶導航,能看見地球磁場
地球磁場要「翻跟頭」,人類咋辦?
地球起源之謎

TAG:地球 | 技術 | 文明 |